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口罩無用論」盛行背後:護士請假可以,戴口罩不行

2020-12-15 中國青年網

澳洲一些醫護人員所穿防護服,只能覆蓋部分身體 |《時代報》

「我戴著口罩上了一趟廁所,然後就收到了警告」,墨爾本華人護士肖瑤最近遭遇難題,所在醫院堅持不讓她在非臨床區域佩戴口罩。肖瑤想辭職,院方為了挽留,批准她休假。

「請假很容易,但戴口罩就很難」,肖瑤的遭遇也是澳大利亞國內目前對於戴口罩態度的一個縮影。在其他國家陸續承認口罩功效後,澳洲政府與民間依然廣泛流傳著口罩無用之說——健康人無需戴口罩、公共場合不建議戴口罩、醫院非臨床區域禁止戴口罩,凡此種種,不一而足。

截至4月11日,人口2544萬的澳大利亞總計確診6292例新冠肺炎病例。嚴格的社交禁令之下,病例增長緩慢,但威脅仍然潛伏,在感染病例中,12%來自醫護人員。

澳洲新建成的隔離醫院

「患者才要戴口罩」

「我去買東西的時候,見過好些人只戴手套卻不戴口罩,他們覺得手套比口罩重要。」顧佳寧是澳洲國立大學的大三學生,目前在澳洲首都坎培拉居家學習。

自澳洲頒布最嚴社交禁令以來,坎培拉街頭冷清了許多,但戴口罩的仍然是少數人。在超市裡,戴著口罩的顧佳寧總會招來異樣的眼光,有些人會刻意避開她、躲得遠遠的。

她只能儘量不去在意,「我覺得安全最重要,我在保護自己,同時也在保護別人。」

一月底,新冠肺炎開始在國內爆發時,顧佳寧正在杭州過暑假。2月1日,澳大利亞政府發布旅行禁令,宣布「從即日起,在中國大陸的非澳大利亞公民(永久居民除外),在離開或過境中國大陸的14天內,不得進入澳大利亞。」

怕耽誤開學,2月24日,顧佳寧先坐飛機至杜拜,在當地停留了兩周,而後轉飛澳洲。「當時澳洲這樣封國,我以為他們意識很強,(疫情)應該不太會蔓延。」

返回坎培拉繼續上學後,顧佳寧發現學校氛圍與往日無異,戴口罩的同學寥寥無幾。「基本都是亞裔戴口罩,有些中國人也不戴,因為他們覺得這邊可能更安全些。」

三月份,澳洲新冠肺炎確診病人在三周內,從100多例增至4000多例。

顧佳寧說,出於安全考慮,一位住在坎培拉的朋友讓孩子戴口罩去上學,沒想到卻讓同學之間鬧出了不愉快。

「可能別的小朋友說了一些不好的話,我朋友的孩子回家後心情就變得很沉重。」顧佳寧的朋友很無奈,暫時不讓孩子去學校了。之後不久,整個學校就因疫情的擴散停課了。

有類似經歷的還有在高校做科研工作的商墨。4月1日,他戴著口罩去超市買菜,與一名五十多歲的婦人發生爭執。

「之前別人只是甩我白眼,但她是專門過來正義凜然地質問我,知不知道戴口罩沒有用,患者才要戴口罩。」商墨愣了一下,隨後據理力爭說,世界衛生組織的部分專家已經在鼓勵全民戴口罩了。

婦人仍然搖頭,稱自己就在醫療部門工作,接受過相關培訓,被明確告知戴口罩會增加感染風險。「她和我說,小心你的眼睛,口罩會帶著病毒進去。」最後,婦人被丈夫拉走了,兩人與商墨不歡而散。

4月3日,美國疾控中心首次公開建議民眾佩戴布制口罩,以此防止新冠病毒經過飛沫傳播,對於此舉,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也表示了支持。

但在澳大利亞國內,官方的態度與此正相反,4月4日,副首席醫療官保羅·凱利在電視直播中建議,民眾不要在公共場所佩戴口罩,以免錯誤佩戴招致更大的感染風險。「如果你本沒有戴口罩的習慣,你戴了口罩就會覺得不舒服,甚至會得幽閉恐懼症。」

