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壓歲錢是一種錢幣形狀的佩飾,叫「壓勝錢」,發壓歲錢的由來

2020-12-23 曉楓說歷史

過年給小孩子等晚輩發壓歲錢,是春節的又一習俗,這一習俗還是非常普遍的,流傳也比較廣,在我國的大部分地區都有過年給小孩子發壓歲錢的習俗,小編想估計這也是令很多小孩子喜歡過年、盼望過年的原因之一吧。今天小編就給大家講一講過年個壓歲錢的那些事兒。

發壓歲錢的由來。

過年給小孩子發壓歲錢自古已有之,而且流行了這麼多年也沒有淡化,可見這一年俗還是被大家認可的。那麼過年發壓歲錢是怎麼來的呢?

原來在古代有種怪獸叫「祟」,這種怪獸很可惡,而且他有一個特點,那就是專偷小孩子的思想。八仙聽說之後呢,就化作八枚銅錢來到了人間,準備懲處「祟」這種怪獸。而八仙來到人家時正值年關。

八仙來到了一戶窮人家,這戶人家一家三口,一對老夫妻和他們可愛的兒子,老夫妻是老來得子,寶貝得不行,除夕這天晚上,他們害怕「祟」會來摸小孩子的頭,偷走小孩子的思想,於是老兩口就哄著孩子玩,不讓他睡,可是小孩子困了又吵又鬧的,沒有辦法夫妻倆就將家裡僅有的八枚銅錢串成串,當作玩具給孩子玩。

最初的時候,小孩子還有點兒興致,但是玩久了累了,而且實在是太困了,所以小孩子玩著玩著就睡著了,而那一對老夫妻也不知道什麼時候也睡著了。

怪獸「祟」看到這一家人都睡著了,於是走進屋裡來,準備摸小孩子的頭,好偷走小孩子的思想,只是當「祟」靠近小孩子準備摸他的頭的時候,八枚銅錢發出八束金光,將「祟」擊的連連後退,趕忙逃跑了。而那八枚銅錢就是那八仙所變而成。

後來大家就紛紛效仿,在除夕夜給孩子一些壓「祟」錢,以防止「祟」晚上來偷走孩子的思想。再後來,慢慢的壓「祟」錢取其諧音變成了「壓歲錢」。

古代最早的壓歲錢是一種錢幣形狀的佩飾

其實最早的壓歲錢並不是日常生活中所用的流通貨幣,而是鑄造出來的一種錢形佩飾品,而且上面雕刻有雙魚、鬥劍、龍鳳等吉祥圖飾,是用來闢邪驅除妖魔鬼怪的,有的上面還有「除兇」的字樣,而那時候人們不是叫做「壓歲錢」的,而是叫做「壓勝錢」。

需要補充一點的就是,在《燕京歲時記》中有記載,壓歲錢是春日散錢風俗演變來的,那時人們會將銅錢用彩線串聯起來,然後編成龍形,放在床角做護身符,有的人也會直接給孩子,希望可以給孩子帶來一年的平安吉祥喜樂。

現在的壓歲錢是經過了上千年的演變而形成的,有的人會追求新鈔票,有的會追求連號的新鈔票,也有的對鈔票沒有什麼講究。

其實,目的都一樣,都是為了表達一種美好的祝願。此外,現在有的地方不僅僅只是給小孩子壓歲錢,還給老人壓歲錢。

小編已有多年沒有收到過壓歲錢了,大家呢?

