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褪色的紅色兵工廠

2020-12-24 騰訊網

  東南網龍巖10月17日訊(記者 邱妤 通訊員 溫連光 胡瑩亮)閩西是原中央蘇區的核心區,這片土地上,曾經建立過許多的兵工廠。在新羅江山山塘、湖洋,永定虎崗、西溪、金砂,長汀四都等地都留有兵工廠的舊址和遺址,這些兵工廠也為之後的閩西暴動、遊擊戰爭等奠定了很好的武器裝備基礎。如今,閩西的這些紅色兵工廠現狀如何呢?近日,記者前往閩西的部分紅色兵工廠實地探訪。

  兵工廠遍閩西

  1928年,龍巖全縣總暴動之後,新羅的內江山採取「自力更生」的辦法,按照上級的指示精神,建立兵工廠,修理和生產各種武器。「1927年9月初,由山塘鄉黨支部和鄉蘇政府派廖秀考通過上杭蛟洋傅柏翠的介紹,到廣東請了劉益和等五位制槍師傅來,在山厚『務本堂』建立山塘紅色兵工廠,當時發動了全鄉群眾獻鐵、獻木炭,製造強制土炮及手榴彈等。經過一段時間的籌備,這個兵工廠很快投入生產。」新羅區江山鎮文化站站長廖文輝介紹道。

  如今,在江山山塘兵工廠舊址背後的圍牆上,還模糊可見留下來的革命標語「我們一定要革命到底」。廖文輝說:「在土地革命時期,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向龍巖城國民黨守軍發起了3次進攻,山塘兵工廠也為那時的農民武裝暴動、紅軍三打龍巖城提供了槍枝彈藥的後勤保障。」

  1930年,閩西工農兵第一次代表大會的《關於軍事問題決議案》上記載著「閩西政府辦修械廠、子彈廠以增加武器……」中央蘇區閩西歷史博物館原館長林煥珍介紹:「1930年閩西特委成立,在龍巖湖洋又建立了一個兵工廠。這個兵工廠的建立也將原本江山山塘兵工廠的人員、設備等一同遷到了湖洋,這時候的兵工廠規模就比之前山塘兵工廠更大了,這個兵工廠在當時叫作閩西紅軍兵工廠。後來在永定金砂、西溪、虎崗等地也成立了兵工廠,但永定地區主要以虎崗為主,兵工廠改稱閩粵贛軍區兵工廠。後因為當時國民黨的圍剿,兵工廠還遷往過上杭白砂、才溪等地,最後遷往長汀四都,並改為福建軍區兵工廠。」

  閩西的兵工廠從初創時期只會做一些簡單的器械,到後來可生產炮彈等軍工器械,加上這期間攻打漳州繳獲來的槍枝彈藥充實,得以更快地發展。

  保護迫在眉睫

  因年代久遠,閩西不少紅色兵工廠已經面臨快要倒塌的危險,生存現狀並不樂觀,保護迫在眉睫。

  近日,記者跟隨永定區黨史、宣傳部門人員前往永定區金砂鄉秀山村高源山崇聖寺。1928年,永定暴動發生後,國民黨軍進攻溪南地區,總指揮張鼎丞把暴動武裝轉移到高源山等山區,這裡曾是一個極為重要的革命據點。據永定區委黨史研究室主任賴立欽介紹,在崇聖寺曾經建有永定區較大的一個兵工廠和一個訓練部隊,在三年遊擊戰爭中這個兵工廠發揮著極為重要的意義。

  如今,這裡的兵工廠已經不存在了,遺址處也已經雜草叢生。「以前這個地方,後面有一座大山,戰鬥中有很大的迴旋餘地,便於轉移,這裡的群眾也非常支持革命。這個紅色兵工廠佔地面積有上千平方米,後山上還有一個紅軍醫院。當時,革命群眾不顧個人安危,經常冒著生命危險,為紅軍遊擊隊員送米送菜,這個紅色兵工廠屬於比較珍貴的革命遺址。」在賴立欽看來,對於這樣具有一定意義的紅色兵工廠,應該重建恢復其原來的樣子,讓其成為一處具有教育意義的特色景點。再加上周圍植被非常好,與金砂鄉紅色舊址群相結合,能夠使得紅色遊與綠色遊相結合,成為不錯的紅色景點。

