河南「縣域強音」系列新聞發布會第二場

2020-12-20 河南省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新聞發布會視頻

  2020年6月11日10:00,河南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縣域強音」系列新聞發布會第二場。

  發布內容:邀請省農業農村廳、鄧州市、固始縣、新安縣、淇縣、永城市和靈寶市相關負責同志就相關情況進行新聞發布,並回答記者提問。

  發布人

  馬萬裡 省農業農村廳黨組成員、副廳長

  鄧俊峰 鄧州市委副書記、市長

  王治學 固始縣委副書記、縣長

  王 智 新安縣委副書記、縣長

  梁廷振 永城市人民政府副市長

  李英鋒 淇縣人民政府副縣長

  王泉鈞 靈寶市人民政府副市長

  【新聞發布會實錄】

  主持人 常軼暘

  女士們、先生們、媒體朋友們:

  大家上午好!歡迎出席河南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的新聞發布會。

  縣域經濟是我省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石,縣域穩則大局穩,縣域活則全盤活,縣域強則省域強。近年來,在省委、省政府堅強領導下,全省上下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縣域治理「三起來」重要指示精神,緊緊抓住中部地區崛起、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國家戰略機遇,在新起點上高標準謀劃推進縣域經濟發展,取得了顯著成效。為了讓大家更全面地了解我省推進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有關情況,今天,我們在這裡召開「縣域強音」專題第二場新聞發布會,聚焦農業農村工作,邀請省農業農村廳負責同志介紹我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動縣域經濟發展的有關情況。同時,我們也專門邀請到全省第一批踐行縣域治理「三起來」示範縣(市)中的部分推進鄉村振興工作較好的縣市政府負責同志出席發布會,就推進本地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工作情況回答記者提問。

  首先,我介紹一下出席今天發布會的發布人:

  省農業農村廳黨組成員、副廳長馬萬裡先生;

  鄧州市委副書記、市長鄧俊峰先生;

  固始縣委副書記、縣長王治學先生;

  新安縣委副書記、縣長王智先生;

  永城市人民政府副市長梁廷振先生;

  淇縣人民政府副縣長李英鋒先生;

  靈寶市人民政府副市長王泉鈞先生。

  首先,請馬萬裡先生介紹有關工作情況。

  馬萬裡

  各位記者朋友:

  大家上午好!感謝大家對全省「三農」工作的關心支持。

  當前,全省農業農村系統正在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深入學習貫徹全國「兩會」精神,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各項工作,紮實做好「六穩」、全面落實「六保」,努力完成全年目標任務。下面,我簡要介紹全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動縣域經濟發展的有關情況。

  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視察時強調,要把強縣和富民統一起來,把改革和發展結合起來,把城鎮和鄉村貫通起來,為縣域治理領航指路、明確方向、確定目標。省委、省政府牢記總書記囑託,立足農業大省、糧食大省、農村人口大省的實際,堅持把縣域治理與鄉村振興一體謀劃、一體推動,取得了顯著成效,為全省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一是鄉村產業快速發展。因地制宜做大做強優勢特色農業,推動縣域經濟發展。糧食生產優勢進一步穩固。全省糧食生產實現「16連豐」,糧食總產站穩了1300億斤的新臺階,今年夏糧收穫正在實現從豐收在望到豐收到手。畜牧生產規模不斷擴大。加快生豬、肉牛、奶牛、家禽、肉羊五大優勢產業發展,肉類、禽蛋產量穩居全國前二位,奶類產量穩居全國前五位。2019年出欄生豬4502萬頭,外調生豬及其製成品折合1755萬頭,居全國第一,做出了河南貢獻。農產品加工業加快轉型。以「糧頭食尾」「農頭工尾」為抓手,突出抓好面、肉、油、乳、果蔬五大產業,全省農產品加工業產值穩居全國第二位。得益於鄉村產業的快速發展,全省農民收入保持較快增長勢頭,2019年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5163.75元,同比增長9.6%。

  二是鄉村生態不斷改善。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努力推動農村生產、生活、生態協調發展。以環境修復保護促進「生態美」。實施國土綠化提速行動,加快森林河南建設。實施「四水同治」,建設十大水利工程。持續推進黃河「清四亂」行動。以人居環境改善促進「生活美」。以縣為單位開展村莊分類和布局規劃,全面開展村莊清潔行動,85%的縣建立了城鄉一體化保潔機制,90%的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農村生活汙水治理率達到23%,農村戶用衛生廁所普及率達到81%。以農業循環發展促進「生產美」。化肥農藥使用量連續4年負增長,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89%,糞汙資源化利用率達到78.9%。

  三是鄉村建設更加宜居。積極推動城鎮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向農村延伸,著力解決農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生產生活問題。一方面,狠抓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農村交通更加完善,10個縣成功創建國家「四好農村路」示範縣,帶動全省100多個縣(市)「四好農村路」的加快建設和推進。行政村通硬化路率、通客車率均達到100%。農村飲水更加安全,貧困人口飲水安全基本實現全覆蓋,全省農村集中供水率達到89%,自來水普及率達到88%。鄉村物流更加便捷,天貓、京東等電商平臺企業及「四通一達」物流快遞企業均在縣(市)設有物流網點或區域分撥中心,並逐步向行政村延伸。農村寬帶網絡更加普及,實現20戶以上自然村4G網絡全覆蓋,農產品網上銷售額達370億元。另一方面,狠抓農村公共服務提升。農村教育質量不斷提升,農村義務教育控輟保學、寄宿制學校和小規模學校建設、推進農村教師周轉宿舍和住房建設等重點工作有序推進。農村衛生健康服務不斷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就診率達65%,縣域內就診率達85%。鄉村公共文化服務不斷提升,累計建成4.7萬個村級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

