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金福
1999 畢業於福建工藝美術學校雕塑系
2002 年以本專業第二考入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雕塑系,
2003 年以全班專業第一的專業成績轉到油畫系從師陳丹青和忻東旺等老師學習!其間連續三年獲得清華之友獎學金.
2006 畢業於清華大學油畫系
作品給多位藏家及機構收藏
陳丹青:
2007年,林金福大學剛剛畢業時《新周刊》的記者就問過陳丹青「有沒有新一代有潛力的新銳青年藝術家進入你的視野,陳丹青在回答中就提到了林金福的名字,問丹青作何評價。他回答是「我不急於作評價,一朵花剛開,別評價,讓他長大,盛開!」三年後 陳丹青看到林金福的第一張古典系列的作品《眸》時更留言道:"金福:這是你最好的人體,進一大步,則有卡拉瓦喬的意思,整體,鮮明,內在,面孔表情性感而感性,拋棄了過度姿態化和繁瑣的刻化……為你這幅畫高興!"
彭鋒:
金福在他的作品中表達和追求理想。在通常情況下,有理想意味著樂觀主義。但是,金福不是一個樂觀主義者,他甚至有些悲觀。藝術中對理想的追求,與生活中的悲觀主義傾向,似乎很不協調。這再一次讓我們想起古希臘的藝術。溫克爾曼將它們的審美特徵概括為高貴的單純和靜穆的偉大。包括溫克爾曼在內的歐洲啟蒙思想家都一致認為,這是古希臘人的樂觀主義的體現。古希臘藝術的美是古希臘人生活的美的反映。但是,尼採卻不這麼認為。尼採的邏輯是,生活與藝術是兩回事。生活中所缺乏的,通過藝術來補償。樂觀主義者,不需要美的夢幻和理想,因為他們在生活中已經得到滿足。在藝術中追求理想的人,往往是現實中的悲觀主義者,他們需要藝術的慰藉,才能渡過生活的難關。尼採的這種解釋,深化了我們對古希臘造型藝術之美的理解,也為我們理解金福與他的作品的關係提供了理論支持。金福也是在他的藝術中尋求生活中所缺乏的那種精神慰藉。
不過,金福似乎並沒有嚴格地維持生活與藝術的邊界。他對繪畫是如此地投入,以至於模糊了角色與演員的區別。金福從一個相反的方向,與當代藝術走到了一起。儘管與當代藝術家將藝術降低為生活不同,金福力圖將生活提升為藝術,但結果一樣,都是取消生活與藝術的邊界。生活與藝術的邊界的模糊,會讓夢幻逼真,也會讓真實虛幻。如同莊周夢蝶所喻示的那樣,真實與虛幻可以顛倒。這種顛倒關係,讓金福的作品蘊含的信息變得複雜起來。與唯美主義者不同,金福的人物在美的外觀下,潛伏著某種緊張、不安和莫名的力的湧動。
由此,金福所塑造的人物,不僅是美的,而且是強健的。這兩種審美特徵,在西方美學中是相互獨立的。尼採就看到,古希臘藝術不僅有製造夢幻的造型藝術,而且有製造沉醉的悲劇藝術。前者就是所謂的日神精神體現,後者則為酒神精神的彰顯。在西方美學隨後的發展中,這兩種審美特徵逐漸發展為相互對立的優美與崇高。在造型藝術中,通常用女性來表現優美,用男性來表現崇高。然而,在金福的作品中,我們經常看到用男性來表現優美。優美與崇高的對立,在金福的作品中達成了和解。我們在古希臘藝術中,也可以看到這種和解。因為古希臘人心目中的美,可以超越性別之上。優美與崇高的對立,只是在後來的文化中被不斷加強。金福用男人體來表現優美,不由得讓我們想起美在古希臘的起源。真正的美,不像後來的美學家所總結的那樣,是小巧、光滑、透明等單一的特性,而是一系列矛盾的衝突與和解,是動與靜的完美結合。正因為如此,溫克爾曼在描繪古希臘藝術中的美的時候,採用了一系列反義詞,認為它們「就像海的深處永遠停留在靜寂裡,不管它的表面多麼狂濤洶湧,在希臘人的造像裡那表情展示一個偉大的沉靜的靈魂,儘管是處在一切激情裡面。」
作品
《弓》
120x80cm
布面油畫
2016
《祈禱》
122X92cm
布面油畫
2016
《縴手》
120x80cm
布面油畫
2015
《銀髮簪》
120x80cm
布面油畫
2015
《白日夢》
140x140cm
布面油畫
2015
《海韻》
120x80cm
布面油畫
2015
《坐看雲起》
150x100cm
布面油畫
2015
《聖光》
150x110cm
布面油畫
2015
《背影》
100x65cm
布面油畫
2014
《枕秋》
100x100cm
布面油畫
2014
《枯》
120x70cm
布面油畫
2014
《天山腳下(維族姑娘)》
85x95cm
布面油畫
2014
《凝》
120x80cm
布面油畫
2014
《天鵝湖》
120x70cm
布面油畫
2012
《荷》
180x112cm
布面油畫
2012
《琴》
150x100cm
布面油畫
2011
《橫臥男體》
60x25cm
布面油畫
2011
《沐光》
30x30cm
布面油畫
2011
《燭》
150x110cm
布面油畫
2011
《紅衣女子》
170x100cm
布面油畫
2011
《眸》
122x92cm
布面油畫
2010
《白舞鞋》
120x80cm
布面油畫
.2010年
《聽海》
150x100cm
布面油畫
2008
北京·北京—中國當代青年寫實油畫名家作品邀請展
參展藝術家:(按拼音順序)
陳承衛 戴平均 杜華 範學賢 何紅蓓 黃冰 江豐 荊濤 孔慧 李華琪 李陳辰 李曉宇 李卓 林金福 劉延明 陸光裡 默涵 石經虎 譚建武 王龍軍 吳威 薛廣陳 嶽小清 張飛 張宏 張鈺 張顯飛 趙關鍵 周松
出品人:潘建宏
策展人:徐 濤
展覽時間:2年6月25日-2016年7月10日
開幕時間:2016年6月25日15:00
主辦單位:北京愛慕美術館
展館開放時間:9:00 — 17:00
展覽地址:北京市朝陽區望京廣順北大街愛慕大廈C座二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