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浪費觸目驚心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和世界自然基金會聯合發布的《中國城市餐飲食物浪費報告》顯示,我國城市餐飲業僅餐桌食物浪費量就有1700萬至1800萬噸,相當於3000萬至5000萬人一年的食物量。
摘取其中一組調研數據:城市餐飲業人均浪費量為96克/餐,浪費率為11.3%;大型聚會浪費率達38%;學生盒飯有1/3被扔掉;4個城市遊客人均食物浪費量為每餐每人103克,明顯高於當地居民食物浪費量的每餐每人88克;值得一提的是,大型餐館食物浪費量較高,原因在於朋友、商務聚會比較多。這兩種就餐類型在點餐中往往更加注重「面子」而不是「肚子」。
這份報告還顯示,中小學校園食物浪費問題也相當嚴重。某大型城市中小學生的食物浪費量明顯高於城市餐飲業的平均水平。各種供餐方式中,盒飯食物浪費最為嚴重,浪費量高達每餐每人216 克,約佔食物供應量的1/3。學生對校園餐飲的滿意度較低,良好飲食習慣和食育教育的缺失是造成食物浪費的主要原因。
抵制「餐飲浪費」仍任重而道遠
教育部也曾多次下發文件,在各級各類學校開展厲行節約反對食品浪費工作。
2013年,教育部、中央文明辦、共青團中央、國家糧食局和中國科協聯合開展「節約糧食,從我做起——2013年青少年科學調查體驗活動」。旨在讓廣大青少年通過對日常生活中的遇到的糧食和食品浪費問題進行科學調查、科學體驗活動,幫助青少年從小科學認知糧食,從我做起,自覺節約糧食,愛惜糧食,從而更加自覺地加入到珍惜糧食資源,保護生態環境的行動中來。
2014年,教育部頒布《關於在各級各類學校厲行節約反對食品浪費的實施意見》。意見指出,各級各類學校要深刻認識厲行節約反對食品浪費的重要意義,加大宣傳力度,普遍開展專題教育活動,加強學校食堂管理等,開展好厲行節約反對食品浪費工作。
2016年,教育部關於切實做好中小學節糧教育和管理工作的通知發布。通知強調,為切實做好節糧教育和管理工作,各地要迅速行動,專門開展一次督導檢查;突出實效,普遍開展一次節糧教育活動;明確責任,充分發揮校長在節糧教育中的關鍵作用等。
近日,上海海洋大學採取一系列措施,積極落實「光碟行動」:
掌握就餐實時數據
按需採購
每天掌握在校學生人數的實時數據,精準採購原材料準備飯食,千方百計從源頭上減少浪費。
增加花色,提升質量
八元炒飯
食堂從增加花色品種、提升飯菜質量入手,採納學生的要求,推出八元蝦仁炒飯、牛肉炒飯。
張貼海報,積極倡議
節約宣傳
在餐廳裡張貼海報,積極倡議「量胃點菜光了你的盤、源頭減量美了你的顏」。
主食供應分大小
午間盒餐
套餐主食供應分為小份、大份,師生按需選擇。
點食西廚
套餐主食供應可自由選擇。
同時,據長江日報報導, 武漢多所高校,雖然尚未開學,但一直以來,在武漢高校食堂節約糧食已成行動共識,武昌工學院還連續開展了6年光碟行動。
在中南財政政法大學,食堂多處貼有「節約糧食」、「文明就餐」等宣傳標語,食堂門口也放置易拉寶等豎形牌提醒師生不要浪費糧食。
華中師範大學則通過主題宣傳方式,讓學生樹立節約糧食的就餐意識,養成良好的就餐習慣。節約糧食已成行動共識,武漢高校六年踐行「光碟行動」。
據仙居新聞網,食堂內牆壁和柱子上粘貼著「光碟行動,從你我做起」的宣傳標語,打飯窗口前秩序井然,學生們按需領取餐食,餐桌上鮮有浪費現象發生。這是記者在城峰中學見到的一幕。
記者在走訪仙居中學過程中還了解到,「在學校每周的升旗儀式上,都會強調光碟行動,號召學生們珍惜糧食。我們食堂也把米飯放在外面,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實際需要去盛飯,避免浪費的現象發生。」仙居中學副校長馮移海面對記者採訪時說道,「同時,我們也安排學生會幹部在現場進行監督,對少數學生進行勸導,倡導大家一同支持光碟行動,取得良好效果。」
綏芬河市第二小學也積極響應號召,發出「拒絕『舌尖上的浪費』」的倡議書:
「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在實現全面小康社會的徵途中,中國人民不斷富了起來,在不斷豐富的物質生活中,更應該繼承發揚中華民族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
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是對食物的尊重,對農民的尊重,也是對自己的尊重,對社會文明的尊重。
來源:光明微教育(編輯:丁彥婷;統籌:唐芊爾)、教育部官網、新華社、人民教育、長江日報、上海海洋大學、仙居新聞網
責編:王遠方
編輯:邢妍妍 張永群 孫小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