  四是鄉村活力加速釋放。著力用好深化改革法寶,激活農村資源要素,增添縣域經濟發展活力。農村基本經營制度進一步鞏固完善。加快推進農村承包地「三權分置」改革,重點放活土地經營權,適度規模經營面積佔家庭承包面積的比重達到62%。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全面推進。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工作已全面完成,村級集體經濟不斷發展壯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加快發展。全省農民合作社發展到19萬家、數量居全國第2位,其中縣級以上示範合作社超過1.1萬家;家庭農場發展到5.76萬家,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8.8萬個。

  下一步,我們將深入學習貫徹全國「兩會」精神和全省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工作會議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鄉村振興工作,為我省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更加堅實基礎。

  一是持續在產業發展上發力。以「四優四化」為重點,大力發展高效種養業。優化區域布局,在平原農區,重點調優糧油作物品種品質結構,發展1500萬畝優質專用小麥和2300萬畝高油、高油酸花生。大力發展優質草畜,今年新增肉牛20萬頭、奶牛5萬頭。在「三山」地區,穩定發展優質蘋果、獼猴桃、食用菌、中藥材、茶葉等優質特色農產品。以「三鏈同構」為重點,加快發展綠色食品業。做大做強龍頭企業,到2025年省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達到1000家。抓好載體建設,重點打造10個國家級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建設100個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培育1000個省知名農業品牌、7000個「三品一標」農產品品牌,打造更多高品質、有口碑的農業「金字招牌」。發揮農業多種功能,積極發展農村新業態新模式。實施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精品工程,建設一批美麗休閒鄉村、森林人家、鄉村民宿精品項目。加快縣鄉村三級物聯服務網絡和節點建設,完善冷鏈物流網絡體系,全面改善農村電商發展環境。

  二是持續在鄉村建設上發力。大力實施「千村示範、萬村整治」工程,重點打造1000個示範村整治樣板,統籌推進「四美鄉村」「五美庭院」「美麗小鎮」建設。實施「百鎮千村規劃」工程。編制多規合一的實用性村莊規劃,有序實現應編盡編。紮實推進農村廁所革命和垃圾汙水治理。新改建農村戶廁150萬戶,年底前農村戶用衛生廁所普及率達到85%以上,農村生活汙水治理率達到30%左右。持續提升村容村貌。開展村莊清潔和綠化行動,整治利用好廢棄宅基地和空閒農房。

  三是持續在農村改革上發力。推進農村承包地「三權分置」改革,推動土地流轉、託管等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加快發展。重點抓好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整省推進試點,今年10月以前6全面完成改革試點工作,發展壯大新型集體經濟。大力培育農民專業合作社和家庭農場兩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推動示範建設和質量提升,促進小農戶與現代農業有機銜接。

  四是持續在農業綠色發展上發力。大力發展節水農業,推進節水工程建設,推廣節水技術,提高水資源利用率。推進化肥農藥減量增效,持續保持化肥農藥使用量負增長。推進秸稈綜合利用,利用率達到90%。推進畜禽糞汙資源化利用,畜禽糞汙資源化利用設施配套率達到95%以上,綜合利用率達到80%以上。加快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建設,試行農產品合格證制度,加強農藥、獸藥、飼料等農業投入品管理,全面推進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創建,確保農產品監測合格率穩定在97%以上。

  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意義重大、任務艱巨,我們將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縣域治理「三起來」要求,認真落實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統籌推動縣域治理與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在希望的田野上譜寫新時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絢麗篇章!

  新華社河南分社記者

  鄧市長,您好!我們了解到,2019年,鄧州市農村產業融合發展試驗區入圍了第二批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範園創建名單,這也是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平臺。請問,在具體工作中,鄧州是如何建好用好這一平臺,來推進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謝謝。

  鄧俊峰

  感謝記者朋友對鄧州的關心!鄧州市位於河南省西南部,國土面積2369平方公裡,轄28個鄉鎮(街、區),626個村(社區),185萬人,244萬畝耕地。是國務院確定的丹江口庫區區域中心城市,是河南國家糧食核心區重要糧食生產大縣,承擔著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南水北調水質安全的重任。近年來,鄧州堅持新發展理念,強化產業鏈思維,走融合創新之路,打造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第六產業」,推進鄧州由農業大市向農業強市轉變。鄧州市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範園成立於2017年3月,位於鄧州市西部,土地總面積255.6平方公裡,耕地23.8萬畝。為建好示範園,我們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堅持規劃引領。2016年,我們邀請河南省農科院,編制了《鄧州市農村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示範區總體規劃》,按照「一核兩區三帶多點」的功能布局,以項目為抓手,在穩步提升糧食生產能力的基礎上努力實現綠色增長,重點發展生態農業、循環農業、優質高效農業和休閒農業,完善農業生產體系、產業體系和經營體系。二是給予政策支持。以財政投入資金為引領,撬動社會資金、工商資本進入農業領域。我市通過向上爭取、本級自籌等方面,先期投入建設資金6.8億元,對示範園內耕地進行了地力提升,對水利、供電、通訊、道路等基礎設施進行了配套和完善。從土地、水電、金融、財政、就業、稅收等方面,出臺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吸引工商資本、龍頭企業進入園區。加大與北京農林科學院等科研院所、高校、企業合作力度,建成了全國首個雜交小麥產業化基地,中科院水生生物院士工作站順利落戶鄧州。三是著重培強產業。與龍頭企業合作,探索「二產帶一產」「三產帶一產」等模式,讓一產接二連三融合發展。農業領軍企業牧原集團、國家級龍頭企業黃志牧業等6家龍頭企業,集中流轉土地,在一產上發展雜交小麥、特色雜糧、獼猴桃等優質林果種植,在二產上開展獼猴桃深加工,雜糧深加工、芝麻油、黃酒生產等,在三產上,按照「全域旅遊、農文旅聯動」的發展理念,大力發展觀光休閒農業。同時,發展農村電商,為農民帶貨,讓優質品牌農產品走出去。四是完善利益聯結。健全產業融合利益聯結機制,使園區內的農民充分享受到改革發展帶來的社會紅利,帶動農民增收,增強農民的獲得感、幸福感。目前,園區內探索形成的利益聯結機制主要有:通過帶動就業的酬勞利益機制、保底價收購的利益保障機制、提質增值的產業鏈利益分享機制、股份分紅機制、為民代儲的「久友」利益聯結機制。其中利用「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農戶」技術支持模式,帶動養殖、種植農戶20000戶。近三年,通過「合同保底價收購」+「二次分配」、農民參股分紅等方式,從龍頭企業直接收入中返還農戶收益7000萬元,佔企業盈利的20%。下步工作中,我們將抓住縣域治理「三起來」戰略機遇,通過政府招商、企業招商等形式,廣開投資渠道,積極引進國內外有影響力的農業產業龍頭企業來示範園投資經營,力爭把示範園建成全省經濟發展的樣板區、農業現代化建設的先行區、產業融合發展的示範區。

