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懿立遺囑:子孫後代不能為我掃墓!1769年後才發現他有多聰明

2020-12-23 扒扒史界

司馬懿是三國時期曹魏陣營裡的全程,為魏國稱霸天下立下了汗馬功勞。司馬懿字仲達,是當今河南省焦作市溫縣人。司馬懿自幼聰明好學,因為漢室被曹氏控制,司馬懿曾一度拒絕曹操授予的官職。後來因為支持曹操稱帝獲得了曹操的信任。

在整個三國時期,除了諸葛亮外,最有存在感的軍師就是司馬懿了。而司馬懿本人也是非常長壽的,活到73歲的時候才去世。但是在去世司馬懿卻給子孫們立下了一個十分奇怪的規定,那就是不管什麼時候都不能去拜祭他。

原文是「於首陽山為土藏,不墳不樹;作顧命三篇,斂以時服,不設名器,後終者不得合葬。」

司馬懿是一個很有遠見的人,在省錢,司馬懿就在首陽山為自己建造了一座陵寢,既不封墓冢,也不建陵寢,身穿平時穿的衣服下葬,墓中也不留寶物,後來去世的遺孀也不準和自己合葬。

在當時做這種決定是需要很大的勇氣的。因為古代講究生前風光,死後也要繁榮。古代很多王侯將相都會給自己大修陵墓,墓中常常放有奇珍異寶,國內很多的歷史也都是根據這些出土的文物和書籍發現的。

但司馬懿身為「宣皇」非但不打仗起鼓的修建陵墓,甚至連陪葬品都不要,這在當時簡直是不可相信的一件事情。

那麼司馬懿為什麼不要陪葬也不要大肆修建陵墓呢?難道是因為身性清廉?其實不是的。在《宋書·禮志》中有關於司馬懿陵墓的記載,「晉宣帝遺詔,子弟群官皆不得謁陵。於是景文遵旨」。其中晉宣帝指的就是司馬懿,其孫司馬炎稱帝後追封司馬懿為宣皇帝。

其實司馬懿之所以不為自己大肆修建陵墓是因為司馬懿生前豎立的對頭太多了,而且也做過很多傷天害理的事情。比如說當年說服曹爽降服,司馬懿勸說曹爽投降,並承諾只要曹爽交出兵權並仍可保曹爽一生榮華富貴。但哪知道曹爽前手剛交了兵權,司馬懿後手就違背了諾言,不僅誅殺了曹爽三族,還同時滅了與曹爽交好的何晏,丁謐、鄧颺、畢軌、李勝、恆範等人的滿門。光這一次,司馬懿就足足殺了有5000人。

司馬懿的殘暴和陰狠連他的後代都看不下去,當年東晉時期,在想王導對晉明帝說起了當年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的故事,聽完後,晉明帝在龍床上悲哭「若如公所言,晉祚復安得長遠!」。

正是因為司馬懿的仇人太多,所以司馬懿才特地交代自己的後代以後決不能去祭奠自己為自己掃墓,這樣就能防止自己的陵寢被仇人掘出來了。而事到如今1769年過去了,司馬懿的陵寢到現在居然還沒有被發現,相關的歷史記載也是少得可憐。後世有人認為司馬懿故意說自己的陵寢在首陽山,實際上根本就不在,所以無論別人怎麼找都找不到。

