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開學,四年級學生去一年級「認親」,每位新生多了一位哥哥或姐姐,而高年級的學生則從生活和學習等方面幫助弟弟妹妹們……日前,華師大附小四(1)中隊推出了「小手牽小手」活動,該活動獲得全國少工委評出的「十大魅力活動」稱號。
新同學有了「依靠」
周圍都是新同學,沒有認識的同學,自己突然變得很孤單;開始學寫字了,但總是寫不好;拼音發音不準,但自己又不知道怎麼糾正……對一年級小朋友來說,小學是一個完全陌生的地方,如何幫他們儘早適應新的學習要求、生活環境,讓很多學校頭疼不已。然而,對於華師大附小的新生來說,他們卻沒有這些煩惱。
「新生入學時,四(1)班的35位學生就去一年級『認親』,每人認一位弟弟或妹妹。」華師大附小嚴瑋懿校長介紹,學校推出「小手牽小手」的活動,讓高年級學生和低年級的學生結對,發動高年級學生主動關心、幫助低年級學生,消除低年級學生對學校的陌生感,縮短他們的適應期。
「我在學校裡多了一位小弟弟後,心裡也多了一回事,經常惦記著他。」丁允梓介紹,課間休息時,我經常去給他們講故事,我腦子裡面故事多,很多小同學都很崇拜我。幫助小弟弟,也讓我漸漸明白什麼是責任,如何去照顧別人。
高年級生當小老師
「我的小弟弟可調皮了!上課總是開小差,我得在這方面下功夫。」、「我的小妹妹可聰明了!就是每天吃飯不好,愛挑食。」、「我的小妹妹上課不舉手發言,我需要在這方面鼓勵她一下。」……「認親」結束後,每位高年級學生開始主動了解弟弟妹妹身上的優點和缺點,並有針對性地制定計劃,幫助低年級學生一起克服缺點。
四年級的方華一介紹,小表弟剛入學後,就遇到一個學習困難,拼音總是出錯,又找不到犯錯的原因。發現這個情況後,方華一開始忙碌起來,主動查看他的語文練習,查找拼音錯誤的主要原因,並幫他分析錯誤原因。
專家說法
培養了獨生子女責任心「高年級學生主動去認弟弟妹妹,讓作為獨生子女的他們產生了做一個好哥哥或好姐姐的願望,這種願望引發學生學著如何去儘自己的責任。」負責全市《品德與社會》教材編寫的華師大課程與教學研究所沈曉敏副教授介紹,高年級學生在一系列幫助活動中,感受到負責地去完成一件事的快樂和充實感,不僅幫助低年級學生解決困難,在培養高年級獨生子女的責任心方面產生了很大效果,這個活動值得在更大範圍內推廣。作者:晚報楊玉紅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