  經濟日報記者

  王治學縣長,您好。固始作為農業大縣,有很多特色農產品深受消費者歡迎。請問,在提高農業發展質量和效益方面,固始縣是如何做優做強特色農業產業,促進農業提質增效的?謝謝。

  王治學

  感謝媒體朋友對固始的關心和支持!固始位於河南省東南部、豫皖兩省交界處,北鄰淮河水,南依大別山,氣候學上的零度分界線壓境而過,素有「北國江南、江南北國」之美譽。縣域面積2946平方公裡,人口180萬,是河南省第一人口大縣、農業大縣、勞務大縣,是全省五個加快發展的區域性中心城市和十個省直管縣之一。近年來,我們把縣域治理「三起來」作為推進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根本遵循,立足固始農業大縣實際,緊盯區域自然資源優勢,選準特色產業、打響產品品牌、延伸產業鏈條、激發農業活力,走差異化發展路子,現代特色農業持續發展壯大,不僅成為固始農業高效發展的「金名片」,也實實在在讓農民的「錢袋子」鼓起來了,全國綠色農業示範區、首家生態原產地產品保護示範區、全省踐行縣域治理「三起來」示範縣等榮譽稱號正是固始人民不懈奮鬥的成果!我們的主要做法有:

  一是找準方向,緊抓特色農業。我們牢固樹立特色就是競爭力的理念,堅持立足本土,依靠自身優勢謀求發展,推動常規糧食產業向有機香稻、有機小麥發展,常規養殖產業向豫南黑豬、固始雞轉變。目前,全縣優質水稻、優質花生種植面積分別達到65萬畝、20萬畝,茶業種植16.5萬畝,稻蝦綜合混養18萬畝,12萬畝優質小麥直供茅臺集團;各類現代農業示範園區近200個,其中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3家、省級17家,成為脫貧攻堅的生力軍,為我縣如期實現脫貧摘帽提供了有力支撐。

  二是全力以赴,做好要素保障。我們在打造「三農」隊伍、推進土地流轉、發揮財政資金槓桿作用等方面狠下功夫,切實做到人盡其才、地盡其用、錢盡其效,進而實現業盡其功。人力保障上,大力實施「回歸工程」,通過給政策、敘鄉情、強扶持,一大批外出成功人士返鄉創業,僅2019年就培育孵化178家企業,成功創建省級農民工返鄉創業示範縣。土地保障上,積極開展農村「三變改革、五大合作」,引導和鼓勵農民以承包、出租、互換、入股等形式進行土地流轉,全縣土地流轉面積100餘萬畝,佔全縣耕地面積的近60%。財力保障上,以財政資金撬動,創新開發「政銀保」項目,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解除後顧之憂。特別是為發展獼猴桃產業,專門設立了總規模1.8億元的獼猴桃產業發展基金,引導信貸資金集中投放,我縣獼猴桃產業從無到有、迅速崛起,以點帶面、輻射全縣,種植面積已達1.2萬畝,呈現出規模、質量和效益同步提升的良好發展態勢。

  三是品牌引領,推動融合發展。我們堅持「品牌強農」,突出綠色環保、生態有機,不斷提高生產標準,提升農產品質量,培育了一系列「固始品牌」,「三品一標」農產品達65個,國家生態原產地保護產品達11個,三高農牧、九華山茶業、順興糧油獲得全省綠色食品雙新雙創企業稱號。同時,打好根親文化這張王牌,通過海內外宗親牽線搭橋,在互聯互通的同時實現招大引強,總投資15.6億元的華統農業聯合體落戶固始;用好電子商務這個助推器,通過「網際網路+」實現線上線下融合,共同推動固始雞、固始白鵝、豫南黑豬等特色農產品走出國門、邁向世界,「嫩頭青」蘿蔔、柳素菜豆等知名農產品上天入海、享譽國內外,成功創建國家級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

  雖比高飛雁,猶未及青雲。下一步,我們將以省委省政府出臺的《關於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河南重要講話精神支持河南大別山革命老區加快振興發展的若干意見》為引領,繼續堅持發展特色農業的思路和舉措,把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同發揮區域特色、地方優勢結合起來,加快推動稻蝦共作、固始雞、豫南黑豬、茶葉、優質蔬菜、糧油、弱筋小麥、花卉苗木、柳編、食用菌、獼猴桃等特色產業發展,著力在培植龍頭企業、提高精深加工能力等方面下功夫,進一步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建立完善全產業鏈的運營機制,切實把產品優勢轉化為市場優勢、把資源優勢轉化為效益優勢,走出一條適宜固始發展、農村產業興旺、農民增收致富的新路子。

  中新社記者

  王縣長,您好!我們了解到,近年新安縣立足實際,通過發展溝域經濟和鄉村旅遊,來帶動農民增收致富、促進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請您介紹一下,新安縣在發展溝域經濟方面的著力點是什麼,具體採取了哪些舉措?謝謝。

