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巴達300勇士抵擋希臘50萬大軍,是真的英勇還是太過於神話?

2020-12-15 讀史小妹巴啦啦

很多年前看過一部電影《斯巴達300勇士》,這部影片十分的慷慨悲壯,影片中記敘了斯巴達國王為了捍衛自己領土主權,親自率領300個勇士在溫泉關與希臘波斯王薛西斯的50萬大軍進行血戰。在電影中,我們可見的是斯巴達300勇士的英勇善戰和不屈不撓的頑強精神。儘管如此:不變的真理就只有一個:寡不敵眾,斯巴達300勇士全軍覆滅,但卻激起了斯巴達人民的反抗意思。那麼,歷史上的斯巴達這300勇士真的像影片中的一樣嗎?

其實,《斯巴達300勇士》背景就是溫泉關戰役,參戰的是300斯巴達戰士+和希臘盟軍的6400人。薛西斯全國士兵加起來也只有五十萬,這裡面還有僕從國的軍隊、波斯本國的奴隸兵和農民兵加起來的總和數字,並不是影片中那種誇大其詞的說法。但有一點是值得肯定的:那就是溫泉關屬於易守難攻 不利於大部隊展開。而波斯人的戰術是以輕裝投射步兵為主,只能很無奈的用添油戰術硬撼重裝的斯巴達步兵。而還有一點和歷史不相符合的就是:歷史上斯巴達人可不是電影裡這樣半裸,基本上都是重裝盔甲。

從客觀上來講:電影裡對斯巴達人戰力吹噓過頭了。

當時列奧尼達的確帶人去了溫泉關,但是帶的不是三百人,而是好幾千人,連同希臘各城邦的聯軍共七千人把守溫泉關。後來,就是那駝子(確有其人,但是歷史上沒說他到底是不是斯巴達人)帶路,抄了希臘聯軍的後路,於是聯軍紛紛撤退,列奧尼達領著三百名斯巴達士兵斷後(注意,是斷後),結果全數陣亡,這就是斯巴達三百的故事原型。

還有人將這場戰役命名為「馬拉松戰役」。馬拉松戰役是希臘人擊敗波斯人的一次戰役,就是現在馬拉松運動的起源。電影中說是希臘人在波斯人登陸後,趁其立足未穩發動突襲獲勝的。

而歷史上真實的馬拉松戰役發生於公元前490年,波斯人於9月在這裡登陸,實際上在交戰前波斯人已經登陸好幾天了,兩軍對戰前是都已經排好了戰鬥隊形的,而並非希臘人發動突襲。本片主角地米斯託克利也參戰了,但他不是指揮官,希臘人的將軍叫米太亞得。希臘人約1萬餘人,波斯人約15000-25000人。這場戰役希臘人之所以能獲勝,靠的不是突襲,而是地形與戰術。馬拉松地形狹窄,兩側為沼澤,波斯騎兵派不上什麼用場,決定勝負的是步兵之間的較量。

其實,這場戰役,並不像影片中所說的那麼神奇。現代化的影視娛樂多多少少也會有其他的因素在裡面。真正獲勝的關鍵和天時地利人和分不開的。所謂「殺敵一百自損八十」。如果沒有那險峻的地勢,可能結果改變也未嘗不可?

