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義大利夜風清涼,鑽進睡袋,也不覺得冷。仰望星空,那璀璨的天河,是最溫暖的棉被——《背包十年》
文章分類|旅遊見聞
文章字數|987字,閱讀約2分鐘
每個城市都有一個或多個具有代表性的建築。紐約是自由女神像,上海是東方明珠電視塔,廣州是小蠻夷,雪梨是歌劇院,倫敦是塔橋和倫敦眼,巴黎是凱旋門和鐵塔,而在新加坡,這座代表性建築叫魚尾獅,形狀像魚身獅頭,就像古代的神靈。
幾乎每一個來新加坡的遊客都會去魚尾獅公園看看傳說中的城市雕塑建築,我也不能免俗。
魚尾獅和中國神話傳說中的龍,麒麟一樣,在現實中並不存在。它的歷史還不到60年。魚尾獅的原始模型是由新加坡範克利夫水族館館長布倫納設計的。1966年被新加坡旅遊局註冊為商標,名稱為魚尾獅。1971年,它被雕刻家塑造成一個高8.4米,重達40噸的巨型雕刻吉祥物。這個標誌性的雕塑在新加坡幾乎所有的旅遊宣傳冊上都能看到,就像澳門的旅遊宣傳冊上經常出現的三巨頭巴士一樣。
傳統中國遊客到新加坡旅遊,一般直接去魚尾獅公園,聖陶沙等地。之後,他們去別的國家。可見魚尾獅的形象是多麼深入人心。
在新加坡旅遊,如果你去印度人,馬來人,華人聚居區如小印度,甘班吉南,唐人街,你會發現哪一邊沒有魚尾獅公園那麼擁擠。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除了名氣因素外,還有很多人跟團。新加坡只是巡演中一個不太重要的過渡城市。因為機票相對便宜,旅行社出於成本控制的考慮,從新加坡出遊更划算,也能吸引更多人參團。
很多旅行團主要在後面的馬來西亞或泰國旅遊。他們一般只在新加坡停留一天,兩天的行程很少。由於時間較短,旅行團在新加坡不會去太多地方打卡,但作為第一城市標誌的魚尾獅公園絕對是必去之地。
魚尾獅公園雖然中國遊客最多,但遠遠談不上人山人海。至少與中國的古鎮,古城,或者黃山,華山等名山相比,這裡是相對安靜的。
我去新加坡的時候是9月,暑假到國慶節之間的淡季。除了數十名遊客聚集在魚尾獅雕像旁拍照留念外,其他方向的遊客並不多。
為什麼新加坡的旅遊業經過這麼多年的推廣,並沒有人滿為患?主要有幾個原因。
第一個原因是籤證有一定門檻,第二個原因是消費門檻。
雖然與新加坡人的收入相比,新加坡的物價相對較低,但由於匯率的原因,一些中國人還是覺得太高的東西,不願意在那裡消費。比如,新加坡同檔次酒店的價格可能是中國的三分之二到兩倍左右。
愉快的時間總是短暫的,今天的文章分享就到這了,再次感謝來到《郎君夏雪宜》旅行「欄目」,每個擦肩而過的人都有一飯之交,期待與您下期再會,不見不散。
行走過許多美景之地,見聞過不少各異文化。卻總是刻意留些遺憾,不為別的,留下了惦念。好比於人,有缺之人比起上下完美者,便可記可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