  相比之下,記者探訪永定區位於西溪羅坑範家祠兵工廠和金砂鄉西田村鄒公廟溪南兵工廠舊址,現狀則相對較好。

  鄒公廟的溪南兵工廠舊址,屬於縣級文物保護單位,由於位於金砂中心小學內,依託學校進行日常代管。「鄒公廟這處兵工廠舊址,原來也進行了一定的修繕。現在保存狀況相對比較好。其實,類似這種與相關單位在一起的文物,由單位進行代管,也是對文物進行保護管理的一種辦法。」賴立欽說。

  走進永定西溪羅坑範家祠兵工廠舊址,裡面已破舊不堪,部分牆體已經脫落,但主體結構還基本保留。據賴立欽介紹,該處舊址曾建立過秘密兵工廠,製造大刀、單響槍等軍工器械。但因為種種原因,還未評上文物保護單位,所以現在的保護情況令人擔憂。「之前我們黨史部門在這裡掛了一個牌子,介紹這個舊址情況,但因為缺乏保護,現在牌子看不到了。如果再不加以保護,慢慢地這個舊址也會坍塌。」

  重視紅色資源

  說起閩西的紅色兵工廠,許多人都會提到新羅區江山山塘兵工廠,它已然成為當地的一張紅色名片。日前,省政府公布的第九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名單及保護範圍,新羅區江山山塘兵工廠位列其中。

  2016年10月,在龍巖市、新羅區兩級政府的關心和重視下,新羅區江山鎮山塘兵工廠正式啟動修繕,還其本來的歷史面貌。修繕工作結束後,則馬上開始了山塘兵工廠布展,陳列展出中央蘇區軍民融合發展史、紅色兵工廠發展史、三打龍巖城等紅色歷史,同時,結合該鎮景區開發,對舊址周邊土地進行流轉,打造紅色廣場。如今,這裡已經是龍巖保護發展得較好的兵工廠之一。

  「我家就住在山塘兵工廠舊址的旁邊,這裡也是我們以前的廖氏宗祠。原本這裡差點塌掉,還好政府及時搶修,修繕復原,前面還種了花海,成了一個旅遊景點。現在來這裡參觀的人很多,周末、節假日人山人海。」新羅區江山鎮山塘村村民廖禮容告訴記者。

  據悉,江山鎮以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承紅色文化為主線,整合全鎮紅色文化資源,加大革命遺存保護、講好革命故事。該鎮還與龍巖市委黨校、新羅區委黨校合作,將山塘兵工廠開闢成黨校現場教學基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黨史研究基地、全省三農幹部教育基地。

  據江山鎮相關負責人介紹,該鎮還將依託轄區內的特色景區以及紅色資源,打造紅色山塘「五個一」工程,即:一堂黨課、一臺紅色山歌戲、一餐紅軍飯、一個睡美人景區、一座兵工廠舊址,以此帶動、帶活周邊企業、農家樂、民宿等融合發展,帶領群眾發展致富。

  「我們從廈門過來,是在微信朋友圈裡面看到山塘兵工廠的。我們這次十多個人包了一輛車過來。這裡感覺特別好,花海也很漂亮,舊址裡的展陳介紹,也挺適合周末帶小孩過來學習。」前來遊玩參觀的陳露說。

  (邱妤 溫連光 胡瑩亮)