澳洲海灘依然有很多不戴口罩的遊人 | Daily Mail

請假可以,戴口罩不行

肖瑤在墨爾本的一所公立醫院當護士,三月底,她因為在醫院違規佩戴口罩收到了護士長的批評警告。肖瑤擔心自身安全,請假不再上班。

「請假很容易,但你要求戴口罩就很難。」肖瑤不能理解醫院的制度。此前,作為唯一一個戴著口罩上班的護士,她也遭受了同事異樣的眼光,「有一種很不合群的感覺。」

最開始,肖瑤工作的醫院要求醫護人員,只能在面對特殊病人時佩戴口罩,「比如只有知道病人是傳染病患者,我們才能戴口罩。」

肖瑤去找護士長溝通,護士長不願正面回答,只強調了三點,「第一,戴口罩會引起更多的恐慌,他們管這個叫overreacting;認為這會讓病人緊張;第二,我們這個醫院暫時沒有確診的,病人和醫護都沒有;第三,即使感染了致死率也很低,很多人都已經得過了,沒關係。」

肖瑤也和同事聊過戴口罩的問題,她試圖以遊輪上大面積傳染的新聞作為例子,說服同事重視戴口罩的必要性。同事卻不以為然,只是輕描淡寫附和她:「這病確實很容易傳染,我覺得有一天我們都會感染。」

三月底,附近另一所醫院有六名醫護人員確診感染新冠肺炎,肖瑤所在的醫院終於放寬條件,每位醫護人員每天發放一個口罩,但「非臨床區域」仍然不鼓勵戴口罩,這其中包括前臺、辦公室、員工餐廳和衛生間等地點,「但這些地方和臨床區域處在同一棟樓內,中間也不是完全隔絕的。」

醫院每天只發放一個口罩,但要求每隔四小時或變換所處區域時,都要更換口罩。肖瑤沒有遵守這個規定,她自家的口罩儲備也不多。她最終因為一次戴著口罩上了趟廁所,而收到了警告,「問我為什麼戴了口罩,又為什麼不換口罩......」

肖瑤的丈夫在墨爾本的華人工廠工作,廠裡要求所有員工全天、全區域佩戴口罩。她的一位朋友的老闆是義大利人,也會要求所有員工戴口罩的,「這讓人非常困惑,我們在醫院工作,戴口罩的條件卻這麼苛刻。」

這樣的情況不單發生在肖瑤的醫院,三月底,在另一所醫院ICU工作的朋友告訴肖瑤,該院護士參與治療一位疑似病人插管時沒有佩戴口罩,「這個病人症狀非常相似了,呼吸困難、咳著濃痰,但是護士只戴了手套,口罩、護目鏡都沒有。」

在墨爾本某公立醫院ICU工作的護士陳奕雯告訴北青深一度記者,她所在的醫院,同樣只有護理呼吸科被隔離的病人時才會戴口罩。如果病人已確診新冠肺炎或被隔離,對其進行照料的醫護會穿一層防護服,戴外科口罩、護目鏡、頭套、手套。「如果要對被隔離的病人進行插管等容易產生氣溶膠的治療,醫護則會換上N95口罩,並佩戴面屏。」

陳奕雯認為醫院已經在盡最大力保障醫護人員的生命安全,「就個人防護而言沒有中國的完善,但是比其他一些國家好一些。」

真正讓陳奕雯擔心的,是她所在醫院使用的防護服並非完全封閉,只能覆蓋從脖頸到小腿的身體,背後用帶子綁牢。陳奕雯為此向醫院的管理層寫郵件諮詢,但管理層表示,這是在執行疾控部門制訂的防護標準,「所以我們一線醫護對於防護服沒什麼發言權,每天都是惴惴不安的。」

據澳大利亞本地媒體《時代報》報導,截至4月10日,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州有來自8家不同的醫療機構的共計157名醫護人員感染新冠病毒,該數字與一周前相比增加了一倍。澳洲醫學協會維州分會會長朱利安·萊特也表示情況不容樂觀,「雖然醫護工作者只佔總人口的3%,但他們已經佔總感染人口的12%左右。」

