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歲會計女,還是基層核算崗位,未來如何職業規劃?

2020-12-20 騰訊網

35歲會計女,還是基層核算崗位,未來如何職業規劃?

她說她是211畢業,財務管理專業,畢業之後基本在私企做核算崗位,中途跳槽過,現在在一家園林綠化公司做會計。考過初級和中級職稱。有些惶恐,慢慢年齡大了怕被淘汰,想轉財務分析崗位或是別的不易淘汰的崗位?不知如何做?還是需要考cpa或是稅務師?

一、從專業知識角度分析

財務崗位分為基層崗位和管理崗位,從財務專業的角度看,基層崗位主要是做帳報稅,管理崗位則側重財務分析。財務分析相當於企業診斷,會計相當於企業醫生,每個月都出具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現金流量表等報表,這些報表相當於體檢表,老闆是企業的監護人。

每個月,你得從專業的角度告訴老闆,這家企業健不健康,成長得好不好。通俗地講,這家企業到底賺不賺錢,賺得多不多,賺得快不快,賺得狠不狠(體現在財務槓桿),風險大不大,從哪些方面可以進一步降低風險,讓企業高速奔跑不翻車。這不僅需要專業知識,更需要行業知識,你要看到行業的未來。所以,如果你想財務分析崗,你得先積累行業知識,你對哪個行業最喜歡,最熟悉,分析最獨到,選擇它,開始嘗試分析積累。考CPA這些也是可以考的,如果早點考就好了,趕早不趕晚。

另外,你之所以焦慮,最主要的原因在於,你害怕自己將來會淘汰沒有收入,這其實跟老闆害怕企業未來會倒閉一樣。

財務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則,成本收入匹配原則。

主營業務成本匹配主營業務收入,其他業務成本匹配其他業務收入等等。

那個人也一樣,你有哪些支出,得以對應的收入去匹配,所以,人不能只有一份收入,至少得有3分收入

1、日常生活支出匹配本職工作收入

本職收入幫你付房租、還房貸、吃飯、買奶粉,這是一個重要的經濟來源。

2、業餘愛好收入

我們除了基本生活支出,還喜歡玩耍,比如有的人喜歡旅遊,有的人喜歡攝影。不管是旅遊,還是攝影,都需要支出,那這些支出得匹配對應的收入。

當然,業餘愛好的重心是「玩」,很多人「玩」也同樣能玩出花樣,取得收入。有了收入,就可以更好地投入業餘愛好,形成良性循環。

我曾有個同事,她最喜歡烤蛋糕,業餘時間烤蛋糕給別人吃,那蛋糕烤得很不錯,於是同事都會直接拿錢購買。於是,她賺錢了,又去買更大更好的烤箱,玩得不亦樂乎。

3、投資理財收入

不管是本職收入,還是業餘收入,都是一個月一個月累加,做的是加法,而只有投資才是指數計算。不管是投資房子,還是投資股票、債券、基金,還是投資實業,這都需要財務分析知識,而且需要高端的財務分析知識,對行業有著精準的判斷。如果自己對自己的財務分析都不肯定,自己都不相信自己,那老闆還會相信你的分析嗎?

二、從崗位路線角度分析

如果你是在企業,你就得想好,你是準備走專家路線,還是準則走管理路線,這兩條路線所需要的知識積累是不一樣的。以下職業地圖及內容摘自《小艾上班記3—混在財務圈》,你可以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

這個圖分為四個象限,第一個象限,是E象限,Employee,僱員象限,你可以受僱於企事業單位,當然你還可以受僱於國家,成為一名公務員。在這個象限中,有兩條線可以走,第一條線是管理線,不斷地升職,在企業裡,從出納會計等基層崗位一直升到財務總監;在國家公務員體系,你就可以從科員、科長、處長、局長、廳長、部長,能走多遠,就走多遠。如果你對管理不感興趣,而是對某個專業技能感興趣,你還可以走專家路線,比如研究會計準則、稅法,成為某個細分領域的財務專家,抑或某個行業大牛,比如對房地產行業的財務管理特別精通。

S象限,Self-employed,自由職業者,自己僱傭自己,自己當個小老闆,比如替他人代理記帳、工商稅務服務,或者開個小工作室,都可以,自己給自己打工,喜歡自由的人首選。

B象限,BusinessOwner,企業所有者,讓他人為自己打工,比如跟人一起合夥創業。S象限和B象限本質的差異並不在於企業規模,而在於是否能夠系統化運作,即有沒有一個可複製的、可度量的、可自行運作的系統來幫你打理企業。衡量一個企業是S還是B的關鍵就是,它有沒有一個真正的系統。假如你離開自己的企業一年或兩年,這家企業依然為你帶來豐厚的利潤,在很大程度上,它就是一個B象限的企業,否則就是一個S象限的企業。B象限對風險管理能力要求比較高,你要開工資,你要留得住人,你完全依靠系統運作,不像S象限,某個崗位找不到人,自己就上了。

I象限,Investor,投資者,成為機構投資者或者天使投資人,讓錢為你打工

三、從求職選擇角度分析

作為211財務專業本科生,不應該一直在小私企工作。私企都是老闆說了算,你只需要做帳報稅,做一些核算的基礎崗位。只有大公司,才有財務分析、財務預算、投融資等需要專業財務知識的管理崗位。

那找求職的時候,該如何選擇企業呢?

