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大學公眾號發了個《2020年高考考生,加油!》的帖子,迅速引發熱議,北大公號稍後也刪掉了這個帖子。
原貼中引用了兩句古詩來勵志考生,詩曰:須知少時凌雲志,曾許人間第一流。正是這兩句詩引發了爭議。
單看詩句,似乎沒什麼問題。「少年心事當拏雲」,還在筆者讀中學的時候,但凡需要勵志或灑狗血,李賀這句詩就經常出鏡。北大所引的詩句,與李賀這句的意思,似乎也沒太大差別,何以就引發爭議了呢?
原來,有好事者通過百度,搜出了此詩所謂的「全璧」。據說是清人吳慶坻的 《題三十計小象》,全詩曰:
須知少時凌雲志,曾許人間第一流。
哪曉歲月蹉跎過,依舊名利兩無收。
這下吃瓜群眾可炸了。北大啊北大,誰知道你濃眉大眼的北大,一身書卷氣的北大,也這麼胡亂引詩!「哪曉歲月蹉跎過,依舊名利兩無收」,這哪是在祝福考生們,分明是在詛咒娃娃們啊!天吶,救救孩子!
不過,百度搜來的詩並不可靠,從字句看,「哪曉歲月蹉跎過,依舊名利兩無收」,很像是當代人寫的打油詩,不似清人詩作。那麼,原詩究竟若何?有朋友翻出梁啓超《飲冰室詩話》,找到了全詩。
作者是吳慶坻沒錯,詩名則為《題三十小像》,全詩如次:
食肉何曾盡虎頭,卅年書劍海天秋。
文章幸未逢黃祖,襆被今猶窘馬周。
自是汝才難用世,豈真吾相不當侯。
須知少日拏雲志,曾許人間第一流。
到這裡,北大刪詩的真相便呼之欲出了,但在正式講解之前,讓我們先來看這麼一張截圖:
這是筆者信手檢索到的《天下韶山網》2019年6月6日的一個帖子,也是為高考考生加油,標題用的正是:須知少時凌雲志,曾許人間第一流。(此與《飲冰室詩話》所引詩句,有兩處異文,一是「凌」與「拏」,二是「時」與「日」。古人詩作,每多異文,關係倒是不大。)
不過,北大公號所引詩與梁任公有不同,與天下韶山網卻一模一樣,這就讓人有點尷尬了。筆者不能說北大公號的小編一定是抄的天下韶山網這個帖子,二者也可能是巧合。但人家天下韶山網「珠玉在前」,北大還好意思讓帖子繼續存在下去嗎?
當然,北大之所以刪帖,真正重要的原因還不在此,而是原詩(姑且照《飲冰室詩話》所引,他日當求吳氏詩集再行核對)牢騷滿腹,一點也不勵志呢!
現在我們就來解一解吳慶坻這首《題三十小像》吧!
「食肉何曾盡虎頭,卅年書劍海天秋」,首句用反用「虎頭食肉」的典故。頭形似虎,古時以為貴相,故而虎頭代指貴人之相;食肉,肉食,都是代指榮華富貴。「虎頭食肉」常四字連用,指有貴人之相的人享受榮華富貴,譬如蘇軾《聞喬太傅換左藏知欽州以詩招飲》: 「馬革裹屍真細事,虎頭食肉更何人。」 但作者在這裡是反用其典,大概是說自己雖然長得虎頭虎腦像個貴人,但卻從來沒享受過貴人的命,三十年來,書劍飄零,海天秋冷,一直都不曾走大運。
「文章幸未逢黃祖,襆被今猶窘馬周」,這句的牢騷味道就更濃了。黃祖是誰?東漢末年幹掉曾擊鼓罵曹的大名士禰衡的一個軍閥頭子。作者用此典故,是說我寫了不少憤世嫉俗的文章,還好沒遇到黃祖這樣的老大哥派個小秘書來把我的號給封嘍!那麼馬周又是誰呢?馬周是唐代貞觀年間的名臣,早年不得志,曾寓居新豐,嘗盡白眼。李賀《致酒行》:「吾聞馬周昔作新豐客,天荒地老無人識」,說的就是馬周這段窘迫的歷史。襆被,意思是整理行裝。連起來就是說,我這個當代的馬周啊太不得志,只能捲起鋪蓋走路嘍!
「自是汝才難用世,豈真吾相不當侯」。用《史記·李將軍列傳》典故,「豈吾相不當侯邪」——李廣一生仕宦不暢,遂哀嘆說是不是我的長相太倒黴了,所以才註定封不了侯呢?作者用此典而微作修正,大意是說,你的才能太高(或者太孤高)所以難為世用,哪裡是你長得太倒黴所以不能封侯呢?
「須知少日拏雲志,曾許人間第一流」。發了這麼多的牢騷,最末來這麼一句,顯然不是勵志,而是哀嘆,甚至哀號:哎呀你還記得嗎?少年時代的你,那也曾是心志拏雲的主兒,也曾發願要做世界第一流的人才,可是,如今,這一切都只是曾經!
全詩解完,讀者朋友應該清楚了吧?這麼倒黴的一首詩,這麼牢騷滿腹的一首詩,用來給高考考生加油,合適嗎?嗯?
末了再說說這詩的作者吳慶坻。他寫這首詩的時候,30歲,那就當是在1877年(他生於1848年,古人是虛歲)。在寫詩的頭一年,他中了鄉舉,可在寫詩的這一年,他會試落第,所以才牢騷滿腹。尼瑪,弄半天這首詩原來是首「落榜詩」呀!那更是晦氣,更是非刪不可咯。
寫這首詩的九年後,也就是1886年,吳慶坻才中了進士。也就是說,他寫完這首詩後,復讀了九年,快40歲了,才成功拿到當時的「高考錄取通知書」。嗚呼!俟河之清,人壽幾何!
不過,吳慶坻最終還是官至布政使(大概相當於副省長),辛亥鼎革後在上海做了遺老,與馮煦、恩施、樊增祥、沈曾植、陳夔龍、梁鼎芬等結超社、逸社,復與滬上諸名流結淞社,主要是吟詩作文,終於人畜無害地過完了餘生。吳慶坻死於1924年,享年77歲(虛歲)。傳有詩集《悔餘生詩》五卷,不知道是不是一生都在為復讀了好多年而懊悔……又有筆記《蕉廊脞錄》八卷傳世,今有中華書局整理本。關於他的生平,我主要從姚詒慶所撰《清故湖南提學使吳府君墓志銘》中窺見大概。
至此我們可以小結了,北大為何刪掉「高考加油詩」?第一,北大公號所發詩句的文本可能來自網絡,與《飲冰室詩話》所錄原詩有兩處異文;第二,也是更重要的,原詩牢騷滿腹,倒黴得很,一點也不勵志,只適合給考生招魂,不適合給他們加油;最後,原詩作者吳慶坻是在科考落榜當年寫的此詩,後來足足復讀了九年才考上,最終又做了個遺老,似乎也不是高考考生可以取法的榜樣。所以,北大公號最終還是刪掉了這個給高考考生加油的倒黴帖子。
(本文由樹木計劃作者【創造社新任社長宋石男】創作,在今日頭條獨家發布,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