「其實巴不得你戴口罩,但口罩不夠」

在墨爾本,越靠近市中心、戴口罩的人越多,商場裡戴口罩的比例比街上高。

「我昨天去超市,老外大概有一半戴著口罩,兩周前就1%。」商墨認為,別國的做法正影響著澳洲人,包括看到亞裔戴口罩的比例較高,也會影響到他們的想法。

2019年7月,澳洲多地爆發山火,持續燃燒近七個月才被撲滅。山火影響了當地的空氣品質,使口罩早就開始脫銷,價格奇高。

4月1日,商墨見到一家理髮店銷售的口罩是每個5澳元,肖瑤在建築材料商店則見過,那種只能抵擋粉塵的普通口罩被賣到了超過20澳元。

華人圈子內的口罩生意更火熱,價格也相對實惠,代購商店、微信群、中餐館等等,都有兜售,單價多在1至2澳元之間。肖瑤與商墨都有參與華人圈內的團購,從中國海淘了幾百隻口罩。

然而,隨著國際航班減少、海關限制變多,海淘也逐漸困難起來。商墨3月19日從上海訂購了一批口罩,至今未收到貨。貨運公司的官網貼出聲明,稱特殊時期不能夠保證物流時效。

在北京生活的梁輝此前向澳洲的朋友寄送口罩,「我寄了500個一次性醫用口罩,大約3.5公斤,平常時期用DHL或者FedEx寄送,運費應該在500元左右,但是現在接近2000元。」

據《衛報》報導,疫情爆發前,澳大利亞全國範圍內只有一家醫用口罩生產廠家。另據澳大利亞廣播公司消息,該廠過去的醫用口罩年產量約為200萬片,只佔據澳洲口罩市場5%的市場份額,澳大利亞的口罩長期依賴進口。

雪梨華人李晨近期接到澳大利亞衛生部的合同,請他從中國進口醫用口罩。李晨透露,澳衛生部此前向各部門發送內部郵件,表示澳洲國內的口罩缺口非常大,「說他們發不出口罩,像雪梨的移民聚集區,很多藥店根本拿不到政府劃撥的口罩。」

4月8日,澳大利亞衛生部長宣布將在復活節前為全國醫療系統發放1100萬隻口罩。李晨認為,這個數量並不夠,「政府給出的採購需求是每個月光醫用級口罩就需要8900萬片,澳洲最大的廠家產能為每年200萬片。」

李晨解釋說,口罩雖然有全自動生產線,但包裝和搬運都需要人力,又碰上疫情停工,澳洲國內的產能很難在短時間內提升。他認為,澳洲政府其實也意識到了戴口罩的重要性,但因為擔心發生搶購、影響更大,所以在宣傳中刻意弱化。

澳大利亞副首席醫療官保羅·凱利曾於4月4日公開承認,公眾戴口罩的」弊大於利「的部分原因是「口罩供應緊缺」,最好能將口罩留給前線醫護工作者。

除口罩外,澳洲的消毒用品也極度匱乏。受訪者皆反映,目前市面上完全買不到酒精、消毒水、免洗洗手液等,甚至連華人的團購渠道都很難購買到這些用品。

陳奕雯所在的醫院不得不嚴格控制消毒用品的消耗,原先ICU病房中,每個床位都會配備相應的消毒溼巾與洗手液,現在則是幾個床位共享一份。洗手液用完後,空瓶不能扔,拿去由醫院內的藥劑師自行配製、灌入新的洗手液。

李晨說,除非包下飛機,否則消毒液體不好空運,而現在國際航班驟減,大多只能走海運,一批貨運過去要兩周時間,「所以現在澳洲的酒廠都改成生產洗手液,可很多人都不去上班了,產能依舊上不去。如果靠加薪的方式吸引人手,政府的補貼又有限。」

當地政府指南中依然不建議健康人佩戴口罩

冬季憂心

肖瑤很早就開始擔憂澳洲的疫情發展。二月初,她聽說一名英國新冠肺炎病人在歐洲跨國感染至少11人。「澳大利亞很早就禁飛中國,卻不禁歐洲,我當時就覺得不對,因為(病毒)有一天可能也會在歐洲爆發。」

截止4月11日,人口數為2544萬的澳大利亞總計確診6292例新冠肺炎病例。多地施行極其嚴格的社交隔離政策,警察部門會隨時抽查、罰款聚集行為。得益於此,澳洲的疫情增長曲線在過去一周有所放緩,目前平均日增106例確診病例。

但澳大利亞的冬季即將來臨,肖瑤恐怕疫情會由此惡化,「澳大利亞是夏天乾熱,冬天雨多,而且馬上到了流感爆發的季節了。」但她也欣慰澳洲有地廣人稀的優勢,多數人口分散居住,沒有太多的集中型公寓住戶。