(以下摘自《小艾上班記—真帳實操教你學會計》第42章未來路在何方)

第1個方向是「選行業前三名」。當自己有實力、有能力選擇時,可以競爭那些屬於行業前三名的企業。任何一個成熟的行業,一般都已經進入到寡頭壟斷階段,形成了行業品牌壟斷的格局,很多時候,行業中遵循的也是「二八原則」——20%的企業吃掉了80%的市場利潤,80%的企業爭奪剩下20%的市場份額。畢業後如果能進入行業前三名的企業工作,就能享受到這個行業該有的收入、利潤、福利、培訓和學習機會等。要是去了其他80%的企業,翻身難度會提高。即使努力付出,與在三大巨頭企業的工作相比,獲得的回報也是不成比例的。這就是成熟行業的必然規律,我們只能適應,無法改變。不過,這些公司也有個弊端,就是不能保證一輩子它都是壟斷地位,但是只要自己不「溫水煮青蛙」,永遠積極努力,作為最初5年內經驗積累的平臺,還是蠻不錯的。

第2個方向是「選未來」。不是所有的人都能進入行業前三名的企業,大部分人都只能進入中小企業,這個時候,我們就只能選未來,選擇新興行業。新興行業的特點是企業比較小,但具有無限的發展空間。新興行業與成熟行業相反,沒有幾家獨大,只有群雄逐鹿。新興行業裡的企業發展迅猛,會給你提供鍛鍊和快速成長的機會。就拿網際網路行業來說,10年前從事這一行的畢業生到現在,只要努力,都沒有發展得太差的,這就是入對了行。在新興行業裡,什麼樣的企業最有前景,值得我們去投簡歷?其實,已經有人在替我們考慮了,他們就是風險投資人士——管理資本的人。早在3~5年前,他們就會選擇最優秀的公司,並把資本投了進去。資本要進入某個領域、產業或行業,它就會出擊布局其中的企業,各路資本蜂擁而來,必定要招兵買馬,反過來,資本退出,這個行業就是夕陽產業了。

第3個方向是「找到自己的特質」,把專業跟自己的特質結合起來。那麼怎樣找到自己的特質呢?她想起了心理學學的一些了解自己的測驗。

(1)你可曾有這樣的體驗或者來自他人的反饋,那就是你總是能輕易地做好一件事,而別人可能花很長時間才能做好;

(2)從小到大,有沒有什麼事情讓你感到成就感爆棚?

(3)沉浸體驗:你是否沉浸在一件事中忘卻了時間?

(4)如果你賺了很多錢,你會去做什麼?