相關焦點

  • 斯巴達300勇士是怎麼幹掉波斯的一百萬大軍的呢?
    斯巴達300勇士被後世徹底神話,簡直比奎託斯(戰神奎爺)還厲害。就算這300人天生神力並擁有聖戰士外加野蠻人一般的戰鬥技能,也不可能幹掉百萬大軍。 公元480年,波斯國王薛西斯一世率水陸大軍約50萬色雷斯大舉進攻,是水陸兩軍共計50萬,波斯艦隊1000多艘,這個數據來自希羅多德《歷史》,現代史學家多有質疑。
  • 斯巴達300勇士:希臘300人擊潰波斯50萬人?伊朗總統:不符史實
    斯巴達的名氣,得益於《斯巴達300勇士》這部電影的宣揚。這個古希臘城邦知名度相當高,在古希臘諸多勢力當中,斯巴達以嚴酷紀律、獨裁統治和軍國主義而聞名,其戰力相當強悍,電影中表現的「溫泉關戰役」就是最有名的例子。
  • 如果進攻溫泉關的軍隊是秦朝大軍,300斯巴達勇士能抵擋嗎?
    斯巴達300勇士能夠抵擋住秦軍的猛烈攻勢嗎? 根據科林斯地峽聯盟計劃,波斯帝國的此次入侵實力強大,如果在平原作戰,希臘聯盟無異於以卵擊石,便決定以險要的海陸關口抵消波斯大軍的衝擊,一旦阻難波斯大軍的入侵步伐,波斯帝國的人數優勢便會成為巨大的累贅,在此背景下,希臘人仍未阻難得了波斯大軍的入侵,最終在溫泉關展開了一場大戰,希臘盟軍並沒有派出大軍鎮守關卡,而是派出一支小規模軍隊前往溫泉關駐防,一旦溫泉關失守,雅典的國土就門戶洞開
  • 斯巴達溫泉關300勇士力抗波斯大軍很悲壯?記載:其實至少幾千人
    題/斯巴達溫泉關300勇士力抗波斯大軍很悲壯?記載:其實至少幾千人文/福爾摩小登文章聲明:本文章屬於「不易君子」原創內容,請您尊重原創,轉載請聯繫本號。「溫泉關戰役」發生在第二次波希戰爭時期,在電影《斯巴達300勇士》中,當時的斯巴達人為了抵禦波斯國王薛西斯一世的入侵,在溫泉關以300兵力抵擋數十倍於自己的波斯軍隊三天,雖然戰敗,卻為希臘聯邦軍隊的集結和轉移爭取了時間。但歷史上真實的溫泉關戰役真的如此麼?
  • 斯巴達300勇士守溫泉關,阻擋30萬波斯大軍,他們是如何做到的?
    薛西斯一世是一個非常有能力的君主,他在任的前期無論政治還是軍事上都取得了非常高的成就。流傳至今的傳說和記載都將他的獨裁和殘暴進行了過分的誇張,可以推斷,在他統治前期波斯局面穩重向好,因此他不可能是一個昏庸和過於殘暴的人。
  • 斯巴達300勇士對決百萬大軍
    公元五百年波斯國王薛西斯統率四百萬大軍(號稱500萬之眾)、戰船幾千,大軍進攻小國。沿途小的國家直接派使者勸降,但是使者在斯巴達直接被殺,薛西斯聽後狂怒號稱要把斯巴達男人殺光,女人全部為奴隸。斯巴達是一個好戰民族,男人出生就接受各種訓練,王子成年後直接扔到深山洗禮。
  • 歷史的真相是《斯巴達298勇士》
    在公元前480年,他集結了大約50萬大軍(這個數字未必準確,我覺得是後來希臘學者們杜撰的可能性居多),誓要踏平希臘。薛西斯為什麼要遠徵希臘?是要證明他自己比老子更強,自己才是王中王?亦或是他為了完成父親的遺志,一血「馬拉松戰役」之恥?還是覬覦希臘的繁榮與富庶?或者是兼而有之?當然,這些也並不重要。
  • 《斯巴達300勇士》歷史事件改編,燃燒的荷爾蒙,備受男同胞喜愛
    波斯國王率30萬大軍徵戰希臘,各個城邦的國王開始出兵抵抗波斯大軍,抵抗最前沿的戰場就是溫泉關。國王列奧尼達率領了斯巴達城的300名勇士為了保護聯軍獲取勝利機會死守溫泉關,最終寡不敵眾全部陣亡,但是在這場戰鬥中也讓波斯的軍隊喪失了近兩萬多人。為了捍衛自己國家領土主權,奮勇抗敵。
  • 300人打五十萬?被誇大的溫泉關戰役,斯巴達人實際上有7000!
    這部電影以世界戰爭史上最為慘烈的戰役之一——溫泉關戰役為背景,向我們講述了斯巴達勇士勇戰波斯入侵者的故事。我想各位心中已經想到了這部電影,它便叫做《斯巴達300勇士》。在這部電影的背景之中,不可一世的王中之王薛西斯一世率領著五十萬大軍進攻希臘,本以為是一場摧枯拉朽的戰役,結果波斯大軍在溫泉關一帶遭到了斯巴達國王李奧尼達率領的300勇士的阻擊。
  • 不止是荷爾蒙,12年後,再看《斯巴達300勇士》依舊震撼如斯
    ,刀斷了就赤手空拳的與敵人戰鬥,最終也是沒有白白的浪費那麼多的勇士犧牲了自己的生命獲得了成功,就堪比軍事界的神話般的存在了。在希臘的城市中出戰的勇士前夕都會進行抑揚頓挫的演講形式來鼓舞勇士在戰場上英勇殺敵,在希臘的雅典就認為勇士不僅僅需要武力的英勇還要具備文字的飽讀,也是充滿了文學的傳播,在斯巴達就不一樣了, 他們沒有受過太多的文化培養,更不會像雅典那樣需要的勇士都是文武兼備的,斯巴達勇士都是惜字如金,剩下的只有在戰場上的英勇與剛強,更加的看中戰鬥力,因此斯巴達很多的人都會放棄畸形的人
