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一個長期而艱巨的任務,每一位望子成龍的家長無不希望孩子具有「高智商」,每一位教師無不希望自己教出的學生能憑藉「高智商」金榜題名。而一旦孩子能從千軍萬馬的高考中殺出一條血路,成功進入清華、北大的校園,所有與之相關師長、父母無不歡欣鼓舞,似乎孩子的未來即將飛黃騰達。
然而我們過去的教育很長時期都是只重視學生的應試能力,所有的考試都是唯分數是論,常常忽略學生的「情商」培養,大多以為智商高了情商就不會低了,然而卻不知高智商只是決定了學生未來成長的高度,而高情商則決定了學生能否如期成功的可能性。
包麗,北京大學法學院大三學生,就讀北大期間更是學生會的文藝部部長,從小便成績優秀名列前茅,典型的應試教育下的佼佼者,更是家長和老師眼中的「棟梁之才」,其光輝的成長經歷無不顯示這是個有「高智商」的學生。然而卻因被男友牟某嫌棄不是「處女」而發生矛盾企圖割腕自殺,最終因情所困的包麗選擇服藥自殺,陷入昏迷,2020年4月11日包麗確認去世!
難以想像,一個積極樂觀、充滿生命力女孩,一個他人眼中擁有「高智商」的才女最終竟因「情」而死,讓人惋惜的同時,更警醒我們的教育者們,不僅僅只看重學生「高智商」的培養,更應注重學生「高情商」的養成教育。
情商是心理學上的一個概念,相對於智商而言,主要指人在情緒、情感、性格、意志、交際等幾個方面與個人素質有關的品質,它反映了一個人控制自己情緒、承受外界壓力、把握心理平衡的能力。它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認識自身的情緒;妥善管理自己的情緒;自我激勵;認知他人的情緒;人際關係的管理。情商在人的一生中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它是一個人重要的生存能力,是一種發掘情感的潛能,運用情感能力可以影響生活的各個層面。
那麼如何開展學生高情商的教育呢?
一、教育學生從小就要保持「陽光」的心態,積極樂觀地面對生活,享受生活中的陽光或風雨。
樂觀通達的性格會讓人喜歡生活中的一切,擁有良好的心態去積極應對生活中的喜悅亦或者挫折。高情商的人往往不會輕易被生活中的挫折所打敗。
二、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引導他們主動積極參與集體活動,與人學會溝通。
自信同樣是高情商的表現之一。自信的孩子,在對待挫折困難或外界壓力時往往能更好地解決問題,克服困難。教師或家長應該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集體活動,鍛鍊與他人溝通的能力,培養自信心的來源。
三、教會學生學會獨立,學會保護自己,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勇敢地說「不」。
生活中的我們往往會遇到自己不同意的問題或者事件,高智商有時並不能幫我們解決問題時,要學會用高情商來嘗試解決問題,勇敢地說出自己的真實想法,不要被他們「精神控制」,要從小培養孩子的獨立精神,敢於保護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