(5)什麼事情能讓你不厭其煩,讓你心心念念難以割捨,讓你茶不思飯不想,做夢都在琢磨,一天不做就渾身不自在。

只要有一件事滿足了上面任何一條,這件事就可能跟你的特質有關。找到了特質,就找到了方向,因為,我們只有找到自己,才能更好地燃燒自己。

相關焦點

  • 面試官:「談談你未來的職業規劃?」會計人剛說完就被錄取了
    其中,一位會計專業的碩士應屆畢業生在拒絕了一家收入頗高的地產企業後表示:這跟自己的職業規劃發展不太一樣,我想一直在財務行業發展。她認為:與薪資待遇相比,自身職業規劃更重要。在為這位頗有主見的95後拍手叫好之餘,我們更需要正視一個事實:會計專業的畢業生越來越重視自身職業規劃。
  • 陝西民贏會計:」平凡的腳步,也能走出偉大的行程」未來職業規劃...
    12月16日下午,陝西民贏會計的老師們在陝西省交通職業技術學習的大禮堂,給2020年會計專業新生做了一場主題為「平凡的腳步 也能走出偉大的行程」的未來職業規劃分享會。  剛入大學校門的學生,對自己的未來規劃一定是很茫然的,會計專業的學生來說,以為做會計無非就是這幾類:票票、證、帳還有報表。
  • 《中國會計報》中國智能財稅管理高峰論壇:規劃智能財稅管理未來
    智能財稅是未來發展的必然選擇「黨中央在『十四五』規劃建議中提出要以科技創新引領中國經濟的轉型發展,新技術、新金融、新產業、新模式、新治理將成為中國未來5年乃至更長時間發展主旋律、主脈絡和主戰線。」上海國家會計學院黨委委員、副院長白曉紅在論壇上表示。
  • 核算會計轉型管理會計失敗,全都栽在這幾點上!
    過去財務團隊的大小取決於核算業務量的大小,也就是報銷單越多、收到和開出的發票越多,財務團隊規模越大。但是未來,核算工作量翻10倍,對於智能系統來說可能沒什麼差別,也就是說一個企業無論大小,核算人員的數量差別不大,區別在管理會計上。未來財務團隊的規模取決於企業管理的顆粒度,也就是獨立考核的業務單元越小,需要管理會計人員越多。
  • 職場30-35歲現象:迄今我看過的關於職業規劃的文章
    在最近的一年的職業規劃諮詢過程中,我明顯地感覺到35歲以上人群對於職業生涯規劃需求的迫切性。 在我們的客戶中,有相當一部分屬於80後,也是職業規劃問題的高發區。 從30歲到35歲,你應該學著為你芸芸眾生般的生命,多積累一些厚度,以便讓你下半生的職業生涯不要在「假如一切能夠重來」的悔恨和遺憾中度過。
  • 35歲還沒混到中層管理 錯在證書不足?
    開口之前,A考君還是想感嘆一聲,如今社會環境對中年人太不友好了,才35歲就因為工作焦慮成這樣。  35歲,就應該做到中層管理嗎?或許是這樣,身邊的人會告訴你,20歲時就應該為畢業後的就業做準備,30歲前就應該為中層管理而奮鬥,40歲時要衝刺高管職位,50歲時要想好退休後做什麼。生活仿佛有既定的安排,到了某一站就該下車換乘。35歲,確實也該做到中層管理了。
  • 關於國庫會計核算標準化管理的再思考
    結合會計核算的特點可將標準化管理細化為以下兩方面內容:一是會計核算理論的標準化管理。主要包括涉及會計對象、會計要素、會計信息質量要求、基本核算方法等具體制度條款。二是會計核算實務的標準化管理。包括崗位設置、職責劃分、業務流程、崗位交接、內部控制執行和會計核算監督等組織核算管理的程序性條款,這些程序性條款貫穿於會計核算的實務操作全過程。
  • 30歲了,如何職業規劃?
    30歲的人,一般有五六年工作經驗了,多的也出道十年了。其職業規劃,更類似家庭和人生發展計劃,此時會考慮更多的長遠規劃。這跟畢業初期不一樣,當初更側重入行和擇業,跳槽也是司空見慣的手段。30歲的訴求,則是不同於以往的,比如影響人一生的長期職業因素有哪些,成家立業的壓力如何釋放,職業道路是否要重新選擇,定居城市得儘快確定下來,主業之外是否還需要有一兩個副業來為事業添磚加瓦,投資理財是不要也要準備起來?很簡單的例子,職場小美女陳倩倩,原來還精靈古怪的,最近開始問如何買房了,她30歲了。如此很多問題和現象,這些都是職業規劃需要去解決的問題。
  • 面試中被問到職業規劃該如何回答?千萬不要說沒有規劃
    面試中經常被問到的一個問題:「你的職業規劃是什麼?」很多人被這個問題唬住了,特別是剛從學校畢業的學生,對怎麼進入職場還很迷茫,就突然被問到未來的職業規劃,很多人都會下意識地說「沒有規劃」。對於這個答案,面試官是不會滿意的,面試的時候也很忌諱說沒有、不會、不知道等否定詞。
  • 我已經35歲了,還是女性,職業規劃還用做嗎?魏娟
    她活得很任性,但是她的事業發展卻一次比一次更糟,生完孩子她用了三年才找到新的工作,而且還是靠朋友介紹的。而現在她已經35歲了,講真,一直都沒有為自己的職業做好規劃,下一步怎麼走呢?我想起了我讀過的一本書《職場自我成長》,書中就提到過:35歲的女性,還需要做職業規劃嗎?
