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改良型氧化溝+混凝沉澱工藝處理造紙廢水的工藝參數 、運行效果和工程效益工程設計處理能力為5000m .d-1。運行結果表明 ,該系統運行穩定,處理效果好,出水水質達到《製漿造紙工業水汙染物排放標 》(GB3544—2008)中規定的標標準要求。
據報導,全國造紙企業的廢水排放量超過了40億t,佔工業廢水總排放量的20%左右。廢紙造紙產生的廢水量大,且水質不盡相同,大部分還含有難降解的有毒有害物質。如果不對其加以有效處理,也會給環境帶來嚴重汙染。
一、廢紙造紙廢水水質
江西省某紙業有限公司為新建企業,主要產品為花炮再生紙,年產量15萬t,廢水量約為5000m .d-1。廢水水質指標如表1所示,要求企業廢水排放指標達到《製漿造紙工業水汙染物排放標準》(GB3544-2008)中規定的標準。
二、工藝流程
根據企業提供的汙水處理系統總體設計規劃和要求,結合廢水水質特點,確定圖1所示的工藝流程。
廢水首先進入「格柵+調節池」預處理系統,截留去除水中較大的雜物與纖維,降低對後續工藝設備的破壞,同時在此階段可以去除一部分懸浮物質,使廢水中的SS含量達到部分降低的目的。預處理出水進入超效淺層氣浮,去除26%左右COD、23%左右的BOD、80%左右的SS,之後經過初沉池沉澱,進一步降低廢水中的懸浮物含量以及有機汙染物的含量。然後再經IC厭氧系統,去除65%的COD和68%的BOD。
厭氧出水進入改良型氧化溝系統,在曝氣的作用下,活性汙泥與廢水充分接觸,活性汙泥中的好氧菌群以廢水中的有機汙染物為代謝原料,經過好氧氧化作用消耗掉有機物,達到去除水中汙染物的目的。通過採用新型的倒傘形表曝機,提高充氧效率,提高活性汙泥與廢水的混合效果,廢水在氧化溝內經過大量的缺氧一好氧交替反應,達到較高的COD去除效果,改良型氧化溝通過延長廢水的停留時間,充分發揮氧化溝好氧生物技術在造紙廢水處理中的優勢,COD的處理效率比常規氧化溝提高10%左右。在此工藝階段中,能夠去除83%左右的有機物及65%的SS。
廢水經改良型氧化溝處理後進入二沉池。在重力作用下使泥水有效分離,出水COD低於130mg·L-1。
如果有進一步降低COD的要求,二沉池出水可進入混凝沉澱系統,對生化出水進行深度處理,使COD低於60mg·L-1,有機物去除率能達到55%以上,同時可達到80%的SS去除效果。
二沉池中的剩餘汙泥一部分經過汙泥泵重新返回至氧化溝系統內,繼續參與好氧生物反應;一部分排入汙泥脫水車間,經脫水後外運處置。
三、主要構築物及設計參數
1
預處理系統
(1)格柵渠。1座,鋼筋混凝土結構。尺寸8.0mx0.7mX3.0m。
(2)調節池。1座,鋼筋混凝土結構。尺寸10.0mx30.0mx6.0m。
(3)格柵。2臺,設置2道格柵,安裝於汙水處理站調節池進口或者其他隱蔽的部位,中格柵間隙為10mm,細格柵間隙為5mm,用以攔截較大雜物,保護後續處理設備運行安全。
2
綜合廢水處理系統
(1)超效淺層氣浮。1臺。直徑8.0m,配套離心泵1臺,型號DFw8O一250B/2/30,Q=80m ·h-1,H=60m.,N=30.0kW;空氣壓縮機1臺,型號w—0.6/10,風量0.6m ·min-1,功率5.5kW;高壓儲氣罐1臺,有效容積1.0m 。
(2)初沉池。1座,鋼筋混凝土。用於氣浮後出水汙泥的沉澱。設計表面負荷0.59m ·(㎡·h)-1,尺寸30.0mx4.0m(超高0.5m),配套半橋式周邊傳動刮泥機1臺,周邊線速度3m-ra—in~,Ⅳ一0.75kW;汙泥泵2臺(1用1備),Q=40m ·h-1,日=9m,N=3.0kW。
(3)事故池。1座,鋼筋混凝土。用於特殊情況下,暫時貯存排除廢液或廢水。設計停留時間6h,有效容積2500m ,尺寸31.25m×20.0m×4.5m(超高0.5m),內置潛水排汙泵1臺,Q=110m ·h-1,H=11m.N=5.5kW。
