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發起科技進校園活動,攜手北京郵電大學解讀5G話題

2020-12-14 環球網

2019年,5G產業發展迅猛。隨著商用牌照下發、第一批適配手機上市、運營商流量套餐推出,5G已強勢「入駐」人們的生活。

現階段,許多人對5G的理解僅停留在網速更快上,在「快」字背後,關於5G的更多價值還有待普及。近日,知乎聯合北京郵電大學發起「知乎科技進校園 「科技共振之5G+」」活動,通過線上主題圓桌與線下論壇,邀請行業專家解答分享,豐富大眾對5G技術的認識。

在「5G技術除了手機之外,在短期內對於普通用戶還有什麼立竿見影的影響?」問題下,知乎用戶、騰訊生態安全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書籤客」分享了自己的研究成果。在未來,5G在提升「新文創」感知體驗、推動車聯網加快落地、拓展工業網際網路應用新空間等領域擁有較大發展潛力。同時他也指出,5G的技術落地實施需要結合實際需求,與多種技術集群融合創新才是關鍵。

此外,「我用5G可以幹什麼?」也成為大家關注焦點。知乎用戶「John Hexa」從5G應用角度出發,基於通訊技術本質得出觀點,「5G將深刻改變公司形態和勞動關係、全面改變交通模式、對信息架構產生革命性影響、攜手人工智慧改變健康產業格局、提升新製造業的效率」。

大眾對5G技術的求知慾不止於此,在知乎還有諸如「美國跳過5G而直接發展6G的可行性有多大?」「5G這個坑,蘋果為什麼不跳?」等5G相關的探索與討論,由此產生了大量科技、科普優質內容。

在知乎,5G話題下已有近萬個問題,眾多科技愛好者在此進行前沿技術的相關討論。11月23日,知乎將走進北京郵電大學,北京空間信息中繼傳輸技術研究中心工程師郭浩然、騰訊資深技術專家李秋香、北京郵電大學教授孫松林、中國聯通技術部技術戰略總監王芃、阿里雲資深技術專家楊敬宇等大咖將與知乎用戶共聚一堂,探討5G時代下的科技共振。

