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愛如山,母愛如水,在高歡與婁昭君的精心培育下,兩個女兒都出落得花容月貌,光彩照人,並被冊立為皇后,但因兩個皇帝均被廢黜,姊妹二人時運不濟,命運多舛。
中興二年(公元532年)閏三月,高歡擊潰專擅國權的爾朱氏,廢掉爾朱氏所立的傀儡皇帝元恭,又與百官商議說,安定王元朗是宗室疏遠的一枝,無法服眾。於是,讓元朗把皇位禪讓給了平陽王元,即為孝武帝。然後把長女永熙公主嫁給元惰,立為皇后。
古時的帝王,面對後宮佳麗無數,環肥燕瘦,百花爭豔,很難把全部靈魂寄托在一個人身上。端莊秀麗、知書達理又性喜雅靜的永熙公主嫁給孝武帝後,經常獨守空房,好在母儀天下,眾星捧月,倒也愜意。而元惰與眾不同的是,他既不寵愛皇后,也不喜歡任何一個妃子,卻偏偏看上了他的堂妹安德、明月和葵藜,在3位公主中,數明月秀氣絕倫,更兼她素好撒嬌買寵,故元最喜歡她,天天傳明月侍寢,高皇后空有名號,只得沉悶度日。
孝武帝平時少言寡語,但好武事,他被擁立皇帝時才23歲,不甘當個傀儡君子,與高歡的矛盾日益突出起來。不久,元偷藉故殺了高歡的親信高乾,又讓他寵任的爾朱氏部將斛斯椿擴充禁衛武裝,斛斯椿借遊獵為名,指揮訓練禁衛軍。孝武帝又利用擁兵關隴的賀拔嶽為外援,把他的哥哥賀拔勝提拔為荊州刺史,還在關中扶植宇文泰的勢力,共同對付高歡。
永熙三年(公元534年)七月,孝武帝採用斛斯棒的謀議,下詔徵發河南各州兵馬,在洛陽郊外集結10萬大軍,聲稱要南伐蕭梁,實際上是企圖向北襲擊晉陽。高歡雖在晉陽,卻很了解洛陽的政局底細,就先發制人,率20萬大軍向洛陽撲來,擊潰了斛斯椿的弟弟斛斯元壽等,孝武帝見大事不妙,就偕同明月及她的哥哥元寶炬,急急如喪家之犬逃往關中,投奔了妹妹的未婚夫宇文泰。
孝武帝逃到長安,遠在洛陽的高歡並不想殺他,還想讓他當皇帝,就讓和尚道榮送信說:「若陛下還有歸心,臣一定率文武百官,躬迎陛下返回洛陽。陛下若放棄國土,不恤百姓,天下君位將另有所歸。臣等寧願得罪陛下,也不敢得罪人民、社稷,望陛下三思。」可孝武帝無論如何不肯回去,仍然和他心愛的妹妹明月過著逍遙的日子。宇文泰看不慣一個兄妹亂倫的皇帝,就毒殺了他,另立元寶炬為皇帝,定都長安。
孝武帝逃走後,高皇后仍留在後宮,在父親高歡安排下,嫁給了彭城王元韶,高氏也就從皇后變成了王妃。
北魏因孝武帝的逃離而分成東、西兩魏。鑑於此,高歡把元善見推上了東魏帝位,即孝靜帝,遷都鄴城。孝靜帝勇武過人,射無不中,可挾石獅子逾過牆頭。又愛好文學,常設宴會與群臣賦詩,頗有孝文帝遺風。高歡雖然獨攬大權,對孝靜帝卻十分敬重,孝靜帝去寺院做法會,高歡手捧香爐,寸步不離地跟在輦車後,百官見丞相如此敬畏皇帝,也都俯首聽命。為了聯姻固政,孝靜帝多次求娶高歡的二女兒太原公主。
高歡前後固辭,以示自卑。孝靜帝死纏硬磨,高歡才答應下來。興和元年(公元539年)五月,高歡的次女太原公主高懷兒,在司徒公孫騰、襄城王元旭、西河王元宗等大臣的迎接下,從晉陽丞相府來到鄴城舉行大典,正式立為皇后。
高歡去世後,其子高澄獨攬大權,他不念與皇后的兄妹之情,多次羞辱孝靜帝。為了控制孝靜帝,高澄提拔心腹崔季舒當黃門侍郎,監視孝靜帝的一舉一動,並隨時匯報。
高洋即位之初,對孝靜帝還算優待,封他為中山王,食邑一萬戶,在封地懸掛天子旌旗,仍用天子年號,文書可以不稱臣,3個兒子也都封了官。孝靜帝沒事可幹,整日和高懷兒飲酒、賦詩,聊以解愁。天保二年(公元551年)十二月,北齊政權的根基已經牢固,高洋設宴款待孝靜帝,偷偷在杯中下毒,把他和3個兒子害死了,由此,孝靜帝既是東魏的開國皇帝,又是亡國之君。
不久,高洋把高懷兒改嫁給尚書左僕射楊情。乾明元年(公元560年),高演發動政變,殺死了楊憎。從此,高懷兒一直過著寡居生活,鬱鬱而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