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微信群裡頻頻出現「中國數學資優生網絡科普(春季)活動」報名信息,在招攬小學生家長報名的同時,多家培訓機構也紛紛通過微信公眾號進行考前培訓招生。
各家培訓機構的宣傳材料中,紛紛暗示該項活動就是之前著名的小學奧數競賽「迎春杯」。其形式是一場在線考試,將於5月2日舉行,分為面向三四年級學生的小中組,以及面向五六年級學生的小高組。
招生資料顯示,報名活動網址是北京資優教育科技中心(下稱資優教育)的官網,而資優教育下屬機構包括迎春杯組委會辦公室、數學花園探秘組委會等分支。
「迎春杯」原本是北京的一項傳統中小學賽事,創建於1984年。「迎春杯」的時間在每年年初,屬於普及型競賽,學生們可以自願參加,競賽不排名次,比賽的結果也不直接與升學掛鈎。
然而,由於一些重點學校對在「迎春杯」等數學競賽中獲得好成績的同學格外關注,不少家長開始把「迎春杯」等杯賽作為孩子進入重點中學的重要途徑。
2011年,「迎春杯」轉入民間,因涉嫌違規問題被叫停。之後,民間主辦機構先後將這項賽事更名為「數學解題能力展示」、「數學花園探秘」科普活動等,並開始全國推廣比賽。但是,大多數報名學校機構還是繼續沿用迎春杯的名稱。不過,國內教育改革,相關賽事於2018年被全部叫停。
事實上,「迎春杯」之所以火爆,與當時的小升初政策有關。隨著國務院發布的《關於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學校招生嚴禁以各類考試、競賽、培訓成績或證書證明等作為依據。因此,與「小升初」掛鈎的各類小學競賽也被紛紛叫停。2018年,為整治小升初擇校亂象,與迎春杯分量相當的「華杯賽」「希望杯」「走美杯」等奧數競賽無一過審。
可是,對於培訓機構而言,通常都是「以效果為導向」,因而賽事成績、賽事結果成為最為重要的招生手段。在此之前,藉助各類競賽考試培訓,不少培訓機構脫穎而出。而今,一些培訓機構不斷「設計」各種賽事,也是出於招生培訓的盈利目的。自「迎春杯」衍生的「數學花園探秘」「ACM-ICPC青少年程序設計科普展示活動」等項目都是由此而來,只是不得冠以「賽事」名稱。
目前,依託「中國數學資優生網絡科普(春季)活動」也出現了一系列高價培訓班。針對競賽的集訓班與培訓課,費用在數百元至千元,甚至10次小班網課收費達到3600元。不難看出,在賽事活動的包裝宣傳之下,所推行的還是校外培訓的老套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