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大學生逐漸成為壞人的目標:知識和社會經驗不成比例

2021-01-19 正氣似朝陽

近年來關於女大學生的事件層出不窮,不是被騙就是被傷害,為什麼這麼多壞人把心思用在這些女大學生身上?難道她們就真的這麼好騙嗎?而實踐證明,確實是這些女大學生比較容易上當受騙。即使她們是有較高文化素質的大學生,也沒有逃出壞人的魔爪。這明顯是社會經驗不足的表現,知識與社會經驗不成正比。

圖片與本文無關

單純善良是女大學生致命弱點:

女大學生沒有經歷過社會的洗禮,內心深處單純善良的本性毫無保留的外露,一些別有用心之人,稍微動動腦筋就會把她們騙得團團轉。南京女大學生遇害案中,其男友編造各種謊言騙取女孩的信任,就是在被她的男友謀害前,依然是深信不疑,並憧憬著與男友在年底結婚的美好未來。如果被害的女大學生,能夠及早發現其男友的醜惡面目和狠毒用心,也許就會避免悲劇的發生。到了最後,還是她的單純善良害了自己,而其罪犯男友也是抓住了這一點,才屢屢得逞。

南京女大學生被害地點

虛榮攀比是女大學生的軟肋:

現在的女孩子越來越注重物質生活,一些思想薄弱的女大學生,經受不住物質的誘惑,內心的虛榮有時讓她們喪失理智。為此一些女大學生放棄了尊嚴,放棄了做人的底線,而那些壞人也是注意到了這一點,稍微動動腦筋就輕易俘獲她們。早期的校園裸貸就是最有利證明,如果女大學生不是為了虛榮攀比,是不會去走進校園貸的無底洞的。而最近網上流傳的「大學生以性換租」事件,也是典型的虛榮攀比的體現。

社會經驗不足是女大學生的陷阱:

這些每天坐在課堂裡學習的女大學生,雖然對於科學文化知識的掌握無比嫻熟,可是對於社會經驗卻是一個實打實的小白。就如同一張白紙一樣社會經驗,一旦遇到了心懷叵測之人,她們幾乎沒有任何防備心和抵抗力。一些單純的女孩子剛剛走向社會,遇到社會老油條,三兩下就被輕鬆拿下,而她們的知識這時毫無用武之地。社會是一個極其複雜的圈子,別說你是小白,就是老油條也有掉腳的時候,何況懵懂無知女大學生呢?

俗話說「不經歷風雨,怎麼見彩虹」,人不經歷磨難是不會成熟的,這是社會的考驗,也是自然界的規律。但是作為當代女大學生,步入社會只要守住底線,潔身自好,不輕易的相信他人,是很快就能適應社會發展的。