最讓肖瑤不滿的,仍然是對醫護保障的政策,面對各種不讓戴口罩的限制,她萌生了辭職的念頭。

《時代報》此前報導,維多利亞州衛生部門以保護隱私為由,拒絕透露現存感染醫護的感染來源,衛生部發言人解釋,絕大多數的醫護人員在「工作場所之外」感染病毒。

在澳大利亞,醫護可以同時在多個醫療機構工作,「今天在這裡上一天班,明天在那裡上一天班,是一個流動的狀態。」肖瑤因此認為,比起接觸病人感染病毒,病毒在院內同事間傳播的可能性更大。

墨爾本華人女孩祝蕾最近在為當地醫院募集口罩,她有好幾個在讀或應屆醫學生朋友將赴一線工作。三月底,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州政府求助於醫學院,希望醫學生能為即將到來的疫情高峰提前加入醫療工作。

但民間的口罩貨源也並不好找。因沒有澳大利亞藥品管理局(TGA)的認證,大量防疫物資無法進入當地市場。

「哪怕已經有了歐盟的CE認證,也統統不允許進來。」李晨介紹,國際上醫用口罩的主流質量標準是參照歐盟的標準,但澳大利亞的標準更高一格,「歐盟防血液穿透的標準是120毫米汞柱,澳大利亞的是160毫米汞柱……之前那些做國際貿易的,有誰會去專門滿足澳大利亞的檢測和生產標準?」

中國作為全球範圍內的口罩生產大國,年產量長期佔據全球50%左右的市場。早在今年的3月2日,國家發改委就宣布國內口罩日產能、產量雙雙突破1億。但其中能向澳洲出口口罩的廠家少之又少,「裡面有很多臨時入行的,生產民用口罩湊合,醫用的很難符合澳洲的標準。」

澳政府向李晨下了百萬級訂單,他推測保守需要一個月才能交貨。再加上歐美疫情形勢嚴峻,許多國家也紛紛問中國廠商搶購訂單,「實在沒有多少富裕產能了。」

與此同時,澳大利亞政府衛生部的官方防疫指南仍在聲明,要防止新型冠狀病毒的傳播,每個公民必須保持良好的手部衛生習慣……如出現身體不適,避免與他人接觸(與他人保持1.5米以上的距離)。

但在另一份來自內政部的公開文件中,關於戴口罩的態度仍沒什麼變化。在「我應該佩戴口罩嗎?」這個問題上,文件回答道:「健康人無需佩戴口罩。口罩可以防止感染者將病毒傳染給他人,目前不建議健康公眾通過佩戴口罩防止冠狀病毒等感染。」(文中受訪者均為化名)

(來源:北京青年報)