  王智

  非常感謝媒體朋友對洛陽和新安的關心!新安縣地處洛陽西部,北臨黃河,秦時置縣,至今已有2200多年的建縣史。縣域面積1160平方公裡,總人口54萬,2019年全縣地區生產總值501.9億元,是中國旅遊強縣、國家園林縣城、全省首批踐行縣域治理「三起來」示範縣。

  洛陽地處黃河中遊,山川縱橫,溝谷交錯的地貌特徵一直是制約農業農村發展的瓶頸。但是,溝溝坎坎、山山水水,也正是濃濃鄉愁所在、文化根脈所在、良好生態所在。「十三五」以來,洛陽市委、市政府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因地制宜提出了發展「溝域經濟」的新思路,充分發掘溝域內的自然景觀、歷史文化、特色產業等資源,對山、水、林、田、路、村和產業發展進行整體規劃,走出了一條符合洛陽市情的特色化發展新路子。新安縣全面落實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依託黃河流域山水生態和歷史文化資源,用好用活了溝域經濟這把「金鑰匙」。

  一是聚焦「增收」,做好「強縣富民」文章。與優化產業結構相結合。縣財政每年對溝域特色產業給予2000萬元獎補,全縣特色農業產業種植面積達27萬畝,軟籽石榴榮獲中國綠博會金獎,新安櫻桃被認定為國家地理標誌農產品,種植面積8萬餘畝,規模豫西之最,遠銷北上廣一線城市,年收益超過10億元。與脫貧攻堅相結合。通過溝域內流轉土地、發展特色產業、務工就業、代種代養等多種形式,輻射帶動貧困戶2545戶8709人實現穩定脫貧。與全域旅遊相結合。依託縣域內1家5A、3家4A、4家3A級景區,創新龍頭景區帶動、民俗文化融合、生態旅遊康養等模式,打造休閒農莊35個、採摘園58個,年接待遊客180萬人次,叫響了「絲路漢關、山水新安」 「心安禮得」等文旅品牌。

  二是聚焦「增效」,做好「改革發展」文章。突出規劃先行。聘請農業農村部專家編制完成了全縣溝域經濟示範帶的發展規劃,一溝一策,一溝一色,一溝一韻,謀劃實施重點項目147個。強化人才引領。多措並舉搭建平臺,引導286名優秀青年返鄉創業,培育新型職業農民486人,帶動了資本、技術的回流,催生了全國綠化獎章獲得者孫江子等一批創業典型。加大金融助力。整合項目資金1.9億元,對接金融機構融資5.6億元,發放小額創業貸款3.3億元,吸納社會資本11億元,為溝域經濟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創新機制激勵。實施村級集體經濟項目110個,投入獎補資金7148萬元,「政府+企業+村集體+合作社+農戶」五位一體的發展模式激活了溝域經濟的「一池春水」。

  三是聚焦「提質」,做好「城鄉融合」文章。打好「生態」底色。推進總投資42億元的「45699」水資源生態綜合利用工程,治理河道42公裡,打造10萬餘畝沿黃生態長廊,獲全國「綠化模範縣」和全國「四好農村路示範縣」,實現了「水清、岸綠、路暢、景美」。增添「治理」亮色。紮實開展「黨建引領、三治並進、服務進村」。全縣11個鎮的黨政辦公大院和178個村(社區)的黨群服務中心完成拆牆綠化、改造提升,入選全國基層黨建創新典型案例。選派402名優秀「四官」進村服務,村風好、村韻濃、鄉村「善治」的新格局日益凸顯。擦亮「品牌」特色。鐵門古鎮、北冶陶瓷等一批特色小鎮聲名鵲起;4000畝的「黃河神仙灣」由荒山野嶺搖身一變,成為4A級休閒農業旅遊度假區;「大河田園」的土家窯洞獨具特色,成為回味鄉愁的「打卡地」;「櫻桃谷」的休閒採摘風生水起,年接待遊客超過35萬人,綜合經濟效益8億元,成為群眾增收的「聚寶盆」。2020年5月我縣榮獲「全國新型城鎮化建設示範縣」。

  截至目前,我縣已經成功打造12個溝域生態經濟示範帶,覆蓋24.9萬人,年綜合收益超過20億元。下一步,我們將搶抓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鄉村振興重大機遇,促進農村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形成「部門聯動、政策集成、資金聚焦、資源整合」的工作機制,力求實現山區農民增收、城鄉統籌發展、生態文明建設的有機統一。讓溝流金、谷淌銀、川聚寶、灣招財,農民的腰包更鼓,農村的環境更靚,人民群眾的生活更美好!

  歡迎各界朋友到新安體驗溝域經濟的獨特魅力,覽奇山秀水,品特色美食,賞多彩民風,「來到新安、自然心安」,我在新安等你!

  河南日報記者

  梁市長,您好。永城市是全國縣域經濟百強縣(市),請問,在落實縣域治理「三起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永城著重做了哪些工作,具體成效如何?謝謝。

  梁廷振

  非常感謝新聞媒體的朋友對永城工作的關心和支持!

  村原處處垂楊柳,一路青青到永城。永城地處豫、魯、蘇、皖四省結合部,素有「豫東門戶」之稱,面積2020平方公裡,人口163.8萬,轄29個鄉鎮。2019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完成615.79億元,公共財政預算收入45億元,位列中國縣域經濟百強縣(市)第69位,是全國文明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全省第一批踐行縣域治理「三起來」示範縣。近年來,我們緊緊圍繞習總書記提出的鄉村振興戰略「20字」總方針,貫徹落實習總書記關於縣域治理「三起來」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商丘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紮實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打造全省鄉村振興的永城樣板,努力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

