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如何用一個合理的度量標準來度量可靠性是可靠性科學中的一個基本問題。在現實中,構件或系統往往同時受到偶然性和認知不確定性的影響,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康銳教授提出了一種新的可靠性度量方法——信念可靠性,它的定義是系統狀態在一個可行域內的概率。在數學上,度量可以退化為以概率論為基礎的可靠性(主要處理偶然性不確定性),也可以退化為以不確定性理論為基礎的可靠性(主要考慮認知不確定性的影響)。在此基礎上,康銳教授提出了確信可靠度理論,包括常用的確信可靠度指標、構件的確信可靠度建模與分析、系統的確信可靠度建模與分析、確信可靠度的設計與優化以及確信可靠度理論在加速退化測試中的應用。
本次專題講座將從三個部分簡要介紹確信可靠度理論:
第1部分:背景、前言、確信可靠度度量和指標
在本部分中,我們將首先介紹可靠性的定義,經典的概率可靠性度量和當前考慮認知不確定性的可靠性度量,並給出可靠性度量的要求。然後介紹了確信可靠度理論的數學基礎,包括不確定性理論和機會理論。最後介紹了確信可靠度度量和指標。
第2部分:組件和系統的確信可靠度建模和分析
在本部分中,我們將首先介紹構件的確信可靠度建模與分析,並給出相應的實例說明。然後分別介紹了基於可靠性框圖和故障樹的系統的確信可靠度建模和分析。
第3部分: 確信可靠度理論在加速退化測試中的應用
在加速退化試驗中,由於單元維數、時間維數和應力維數的限制,會導致認識上的不確定性。現有的加速退化模型既可以量化認知的不確定性,也可以用主觀方法量化認知的不確定性。因此,將不確定性理論引入加速退化建模領域。
在這部分中,我們將介紹如何基於不確定性理論量化時間維度有限數據引起的認知不確定性,並建立一個新的加速退化模型,推導出其可靠性和壽命函數,並提出基於確信可靠度理論的統計方法。
報告人:康銳
中國,北京,北京航空航大學可靠性與系統工程學院
長江學者,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可靠性與系統工程學院特聘教授。1987年獲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電氣工程學士學位,1990年獲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電氣工程碩士學位。他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關鍵基礎設施的可靠性和適應性,系統預測和健康管理(PHM)和確信可靠度理論。現為可靠性與環境工程技術國防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委員 ,總裝備部科學技術委員會兼職委員;總裝備部可靠性技術專業組組長 ,《航空學報》、《Chinese Journal of Aeronautics》編委。已出版專著6部,申請發明專利30餘項,發表學術論文240多篇。
報告人:李曉陽
中國,北京,北京航空航大學可靠性與系統工程學院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可靠性與系統工程學院副教授,同時任關鍵基礎設施恢復力和安全中心的執行董事。2007年獲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航空系統工程博士學位,2010年至2011年訪問辛辛那提大學IMS中心。她的研究方向包括加速試驗的不確定性研究——度量、建模與控制,基於失效物理的複雜機構運動可靠性建模,多活雲數據中心可靠性與彈性的建模與評價。國家科學基金、國家重點基礎研究項目子項目等15項基金和項目的首席研究員。目前,她發表了約30篇SCI收錄的以可靠性測試為核心的學術論文,擁有20多項授權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