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鴻章家族後人人才濟濟,為官經商者不乏其人。在新加坡,李鴻章家族後人設立了一個李鴻章家族尋根網,這是中國第一個以家族為主題的網站。上面刊登海內外李鴻章家族後人的狀況與專家學者研究李鴻章及其家族的論文。李鴻章家族後人成為李氏後人的佼佼者,增加了李姓在百家姓中的分量。然而,很少人知道,李鴻章的七世祖並不姓李,而姓許。
七世祖改許氏為李氏,父親打開仕途之門
明朝時期,有一支許氏族人從江西遷到了安徽合肥。之後,許氏族人在此繁衍生息,漸漸與當地的李氏族人交往甚密。很多許氏族人的後裔與李氏族人的後裔成為了至交。兩個姓氏族人為增進感情,甚至很多結為秦晉之好。到了清初時,李氏族人中一位叫李心莊的男子,結婚後,卻因一些原因膝下一直無子。有一位姓許的好朋友看到李心莊因無子整天眉頭緊鎖,悶悶不樂。為了能緩解朋友的心中之苦,許姓朋友欲將自己的兒子許禎所過繼給李心莊為嗣。
當他把這件事告訴李心莊後,他那緊鎖的眉頭終於鬆開了,臉上也露出了笑容。許禎所過繼給李心莊後,許禎所也改成了李禎所。這位李禎所不是別人,正是晚清名臣李鴻章的七世祖。李禎所成家有了兒子後,制定了李門家規,即李氏與許氏永不通婚,當然,與外族許姓聯姻則不禁止。李禎所之後,後人一直以耕讀為業,與科舉無緣。到了李禎所的五世孫李殿華,李家門依然在科舉之路上步履維艱,沒有突出的進步。李殿華失意後,不得不將進入仕途的希望寄託到兒子們身上。
李殿華生有四子:李文煜、李文瑜、李文球、李文安。四兄弟中,最小的李文安從小體弱多病甚至有些呆笨,因知道自己的短處,所以要比三位哥哥讀書更努力。誰也不會想到,李殿華的前三個兒子雖博學多才、滿腹經綸,卻沒有一人敲開科舉仕途之門。然而,那位從小就不被看好的弟弟,卻通過自己的努力,最終實現了父親的願望。後來,李文安借著那股鍥而不捨的勁頭,不但考中舉人,還高中戊戌科進士。走上仕途的李文安先後在刑部任職,後又擔任記名御史。李文安為李氏家族敲開了進入仕途的大門後,李氏子孫一發不可收拾,走上開掛之路。
李氏家族達到巔峰,為官為商人才輩出
李文安成家並育有六子一女。其六子為依次為李瀚章、李鴻章、李鶴章、李蘊章、李鳳章、李昭慶,此六子皆以父親李文安的別號「愚荃」的荃取號。很多人只知道李鴻章,卻很少人知道其兄李瀚章。李瀚章在清朝那也是一代封疆大吏,曾擔任過湖廣總督、四川總督、兩廣總督。每個職位在清朝都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在李鴻章六兄弟中,老四李蘊章最為特殊,因其一目失明無法像兄弟們一樣出外闖蕩。老三李鶴章,字季荃,智略俱全,有膽有識,協助其兄李鴻章,立下卓著戰功。曾國藩也曾譽其為「將才」,謂其「戰爭之才超越時賢」。然而,因李鴻章「避嫌不舉,殊負其上進之心」。李鶴章有功不居,辭去朝廷獎勵,歸隱安徽合肥老家,返鄉後,置產興業,頗有財富,並對公益事業很上心。
老四李蘊章,聰穎五悟性與二哥李鴻章不相上下,只可惜十二歲時一目失明,雖勤於讀書,悟性極高,但已很難走哥哥的仕途之路。因此,他留居家中,一邊照顧長輩,一邊打理家務。其最擅長理財,雖身有殘疾,卻能雙手打算盤,經常與人談論經營之道。後來,他豪擲錢財買下太平天國英王陳玉成的府邸。與其三哥李鶴章以巨富享譽安徽合肥老家。