  一是深挖農業發展潛力,讓農業更強。永城是全國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先導區,是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改革與建設試點。永城作為糧食生產核心區,耕地面積206萬畝,小麥播種面積180萬畝,小麥產量穩定在18億斤,居全省第2位。我們按照習總書記關於扛穩糧食安全重任的指示精神,實施「藏糧於地,藏糧於技」,建成高標準農田106萬畝,高效節水灌溉9.7萬畝,實現了「旱能澆、澇能排」,確保了「糧食不減產」。圍繞「四優四化」,實施了「3030」工程,建立富硒小麥和強筋小麥生產基地各30萬畝,並選取了5個萬畝方,實現富硒麵粉源頭可追溯,讓富硒麵粉市斤單價達到10元以上,實現了優質小麥的專種、專收、專儲、專用,全省優質小麥「四專」現場會在永城召開。

  二是補齊人居環境短板,讓農村更美。農村美不美,外在看「環境」,內在看「村民」。我們把「百城建設提質」的理念向鄉村延伸,實施「四大革命」,補齊農村人居環境短板。「廁所革命」,完成了農村無害化衛生廁所改造24.23萬戶,實現了能改則改、應改盡改的目標,走在了全國全省前列,全省農村改廁工作現場觀摩會在永城召開。「保潔革命」,建成並投入運營了日處理1200噸的協鑫垃圾發電廠和日處理900噸的長青生物質發電廠,建成了覆蓋鄉鎮的29個垃圾中轉站,落實了「村掃、鄉收、市運」三級保潔機制。「道路革命」,投入17億元,實施了「莊莊通」「戶戶通」工程,2019年新修道路3000多公裡,打通了群眾致富的「小康路」。「鄉風革命」,開展了「零彩禮」和各類評先表彰活動,淳樸了民風、涵養了鄉風。

  三是推動全產業鏈發展,讓農民更富。強農道路千萬條,農民增收第一條。我們依託「中國麵粉城」優勢,通過「三鏈同構」,延伸「產業鏈」,提升「價值鏈」,打造「供應鏈」,組建了華星、三順、滙豐、遠徵、金源五大麵粉食品集團,年加工小麥58億斤。培育了6個萬畝水產養殖基地、中糧集團百萬頭生豬繁育基地和林洋光伏、協鑫光伏產業基地,生豬年生產能力由37萬頭提高到230多萬頭,實現了「生豬保供應」的目標。打造了時莊村、黃橋村等一批特色文化旅遊村。通過這些,帶動了群眾就業,增加了群眾收入,為縣域治理「三起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插上了騰飛的翅膀。

  下一步,我們將鞏固提升「四大革命」成果,建設秀美宜居鄉村;把麵粉和食品產業打造成為兩個百億級產業集群,推進百萬頭生豬養殖屠宰基地建設;做大做強文旅產業,謀劃打造2個5A級景區、3個4A級景區、5個3A級景區,讓農業更強、農村更美、農民更富。

  河南廣播電視臺記者

  李縣長,您好。我們知道,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是做好新時代「三農」工作的重要抓手。請您介紹一下,淇縣在這方面採取了哪些舉措?下一步的工作重點是什麼?謝謝。

  李英鋒

  非常感謝各位媒體朋友對淇縣工作的關心和支持!

  淇縣,古稱朝歌,地處豫北,隸屬鶴壁市,總面積567平方公裡,總人口30萬,是全國食品工業強縣、全國最佳旅遊休閒縣和全國平安建設先進縣,也是全省首批踐行縣域治理「三起來」示範縣。近年來,我縣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縣域治理「三起來」重大要求和省委、省政府關於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安排部署,以建設「富美朝歌」為目標,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因地制宜、因勢利導,多形式、多路徑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活躍和帶動了「三農」工作全局。具體工作中:我們一是堅持以工促農,依託大用、永達、永昌等企業,採取「龍頭企業+基地(合作社)+農戶」模式,強龍頭、創品牌、帶農戶,形成了糧食精深加工和畜禽肉製品精深加工兩大產業鏈條,目前,全縣擁有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49家,其中國家級3家、省級11家,另外還有2家省級農業產業化聯合體。二是堅持以旅興農,大力發展採摘農業、觀光農業、生態農業、休閒農業、農家樂、鄉村民宿、農耕體驗等新型業態,累計打造可業、可觀、可遊的現代農業產業園13家,成功創建國家級傳統村落5個、省級傳統村落5個,另有12個省級傳統村落上報待批,趙莊被評為全國首批鄉村旅遊重點村,秦街、涼水泉被評為全省鄉村旅遊重點村,紂王殿被評為國家3A級景區,淇縣被確定為「全省首批省級全域旅遊示範區」。三是堅持以網帶農,緊抓「全國首批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建設契機,大力實施「網際網路+農業」行動,打造了「朝歌印象」「朝歌八珍」等農特產品電商公用品牌,有效促進了農產品上行、激發了農村發展活力,被評為「全國縣域數字農業農村發展先進縣」「河南省農產品電商十強縣」,2019年,全縣電子商務交易額達36.8億元,其中網絡零售額8.9億元。

  下一步,我們將一以貫之地落實好中央和省、市有關要求,以爭創全省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示範縣為目標,創新思路,多措並舉,著力推動農村產業鏈延伸、產業範圍拓展、產業功能轉型,堅決走好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之路。重點抓好三個方面的工作:一是拓展融合方式,以農牧結合、農林結合、文旅結合、線上線下結合為導向,進一步抓好農副產品精深加工、鄉村旅遊、農村電商等工作,打造超500億元綠色食品產業集群,爭創全國全域旅遊示範縣、全國農村電商「升級版」示範縣。二是培育融合主體,引導大中專畢業生、新型職業農民、務工經商返鄉人員領辦農民合作社、興辦家庭農場、開展鄉村旅遊等經營活動,年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達到560家以上,實現對農村產業發展的全覆蓋。三是強化融合保障,抓好「三塊地」和農村承包地「三權分置」改革,鼓勵群眾採取資產入股、資金入股等方式,參與農村一二三產業發展,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農村繁榮。

  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記者

  王市長,您好。大家都知道,靈寶蘋果非常有名,近年來也成為靈寶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支柱產業。請您介紹一下,靈寶市在發展蘋果產業助推鄉村振興方面的經驗和做法?謝謝。

