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錄取結果陸續發放,留學生們確定就讀的學校以後,即將涉及選課。而美國本科的入學也意味著研究生的申請準備開始,學什麼,難度如何,是不是和研究生學習項目相關,和自己的興趣志向及職業規劃的關係,這些看似常規的選擇卻無形間決定了你的人生走向。所以,美本4年的規劃一定從大一入學選課開始。選課之前,務必要先詳細了解選課的一些技巧,來幫助自己合理選擇將要學習的課程。下面的內容,是我們留學團隊的老師整理分享的選課方法:
選課的重要性
1. 選課會直接影響GPA,而GPA是申請研究生或者本科轉學的最重要影響因素。
2. 選課會直接影響專業的選擇。美國和加拿大通常都是升入大二才確定本科專業,而能選到什麼專業通常取決於大一修的課程和GPA。
3. 選課會直接影響自己的大學體驗,如果自己對選擇的課程不喜歡或不擅長,完成作業和考試對自己將是一種煎熬。
本科課程的分類
1. 通用課程:為學習專業課程打基礎,也可以培養對其他課程的興趣。
2. 選修課程:相對較為自由,但需要按照難度順序依次學習,必須修完第一階段的課程,才能開始第二階段。
3. 專業課程:與專業匹配度最高的課程,一般分為普通學位難度和榮譽學位難度。
選課的四點建議
1. 避免包含大量閱讀和寫作的課程 (比如文學,歷史,經濟,社會學,傳媒等),此類課程對中國學生來說學習難度大,很難拿高分。
2. 選擇一些包含自己熟悉的內容的課程 (比如數學,生物,化學,物理等)。
3. 查詢教授評級網站,比如 Koofers: Professor Ratings,選擇打分相對較高,評價較好的教授。
4. 提前了解自己的職業興趣和優勢,避免盲目選課。
選課的四大技巧
1. 充分利用學校資源:選課前,學校通常會告知具體要求,並提供一定的資源供大家利用,比如安排在線的Orientation,或者分配 Advisor。一定要充分利用這些資源,為自己選課提供便利。
2. 跟「老生」多交流:入學前,大家對學校及老師並不充分了解,所以在選課的時候一定要和學長、學姐多交流,避開一些雷區,少走一些彎路。
3. 學會藉助相關網站:ratemyprofessors.com是一個在國外大學生間非常流行的網站,學生們可以匿名對美國、加拿大、英國三個國家的教授、助教,甚至學校進行打分和評論。對教授的評分分為三類,Helpfulness (給予學生的幫助)、Clarity (講課的清晰度)、和Easiness (難易程度)。根據三項的打分會得出一個最終評分和學生在此教授的課堂上得到的平均成績。顏值高的教授下方還會出現一個紅辣椒。
4. 大學四年的選課是一個系統工程,也可以向專業的學習規劃師尋求幫助。結合自己就業,讀研,或轉學的需求,合理定製課程表和實習計劃。
選課的四大注意事項
1. 仔細閱讀課程描述:課程描述會簡要介紹課程修讀的要求和內容,並且指明相關的Prerequisite Courses (先修課程)要求。如果Prerequisite Courses都沒有修過,而直接選擇了難度較大的高階課程,則會由於課程太難而分數較低。
2. 合理規劃課程安排:美國大學對學生每學期要修讀多少學分有明確規定,大家還要提前了解畢業的總學分要求,合理安排每學期的選課數量,同時也要掌握由淺及深的選課方式,避免第一學期由於選課不合理而非常慌亂。
3. 合理安排上課時間:選課時一定要注意上課的時間和地點,避免兩門課間隔時間太短,或者相鄰的兩門課上課地點相距太遠,導致上課遲到,因為遲到會影響考勤,而考勤會影響GPA。
4. 優先選擇專業必修課程:學生順利達到了通用課程和先修課程要求,僅僅是畢業要求的一部分。在進入專業後,學生還需完成6-10門的專業必修課程。比如一個UCI的經濟學專業學生,需要完成兩門學院設置的基礎課程,以及Econ 20A and 20B, Econ 15A and 15B, Econ 100A-100B-100C, Econ 122A這八門必修課。其中部分課程是必須進入專業以後才能選的。許多專業必修課是進階式的,如果之前選擇的初級課程沒有通過考核,就無法選擇中高級的課程。此外,專業必修課也不是每學期都有,比如有些課程只在秋季可選,如果不選,則需要再等一年,這樣不僅會拖延中高級課程的進度,甚至可能影響畢業。
以上內容是在留學行業深耕10年,專注留學規劃和申請背景分析的留學領路小石頭整理的留學規劃相關內容。大家有不同意見和更多補充內容,歡迎關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