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舟山港率先恢復生產,對推動我國企業復工復產、恢復物流體系、恢復全球產業鏈具有重要意義。要未雨綢繆,關注境外疫情形勢,在堅持不懈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時,積極應對和化解各國為抗擊疫情採取的各項限制性措施對貨物航運帶來的影響,促進我國出口貨物出得去、進口貨物進得來。
港口是基礎性、樞紐性設施,是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寧波舟山港在共建「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發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等國家戰略中具有重要地位,是「硬核」力量。要堅持一流標準,把港口建設好、管理好,努力打造世界一流強港,為國家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我國中小企業有靈氣、有活力,善於迎難而上、自強不息,在黨和政府以及社會各方面支持下,一定能夠渡過難關,迎來更好發展。
民營企業、中小企業在我國發展特別是產業發展中具有重要地位。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對各類企業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響。黨中央高度重視,打出了一套政策組合拳,隨著疫情形勢發展變化還將及時進行完善。黨中央特別考慮到了中小企業,出臺一系列措施支持和幫助中小企業渡過難關。廣大中小企業要發揚企業家精神,頑強拼搏,攻堅克難,努力戰勝疫情挑戰。
——摘自2020年4月1日新華社通稿《習近平在浙江考察時強調 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 奮力實現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
3月29日至4月1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浙江考察。這是3月29日,習近平在寧波舟山港穿山港區2號貨櫃泊位,了解港口作業情況。(申宏/攝)
爭當「重要窗口」模範生
文丨顧佳贇
潮平岸闊,雨生百穀。
伴隨著春天到來,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浙江,賦予浙江「努力成為新時代全面展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重要窗口」的新目標新定位。
當前,寧波與長三角城市群積極復工復產復市,抖擻精神,重新出發。大膽大氣的商幫文化,與大海大港帶來的開放品格,血脈交融,刻入城市基因。
新中國成立之初的寧波,工業是僅僅「三支半煙囪」,港口年貨物吞吐量不過區區4萬噸……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後,寧波依託港口之利、開放之先、體制之活、民企之多,走出了一條符合中國特色、富含時代特徵、具有寧波特質的港口城市發展路子,實現了從百廢待興發展為經濟大市、從商埠小城蛻變成國際港城、從貧困邁入到全面小康的三個歷史性跨越。實現地區生產總量躍居全國城市第12位,計劃單列市第2位;工業總產值穩居全省首位;外貿出口額躋身全國城市第5位。
大河向東是大海。
當無數支流匯入姚江、奉化江,合成甬江一同奔流,三江口便成為中國大運河實現「河海聯運」的黃金樞紐——它以「海絲」起點之名,將中國與世界緊密相連。
擁有港口,是城市驕傲的天賦;用好天賦,則考驗城市的能力。近些年來,寧波緊緊抓住國家港口發展重要戰略布局和全球航運貿易格局嬗變機遇,一手積極開拓岸線、碼頭資源,一手加快傳統港口現代化轉型,千年古港煥然新生。
港口如槓桿,開放是引擎。
擁江攬湖濱海,長三角南翼經濟中心即將突破北天塹,融入上海一小時交通圈。
使命出題,格局答卷。明確了當好浙江建設「重要窗口」模範生的新定位,寧波新一輪「創業」加速開啟:緊扣「246」萬千億級產業集群建設、「225」外貿雙萬億行動等重大戰略攻堅製造業高質量發展,在疫情防控常態化條件下奮力實現全年目標任務;在全球產業鏈供應鏈重構中提升產業能級;在服務國家戰略中放大內外開放優勢;在補短板強弱項中提高市域治理現代化水平……
潮湧三江,送風遠方。
幸福與未來,「在浙裡,甬抱你」。
來源: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