  王泉鈞

  謝謝您對靈寶蘋果的認可!也感謝大家長期以來對靈寶蘋果的關心和支持!今天很高興在這裡向大家介紹靈寶和靈寶蘋果產業。靈寶市地處豫陝晉三省交界的河南省西部,南依秦嶺,北瀕黃河,總面積3011平方公裡,人口75萬,素有「蘋果之鄉、黃金之城、道家之源、宜居之地」的美譽。先後榮獲全國工業百強縣市、2019年度中國最美縣域等稱號,2020年4月,被省委、省政府命名為全省第一批踐行縣域治理「三起來」示範縣。

  1921年我們開始種蘋果,距今有百年歷史。靈寶蘋果酸甜脆香,天然富硒。因為靈寶位於北緯34°蘋果「黃金」產業帶,並且靈寶境內山川河流眾多,海拔高、溫差大、光照足,所以品質特別好,是亞洲優質蘋果適生區,也是西北黃土高原優質蘋果的發源地。靈寶蘋果是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產品、全國第一批名特優新農產品,全市蘋果面積90萬畝,年產量14億公斤,品牌價值186.42億元,位居全國縣級第一位。

  近年來,我們從五個方面做好蘋果產業,助推鄉村振興。一是種好優質蘋果。制定《靈寶蘋果國家標準》,將蘋果生產管理細化為99道工序,確保靈寶蘋果品質的優質。同時,近兩年更新老果園10萬餘畝,引進新品種23個,品種結構得到優化。二是保存好加工好靈寶蘋果。培育壯大蘋果龍頭企業,運用4.0蘋果智能分揀線、冷鏈物流運輸,24小時內入庫冷藏,確保蘋果品質。對現有的果汁、果醋、果酒等加工工藝改造提升,延長產業鏈,提升產品競爭力。三是發展「蘋果+」產業。推廣「果—菌—肥—果」等循環經濟模式,發展以蘋果剪枝代料香菇為主的食用菌產業,目前食用菌年產量1.2億袋、總產值15億元,今年靈寶獲批了國家級食用菌產業集群項目(伏牛山香菇優勢特色產業集群)。同時,我們打造寺河山蘋果小鎮,建設研學遊基地,推動蘋果產業和文旅產業深度融合發展。四是講好蘋果故事。舉辦蘋果花節、蘋果採摘季、金城果會等節會活動,通過參觀基地、果樹認養、網紅推介等活動,提升靈寶蘋果的知名度。五是賣好靈寶蘋果。重點打造「靈寶金蘋果」品牌,在全國開設統一標準的蘋果直銷、聯營、加盟銷售店,建設電子商務產業孵化園、冷鏈交易中心,積極探索產銷新模式。目前,全市果品企業53家,年吸納農村勞動力30餘萬人,帶動果農年增收3億元,靈寶蘋果產業化集群總產值達207億元。

  靈寶蘋果產業發展離不開省委省政府和省農業農村廳的關心和支持。2020年4月,農業農村部批覆了靈寶蘋果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項目,我們將以此為契機,突出抓好蘋果小鎮、現代矮砧果園發展、老果園改造、龍頭企業培育、服務體系建設、蘋果深加工產業提升等方面工作,全面助推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助推鄉村振興,為譜寫中原更加出彩的絢麗篇章貢獻靈寶力量。

  朋友們,今年9月,我們將繼續舉行中國農民豐收節暨靈寶蘋果採摘季,屆時歡迎社會各界朋友相聚秦嶺腳下黃河之畔,品味靈寶蘋果,暢遊靈寶山水。

  人民日報人民網記者

  馬廳長,您好。河南作為糧食加工大省、肉製品大省,農產品加工業是全省重要支柱產業。請問,下一步我們將如何鞏固發揮這一優勢,來推動縣域產業能級提升?謝謝。

  馬萬裡

  謝謝記者的提問!

  河南是農業大省、糧食生產大省。近年來,圍繞豐富的農業資源優勢,我省農產品加工業取得長足發展。全省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數目佔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數的三分之一;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的從業人員佔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從業人員總數的三分之一;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的營業收入佔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營業收入總額的四分之一;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的上交稅金、創造的利潤佔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上交稅金、利潤的三分之一以上。作為河南省第一支柱產業,農產品加工業在實現糧食穩產保供、廣大人民群眾就業等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2019年全省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業實現營業收入1.18萬億元,位居全國第二位,農產品出口到130多個國家和地區,已實現從「國人糧倉」到「國人廚房」再到「世人餐桌」的華麗轉身。

  去年,習近平總書記親臨河南視察指導工作時,提出要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省委、省政府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指示精神,提出了推進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等一系列重大措施。河南作為農業大省,要實現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離不開農產業加工業高質量發展的有力支撐。下一步,我們將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落實好全省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工作部署,以面、肉、油、乳、果蔬為重點,鼓勵引導各地依託特色農業資源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產業,持續推進食品業轉型升級,為縣域經濟發展注入更強勁的動力和活力。重點是要實施好五大行動:

  一是企業升級行動。推動裝備升級,加快信息化、物聯網技術的推廣應用,引導企業實現機器換人、生產換線、設備換芯,提升食品製造業自動化、智能化水平。推動產品升級,引導企業加大研發投入,注重新產品開發,實現由生產初級產品向精深加工產品、高端產品轉變。推動業態升級,鼓勵引導綠色食品業與冷鏈物流、電子商務、中央廚房、文化旅遊、金融服務等有機結合,催生更多的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提高企業的綜合效益。

  二是延鏈增值行動。延伸產業鏈,堅持龍頭企業帶動,大力培育農業產業化集群和聯合體,推動前端向原料基地延伸,後端向精深加工拓展,到2025年精深加工佔農產品加工比例提高到25%以上。提升價值鏈,堅持特色產品提升,積極開發營養食品、功能食品、休閒食品、保健食品等,到2025年農產品加工增值率達到1:3.3。打造供應鏈,堅持電商物流串起,加快縣域倉儲物流設施建設,實施農村電子商務推廣普及工程,加快特色農產品銷售。