(4)IC反應器。1座,碳鋼防腐。兩級分離內循環厭氧反應器(IC)是世界上最先進的厭氧處理技術,該技術在第三代厭氧反應器UASB的基礎上,把多級處理技術、流化床技術、汙泥顆粒化技術、內外循環等技術整合在同一個反應器內,在反應器中,顆粒汙泥(厭氧細菌)將廢水中有機汙染物降解生成cl{4等氣體。兩級分離內循環厭氧反應器(IC)是基於氣體提升原理,而由上升管和下降管中所含氣體量的不同而產生的,受反應器氣流的驅動,循環流比率取決於進水COD濃度,因此可達到自行調節。有效容積1100m ,反應器尺寸8.0m×22.0m,配套進水泵3臺(2用1備),Q=155m ·h-1,H=27m,N=22kW;DN250、DN300流量計各1臺;配套pH計2臺。
(5)改良型氧化溝。1座,鋼筋混凝土。改良型氧化溝在處理製漿造紙廢水中展現了獨有的優勢,曝氣溶氧效率更高,處理效果更好,在處理同等負荷下,該工藝更為節能,該氧化溝在去除COD、脫除氨氮、除磷方面均有優良表現,通過採用新型的倒傘形表曝機,工藝的設計能夠滿足廠區長期運行需要。改良型的氧化溝通過延長廢水的處理時間,充分發揮氧化溝好氧生物技術在造紙廢水處理中的優勢,使其比常規氧化溝處理效率提高10%左右。設計汙泥負荷0.25kgCOD·(kgMI.SS·d)-1,尺寸86.0m×32.0m×5.0m(超高0.5m),設置3臺倒傘型表面曝氣機:型號DS325,r=3250mm,N=55kW,充氧量115.5kg·h-,低速推流器4臺,型號Q舊5/4—2500/2—56/P,N=5kW,額定電流17A,葉輪直徑2500n1lI1,葉輪轉速56r.min-1。
(6)二沉池。1座,鋼筋混凝-t--。活性汙泥回流與沉澱。設計有效容積3176m3,表面負荷0.46m ·(m·h)-1,反應器尺寸34.0m×4.0m(超高0.5m),配置周邊傳動刮泥機1臺:外緣線速度1.5~3m·min-1,N =0.75kW;汙泥回流泵2臺(1用1備):型號200WL250-11-15,Q=250m3·h-,H=l1m,N=15kW;剩餘汙泥泵2臺(1用1備):Q=30m ·h-1,H=11m.,N=3kW。
(7)混凝沉澱池。1座,鋼筋混凝土。用於生化尾水深度處理,實現水質的有效淨化,出水水質達標。設計表面負荷0.77m·h-1,混合時間1min,沉澱池停留時間3.92h;設置槳葉式攪拌器8套,分別為Ⅳ=2.2kW兩套,N =1.1kW兩套,N=0.75kW兩套,N=0.55kW兩套;汙泥泵2臺(1用1備):Q=30m ·h-1,日=11m,N=3kW。
(8)汙泥池。1座,鋼筋混凝土。用於儲存廢水系統的剩餘汙泥。有效容積942m ,尺寸20.0m×3.5m(超高0.5m),配置1套板框壓濾機:XMGZ200/1250-30U,過濾面積3000㎡,濾室容積3m ,過濾壓力0.6MPa,電機功率4kW;設置汙泥泵2臺(1用1備):DFW65-250A/2/22,Q=44m .h-1,H=70m,r=2900r.min-1,N=22kW。
四、運行效果及效益分析
1
運行效果
以改良型氧化溝為主體處理工藝的廢水處理系統已經建設完成,經調試正常運行後,系統的出水水質指標均可達到《製漿造紙工業水汙染物排放標準》(GB3544-2008)。圖2、圖3、圖4分別是超效淺層氣浮、改良型氧化溝、混凝沉澱系統連續24d的各個工藝段的廢水處理效果。
從圖2看出,由於超效淺層氣浮系統為化學處理法,COD的去除效果變化不大,去除率維持25%左右,基本上達到了預計的去除效果。由圖3看出,改良型氧化溝在調試完成穩定運行後,COD的去除率可以達到92%以上,高於設計預期COD去除率的近10%。出水COD低於220mg·L左右。
由圖4看出,由於混凝沉澱系統也是化學處理方法,故其去除效果僅受加藥量影I1向,按照設計加藥量投加運行,其COD去除率比較穩定,基本維持在65%左右。當改良型氧化溝正常運行後,其出水經過混凝沉澱處理後,出水COD可以穩定維持在80mg·L以下,出水水質可以達標排放。
2
效益分析
此造紙廢水處理工程的運行費用為每噸廢水1.55元,其中電費1.057元,藥劑費0.41元,人工費0.08元。系統穩定運行後,每年削減COD5.3t、NH3一N0.13t、SS4.5t、BOD52.15t,極大地減輕了水體汙染,因此也會促進區域經濟和改善生態環境的協調發展。
五、結論
該廢水處理系統運行情況表明,採用改良型氧化溝+混凝沉澱工藝處理造紙廢水,工藝運行簡單穩定,出7LTkN-好,處理效率高,出水水質達到《製漿造紙工業水汙染物排放標準》(GB3544—2O08)標準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