  • 斯巴達三百勇士力戰幾十萬波斯軍,到底是神話杜撰還是歷史事實?
    古希臘時期,著名的斯巴達勇士力戰波斯軍的故事代代相傳,影視劇中也有很多展現斯巴達勇士的勇敢和好戰,讓人心生敬仰和敬畏。但是一個300人的軍隊能夠和幾十萬的大軍抗衡,這難道是科幻小說嗎?顯然不是,史學家在研究了古希臘時期的大量資料表明,所謂的斯巴達300勇士可能是後人為了展現斯巴達士兵的勇氣和民族氣節,故意將參戰人數減少。其實根據當時戰爭的數據統計顯示,波斯參戰人數達幾十萬,雖然斯巴達人數較少,但也不至於是300人,實際上有七千人左右。如此大規模的戰役,斯巴達為啥只有傳說中的三百人呢?這要從歷史上有詳細記載的溫泉關戰役說起。
  • 扎克·施奈德作品《斯巴達300勇士》勇氣和忠誠
    這次要來介紹的是2007年的《斯巴達300勇士》,導演為扎克·施奈德,講的是波希戰爭中的一場溫泉關戰役,傑哈德巴特勒飾演的斯巴達國王雷奧尼達,率領著300名斯巴達士兵,與波斯國王瑟希斯率領的百萬大軍,展開一場壯烈的生死戰。
  • 波斯大帝薛西斯一世出擊希臘,火燒雅典,擊敗斯巴達300勇士
    說起薛西斯一世,我們似乎不太了解,但看過《斯巴達300勇士》的,肯定知道這個人。這部電影就是以薛西斯一世出擊希臘為故事背景的。馬拉松一戰,波斯失敗後,大流士一世回到了波斯,不久後就去世了,他的兒子薛西斯順理成章成為新的王。薛西斯一世為了完成父親大流士一世的遺願,決定再次遠徵希臘。
  • 斯巴達300裸男勇士,在溫泉關以一當百殺敵2萬?別再被電影騙了!
    在古希臘時代,即便戰士再勇敢也不會拿自己的生命當成兒戲的,他們都是裝備齊全的重步兵,而斯巴達人,更是重步兵中的精銳。斯巴達勇士們就是靠著自己一身的重甲來對抗波斯軍隊的弓箭的,如果真的半裸的話,300勇士在第一輪就會變成300刺蝟。
  • 斯巴達300勇士曾大戰波斯50萬軍隊?歷史真相更加慘烈
    而斯巴達300勇士,則是出現在波希戰爭中的溫泉關戰役。溫泉關戰役是波希戰爭中一次十分著名的戰役,希臘斯巴達國王列奧尼達一世,率領三百名斯巴達精銳士兵,與部分其他希臘城邦聯軍在溫泉關抵抗波斯帝國,並成功拖延了波斯軍隊的進攻,為雅典及其他城邦爭取了準備戰役的寶貴時間,為之後希臘的勝利立下大功。但因寡不敵眾,三百名斯巴達戰士及殿後的志願軍全部陣亡,列奧尼達被斬首。
  • 電影斯巴達勇士300人對戰50萬波斯軍隊之古典時代背景
    499BC,希臘在小亞細亞島上的各諸邦國發動起義,這些希臘小國請求希臘的最大城邦國斯巴達支援,斯巴達拒不出兵,此時雅典出兵支援,結果雅典因路途遙遠,遠徵出戰再加上波斯帝國的強大,所以希臘戰敗。490BC,後波斯報復雅典,最終經歷馬拉松戰役,希臘使用空城計,在海上打敗波斯。
  • 《斯巴達300勇士》-搜狐娛樂
    勇士》的片尾曲有剽竊之嫌。昨天,一位業內人士透露,《300勇士》過於暴力、血腥,未能通過電影局審查,將不會在內地上映。並一路南下逼近德摩比利隘口。   不可一世的薛西斯一世還向希臘各城邦發出勸降書,希望小邦們不戰自降。這其中自然也包括斯巴達城。   結果,薛西斯的使者在眾多希臘人的反抗熱潮中吃盡了苦頭。
  • 《斯巴達300勇士》自由與榮耀
    真的斯巴達勇士,敢於直面波斯的數十萬大軍。氣勢磅礴,盪氣迴腸,令人腎上腺素狂飆,復古油畫風格的攝影美到極致。斯巴達的孩子,從嬰兒時期就被篩選,生病或者殘廢就要被淘汰。當他們長大能夠站立後,將接受戰鬥訓練的洗禮。
  • 《斯巴達300勇士》主要講述了歷史上最慘烈戰役之一的故事
    波野王野心勃勃,想要分裂希臘聯盟,派遣了使者來到斯巴達。使者蔑視王后還大言不慚的要斯巴達臣服于波斯,獻上土地和水。遭到挑釁的列奧尼達十分憤怒,把使者一腳踹進深淵。列奧尼達挑選了300個出色的勇士出戰,沒有得到祭師和議員的首肯。列奧尼達得不到任何的支援,但勇士們還是義無反顧的出發去溫泉關。那是希臘的入口,有天然的防線。沿途希臘各城邦也派出軍隊,他們聯盟共同抵禦外敵。
  • 《八佰》VS《斯巴達300勇士》,鐵血盛宴,誰才是真的純爺們?
    言歸正傳,管虎導演編劇《八佰》的故事內容是講述淞滬會戰末期的「四行倉庫保衛戰」,看完之後不禁想到了06年扎克·施耐德導演編劇的《斯巴達300勇士》,故事背景是第二次波希戰爭的溫泉關之戰。同是鐵與血的盛宴,對比兩部電影看看誰才是真正的純爺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