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一直是大家關注的焦點,每個月總有那麼一部分工資要被社保划走。還有人會問:有工作的單位幫忙繳社保,沒工作的自己交社保,兩者有木有什麼大的差別?
今天,仁本就給大家科普科普~
單位繳納社保 VS 個人繳納社保
先給大家梳理一下單位交社保和個人交社保的具體情況:
單位繳社保:對於職工來說,用人單位必須為員工足額繳納社會保險,這是法律上的強制義務,而且是雙方的法定義務,勞動關係的雙方對此不可協商變通。
個人交社保:對於無業人員或靈活就業人員來說,可以按照個人意願繳納基本醫療和養老險。
擁有當地城鎮戶籍的人員可繳納居民社保;異地戶口的人員如果想在當地辦理社保,需要先辦理「社保轉移」手續再參保。個人繳納社保屬於自願行為。
單位交社保和個人交社保的區別
單位交社保和個人交社保,兩者的差別究竟在哪?
繳納的項目和比例不同:單位交社保包含的項目有: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
單位和個人繳納的比例分別是(由於各地繳費比例標準不同,以杭州為例):
1、養老保險:單位繳納比例14%,個人繳納比例8%;
2、醫療保險:單位繳納比例10.5%,個人繳納比例2%;
3、失業保險:單位繳納比例0.5%,個人繳納比例0.5%;
4、工傷保險:單位繳納比例0.5%,個人不繳費;
5、生育保險:單位繳納比例1.2%,個人不繳費。
個人交社保(特指有城鎮戶籍的居民)的項目有: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其他三險個人無法自己繳納。
在繳納金額上,要視不同地區的相關政策而定。例如,養老保險的繳費標準設為每年100元、200元、300元、400元、500元、600元、700元、800元、900元、1000元10個檔次,地方人民政府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增設繳費檔次。
參保人自主選擇檔次繳費,多繳多得。國家依據經濟發展和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等情況適時調整繳費檔次。
因不同地區的相關政策有所不同,如果想了解更多個人交社保的具體細節,建議您諮詢當地的社保局,以當地政策規定為準。
單位交社保和個人交社保的福利待遇
1、退休時間不同女性參保人員退休領取養老金的年齡有差別:單位的女幹部55歲,女工人50歲;個人繳費的如果曾經在單位繳納社保累計滿10年、到退休年齡累計繳費滿15年的,可以50歲退休;否則都要55歲退休(特殊工種除外)。
男性參保人員退休領取養老金的年齡,不管是單位還是個人交社保,都是60歲。
2、養老保險領取待遇不同通過單位繳社保參加養老保險的個人,如果在到達法定退休年齡時累計繳費已滿15年,即可按月領取養老金;如果未滿15年,可以繼續繳費直至繳滿15年,再按月享受領取養老保險待遇。
個人交社保無法繳納失業險、工傷險和生育險,只能繳納養老險和醫療險。個人參保大部分城市按年繳納參保費,且屬於自願行為。相比單位交社保,個人繳納的保險費相對較低,享受的待遇也會較低。
總結
單位交社保是五險,個人交社保大部分是兩險,兩者的各種福利待遇更是相差甚遠。這樣看來,還是單位交社保比個人交社保要好很多呀!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具體信息,請以實際情況為主。特別申明:首先感謝原作者的辛勤創作,轉載只是為了更好的傳播新聞資訊之目的,未與作者取得聯繫,如有侵權,請原作者速與我們聯繫,我們將第一時間刪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