相關焦點

  • 古代的「壓歲錢」是怎麼變成錢的,古代孩子的壓歲錢令我羨慕
    現在最期待的應該就是壓歲錢了吧,可憐的我已經過了有壓歲錢的年齡了。現代的壓歲錢就是紅包,那麼古代的壓歲錢是什麼樣子的呢?壓歲錢(押歲錢、壓祟錢、壓勝錢)起源於漢代並開始流行。在古代的時候一到大年三十,就會有一個叫做"祟"的妖怪去捉弄孩子,孩子每次都被弄哭。
  • 過年習俗之紅包利是壓歲錢
    每年過年都少不了給小孩派紅包利是壓歲錢,這習俗由來已久,你知道最初習俗是怎麼形成的嗎?相傳,古代有種叫祟的小怪獸,性情十分古怪,專喜歡在過年的時候摸小孩子的頭偷取他們的思想。八仙聽說了,便化身為八枚銅錢來到人間。此時恰逢年關,有一家窮人,夫妻倆老來得子,喜歡得不得了。
  • 古代的壓歲錢長什麼樣?
    漢代中國最早的壓歲錢始於漢代,只不過當時還不叫「壓歲錢」,而是叫「壓勝錢」,取自壓勝闢邪的意思。這些壓勝錢的正面,通常都會鑄刻上各種吉利的詞語或符號,如千秋萬歲、天下太平、去殃除兇等等,背面則通常為龍鳳、雙魚、星鬥等圖案。
  • 天津人的壓歲錢得給這個數
    多讀一點壓歲錢的由來1壓歲錢,源於「壓勝錢」, 它起源於西漢。壓勝錢不是市面上流通的貨幣,而是專門為了小孩佩帶、玩賞而鑄成形似錢幣的避邪品,錢幣正面一般鑄有「萬歲千秋」、「去殃除兇」等吉祥話和龍鳳、龜蛇、雙魚等吉祥圖案。後來演變為春節的「壓歲錢」。2傳說古代有一個叫「祟」的小妖,每年年三十夜裡出來,專門摸睡熟的小孩的腦門。小孩被摸過後就會發高燒變傻。
  • 過年了,古代給的壓歲錢可不少,以金子起步
    過年了,小孩子最期待的就是收到紅包,也就是俗稱的壓歲錢。現在的壓歲錢都是以紅色的百元大鈔起步了,這讓許多網友大呼給不起。壓歲錢起源於漢代,又叫押歲錢、壓祟錢、壓勝錢等,並於漢魏六朝時期開始流行。相傳古時候每到大年三十,都有一名叫「祟」的小妖去戲耍家中幼兒,孩子往往被嚇得大哭,並因此患病。因此在民間有了年三十晚上不睡覺的習俗,叫做「守祟」。有一對夫妻老年得子視為寶貝,在年三十的晚上,為了防止「祟」來傷害其子,母親就用八枚銅錢用紅紙包住,放在孩子枕頭底下。「祟」出現之時,被銅錢紅包嚇退。因為「歲」和作祟的「祟」同音,壓歲就等於壓祟,壓歲錢的叫法也流傳開來。
  • 趣味文化:為什麼叫「壓歲錢」?到底是要「壓」什麼?
    你知道長輩在新年期間給晚輩的紅包為什麼叫壓歲錢嗎?據說是因為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歲」「祟」同音嘛。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地度過一歲。古代壓歲錢一般來說在古代壓歲錢有兩種。一種是以彩繩穿線編作龍形,放在床腳之下。
  • 求解:壓歲錢到底壓得什麼
    臘月二十三了,春節也沒有幾天了,小朋友們應該是最開心雀躍的,除了放假了可以使勁玩,還有更重要的就是:壓歲錢!相信大多數人應該和小編一樣有著這樣的疑惑,壓歲錢到底是幹嘛的?為什麼叫壓歲錢,難道是壓歲數用的?
