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經跟婆婆打過架,具體原因現在已經說不清楚了,只記得當時她薅住我的頭髮狠狠拽,我抓住她的手狠狠咬了一口,見血掉肉的那種。當時那個恨,那個怒,真的是毀天滅地恨不得活剮了她。
按大多數的人的看法來說,發生那樣的事情,大概這輩子都會老死不相往來,但我並沒有。
打架之後她生氣回了娘家住了半年,我氣消了去給接回來的,然後以前怎樣以後還怎樣。
有人肯定說我聖母心泛濫,然而並不是。
我不是個好脾氣的人,也沒有多少耐心,我向來喜歡有仇報仇有怨報怨當場了斷。所以你拽我頭髮我必須幹點啥,打不過你我咬也得咬你一口。至於打架緣由,兩個人的爭吵本來就是一個巴掌拍不響的事情,說誰沒錯都是誰的錯都不合理。
打完架之後,除非不跟男人過了,離婚,那麼大路朝天各走一邊,大路上看見我絕對裝作不認識,不會多看一眼。但是離婚並沒有發生,日子還是得過,我們還是夫妻,夫妻一體,得承擔共同該承擔的。
什麼是該共同承擔的呢,我認為最基本的就是上贍養父母,下撫養孩子,其他車貸房貸水電費這些通通得靠後排。我依舊和以前一樣逢年過節主動讓老公寄錢給她,每個月必須打一次電話給她,生病了回去看她。
哦,再說一下,我坐月子,她沒照顧,剖腹產,生下來不到一個禮拜她就回了老家。孩子是我自己帶的,穿的尿不溼,衣裳老公洗的,飯是老公做的。租房子生活,他在樓下做生意,我在樓上坐月子。
然後一直到孩子上學都是我自己帶,一個人掙錢我們仨一起花,一塊錢都得算著花的日子過了好幾年。
孩子生病的時候,鬧的時候他哭我也跟著哭過,甚至剛開始我都不知道尿不溼怎麼用,但是那又怎樣呢?這樣的日子是我自己選的,這個男人是自己找的,他家裡條件是一早就知道的,孩子懷肚子裡的時候就決定好的,絕對不會讓老人帶孩子。
我的孩子我生下來我就有義務帶他養他,不倚靠任何人,不管他以後好與壞都是我教出來的,與別人沒有任何關係,對於孩子,我有絕對的話語權。
看到這裡,我想起來現在最流行的那句「月子之仇不共戴天」,我這不僅沒有伺候月子,還動手打過架,不知道你們有沒有。
難道因為這些她老了,身體不好了,你就不管了不問了嗎?
顯然是不能的。
當然,婆婆跟親媽那是永遠不同的,我們之間沒有血濃於水,沒有養育之恩,關聯詞就是一個男人,你永遠不會把她當作親媽,她也永遠不會那你視若己出。
所以,我們之間發生些不愉快太正常了,就跟牙齒和舌頭,不是一個屬性,呆一個嘴裡總會咬到一樣。
難道因為牙齒咬了舌頭,這兩塊就能分開不在一處待了嗎?顯然是不能的。
那我們不能把她當作親媽,她總還是老人是長輩。過馬路的老阿姨走不動了能不能攙扶一把?鄰居家的老大爺身體不好能不能去看看?隔壁的嬸子身體不好飯都沒法煮了能不能給端一碗?
肯定是能的,敬老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美德,這些舉手之勞的事情我們大多數都能做到。
外人我們尚能如此,那婆婆,自己男人的母親,長輩,我們難道就不能嗎? 就以為某些不愉快交惡一輩子?我覺得那樣你也不一定會快活,堵的不止是婆婆,還有你自己和自己的丈夫。
一時之氣記一輩子,生活註定不會美滿。
因為他們長於我們,她們也曾年輕過,她們做的你認為錯了的或許她們並沒有意識到是錯的,都是第一次做人,都在學習和摸索。
羊羔跪乳,烏鴉反哺,孝道和尊敬是我們中國人世世代代傳承下來的東西。婚姻是結兩姓之好,兩家人變成一家人,那麼一家人咱們有事說事,什麼都放在明面上,因為一時之氣記恨一輩子,怎麼能算得上是一家人呢?
不求別的,我們如今已為人父母,起碼的該給孩子做個榜樣,讓他心中有善,懂得感恩,知道孝道,尊老愛幼。
不提孝道二字,我們生而為人,務必善良一些,寬容一些,因為不管是婆婆還是我們,都有過同樣的經歷。做過人家的孩子,當過人家的父母,然後再做別人的長輩。
她們也曾年輕過,如今我們走過的路是她們早就走過的,或許她們走的路比我們走的更崎嶇,正因為她們走過踩踏過,才有我們現在的平坦和一路的風景。
以後的我們不一定就比今天的她強,或許今天的她就是以後的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