相關焦點

  • 司馬懿立遺囑:子孫不準為我掃墓!過了1769年,發現真是老奸巨猾
    公元251年,73歲的司馬懿因病去世。司馬懿去世前,在首陽山為自己建了一座陵墓。後來還在《宋書·禮志》中保留了一個奇怪的記載:「晉宣帝遺詔,子弟群官皆不得謁陵。」這句話的意思是,司馬懿不允許在子孫後代為自己燒木,這到底是為何?祭奠祖先一直是一種傳統。
  • 司馬懿留下遺囑:後人不要為我上墳,1769年後才發現他有多聰明!
    由於他畢生的心血都用在算計上,以致絞盡腦汁,才得了一個頭痛的毛病而離開人世,但即使死了,也要算計。為使後世人不掘其墳,他命人建了一個疑冢,前後共七十二個,分布的地區也是七零八落,這樣毒絕的方法,恐怕也只有曹操才能想得出來。那時候他的兒子司馬昭,也沒多想,便順從了他的遺願,死後再也沒有為他掃過墓。
  • 司馬懿死前立遺囑:子嗣後代不準掃墓,千年後才知曉他老謀深算
    在當時曾出現許多位赫赫有名的英雄豪傑,比如:「寧可我負天下人」的曹操,還有長坂坡救阿鬥的趙雲,以及料事如神的諸葛亮等等,這些英雄數不勝數。不過要說誰更加聰明絕頂,我相信除去諸葛亮以外,還有一位人物,他就是被稱為老奸巨猾的司馬懿。
  • 司馬懿為何立遺囑不準子孫掃墓?過了1769年,才發現真是老奸巨猾
    「前人種樹後人乘涼」司馬氏之所以能統一天下,最根本的原因是司馬懿為司馬家所立的江山。在小說《三國演義》中,諸葛亮的才能已被神化、妖魔化,而在小說橋段中,司馬懿的才幹無疑是要高於諸葛亮的。就軍事謀略而言,司馬懿定孟達、阻西蜀、徵遼東,用兵不拘一格,或奇或正,不偏不倚,實為軍中之人。
  • 司馬懿死前告誡子孫:不準為我掃墓!1769年後,才知他多高明
    ——杜牧 在中國的傳統文化裡,從來都是十分注重喪葬的,古時候就有各種各樣的祭祀活動,而到了現在,掃墓還依然是我國重要的傳統習俗,一到清明時候,後人們就要準備好酒肉香火,去到先人墓前清掃墳墓,因此就被稱之為「掃墓」了。
  • 司馬懿不讓子孫後代祭祀掃墓,原因為何?其中大有玄機
    因此不能說司馬懿在曹丕時期就布局,但是在曹叡時期,司馬懿就有了野心。後來到了曹叡駕崩後,司馬懿的野心逐漸顯現,之後司馬懿發動了高平陵之變,最終的司馬懿大權在握。這時候的司馬懿已經到了人生晚年,魏蜀吳三國徵戰不休,無論是哪一個諸侯國,都是想要一統天下的,只不過這最終的贏家是司馬家族。
  • 司馬懿不讓後人為他掃墓,等到一千年以後,才知道其中原因
    臥龍是三國時期的代表之一,他們是諸葛亮和司馬懿。今天,我們就來說說司馬懿死後幾千年,後人為什麼不敢去掃墓。公元251年,73歲的司馬懿因病去世。司馬懿臨死前告訴後人:不要種樹,不要建造墳墓,簡單地發出哀悼,不要把財寶放在墳墓裡,甚至妻子也不能和自己一起埋葬。當時,皇室、貴族和大臣的謀士們都在有生之年就開始為陵墓做準備。
  • 司馬懿臨終前出一計:墓地不立碑、後人不掃墓,如今看來確實高明
    公元251年,司馬懿去世,他在去世之前這麼告訴自己的兒子:自己已經在首陽山附近選好了墓地,把自己埋葬在那裡就可以了,不需要多麼值錢的陪葬,不立碑,也不許兒孫掃墓,古人向來看重身後事,為什麼司馬懿毫不在乎這些呢?其實從這一計策中,我們正可以看出他的老奸巨猾。
  • 司馬懿臨死留遺詔,李世民說他可恥!其後代子孫無一人給他掃墓!
    就像是發生在三國時期的曹魏政權,它是曹操如何奪得而來的江山,最終曹魏政權又是怎樣被司馬懿如法炮製的給奪走了,這件事情的巧合之處不得不讓人為之感慨。三國時期的司馬懿完全可以和諸葛亮齊名,他們都是人中龍鳳,可以算盡天下間大小事情,足智多謀的那一種。
  • 司馬懿死前最後一計:墓地不立碑後代不掃墓,現在看真是老奸巨猾
    公元251年,一代梟雄司馬懿去世。他咽氣前,留下了最後一個精明的算計。司馬懿告訴兒孫,他在首陽山已經為自己選了一個位置,死後就埋葬在那裡,不給用立碑,更不能建陵墓;死後,穿平時衣服下葬,妻妾死後,不準和他合葬,兒孫永遠都不許掃墓。
  • 司馬懿去世前到底說了什麼?為何子孫後代沒人給他掃墓