相關焦點

  •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壞人喜歡選擇女大學生下手?原因你可能想像不到
    但實際上,北大女學生被Pua、女大學生被拐賣到偏遠山區等等駭人聽聞的事件,層出不窮。一旦被壞人盯上的女大學生,幾乎無力反駁,只能成為受害者,而女大學生一直是我國的高受害群體,為何這些壞人喜歡選擇女大學生呢?其實從整體來看,女生本身的力量就比較薄弱,挑選女性為下手對象的壞人,成功可能性也越高。
  • 為何大學生屢成傳銷組織主要目標:沒有社會經驗少經風雨
    偏愛高薪,非法傳銷企業線上線下盯上大學生傳銷組織之所以把黑手伸向大學生,主要是因為大學生剛剛離開父母的監管,盲目自立的意識較強,而其社會接觸面又不廣,思想單純,容易輕信他人,缺乏社會經驗和識別陷阱的能力,容易上當受騙。
  • 2018屆大學生性別比例分布:「陰盛陽衰」趨勢將成為常態
    近年來女生在大學生中所佔的比例越來越高,有些高校女生人數一路攀升,甚至佔據了大半江山,「女主席」「女學霸」越來越多,高校「陰盛陽衰」現象已漸趨普遍。究竟2018屆畢業生男女比例如何?「陰盛陽衰」情況是否依舊存在?
  • 2020大學生男女比例報告發布:校園「陰盛陽衰」趨勢顯著
    最近,網絡一則關於我國人口比例男多女少,大學卻&34;的報導引起了人們的關注,多數網友表示百思不得其解,為什麼明明我國男生比女生多,但實際很多大學卻都是&34;的情況,真是令人難以置信!為什麼大學會泛起&34;的狀態?為此大學生一站式求職網申平臺——梧桐果基於網站平臺數據和大學生問卷調查多方面進行深度剖析,帶您印證校園&34;是否真的存在?
  • 「專業不對口」「沒經驗」成大學生就業攔路虎
    「專業不對口」「沒經驗」成大學生就業攔路虎專家:高考填志願要務實,不報高的只報對的又是一年畢業季。即便沒有疫情,今年874萬的畢業生規模,也將成為「史上之最」。除去考研、專升本、讀博、留學等群體,大部分畢業生將湧入社會,開啟「就業模式」。新冠肺炎疫情之下,今年各院校畢業生的就業形勢如何?專業對工作的影響有多大?高考後的志願怎麼填?
  • 國外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的經驗
    從二十世紀六十年代中期開始,由於社會與教育內部的矛盾引起的學生運動更加使學生自治成了現代歐美大學的原則之一,並且學生參與學校管理的觀念和措施也成為現代歐美大學內部管理的重要原則與制度。學生自治與學生參與學校管理不只是現代大學管理中尊重學生權利和使管理更加民主與有效的問題,更是一個教育學生或通過學生自我教育而成為合格公民的問題。
  • 如何不再受傷,女大學生本人和家長都應該深思!
    一,社會閱歷太淺,缺乏獨立意識。很多大學生從小學到高中從未離過家,衣食住行全靠父母,社會知識太少,心智不夠成熟。突然要自己獨立面對一切,感到不知所措,希望找到依靠,很容易讓男老師趁虛而入。二.虛榮心導致扭曲的的師生關係。有些女大學生覺得和老師關係好,能得到老師的關心,是莫大的榮幸。在同學面前有面子,能贏得別人羨慕的目光,從而得到心理上的滿足。
  • 重慶男女受教育差距縮小 在校女大學生比例超男生
    重慶男女受教育差距縮小 在校女大學生比例超男生   中新網重慶重慶作為參展城市之一,近十年婦女兒童事業發展迅速,其中,男女受教育差距明顯縮小,在校女大學生比例超過男性。  全國婦女兒童十年發展成就展由國務院婦女兒童工作委員會和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主辦,重慶市將和京津滬展位組成直轄市方陣參展,重點展出婦女兒童受教育水平和婦女創業就業等方面的內容。
  • 日本女大學生抗議:我們不是男人「獵豔」的對象!
    竟然把女大學生當作「性獵取」的對象,並對「容易和男人上床的女大學生所在大學」做了一份排行榜。日本女性在社會上的待遇,並非外界想像的那樣平等。由於社會風潮的影響,她們不僅要承受歧視,還常常被當作「可性侵目標」看待。
  • 南京女大學生遇害4天後 真相逐漸被揭開
    南京遇害女大學生備受人們關注的南京女大學生雲南失蹤案昨日等來了最新進展,8月4日晚上,雲南省勐海縣公安局發布案情通報稱再反過來,我們看看南京女大學生,畢業於一個不知名的職業技術學院,她的夢想就是全世界看看,但是家境一般所以能做的就是在南京周邊轉轉。南京女大學生邊上學還要邊打工,畢業之後本想回老家,也不想和男友住一起,但是還是和男友住一起了,這些都是物質不充裕的表現。
  • 社會藍皮書:近八成大學生晚上11點後睡覺,疫情期間早睡比例增加