相關焦點

  • 高考志願話題持續火熱,知乎為考生提供精彩解讀
    除了對新政策、新變化的深度解讀之外,知乎還發揮自身特色,一邊連接起在校大學生、畢業生等親歷者、過來人,一邊連接起大學教育、就業招聘等方面的專業人士,一邊又連接起考生、家長,以認真、專業、友善的交流,接地氣、無代溝的溝通,提供有價值、可信賴的解答。
  • 北京郵電大學研支團開展春暉感恩教育活動
    中國青年網北京5月4日電(記者李彥龍)為響應共青團貴州省委春暉行動號召,推進春暉感恩教育,近日,北京郵電大學研支團在貴州省黔南州長順縣民族中學開展了春暉感恩教育系列活動。  春暉行動是共青團貴州省委於2004年根據唐代詩人孟郊《遊子吟》的感人意境,創意、發起的一項大型社會公益活動,旨在「弘揚中華文明,反哺故土親人」。
  • 北京郵電大學新一代教務管理系統大解析
    智慧教育、創新教學,北京郵電大學攜手強智科技,繼續譜寫教學信息化新徵程。所有功能全部上線,新舊版本全面切換2020年7月,強智科技為北京郵電大學傾力打造的全新一代本科教務管理系統所有功能全部上線,新舊版本全面切換,切實為學校解決數據關聯性問題、兼容性問題、高並發問題以及移動教務問題 ,為學校師生帶來極大的便捷性。
  • 同為IT名校,北京郵電大學和電子科技大學誰更勝一籌?
    說到中國IT名校,首先想到的當然是兩電一郵,即電子科技大學(成都),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和北京郵電大學。電子科技大學和北京郵電大學可謂各有千秋,論頭銜,電子科技大學是985高校,略勝一籌。論地域,北京郵電大學位於首都北京,世界一線城市,擁有更多機會。
  • 北京郵電大學舉行2020年校園十大先鋒人物評選活動
    為全面貫徹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力培養選樹新時代大學生先進榜樣,6月19日,北京郵電大學舉行2020年校園十大先鋒人物線上評選活動,學校相關部門負責老師擔任本次活動評委。
  • 招行北分攜手北京聯合大學 開展「金融知識進校園」專題宣講活動
    為持續做好金融知識普及工作,增強大學生群體的金融安全風險意識和防範能力,經過近一個月緊鑼密鼓的籌備,12月23日,招商銀行北京太陽宮支行攜手北京聯合大學,在校內學生禮堂舉辦了一場趣味十足的「金融知識進校園」專題宣講活動,生物化學工程學院近200名師生參加了此次活動。
  • 今日頭條抖音等攜手33家出版機構發起「讀書跨年季」話題活動
    北京商報訊(記者 石飛月)2021年即將到來之際,今日頭條、抖音、番茄小說和西瓜視頻攜手33家出版機構,發起「讀書跨年季」話題活動,邀請所有愛書人參與互動,推薦自己愛讀的書,分享一年間的閱讀感動,在書香中迎接新年。
  • 電子科技大學和北京郵電大學哪個好?
    電子科技大學和北京郵電大學,這兩所院校可以說都是彼此業內的佼佼者,都是屬於實力派院校,各有特色,下面小編就帶領大家一起了解一下這兩所院校的實力。檔次上比較,應該是電子科技大學更勝一籌,它是「985」工程重點高校 ,而北京郵電大學則是「985優勢學科創新平臺」的重點建設高校。
  • 編程貓攜手北京郵電大學 推進產學研融合
    2020年12月2號,為了推進高校人才培養與企業發展的合作共贏,「教育部協同育人項目:北京郵電大學-編程貓產學研實踐基地建設」項目合作結題報告會,以雲端相聚的特別形式順利召開,以此為契機繼續探索校企之間合作新模式和新機制。​
  • 北京郵電大學和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9年錄取最低位次對比,誰難考
    兩電一郵,指電子科技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和北京郵電大學。三所高校中,電子科技大學是985和雙一流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和北京郵電大學是211工程和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這三所大學都是華為等高科技企業親睞的高校。
  • 北京郵電大學和北京科技大學相比優劣怎樣?是同層次大學嗎?
    北京郵電大學和北京科技大學都是211工程大學,北京郵電大學是教育部直屬大學,北京科技大學也是教育部直屬大學,兩所大學都是雙一流大學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北京郵電大學是以電子通信類專業為特色,北京科技大學是以冶金礦業工程類專業為特色,所以兩所大學都有各自的專業領域和鮮明特色,在各自的專業領域都有獨到的建樹,如果要比較,只能從綜合實力的角度來進行評價。
  • 北京科技大學和北京郵電大學,位於北京的兩所211,你選哪個?
    北京科技大學和北京郵電大學,是位於北京的兩所211大學,今天小編對兩校進行簡單的對比介紹。在國家重點學科方面,北京科技大學有一級國家重點學科4個,分別是:材料科學與工程、冶金工程、礦業工程、科學技術史,二級國家重點學科12個;北京郵電大學有一級國家重點學科2個,分別是信息與通信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
  • 北京郵電大學利用「大數據+人工智慧」切實抓好校園疫情防控工作
    北京郵電大學利用「大數據+人工智慧」切實抓好校園疫情防控工作 2020-04-29 來源:北京郵電大學   北京郵電大學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疫情防控系列重要講話和指示批示精神
  • 陝西省人防辦攜手西安郵電大學一一合力推進人民防空進高校
    「我之前對人防工作不太了解,通過參加今天的實踐教學活動,受益匪淺,不僅掌握了一些防空防災知識,也對人防工作有了更加直觀的認識。」一名學生在實踐教學活動結束後說。西安郵電大學帶隊老師王之璞告訴記者,這是首批參加人防課程實踐教學活動的大學生,同學們反響很好。
  • 北京郵電大學和南京郵電大學哪個更厲害?學長推薦北京郵電大學!
    一,地理位置北京郵電大學,坐落於北京。北京是我國首都,八朝古都,國家中心城市,我國四大一線城市之首,是我國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科技創新中心。南京郵電大學從地理位置來看,北京郵電大學比南京郵電大學更優一些。
  • 北京郵電大學校園內有哪些地標性建築?
    校訓石北郵校訓石-校訓石放置於教學樓的交通中心處,和北京郵電大學西門相對,所用石材是從泰山精心選取的泰山石,上面刻印北郵的校訓「厚德博學、敬業樂群」。2. 摩斯碼摩斯電碼路-北郵西門到校訓石之間步行道的鋪裝以世界上第一條電報碼摩斯碼為藍本,將校訓的文字內容在校訓石前面鋪陳開,該校訓摩斯碼於2005年50周年校慶之際修建。是北郵極具特色的一條必走之路。3.
  • 揭秘中國信息行業最高學府——北京郵電大學
    1959年和1960年北京電信學院及其附屬中技部、郵電科技大學先後併入北京郵電學院。1960年北京郵電學院被確定為全國64所重點院校之一。1993年經原國家教委批准,「北京郵電學院」更名為「北京郵電大學」,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江澤民親筆題寫了校名。1998年北京郵電大學成為全國首批重點建設的61所「211工程」項目院校。
  • 北京信息科技大學將於4月20日舉行校園開放日
    北京信息科技大學   時間:4月20日8:00—12:00   地點:北京信息科技大學小營校區:海澱區清河小營東路12號(G6京藏高速小營橋往東200米路南);健翔橋校區:朝陽區北四環中路35號(北四環健翔橋東北角)   參加學校(小營校區):國際關係學院、北京工業大學
  • 北京郵電大學與華為籤署戰略合作協議
    5月30日,北京郵電大學(以下簡稱北郵)與華為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為)籤署戰略合作協議。北京郵電大學黨委書記吳建偉、副校長郭軍與華為EBG中國區總裁蔡英華、華為EBG中國區教育醫療業務部總經理曾偉經出席儀式並見證了協議籤署。
  • 重慶郵電大學畢業生國內升學去向
    升學高校類型分布從具體的升學高校來看,359人留在本校,108人進入電子科技大學(這個人數還是很多的),45人進入重慶大學,24人進入北京郵電大學,23人進入四川大學,14人進入西南交通大學,11人進入華中科技大學,10人進入西南大學,7人進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學,6人進入中國科學院大學,5人進入浙江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