相關焦點

  • 這就是西方可憐之處:護士請假沒問題,但不允許戴口罩!
    這就是西方可憐之處:護士請假沒問題,但不允許戴口罩!中方疫情的爆發讓口罩一躍成為2020年最搶手的「時尚單品」,多少人排隊購買無果只能轉身回到電腦旁,緊張地等待著整點的到來只為搶到一包口罩,相信這是每一個華人在疫情期間「最認真」的事情了。
  • 戴口罩背後的科學
    戴口罩可以作為一種屏障,屏蔽與捕獲一部分液滴。但是它們的有效性如何?它們背後的科學依據是什麼?這是科學家們想認知清楚的。從一個非常簡單的實驗開始,在寒冷的天氣都可以進行該實驗:呼氣時看到自己的呼吸的動作。呼吸來自體內的溫度:37°C。呼吸包含各種氣體的混合物,其中主要是氮氣、氧氣、二氧化碳和水蒸氣。
  • 口罩價格飛漲各國重拳出擊 歐美卻傳出戴口罩無用論……
    當前,泰國政府已將口罩、酒精等物品列入國家價格控制清單,並於2月4日交予泰國內閣。 此外,韓國政府也表示,將對囤積並抬價售賣口罩和洗手液的人處以最高42108美元的罰款,或最高兩年的監禁。 要不要戴口罩?
  • 美國護士自掏腰包買口罩,卻被醫院告知「在病人身邊不能戴口罩」
    據美國媒體KMOV電視臺2020年3月28日報導,近日,一名美國明尼蘇達州護士辭職,而辭職理由引起公眾擔憂,因為醫院要求她在治療病人時不允許戴口罩。這位護士有32年的經驗,辭職前就在美國明尼蘇達州聖瑪麗醫院工作。為了保護自己人身安全,她要求電視臺匿名報導。
  • 為什麼讓你戴口罩?
    這一篇文章我想寫很久很久很久了,因為我的導師就是一位實打實的「口罩無用論」忠實護衛者。對於我戴口罩上班這件事情,他一直都是允許但不支持的態度。2在2008年,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大學學者發表論文,他們也發現大多數參與者由於不能堅持佩戴口罩導致口罩用處減弱,但長期佩戴口罩使對流感類疾病的防護效能增加80%,且P2和外科口罩效果類似。
  • 口罩管夠!為應對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澳大利亞緊急補貨百萬個口罩
    據澳大利亞《雪梨先驅報》報導,為應對中國新型冠狀病毒的傳播,澳大利亞政府已經採購了100萬個FFP2級防護口罩(歐洲標準),以補充因森林大火煙塵而枯竭的澳大利亞醫療儲備。據報導,澳大利亞周四將在從武漢飛往雪梨的航班抵達澳大利亞後安排4個新南威爾斯健康醫生和護士分發傳單,傳單中用英語和簡體中文介紹了新型冠狀病毒,並建議出現呼吸道症狀的人聯繫機場的生物安全官員。麥克納爾蒂博士表示,治療包括非典型肺炎和肺結核在內的傳染病的常規方法是給病人戴上外科口罩,並給醫務人員戴上FFP2級口罩以隔絕空氣傳播。
  • 醫院裡護士給病人打針時,為什麼要戴口罩?不妨來了解
    去過醫院的人都知道,護士給病人打針時,總是戴著個口罩。人們難免會有疑問,護士給病人打針時,為什麼都愛戴口罩?是為了增加一份神秘感嗎?護士想說的是,其實我們也不想戴,但又不得不戴,因為醫院的制度規定必須戴。那為什麼制度要這麼規定呢?今天就來解釋下這個問題。
  • 戴口罩!戴口罩!戴口罩!
    戴口罩!戴口罩!戴口罩!>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疾控中心主任高福呼籲如果您已摘下口罩請一定記得戴回來大家一起攜手「挺」過這個冬天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大家養成了出門戴口罩的習慣但隨著疫情防控常態化越來越多的人摘下了口罩甚至出入公共場所也不佩戴口罩放鬆了警惕
  • 什麼樣的口罩可以重複使用?復工後,咋戴口罩?
    一、高風險暴露人員人員類別:1.在收治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確診病例、疑似病例)的病房、ICU和留觀室工作的所有工作人員,包括臨床醫師、護士、護工、清潔工、屍體處理人員等;2.疫區指定醫療機構發熱門診的醫生和護士;
  • 澳大利亞雪梨實行「口罩令」
    1月4日,在澳大利亞雪梨街頭,市民戴口罩出行。 1月4日,在澳大利亞雪梨一座火車站,市民戴口罩候車。新華社記者 白雪飛 攝
  • 加拿大華人護士口述:不顧養老院明令禁止,我率先戴上口罩
    以下為「小貓」接受中新社國是直通車採訪時透露的信息,以她口述的形式呈現:不顧養老院明令禁止,我率先戴上口罩我是2012年來到加拿大的,在國內學生物學,在加拿大讀了護士的課程,隨後成為護士。但直到兩周前,我所在列治文市仍只能看到零星的人戴口罩,而這裡是華人聚集區,民眾防疫措施算做的最好的地區了。不戴口罩也和口罩短缺有關,當地口罩很難買到。3月13日,我所在的養老院開會,通報其他養老院的感染情況。我提出戴口罩防感染,但被領導拒絕了,並明令要求員工不得戴口罩上班。