  • 過年的「壓歲錢」在古代曾有傳說可以闢邪,除晦氣,這有何由來?
    因為這個「祟」與「歲」是諧音,所以,在之後「壓祟錢」慢慢地就演變成為「壓歲錢」,起先的「壓祟」意義,也逐漸變為家裡的長輩兒對小輩兒們的祝福。有史料記載,最開始的「壓歲錢」並不屬於流通貨幣的範疇,而是專門有人來鑄造「專幣」(錢幣上刻有闢邪之物的圖案)。
  • 民間故事—壓歲錢的來源
    當今時代除夕年夜飯後,在守歲的時段,長一般要給晚輩壓歲錢,也叫壓勝錢。因「歲」與「勝」諧音,寄託著長對晚輩驅邪免災的祈願,祝福孩子們平平安安。最早的壓歲錢出現於漢代,也叫厭勝錢,或叫大壓勝錢,這種錢不是市而上流通的貨幣,是為了佩帶玩賞而鑄成錢幣形狀的避邪品。
  • 年年都收壓歲錢 居然到今天才知道壓歲錢的真正來歷
    壓歲錢的來歷 壓歲錢的傳統寓意壓歲錢的由來一壓歲錢,源於「壓勝錢」, 它起源於西漢,至清末民初都有鑄造並不在市面上流通,錢幣正面一般鑄有「萬歲千秋」、「去殃除兇」等吉祥話和龍鳳、龜蛇、雙魚等吉祥圖案。是漢族民間一種用作吉利品或避邪物的古錢幣,作為小孩子佩帶的飾物,最初的本義主要是壓邪攘災和喜慶祈福兩大類。「壓勝錢」也作為洗兒錢(嬰兒滿月洗浴,賜給孩子的錢),後來演變為春節的「壓歲錢」。壓歲錢的由來二關於壓歲錢有一個故事。傳說古代有一個叫「祟」的小妖,黑身白手,他每年年三十夜裡出來,專門摸睡熟的小孩的腦門。
  • 壓歲錢最初並非是「錢幣」,而是闢邪物件!
    古代春節發壓歲錢嗎?為什麼取名叫「壓歲錢」?壓歲錢最初是真的具有購買能力的錢幣嗎?針對這些問題,小編今天會幫大家一一梳理。古代錢幣壓歲錢最初是真的具有購買能力的錢幣嗎?其實古代早期的壓歲錢並不是真實具有購買能力的錢幣,而是一種特製的、類似錢幣的一種配飾物件。
  • 關於壓歲錢的傳說,你手裡的大把壓歲錢是這樣來的
    除夕之夜,每個孩子都能夠得到壓歲錢。最早的壓歲錢出現於漢代,又叫壓勝錢,並不在市面上流通,而是鑄成錢幣形式的玩賞物,有避邪的功能。錢幣正面一般鑄有「萬歲千秋」、「去殃除兇」等吉祥話和龍鳳、龜蛇、雙魚等吉祥圖案。
  • 別再搞錯了過年給孩子的是「壓祟錢」,給老人的才是「壓歲錢」
    在歷史上,壓歲錢是分兩種的,一種是晚輩給老人的,為了老人不再增長歲數,可以多活幾年的「壓歲錢」,意在期盼老人長壽;一種是由長輩分給晚輩的,主要是壓祟驅邪,幫助小孩平安過年的「壓祟錢」,祝願小孩在新的一年健康吉利、平平安安。
  • 春節要給壓歲錢的傳說 身為臨沂人你知道嗎
    春節就要到了,在這個喜慶的節日裡,自然是幸福歡樂的,而在年後對於孩子來說收壓歲錢便是一個很開心的事,但是大家知道春節為什麼要給壓歲錢嗎?下面咱們就來看看吧。   在我國歷史上,很早就有壓歲錢。最早的壓歲錢也叫厭勝錢,或叫大壓勝錢,這種錢不是市面上流通的貨幣,是為了佩帶玩賞而專鑄成錢幣形狀的避邪品。
  • 「壓歲錢」壓倒的是親情,得到的是什麼?