    眾所周知,司馬懿和曹爽都是曹魏的權臣,在年僅7歲的曹芳登基之後,這兩位託孤大臣都各自盤算起了自己的小算盤,曹爽身為曹氏宗親,和皇帝的聯繫比司馬懿更加緊密,但這個人德行有虧,任人唯親,把朝政大權把握在自己手裡,衣食住行也讓下人給他按照皇帝的標準執行,司馬懿在此時被曹爽排擠,手中的權力一點一點被架空
  • 司馬懿臨死前說了9個字,結果子孫後代無一人給他掃墓
    諸葛亮身負絕世之才,卻對暗弱平庸的劉禪忠心不二,至死不渝。而司馬懿則正好與他相反,身受曹家四代皇帝重託,獨攬大權,權傾朝野,位極人臣,然而他卻不思報效,反而時刻懷揣自己的小九九,居心叵測隱忍多年,最終一舉竊取曹魏皇權,為自己兒孫鋪平開國之路。然而他的子孫後人卻貌似並不領情,從不去司馬懿陵墓前掃墓祭拜,十分反常。
  • 90後都開始立遺囑了?!
    小崔說,那段時間自己既立了遺囑,又買了保險,把父母嚇了一跳,後來經過解釋父母才明白了用意。小崔說,除了中華遺囑庫的工作人員,也有像她一樣的年輕人來立遺囑,80後已經有很多,90後也越來越多,他們身份各異,有記者,有極限運動愛好者,也有身患重病的人。數據顯示,立遺囑的年輕人群99%將父母選做財產繼承人。
  • 司馬懿死前留下遺言,不讓子孫後代為自己掃墓,這是為何?
    司馬懿死前留下遺言,不讓子孫後代為自己掃墓,這是為何? 眾所周知,司馬懿和曹爽都是曹魏的權臣,在年僅7歲的曹芳登基之後,這兩位託孤大臣都各自盤算起了自己的小算盤,曹爽身為曹氏宗親,和皇帝的聯繫比司馬懿更加緊密,但這個人德行有虧,任人唯親,把朝政大權把握在自己手裡,衣食住行也讓下人給他按照皇帝的標準執行,司馬懿在此時被曹爽排擠,手中的權力一點一點被架空。
  • 司馬懿吸取曹魏教訓,留下一道遺命,從此再無後代給他掃墓
    司馬懿是漢末三國時期的傑出政治家,西晉王朝的奠基人,後人一直將他與諸葛孔明相提並論,可見他的才智了。而他臨死前更是留下一道遺命,導致從此之後再無後代給他掃墓,這是為什麼呢?在三國眾多名人中,司馬懿最為人稱道的還是他的壽命,生生熬死了曹操、曹丕、曹睿三代君主。
  • 年輕人也立遺囑 關於立遺囑你所不知道的事
    「現在我公開了我的『權利』,所有看到這封信的人都是見證人,你們不論多麼不舍,不論面對什麼壓力,都不能勉強留住我的軀殼,讓我變成『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的臥床老人!」溫州市華東公證處房產部負責人說,但縱向比較來看,年輕人的面孔多了起來,他遇過最年輕的僅29歲,三四十歲的更是不在少數。比起人們「老人才立遺囑」印象不同的是,許多人抱著平和的心態來進行公證,甚至有些出趟遠門坐飛機也要立一份。「以前是叫舅舅做見證,現在公證機關『老娘舅』的角色越來越重。」
  • 生前立遺囑會顯得不吉利嗎?在上虞是這樣的……
    「遺囑公證的知曉度還不高,有的是不了解,有的是出於傳統觀念不願了解。」範文豐告訴記者,許多老人很忌諱談及遺囑,認為自己身體好好的,立遺囑顯得不吉利。所以即使是他身邊的一眾親朋好友,也極少有人問及此事。「遺囑公證後,國家就是我的後臺,財產分割明確了,子女就不用再爭,我百年之後也安心。」
  • 老父拿列印遺囑與女爭產敗訴 如何立遺囑才最有效?
    因女兒一直在外居住故沒有見過該遺囑,他也從未向女兒提起過有該遺囑。女兒稱母親從未提過遺囑但梁小姐提出,這份遺囑的落款日期是2013年4月8日,母親在同月13日至17日因病住院,出院兩天後又入院,次月就去世了。她認為,母親在患病的情況下,不可能寫這樣的一份遺囑。
  • 曹操派刺客刺殺司馬懿,司馬懿寧死不動,48年後發現仲達真高明
    而司馬懿就是在這種情況下,開始為曹操效力的。司馬家世代為東漢王朝效力,司馬懿的父親就曾擔任過京兆尹,還曾對曹操有恩。司馬懿從小博學多識,是當時響譽司州的神童,等到司馬懿年齡稍稍大了一點後,才華更加展露無疑,東漢才子崔琰曾經對司馬朗說:「君弟聰亮明允,剛斷英特,非子所及也。」
  • 「我,90後!已經開始立遺囑了!」原因竟是……
    90後?開始?立遺囑了? 立遺囑白皮書數據顯示: 2013年平均年齡77.43歲 2014年平均年齡76.54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