  • 澳大利亞示威者敲鑼打鼓穿行商場 抗議政府強制戴口罩新規
    【澳大利亞示威者敲鑼打鼓穿行商場 抗議政府強制戴口罩新規】據澳大利亞廣播公司(ABC)報導,當地時間1月4日,一群反對戴口罩的示威者在雪梨一家購物中心內高舉牌子敲鑼打鼓。視頻顯示,幾十名示威者手舉反對戴口罩的標語牌在商場內部穿行,隊伍中還有幾名兒童。
  • 聽見美國護士代表抱怨一枚口罩戴幾周,川普說:假新聞
    在紐奧良執業的美國護士協會主席索菲婭託馬斯作為醫療人員代表,在白宮接受了美國總統的接見。她當面直言,有些地區的PPE供應「並不理想」。她解釋說:「這是一個前所未有的時代,我們上學時學到的控制感染措施是,每天或隔一段時間就需要更換防護服和口罩,這是一個不同的時代。」
  • 關於兒童口罩的那些事兒:多大的孩子可以戴口罩?可以用成人的嗎?
    有很多媽媽給我們留言說,一直不太清楚該給孩子佩戴什麼樣的口罩,尤其現在已經明確兒童也是新冠肺炎的易感人群,孩子不戴口罩的話肯定不行。可是別說給孩子準備專用的兒童口罩了,甭管什麼類型,能買到一隻就算不錯了。別著急,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兒童口罩的那些事兒。
  • 澳洲衛生部官員仍呼籲人們不要戴口罩,稱戴口罩會引起幽閉恐懼症
    澳大利亞副首席醫療官保羅·凱利據英國《每日郵報》4月4日報導,澳大利亞副首席醫療官保羅·凱利於4月4日在電視直播中,呼籲所有澳大利亞人不要在公共場所戴口罩,稱很多人不知道如何正確佩戴口罩在當天的澳大利亞天空新聞頻道的直播節目中,保羅·凱利表示醫用口罩是緊缺的醫療物資,因此廣大群眾不應該在公眾場所佩戴口罩。保羅·凱利還強烈建議人們待在家中不要外出。他還表示,如果佩戴口罩方式不正確,感染新冠病毒的機率反而會增加。
  • 「口罩文化」盛行的日本馳援中國口罩超百萬枚
    來源:一財網在日本各界對中國傾力援助的背後,已在日本流行已久的口罩文化功不可沒。 近日,中國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牽動鄰國日本。在日本,無論是在地鐵上還是車站,或者馬路上,戴口罩的民眾比比皆是。日本衛生材料工業聯合會2017年的數據顯示,當年,日本全國生產的口罩數量達53億個,其中78%是供家庭使用的。據日本媒體報導,根據調查公司富士經濟的數據,2009年全球流感大爆發時,日本口罩的銷售額比上年翻了一倍,達到340億日元(約合23億元人民幣)。
  • 紗布口罩防霾口罩應對疫情有用嗎?專家:無用
    在當前疫情防控形勢下,口罩局部供不應求。那麼,常見的一次性口罩到底能用多少次?東華大學紡織學院靳向煜研究員表示:一般情況下符合標準的一次性口罩使用兩三次沒有問題,他同時也澄清了其他一系列關於佩戴口罩的誤區。儘管市面上常見的一次性口罩,原則上都是「用即棄」。
  • 廣州中小學生不用戴口罩了。老師,我們上課可以不戴口罩嗎?
    最新消息:廣州中小學生不用戴口罩了。老師,我們上課可以不戴口罩嗎?,他們都在自覺堅持戴口罩上課和上學。   其實,戴口罩只是疫情防控防範的一個方面,不戴口罩並不意味著防護不力或者麻痺大意,對於中小學生戴口罩上學上課應該是要靈活變通,學校在嚴密嚴格執行其他防控措施的同時,可以適當開放部分時間不戴口罩,讓中小學生和老師能夠有一定的時間休息,那麼對此,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 疫情期間口罩郵寄出國指南:口罩怎麼寄到澳大利亞?
    截止目前,澳大利亞累計確診新冠肺炎159例。11日,澳大利亞總理莫裡森宣布對義大利實施旅行禁令,禁令從當地時間11日18點生效。義大利公民及去過義大利的外籍人士,都將禁止入境澳大利亞,除非在第三國停留至少14天。澳大利亞國籍和永久居民,允許從義大利返回,但需接受兩周隔離。目前,除義大利以外,澳大利亞政府對中國、伊朗、韓國也實施了旅行禁令。
  • 有醫護N95口罩戴5天,用塑膠袋做防護服!面對疫情美國這位護士哭得...
    紐約醫生:一個N95口罩戴5天據央視新聞援引彭博社28日報導,紐約一家醫院急診室的醫生馬尼·格魯伯(Marney Gruber)不知道自己是否能睡著。這位36歲的醫生輪流在紐約市的四家醫院工作,周四早晨結束了她的通宵夜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