    首先讓我們來看看壓歲錢的來歷,壓歲錢是中國傳統民俗,有避邪驅鬼,保佑平安的寓意。現存文獻記載的壓歲錢最早出現於漢代,也叫厭勝錢,這種錢不是市面上流通的貨幣,而是鑄成錢幣形狀的避邪佩飾。唐代宮廷裡曾盛行春日散錢,後來漸漸演變為給小孩壓歲錢的習俗。
  • 民俗:「壓歲錢」是長輩對晚輩的「壓歲祈福」
    民俗專家:「壓歲錢」是長輩對晚輩的「壓歲祈福」  中國民俗學會榮譽會長烏丙安說,民間有傳說:太古時有一種兇獸叫「年」,每隔365日後的夜晚就要出來傷害人畜、莊稼。大人們以燃放爆竹響聲驅「年」,小孩子則將接受長輩事先備好的「壓歲錢」來「壓驚驅邪」,寓意「壓歲祈福」。  烏丙安講到,古代「壓歲錢」是用「壓勝」巫術驅趕邪祟,古稱「壓勝錢」;因為「歲」與「祟」諧音,故又稱「壓祟錢」。晚輩每到過年得到「壓歲錢」即可年年平安度過新歲,長命百歲。
  • 中國的傳統文化:壓歲錢與紅包的來歷和講究,你知道?
    壓歲錢民俗起源何時,目前還無準確記載,不過有一實物可證明,最早的壓歲錢出現於漢代,當時稱「厭勝錢」「壓勝錢」「壓崇錢」「押歲錢」等,在錢幣系列中,它被歸為花錢類,早在漢代我國就已出現壓歲錢,以圓形圓孔和圓形方孔居多,錢的正面多為吉祥文字,如「去殃除兇「福山壽海」「長命富貴」「強身健體」等還有的正面為錢文,背面為祥瑞圖案,如「北鬥七星」「龜蛇」「生肖」等紋飾。
  • 「壓歲錢」在最初真的是錢嗎?答案來了
    「壓歲錢」最初真的是錢嗎每到除夕之夜,小孩子大多都會得到長輩給的壓歲錢,久而久之很多孩子對春節的理解就是能夠有更多好吃的、好玩的,而且還能夠收到一筆不菲的壓歲錢。但是,你有沒有想過,「壓歲錢」是不是在最初的時候就是錢呢?我們給孩子「壓歲錢」到底是為了什麼呢?實際上,給壓歲錢是漢族春節的一個重要傳統,早在漢代的時候就已經出現了。不過,當時的壓歲錢和我們如今的壓歲錢是不同的,既不是什麼貴重的禮品,也不是當時市面上流通的貨幣,而是一種為了佩戴玩賞而專門鑄造成錢幣形狀的避邪品。
  • 就知道要壓歲錢,知道壓歲錢的起源和寓意嗎?來看看吧!
    後來,宋神宗得知此事後,就賜予南陔一些金錢,給他壓驚,從此"壓歲錢"在民間流傳開來。發展歷程漢代:最早的壓歲錢出現於漢代。最早的壓歲錢也叫厭勝錢,或叫大壓勝錢,這種錢不是市面上流通的貨幣,是為了佩帶玩賞而專鑄成錢幣形狀的避邪品。
  • 倪方六講解過年錢習俗:搖錢樹成過年必備 壓歲錢能闢邪
    由於古代科普知識的局限,在古人眼裡過年時的錢並不單單是一種貨幣,它還被賦予了多種祈福禳災的功能:比如「壓歲錢」 能闢邪趨吉,掛「門錢」能抵禦「疫神」……過年為什麼要有「壓歲錢」?古人認為凡錢都有「厭勝」功能,能闢邪趨吉在古代過年的「錢年俗」中,「壓歲錢」是最重要的一種。壓歲錢又寫作「押歲錢」,還有「拜錢」、「歲錢」、「新年歲」、「分歲錢」、「守歲錢」等多種叫法。古人是這樣定義的:在過年時「贈小兒錢,曰壓歲錢」。這種概念的「壓歲錢」,也是最為流行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