  三是綠色發展行動。推進原料基地綠色化,鼓勵發展綠色標準化生產示範基地,到2025年綠色原料基地擴大到2000萬畝。推進加工環節綠色化,以節約使用資源和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核心,廣泛推廣使用新技術新裝備新工藝,實現節地、節能、節水、節材。推進流通體系綠色化,加快冷鏈物流體系建設,構建綠色安全物流體系。

  四是質量標準行動。抓好標準化生產,引導企業制定高水平的企業技術標準、工作標準和管理標準,嚴格按標準生產,確保產品質量。建立產品質量追溯體系,建立完善從種養、加工、倉儲、運輸等質量安全可追溯制度,實現「從農田到餐桌」全過程追溯管理。嚴格質量安全監管,加強農產品質量監督抽查,建立質量安全信用體系和誠信檔案,嚴懲質量安全違法行為。

  五是品牌培育行動。大力培育農業品牌,加大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企業品牌、產品品牌培育,把產品優勢轉化為品牌優勢,增加品牌產品市場佔有率。精心呵護農業品牌,切實加強執法監管,嚴格監測抽檢和執法檢查,實現優質優價,切實保護消費者權益。積極推廣農業品牌,講好品牌故事,塑造品牌形象,全面提升河南農業整體知名度,實現更多品牌溢價收益。

  主持人 常軼暘

  媒體朋友們,河南是農業大省、糧食大省、農村人口大省,鄉村既是縣域發展的最大短板,也是最大的潛力所在。圍繞鄉村振興夯實底盤,推動發展高質量,是建設現代農業強省的必由之路,也是奮力實現中原更加出彩的必然選擇。在此,希望各級各類新聞媒體持續關注三農工作,深入宣傳我省紮實推進鄉村振興的舉措和成效,為共同推進我省縣域經濟發展實現新跨越凝心聚力,引導全省上下堅定信心決心,確保完成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今天的新聞發布會就到這裡,謝謝各位發布人!謝謝記者朋友們!再見。

