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是員工的頂頭上司,公司的所有工作都是由領導直接安排。在職場中,與領導進行溝通是我們必須面對的一件事。
如何表達自己的觀點,才能被領導接受;如何與領導溝通,才能更好地完成自己的工作,這都與我們的溝通水平息息相關。
如果溝通得好,能準確地領會到領導交代的重心是什麼;溝通得不好,工作就無法有效地開展。所以說,正確地與領導溝通是身在職場的我們必須學會的一項本領。
馬上就到年末了,經理吩咐辦公室文員秦雯寫一份詳細的年度工作總結,並在會議上進行陳述。
秦雯整理了公司的資料,仔細研究了一周後,寫了兩萬多字的總結報告交給經理。她原本以為自己寫得詳細周密,經理應該會誇獎她,可沒想到經理居然訓了她一頓,說她沒有抓住關鍵,完全是在亂寫。
原來,經理是希望秦雯重點把公司一年來在產品質量方面取得的進展寫出來,結果她隻字未提。在寫之前,經理問她有沒有什麼要問的問題,她回答說沒有。經理很失望,只好自己動手重新寫了一份。
身為下屬,當領導交代我們做某件事情時,我們都不能自作主張按自己的想法去執行,因為我們的工作是幫助領導而不是替代領導。這時,最妥當的方法是先問清楚領導交代的事情需要注意些什麼,自己怎樣做才好。
案例中的秦雯,就是在寫報告時沒有很好地跟領導溝通,沒有問清楚報告的具體要求,如,主題、側重點等,所以,最後她寫出來的報告只能是自己滿意,而不是領導需要的。
在平時的工作中,領導要處理的事情有很多,他沒有時間解釋太多,而如何正確理解領導的意圖,如何完成領導交代的工作,是每個職場人必須面對的事情。
要想成為一名高情商的員工,一方面需要提高自己的專業知識,但最重要的還是要學會與領導溝通,領會領導每次交代的工作想要達到的目標是什麼。只有心裡有數,做起事來才會得心應手,不致讓領導失望。
徐勇在一家輔導學校上班,這天早上,他剛到辦公室就被校長叫過去了。校長對他說:「昨天你是最後一個離開學校的吧?你怎麼忘記把辦公室的空調關了啊?」
徐勇想了一會,回答說:「我明明已經關了。」
校長搖搖頭,說:「我剛才問了保潔員,她說當時還跟你打了招呼,就只有你一個人在。」
徐勇見校長不相信自己,著急地跟校長爭吵了幾句,最後還扔下一句話:「算一下一晚上用空調的電費是多少,算我的。」說完,他扭頭就走了,之後一整天他都悶悶不樂。
忙完了一天的工作,放學時校長才想起來查看監控,結果發現自己真的冤枉了徐勇。原來當天徐勇離開後,同事小周又回到學校加班,是他走的時候忘記關空調了。
校長立即向徐勇道了歉,徐勇心裡的疙瘩才徹底消除。
被領導冤枉是件很正常的事情,如果自己的解釋有理有據,就要試著去解釋,如果解釋沒有用,可以讓時間去證明。與會說話相比,領導更喜歡會做事的員工——身在職場,把自己的分內工作做好,領導自然會喜歡你、信任你。
通常,被領導誤解是因為溝通不夠。領導事務繁多,如果平日裡沒有與你過多地進行溝通,那麼,他對你的了解就只停留在你在工作中給人留下的印象上。為了讓領導更加了解自己,我們要學會在工作中與領導多交流。
與領導溝通並不是想說什麼就說什麼,在與領導溝通時,我們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不要跟領導唱反調
剛進公司的員工總喜歡對領導的安排提反對意見,他們不知道領導的經驗通常比員工豐富,領導給員工安排的任務都是從大局出發,是為了公司能夠更好地發展才做的決定。
普通員工並不完全了解事情的輕重,當接到領導安排的任務時,只要聽命行事就好。如果你總是對領導的安排指手畫腳,還跟領導爭論,次數多了,領導就會覺得你是個自我、不服從安排的人,而你今後的職場生涯也會因此受到影響。
二、不要把話說破,學會點到為止
在職場中,有時候領導說話難免會有失誤的地方。作為員工,注意到了領導的錯誤,可以在私底下提出來,讓領導有臺階下,而不是在開會等公眾場合直接說出來,甚至揪住領導的錯不放,與領導爭論不休,讓領導下不了臺。
三、給領導提供選擇方案,而不是替領導做決定
在工作中,如果對領導的方案有意見,要委婉提出,讓領導抉擇。或者領導讓你出方案的時候,要給領導提供多個方案,讓領導自己做最後的決定,切不可越俎代庖替領導做決定。畢竟領導是公司的負責人,對公司的所有事情全權負責。
四、不要總為自己找藉口,要學會及時反饋
時間就是生命,效率就是金錢,在工作中尤其要奉行這個準則。領導安排你做事,你一定要記在心上,按時完成。如果有不懂的地方要立即請教,工作完成的進度怎樣也要及時反饋。
在這個過程中,如果你的工作出了問題,當領導過問時,你一定得勇於承擔過錯並自我檢討,而不是急著為自己找藉口逃避責任。
很多時候,領導喜歡的是員工能按時完成自己布置的任務,而不是只會嘴上逞能不做實事的員工。
總而言之,與領導溝通並不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我們無須過度緊張。因為,領導需要的無非就是能幫他解決問題、踏實工作、不亂說話的員工。
在職場中,只要我們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與領導溝通時大方得體、有禮有節,我們就能夠跟領導愉快相處。
文/江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