    中國社會科學院12月21日發布的2021年《社會藍皮書》採用中國大學生追蹤調查數據發現,「熬夜」在大學生群體中非常普遍,近八成大學生晚上11點後睡覺。而在疫情期間,大學生早睡比例增加,有四分之一的學生可以晚上11點前入睡。疫情期間大學生的心理狀況也有所改善。2019年調查數據顯示,只有8.9%的大學生在10點之前入睡。
  • 雲南失蹤女大學生被男友殺,比案件更可怕的是社會輿論和文化傳統
    雲南失蹤女大學生近一個月,被男友殺害。有女網友評論:女孩子大學未畢業就和男朋友租房同居,父母不管不問,為今天的悲劇埋下了伏筆,養女孩真的要多花心思,現在的社會什麼樣的人都有,好好的一個孩子養廢了……(真的是女孩和教育問題嗎?是養廢一個孩子,還是男性太惡?)
  • 大學生受騙 68.4%受訪者歸因於缺少社會經驗和辨別力
    漫畫:徐駿  大學生受騙 68.4%受訪者歸因於缺少社會經驗和辨別力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王品芝 實習生 毛鑫  「大學生被騙光學費」「大學生求職遭遇黑中介」「大學生租房被騙」……當下,大學生群體被騙的新聞屢屢被爆出。面對一些騙局,缺乏社會經驗的大學生似乎總是容易落入陷阱。
  • 解讀中國女性生活狀況 女大學生就業難問題突出
    這些調查以及在這些調查基礎上形成的研究成果,填補了我國在女性生活質量和女性消費狀況連續性數據採集和研究方面的空白。  女大學生就業難成為無法迴避的社會問題  藍皮書中收錄了全國婦聯發展部的《女大學生就業創業狀況調查報告》,並首次公開發表。
  • 「英專生要怎麼平衡社會經驗和學習知識?」
    (不考慮興趣層面,單說「有沒有用」)②大學階段應該怎麼平衡社會經驗積累和知識學習?貓叔答:1.如果能夠學到用來交流的程度,就值;但如果只是一時興起學了半桶水,就不值。2.至於該怎麼平衡社會經驗積累和知識學習,這樣的問題就是很典型的先入為主。實際上我們沒必要把兩者對立開來看,因為積累社會經驗本身也是一種學習。
  • 大學生就業觀調查:近9成大學生擔心就業前景,半數畢業後考研
    那麼,面對如此就業形勢,大學生的就業觀念如何?對就業前景持什麼態度?畢業後的去向是什麼?目標薪資是多少?當找到不稱心的工作時,又會如何選擇?  日前,中國青年網校園通訊社對全國381所高校大學生開展問卷調查,調查顯示:近9成大學生對就業前景擔憂,超5成學生畢業後選擇考研,超7成學生畢業後選擇優先考慮去一二線城市工作,超8成學生期望薪資在5000元以上,超4成學生就業時優先考慮「個人發展前景」,當工作不稱心時超8成學生選擇邊就業邊擇業。
  • 超8成女大學生支持凍卵?看看20所知名高校的天之驕子怎麼說
    調查問卷顯示,上述女大學生中,95%支持徐棗棗「凍卵」,80%以上表示贊同凍卵。雖然樣本量並不大,但這背後,可以側面反應出部分現代重點高校中、未來大概率成為社會精英的女大學生們的婚戀觀、生育觀。8成以上女大學生贊同凍卵調查結果顯示,對凍卵案當事人徐棗棗(化名)的主張表示支持的受調查者比例高達96.34%。而對於凍卵表示贊成的比例為83.54%,與同意凍卵案當事人主張的比例相比略有下降。
  • 在當今社會裡,社會經驗和學歷知識,誰更重要一些呢?
    曾經看過另一個網友的發言:他說:社會經驗遠比學歷重要。看看現在多少大學生在家待業,甚至一事無成,依然迷茫....。以他本人為例,他在國企上班,學歷是什麼?幾張紙而已。高學歷被安排在無關痛癢的位置比比皆是。反之,社會經驗豐富,為人處事老道往往得到頂頭上司的重用 其實,從我個人的經驗來看,他們說的答案,都不準確!其實,社會經驗和知識學歷都同等重要。
  • 女大學生求職難 誰是救星
    而且不招女生,也並不意味著就業性別歧視。有兩種情況會導致招聘單位只要男生:一種是行業、工種的限制,它們的工作性質決定了男生更適合。相反,像銀行、護理、幼教等行業,則更青睞女生。另一種情況可能就是單位本身想調整自己的員工結構,比如有些學校,女教師比例太高,學校為了調整自己的員工結構,就會在招聘中更傾向男生。現在女大學生就業受歧視的問題並不突出,從結果來看,師範大學的女畢業生就業還更容易一點。
  • 在常高校大學生假期生活靠「隨緣」,超七成無目標
    調查結果顯示,走親訪友(71.43%)、上網遊戲(46.03%)、學習(33.33%)、社會 實踐(28.57%)、打工兼職(22.22%)成為寒假大學生的主要活動內容。    相應地,受訪學生表示,在寒假裡收穫了「休閒放鬆」(77.78%),「社會實踐經驗」(36.51%),「經濟收入」(25.4%)和「知識儲備」(2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