責任編輯:銀新玉

相關焦點

  • 開封市「決戰脫貧攻堅 決勝全面小康」系列新聞發布會第二場...
    今天上午,我們在這裡召開開封市「決戰脫貧攻堅 決勝全面小康」系列的第二場新聞發布會,向大家重點介紹我市扶貧扶志工作情況,並回答記者提問。2019年9月4日,人民網、光明日報、經濟日報、河南日報等中央和省級主流媒體聚焦「壯麗70年 奮鬥新時代」河南省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開封專場,報臺網微端同步報導我市打好打贏脫貧攻堅戰「黨建+脫貧」、普惠金融助脫貧、政策宣傳「一米糰」、脫貧攻堅「夜談會」等一批經驗做法,社會反響廣泛持久強烈。
  • 「中華源·河南故事」中外文系列叢書新聞發布會
    新聞發布會視頻  2020年6月18日10:00,省政府新聞辦召開「中華源·河南故事」中外文系列叢書新聞發布會。歡迎出席河南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的新聞發布會。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個大國發展興盛,必然要求文化影響力大幅提升,實現軟實力和硬實力相得益彰。
  • 毛傑在教育部教育2020「收官」系列第四場新聞發布會上答記者問
    教育部召開教育2020「收官」系列第四場新聞發布會河南省教育廳副廳長毛傑  12月10日上午,教育部召開教育2020「收官」系列第四場新聞發布會,主要介紹「十三五」以來基礎教育改革發展情況。教育部新聞發言人續梅主持發布會。河南省教育廳副廳長毛傑參加發布會,介紹「十三五」以來河南省基礎教育改革發展的有關情況並回答記者提問。
  • 教育部舉行教育2020「收官」系列新聞發布會(第四場)
    原標題:教育2020「收官」系列新聞發布會介紹「十三五」以來基礎教育改革發展有關情況  12月10日,教育部舉行新聞發布會,請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司長呂玉剛、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副司長俞偉躍、河南省教育廳副廳長毛傑、四川省教育廳副廳長崔昌宏、北京師範大學中國教育政策研究院執行院長張志勇介紹
  • 焦作「兩會」第二場發布會:搶抓機遇,合力守護「母親河」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李巖 實習生 趙豐暉 5月14日,焦作市「兩會」主題系列第二場新聞發布會在焦作市會議中心舉行。會議圍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河南重要講話精神,深刻把握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大國家戰略」這一主題進行專場發布。
  • 焦作市舉行「創建全國文明城市 我們在行動」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第四場)
    ——「文明校園」專場新聞發布會,市文明辦、市教育局、市文化市場綜合行政執法支隊的相關負責人參加新聞發布會並回答記者提問。歡迎出席焦作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新聞發布會。今天是「創建全國文明城市 我們在行動」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的第四場,我們非常高興的邀請到市教育局黨組成員、副局長田洪湖先生、市委宣傳部(市文明辦)思想道德建設科科長、四級調研員周迎軍先生、市文化市場綜合行政執法支隊隊長孔麗女士、市教育局基礎教育科科長郭平先生出席發布會,請他們向大家介紹我市創建全國文明城市以來文明校園建設、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校園周邊文化場所整治等有關情況並回答記者朋友們關心的問題
  • 北京連續召開100場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
    中新網北京5月2日電 (記者 杜燕)截至5月2日,北京市已經連續召開100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北京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北京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主任、北京市人民政府新聞發言人徐和建今天表示,自2020年1月24日(除夕)起,新聞發布會每日舉行,其間不曾中斷,在複雜多變的疫情防控輿論場中,是2003年恢復新聞發布和新聞發言人制度以來之最。
  • 教育部舉行教育2020「收官」系列新聞發布會(第六場)
    原標題:教育2020「收官」系列新聞發布會介紹「十三五」期間教育對外開放工作情況  12月22日,教育部舉行新聞發布會,請教育部國際合作與交流司司長、港澳臺辦公室主任劉錦,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國委員會秘書長秦昌威,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主任程家財,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秘書處秘書長王永利介紹
  • 「第一屆漢服博覽會·修武」新聞發布會在京召開
    2021年1月9日,「第一屆漢服博覽會·修武」新聞發布會在北京成功召開,「中國漢服之都·河南修武」巨幅宣傳廣告同步在北京西客站南出站口上線。中國傳統文化促進會,共青團河南省委,修武縣委、縣人大、縣政府、縣政協四大班子,榮盛康旅公司,以太經緯公司,河南豫發集團,河南思想集團等單位相關領導、漢服頭部品牌企業和各大媒體出席發布會。
  • 金嗓獎歌手大賽(2019)河南賽區新聞發布會在鄭州舉行
    本網訊(記者 魏健 楊中根)4月26日下午3點10分,金嗓獎歌手大賽(2019)河南賽區新聞發布會在鄭州銀河國際酒店舉辦,本次大賽授權委託運營單位~河南酷火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負責本次大賽和新聞發布會的承辦及發布,該機構也是河南賽區官方指定授權責任單位。
  • 雲南舉行雲南省全國文明城市新聞發布會(第二場)
    原標題:11月27日雲南舉行雲南省全國文明城市新聞發布會(第二場)  11月27日,雲南舉行雲南省全國文明城市新聞發布會(第二場),請雲南省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辦公室專職副主任海江,中共西雙版納州委常委、景洪市委書記應亥宗,中共石林縣委書記陳瑞斌,中共楚雄州委常委、楚雄市委書記李先祥,中共澄江市委書記孫金會
  • 教育部舉行教育2020「收官」系列新聞發布會(第五場)
    原標題:教育2020「收官」系列新聞發布會介紹「十三五」期間加強體育、美育、勞動教育有關情況  12月14日,教育部舉行新聞發布會,請教育部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司長王登峰,教育部教材局一級巡視員申繼亮介紹「十三五」期間加強體育、美育、勞動教育有關情況,並回答記者提問。
  • 自治區民族團結進步活動月系列新聞發布會召開第一場民族教育發布會
    自治區政府新聞辦8月29號舉行新聞發布會,由自治區政府副秘書長、新聞發言人石墨介紹自治區民族教育的成就,自治區教育廳、司法廳、民族事務委員會負責同志介紹了內蒙古民族教育發展情況。同時,全區全面加強教師培訓,教育行政部門指導本地區民族語言授課中小學校通過內部調劑,優先保證國家統編《語文》學科教師配置,對確有困難的學校,通過縣域內校際交流解決;對缺口特別大的地區,以盟市為單位面向本地區招募在職或近五年退休的教師、教研員及勝任教學要求的其他教育工作者到民族學校返聘支教。
  • 199場新聞發布會:看不凡之年的山東「表達」
    2020年,山東省舉行了199場省級新聞發布會,比去年多了60多場,出席山東省政府新聞發布會一把手的數量和相關部門負責人的數量,都創了歷史新高。從上世紀80年代,我國開始設立新聞發言人制度開始,新聞發布會的慣例在社會各階層約定俗成。
  • 實錄|河南省紮實做好六穩六保工作系列新聞發布會第七場:「穩金融」
    歡迎出席河南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的新聞發布會。六穩六保惠民生,創新奮進促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在「穩」和「保」的基礎上積極進取;要求我們既善於積勢蓄勢謀勢,又善於識變求變應變。今天,我們在這裡召開「河南省紮實做好六穩六保工作」專題的第七場新聞發布會,重點發布我省穩金融相關工作情況,並回答記者朋友關心關注的問題。
  • 一年19場!看東港區新聞發布會背後的民生溫度
    2020年12月,東港區開了四場新聞發布會。一場是關於老舊小區改造、城鄉公廁建設情況的,一場是關於茶葉低溫氣象保險政策,再是關於美麗宜居鄉村建設工作和義務教育學校課後服務工作……看著多,實則都可以歸納為兩個字——為民!
  • 第二屆中國考古學大會新聞發布會在京召開
    ,10月16日下午,第二屆中國考古學大會籌備組在京舉辦新聞發布會,介紹了本屆考古大會召開的意義、主要議程、籌備情況、重要新聞亮點等內容。來自新華社、中央電視臺、中國社會科學報、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新聞網、中國文化報、中國文物報、中國政協報、中國考古網等媒體代表參加本次新聞發布會。會議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科研處處長劉國祥研究員主持。
  • 教育部舉行教育2020「收官」系列新聞發布會(第三場)
    原標題:教育2020「收官」系列新聞發布會介紹「十三五」期間職業教育改革發展情況  12月8日,教育部舉行新聞發布會,請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司長陳子季,山東省教育廳黨組書記、廳長鄧雲鋒,深圳職業技術學院副校長馬曉明,海口旅遊職業學校黨總支書記、校長趙金玲,恆河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鄔柏兒介紹
  • 掃黑除惡系列新聞發布會第四場市衛生和健康委員會發布詞
    掃黑除惡系列新聞發布會第四場市衛生和健康委員會發布詞
  • ...萌娃當道-Let’s Play Together 》第二季新聞發布會及授權...
    2018年4月29日下午,2018年「一帶一路」國際嬰童親子運動會 《萌娃當道-Let’s Play Together 》第二季佛山全球新聞發布會在佛山市南海區萬達廣場二號中庭隆重舉行。本場發布會邀請到廣東廣播電視臺《今日關注》知名主持人黎綺雯擔任主持,廣東廣播電視臺國際頻道導演、《萌娃當道 》總導演總製片人喬耀瑩女士(以下稱:喬導)、《萌娃當道》第二季承辦方鑠今文化蔡易辰女士、《萌娃當道》第二季佛山地區授權方新導向文化傳媒總經理周衛國出席發布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