  • 35歲女會計考出CPA被勸退,能力才是檢驗專業的唯一標準!
    35歲女會計考出CPA應該屬於職場的精英人士,有工作經驗、能拿下如此高含金量的證書,至於為什麼會被勸退呢?高頓CPA也想了解個清楚。35歲遇到瓶頸期很正常,而通過考證來提升自己也是非常積極奮進的想法,但是將考證來當作自己職業生涯的一根救命稻草,就有些過於看重證書的價值了。長江後浪推前浪,越來越多的新人選擇考證並努力積累工作經驗,同樣是證書+工作經驗,當別人還在上升期的時候你已經在走下坡路,領導不淘汰你淘汰誰呢?
  • 部隊文職考試面試輔導:財務會計崗位考情解讀
    但是結合部隊的情況以及對應的會計崗位性質,文職人員的面試與公務員的面試又有其不同之處。   一、會計崗位的基本考情   會計崗位面試從三方面進行考察、測評:求職動機、適崗能力、專業特長。   通俗點就是,同學,你得要寫一篇自我介紹,像特長、興趣愛好是必須要有的,報考動機、職業規劃那也是不能少的,考官以此來看你的人崗匹配度。
  • 擁有中級會計職稱的本科生,無法勝任總帳會計的崗位怎麼辦?
    本科會計學畢業,女性。快35歲了。會計中級職稱,做財務工作已經10年,但是都不是總帳會計。今年我已經換了3家企業了,都是總帳崗位。基本上都是因為做不來就辭職了。現在這家剛做幾天也發現自己力不從心做不好想辭職。但現在工作很難找我很糾結,惆悵。
  • 為什麼讓你做會計而不是做出納,是時候做一份職業規劃了
    初級考試即將結束了即將步入會計行業的你需要這樣一份就業指導入職做出納的人現在如何了做出納3年可以轉崗到會計,也可以轉崗到融資專員所以,這三年中,出納人員需要明確自己的職業規劃,把握轉崗升職機會。入職做會計的人現在如何了入職成為基礎會計,做3年基礎會計可以升職為總帳會計,總帳會計做3年可以升為財務經理,做3年財務經理可以升為財務總監。做十年還是會計的人是少數。
  • 在未來10到20年裡,這些崗位前景堪憂,請提前做好職業規劃!
    面對即將到來的技術革命,對某些人來說帶來的是前所未有的機遇,而對於另些人來說,前途就不是那麼光明了,希望本文可以作為一種警示,讓你提前做好自己將來的職業規劃!根據牛津大學的一項研究發現,在未來10年中,現有的45%的工作崗位將會消失,大多數工作將完全實現自動化或升級為僅需極少勞動力的程度。
  • 會計沒經驗怎麼辦?給會計畢業生的建議
    每年都會有許許多多的會計專業的大學生走出校園,但由於缺乏工作經驗,所以進入企業後也只能從最基層做起,有的畢業生會選擇去考證來增加自己的就業優勢。會有許多大學畢業生諮詢缺乏工作經驗怎麼辦?可以給些會計畢業生建議麼?現在就給大家介紹關於會計工作的相關問題,可供參考。
  • 專科男諮詢初入會計行業,該如何分階段做好職業規劃!
    專科起點有點低,但英雄不問出處,你的態度決定你的未來。只要做好職業規劃,在實踐中學習,鍛鍊,成長,你一樣可以成為佼佼者! 初入會計行業,首先注重實踐,練出真本領。 一是不恥下問,舒心請教。三人行必有我師,多請教,多總結,多推演。 二是練好會計基本功。
  • 專科男諮詢初入會計行業,該如何分階段做好職業規劃?
    專科起點有點低,但英雄不問出處,你的態度決定你的未來。只要做好職業規劃,在實踐中學習,鍛鍊,成長,你一樣可以成為佼佼者!初入會計行業,首先注重實踐,練出真本領。一是不恥下問,舒心請教。三人行必有我師,多請教,多總結,多推演。
  • 財務部門的會計和出納相比,做哪個職業更有發展前景?
    出納主要負責管理貨幣資金、票據等錢物,而會計主要負責的是公司經濟業務的總括核算,管理企業的明細帳,二者負責的內容不同。說白了,出納是管錢物不管帳,會計是管帳不管錢物。每個月月初都是會計人最頭疼的時候,要結帳出報表,這就意味著要加班。然後緊接著就是報稅,這個不能出錯,否則面臨的就是稅局的罰款。三,出納和會計未來的發展方向:通過分析會計和出納的工作情況就可以知道:會計前景>出納前景。
  • 35歲全職媽媽考註冊會計師有用嗎?
    有網友提問,自己是35歲的全職媽媽,之前是學的會計專業,在企業中做過幾年會計,現在想考註冊會計師,可是,會有用嗎?其實,是否有用,關鍵還得看自身的情況。筆者一朋友也是35歲左右,最近也在考。因為她已經做到一家小型民營企業的總監了,之前也有不少財稅和管理類的證書,但是覺得這個證書含金量比較高,為了自己的職業生涯增加一點砝碼,所以決定把這個證書考出來。作為35歲的全職媽媽,要不要考,首先要對證書和自己的職業規劃有個深度的思考。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