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作文的寫作,很多同學都在為素材發愁,好的素材能夠為文章加分不少,在寫作中合理地使用一些經典素材也能夠提升文章的檔次。
高考臨近,學生們都在忙著備考,其中,語文作為每次考試的第一門,深受學生重視,而語文考試中對分數影響很大的就是作文。
眾所周知,作文是語文考試中必不可少的一道大題,而且所佔的分值還非常大,學生若想語文取得高分,在作文上就一定不能丟太多分。提到作文的寫作,很多同學都在為素材發愁,好的素材能夠為文章加分不少,在寫作中合理地使用一些經典素材也能夠提升文章的檔次。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高考作文中常見的3個經典素材吧。
一、臥薪嘗膽
臥薪嘗膽的故事想必大家都聽說過,這裡講的是一個發生在春秋時期的歷史故事,吳王夫差打敗了越王勾踐,勾踐從一國之君淪為階下囚,受盡屈辱。回國後,勾踐每天晚上睡在柴草上,他還在自己的房裡掛上一顆苦膽,每天早上起來都要嘗嘗苦膽,以此來激勵自己。最終,越國轉弱為強,擊敗了吳國,洗刷了之前戰敗的恥辱。
臥薪嘗膽的故事流傳至今,成為了一個非常熱門的作文素材,在考試中常常能夠看到學生在作文中引用並且獲得了不錯的效果。其實,臥薪嘗膽典故的應用範圍非常廣,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知恥而後勇,也可以用來勉勵低谷期的人忍辱負重,或者用來提醒他人不要忘記屈辱,很多學生屢用不爽。
二、不為五鬥米折腰
不為五鬥米折腰講的是東晉著名田園詩人陶淵明的故事。陶淵明曾經為了養家餬口來到了離家鄉不遠的彭澤當縣令,結果卻碰上了兇狠貪婪的督郵,向來蔑視功名富貴不肯趨炎附勢的陶淵明自然無法忍受這種小人,於是他長嘆一聲:「我不能為五鬥米向鄉裡小人折腰!」隨後便辭去官職,離開了彭澤縣。
陶淵明不為五鬥米折腰的故事流傳至今也成為美談,這個故事突出了陶淵明的高風亮節,如今也常常被人們用來形容為人有志向有骨氣,不願趨炎附勢。而且,在高考作文中,不為五鬥米折腰的典故也常常被學生們借鑑引用,成為了最常見的作文素材之一。
三、貝多芬的勵志故事
貝多芬想必大家都知道,這是一位世界聞名的音樂家、維也納古典樂派代表人物。不過,貝多芬的成功卻並不像大家想像的那麼順利,他在父親壓力苛刻的教育下度過了童年,在後來還一度出現了耳聾的現象,但是這並沒有阻礙他的成功,從小的成長環境造就了他倔強、堅韌的性格,他最終克服重重困難,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貝多芬或許是學生們作文當中最常見的一個外國名人了,不得不說,貝多芬成名的過程充滿了坎坷,但這也正是他的值得敬佩的地方。貝多芬的故事常常被學生們寫在各種講述勵志與成功的文章裡,而且多數效果都不錯。
其實,作文素材並不難找,不僅僅是書本上的名人,我們生活中也到處都是素材,只要我們善於觀察並勤於思考,從很多方面都可以提煉出自己想要的素材。對於學生們來說,提高作文水平的關鍵還在於平常的積累,多讀書多學習,讓自己的知識更豐富,寫作時自然也不會被素材困擾。
讀者朋友們,你們還有沒有好的素材分享?歡迎在文章下方的評論區留言。感興趣的朋友也可以點個關注,我們一起探討高考作文方面的各類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