老五李鳳章雖沒有大哥二哥的高官侯爵、顯赫身份,也沒有三哥四哥的萬貫家財、經營手段。而在早年。他也曾隨父親效力疆場,並得到曾國藩的器重,其武功韜略使其在戰場上屢立戰功。只可惜,因其大哥二哥的光環太過耀眼,以至於李鳳章名氣不顯,在當時,他也選擇退居蕪湖,儘量在公益上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老六李昭慶,號幼荃,六兄弟中最小的一位。李昭慶雖最小,但從軍很早。跟隨曾國藩徵戰太平軍,極得賞識。就連曾國藩也不無感慨地對其評價道:「文武兼資之才,自是令器,毅英練不亞諸兄,海內人才萃一門。」然而,李昭慶不戀功名,與他資歷同等的諸將,最後因功高居顯位,而他卻辭功不受獎,治軍十餘年,大小數百戰,從未邀過功請過賞。李昭慶不愛財,不居功,在兄弟六人中,人稱「窮老六」。
李鴻章的事跡,我們再熟悉不過了,取號少荃。從小就是聞名鄉裡的神童,更是在18歲就考中秀才,25歲考中進士。在過去,這絕對是少年得志,在仕途上有大好前程。但誰也不會想到,此後李鴻章卻是以戰功開始了仕途生涯。他曾拜曾國藩為師,並成為曾的幕僚,在老師的調教下,李鴻章開始編練淮軍,之後被朝廷任命為江蘇巡撫,一躍成為手握重兵的人物。在剿滅太平軍後,李鴻章又在洋人的幫助下,消滅了捻軍,先後升任兩江總督、直隸總督,授武英殿大學士、文華殿大學士,晉爵一等侯。李鴻章的青雲直上,步步高升,也預示以李鴻章為代表的李氏家族達到了巔峰。
子孫後代繁衍生息,大富大貴綿延不絕
李鴻章去世後,兒子李經述承襲一等侯爵,李鴻章三弟李鶴章的次子李經羲先後出任湖南鹽糧道、湖南按察使、福建布政使、雲南巡撫等官職,民國時期曾擔任過國務院總理等職。李鴻章過繼六弟李昭慶之子李經方為養子。李經方曾出任郵傳部左侍郎,其子李國燾受賞獲得舉人資格。李經述承襲一等侯爵,去世之後,其子李國傑12歲承襲一等侯,並擔任過鑲黃旗蒙古副都統、農工商左丞,民國時期,擔任中國輪船招商局董事長,後來上海淪陷,李國傑投身偽政府,但下場很慘。1939年,李國傑被刺殺身亡。
誰也不會想到,李家六兄弟中「窮老六」李昭慶的後代卻成為李氏家族後人中耀眼的明星。李鴻章六弟李昭慶的兒子李經敘先是以二等參贊的身份赴秘魯,負責代辦公使事務,後又擔任墨西哥外交官,並在任上去世。後來,李經敘的大兒子李國源與侄子李國棟都相繼成為外交家。李鴻章家族定下的輩分取名為「文章經國、家道永昌」。我們可以看到,李氏家族在文、章、經、國這四輩,基本以在朝為官為主,並權傾朝野,位高權重。而到了家、道、永、昌這四輩,則多闖蕩世界,叱吒風雲,成為大企業家與大科學家。窮老六李昭慶在六兄弟中最窮,但他的後代卻在李氏家族中最富有。李昭慶的曾孫,家字輩的三兄弟李家昶、李家景、李家曙,都是億萬身家的大企業家,被稱為李家的「三艘航空母艦」。
李鴻章三弟李鶴章的玄孫李道增是李氏家族後人中學術最高的一位,曾擔任清華大學首任建築學院的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李鴻章五弟李鳳章的曾孫李家載,曾師從京劇老生名角,大學士松筠玄孫言菊朋。李家載曾經常活躍在當年上海的京劇大舞臺上,與李玉茹等一些名家合作,並得到上海觀眾的一致好評。其代表作品有《臥龍弔孝》、《二進宮》等。
安徽合肥李氏家族能延續至今,依然人才輩出,其中最重要的內因就是注重教育。自李鴻章之父李文安之後,家族以詩書傳家告誡晚輩。李鴻章兄弟六人雖然都有可能擔任要職,高居顯位,但因水滿則溢,月滿則虧,所以六兄弟中老大與老二混跡官場,老三與老四混跡商場,老五與老六養精蓄銳。但不論他們站在何種位置,從事何種職業,他們要沒有忘記讓晚輩們讀書養性。李家後人能出現學者,出現富商,出現藝人,並能延續家族先輩的餘蔭,與他們的家族傳承不無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