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本篇文章收錄於百家號抗擊新型肺炎專題人物欄目#戰疫日記#中,本專欄將聚焦真實的抗擊新型肺炎人物故事,眾志成城,為真實發聲!
#戰疫日記#

【主人翁介紹】吳尓斌,中國中鐵四局市政公司景德鎮項目書記,其妻子、兒子及未過門的兒媳均為中鐵四局員工。
2020庚子年春節前夕,一場來勢洶洶的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突然從武漢、湖北,逐步蔓延至全國,給中國的傳統佳節——春節蒙上了濃重的陰霾。城市、鄉鎮熙熙攘攘的人群、車流消失了,各大醫院都瀰漫著緊張的氣氛。由於疫情的突然襲擊和春節前生產廠家停工的影響,消毒液、口罩、防護服等各類醫療物資取代了年貨成為了人們爭相搶購的緊俏商品。
面對嚴峻的疫情形勢,全國上下萬眾一心、眾志成城,堅守工作崗位,為疫區捐款捐物、爭當義工或是志願者,為武漢加油,為中國加油。此時此刻,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區一家藥械廠內,有一家四口佩戴著防護用品,正在忙碌地為一瓶瓶醫用酒精打包裝箱。他們是中鐵四局市政分公司員工吳爾斌和他的妻子、兒子和未過門的兒媳。
吳爾斌作為一名老醫務工作者曾參加過2003年抗擊「非典」的行動,還參與過援助非洲的工程建設,每一次急難險重工作任務的面前,老吳都是身先士卒,衝鋒在前。還獲得過中鐵四局頒發的「抗擊非典先進個人」榮譽稱號。
說起為什麼會來到這裡做義工,吳爾斌就不由自主地記起在家裡看電視、看報紙,聽到、看到的那些幾天幾夜不眠不休奮戰在戰「疫」前線的醫生、護士們,那些通宵達旦鏖戰在火神山醫院的建設者同行們。心潮澎湃地他想起自己也曾是一名光榮的醫務工作者,在此次戰「疫」中,我能不能也出一份力呢?
經過他多方打聽,在以前的同事群裡得到了一條消息,蜀山區工業園一家藥械廠接到相關部門增加產量的通知,可因疫情影響,部分已回家的工人不能及時返廠開工。廠子只到崗30餘人,人員捉襟見肘。吳爾斌琢磨了下,我們一家四口人都沒有去過疫區,近期也沒有到公共場所去,身體都是槓槓的,能不能去藥械廠幫忙呢?
想到這裡,他立刻召開了家庭會議,把心裡的想法跟老伴和兒子、準兒媳和盤託出。聽了父親慷慨激昂的一席話,兒子情不自禁地說道,爸,我的一些當醫生的同學都已戰鬥在疫情的最前線,我們也不能做個旁觀者。妻子李紅霞卻談到自己的一份擔心,我也想儘自己一份力,但是小區裡人人都在家裡蹲著,我們出去安全不安全啊!準兒媳王華玥拉著李紅霞的手懇切地說道,媽,藥械廠消毒嚴格,我們做好個人防護,又不接觸疫區來的人,沒有事的。
吳爾斌看得到了家人的支持,就斬釘截鐵地說道,那這件事就這麼定下來了。他立刻打電話聯繫上了藥械廠廠長許守貴,詢問能否去哪裡做義工,幹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許守貴連忙回答道,太謝謝啦,你們來吧,正好藥品打包裝箱、搬貨裝車缺人手,活不複雜,就是要出些力氣,可能比較辛苦。講到這裡,許守貴猶疑了下,小聲問道,你們幹這個行嗎?吳爾斌二話沒說答應下來。放下電話後,吳爾斌向家裡人宣布道,我們明天就去藥械廠幫忙。
第二天,藥械廠就多了四名工人,他們進入工廠後先進行了嚴格的消毒,穿上連體防護服,戴上口罩、頭套投入到了緊張的工作中,封裝打包、搬貨裝車。連續的十多天,他們每天都工作6到7個小時。由於藥械廠是流水線作業,同時有些工序穿上防護服就不能上廁所,為了不影響工作效率,他們工作期間不敢多喝水,有時工作結束,身上裡衣都被汗水打溼,喉嚨卻早已幹得冒火,煙燻火燎般地難受,臉上和頭上也被防護帽、口罩勒出了深深地印記。儘管如此,他們沒有絲毫怨言,每日踏著星空歸去的一家人是心滿意足的,常常在自家車上開一天工作的總結會,這個談道,「今天的工作量挺大的,確實很累,但是累才充實,晚上睡覺肯定會很香」。那個說道,「我們家是黨員之家,做義工,咱就是搶著上」。人們紛紛在家躲避這可憎「疫魔」的特殊時期,一家四口每日的義工行動都會牽動親友們的心,王華玥晚上經常會接到母親的電話,悉心叮囑她帶好口罩、勤洗手,注意照顧好自己。她的父親則鼓勵她道,我也是名黨員,你這樣做,我贊成!
當安徽電視臺記者聞訊來到藥械廠採訪這一家人時,妻子李紅霞面對鏡頭講出了一家人的樸實心聲,「我們做些事情,盡最大努力幫助社會,幫助社會度過這次疫情,就是我們最大的心願」,說完後,又繼續忙碌起來。此時,攝像機鏡頭留下了他們一家四口的戰「疫」最美全家福。
【尾綴】本篇文章由文良誠採訪並整理記錄,保證故事內容真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