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情況:
經查,舉報內容部分屬實。經開區管委會接到交辦單後,迅速傳達落實省、市中央環保督察協調保障工作組要求,由區環保局抽調精幹人員成立專辦組,立即對交辦的問題展開調查處理。具體情況如下:
一、關於化工異味的情況
濮陽市是河南省重要的石油化工城市,因油而建、因油而興,化工企業是我市支柱產業。目前我市規模以上化工企業共202家,涉及化工、煉油、能源、輕工、石化、醫藥等行業,主要分布在開發區、濮陽縣、範縣和工業園區等化工產業聚集區內,基本達到了園區化管理。
群眾反映的氣味難聞問題,應該是指化工廠排放出的揮發性有機物及部分涉及二氧化硫、氨和氯氣等造成異味的問題,在個別地方、個別時間存在,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化工行業排放揮發性有機物因子複雜,在達標排放的情況下,排放因子在不利擴散條件的靜穩天氣下,揮發性有機物在大氣中積累疊加反應,形成異味。二是個別化工企業管理不嚴、設備老舊、物料跑冒滴漏、超標排放等問題。尤其是距化工區較近居民,對這些異味反應強烈。
二、治理情況
近年來,根據國家環保部及省環境汙染防治攻堅辦要求,我市加大了對工業排放物和揮發性有機物排放企業的治理力度,針對無組織排放問題,我市全面推進洩露監測與修復技術,加強管理,使企業最大限度減少排放量。對於超標排放,採取安裝在線監測裝置,出動環境監測車進行流動監測等措施,加大執法力度,嚴懲企業違法行為,企業基本做到了達標排放,工業異味明顯減輕。
一是切實加大對企業違法行為的打擊力度。對於企業跑冒滴漏、偷排超排等環境違法行為,出重拳、用重典、零容忍。2017年,全市環境執法檢查企業9000餘家次,關停取締違法企業785家,立案處罰362起,處罰金額1583.8萬元,移交公安部門29起,追究刑事責任9人。其中,僅涉氣立案處罰192起,罰款591.5萬元。
二是著力解決開發區異味擾民的突出問題。開發區化工園區距主城區較近,群眾反映異味擾民問題最為集中。對此,市政府決定從規劃入手,逐步解決化工圍城。2015年7月,《濮陽市人民政府關於印發加快產業集聚區提質轉型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的通知》(濮政〔2015〕45號)指出:開發區化工項目按照「只減不增」的原則,到2017年,化工企業完成改造升級,關停並轉重汙染企業,部分企業實現搬遷。在2015年的「環保風暴」中,關閉汙染企業29家,2017年搬遷了1家企業的生產線,2018年,計劃再搬遷2家企業。同時,現有化工企業也不斷加大揮發性有機物無組織排放治理投入,2016年以來,已累計投入7億多元用於廢氣治理。
三是強力推動我市化工企業的達標減排工作。自大氣汙染防治攻堅戰打響以來,2016年全市完成了32家化工企業的揮發性有機物治理工作,經第四方公司對企業驗收,均做到達標排放。2017年將治理範圍由化工企業擴展到石化、塗裝、包裝印刷、汽修等行業,共計138家企業完成了揮發性有機物治理工作。同時,制定了夏季錯時生產方案,每日8:00-18:00時停止生產,減少揮發性有機物的排放。
綜上所述,群眾反映化工廠偷排,氣味難聞問題,應該是化工企業揮發性有機物無組織排放,加上靜穩天氣導致排放物疊加效應引起異味問題。也存在個別化工企業管理不善、設備老舊、物料跑冒滴漏、超標排放等問題。因我市對揮發性有機物監測能力不足,對企業的超排及時查處還不能做到全覆蓋。
三、下一步打算
今年以來,我市強力推進新型化工基地建設,打造化工產業轉型升級的平臺;出臺了《全市化工企業推行「紅黃藍綠」標識制度的實施意見》,著力推動我市化工產業集聚發展、轉型發展、綠色發展,為高質量項目騰出更多環境容量。
一是大力推動各化工企業綠色發展。堅持環保節能優先原則,推動化工行業健康發展。對開發區的工業企業和全市範圍內不在化工區的化工企業,按照「關停一批、搬遷一批、提升一批、發展一批」的原則,進行「紅、黃、藍、綠」分類標識管理。二是進一步加大能力建設。加強揮發性有機物監控能力建設。2019年3月底前,實現全市涉揮發性有機物排放企業在線監控全覆蓋,初步構建起監控體系,確保各企業排放情況能得到有效監控。三是加大檢查執法力度。加強對揮發性有機物及廢氣排放企業的監管力度,對超標排放的企業,進行嚴厲處罰、嚴格追責,為人民群眾創造更好的人居環境。
我市將以省重點行業揮發性有機物在線監控試點城市為契機,加強監測能力建設,強化監管,進一步加大對企業環境違法行為的打擊力度,下大力氣逐步解決化工廠異味擾民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