相關焦點

  • 甘肅學子三下鄉:紅色記憶 永不褪色
    作者:西北師範大學李曦 王一丁共和國是紅色的,不能淡化這個顏色」 習近平總書記這樣說過。烈日如火,其色赤紅,中國人喜愛紅色,對於紅色,更是有著濃厚的文化內涵。為喚起紅色記憶,追尋紅色足跡,傳承紅色精神,在建黨99周年的背景下,7月19日,西北師範大學數學與統計學院「築夢歲月,與黨同行」社會實踐團來到甘肅會寧郭城驛鎮紅堡子村王家文化大院(會州博物館),深入了解曾在這片黃土上放映的紅色歷史。
  • 傳承紅色文化③|革命後代劉婧:傳承紅色精神 讓紅色基因永不褪色
    編者按:為廣泛宣傳革命先烈、挖掘推介革命事跡,傳承紅色文化,中共墾利區委宣傳部與大眾網·海報新聞將圍繞「追憶紅色歷史,傳承紅色精神」為主題,共同推出《傳承紅色文化》專題。劉婧繼續說道,「當我第一次帶上耳麥,面對100名孩子時,看著他們對紅色故事又好奇又嚮往的臉龐,我仿佛看到了童年的自己。」墾利區永安鎮被譽為山東的「小延安」,這裡「埋藏」著許許多多的革命事跡和英雄人物,劉婧為了講好墾區的紅色故事,傳承紅色精神,也為了肩上的這份榮耀和責任,她走遍墾區19處抗日根據地舊址,採訪近百位老革命、老黨員,整理近十萬字讀書筆記。
  • 臨汾市東徵村,永不褪色的紅色記憶
    東徵村具有得天獨厚的紅色旅遊資源,東徵抗日寇,西渡挽危局。 都說咱們山西是一片紅色的熱土 今天我們來到了臨汾市永和縣東徵村 據說當年毛主席東徵的時候
  • 在一起,為愛擁抱永不褪色的愛情港灣
    七夕是象徵愛情的節日,不鏽鋼全屋定製,是愛情永不褪色的港灣。以不受潮、不生鏽、永不褪色、堅固耐用的特質,寓意愛情忠貞不渝的承諾,是七夕愛人用來詮釋至臻愛意的共同語言,任時光飛馳,陪伴依然不變。Pablo選用的食品級304不鏽鋼的性質非常穩定,含有18%以上的鉻和8%以上的鎳,耐腐蝕性高,不會因為油煙浸染、水汽蒸騰而導致不鏽鋼櫥櫃生鏽或褪色,它的光澤始終如初,能夠始終保持櫃體與臺面亮白的光澤,櫥櫃不生鏽,愛情不褪色。
  • 「退伍不褪色 忠誠永記心」 ——內蒙古退役軍人紅色文化展
    「退伍不褪色 忠誠永記心」 ——內蒙古退役軍人紅色文化展 2020-08-09 11: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絕對忠誠永不過時永不褪色
    絕對忠誠,作為一種人性力量,永不過時,將永遠閃耀著歷久彌新的人性光輝;作為一種價值承諾,永不褪色,將永遠葆有不可磨滅的價值底色。   文/高木
  • 一朵永不褪色的雪蓮花
    丁向真,這位年近八旬的藏族老教師,被藏族學生親切稱為「奶奶老師」,同事們稱讚她是「一朵永不褪色的雪蓮花」。她關心著每一名藏族學生丁向真長期工作在河北師大民族學院藏族學生管理崗位上,她關心、幫助著每一名遠離家鄉來內地求學的藏族學生。
  • 海空雷霆,是你們永不褪色的榮光
    北部戰區海軍某防空旅官兵將要送別最親愛的戰友他們把青春奉獻給軍營他們把熱血撒滿了軍營若有戰,召必回是他們鏗鏘有力的誓言將是他們永不褪色的信仰
  • 【獨家組圖】記憶永不褪色
    城市可以重建,人類可以遷徙,三峽容顏即將改變,但記憶將永不褪色。讓我們一起關注三峽劃時代的變遷,留住三峽古老的記憶。
  • 永不褪色的軍人!
    永不褪色的軍人!永不褪色的軍人!》
  • 真愛永不褪色:Ture love will never fade
    No walking hand in hand禁止手牽手行走Down a yellow brick road沿著一條黃磚路To never never land永不著陸>I see the picture that we made我看到我們拍的照片了The picture to remind us這張照片提醒我們Ture love will never fade真愛永不褪色
  • 穿越TVB——記憶中永不褪色的香港身份證
    第1頁:光輝歲月 永不褪色的記憶 它就像一個獨立的精神王國,成為我們記憶中永不褪色的香港身份證。而坐落於將軍澳的電視城,也成了不少人「朝聖」的地方。  光輝歲月 永不褪色的記憶  TVB誕生於弱肉強食的上世紀60年代,在至今走過的41年歲月裡,它留給了我們太多難以磨滅的記憶。
  • 人民日報評論員:雷鋒,一面永不褪色的旗幟
    熱愛黨、熱愛祖國、熱愛社會主義的崇高理想和堅定信念,服務人民、助人為樂的奉獻精神,幹一行愛一行、專一行精一行的敬業精神,銳意進取、自強不息的創新精神,艱苦奮鬥、勤儉節約的創業精神,對於今天的中國,雷鋒精神仍是一面永不褪色的旗幟、一座永放光芒的燈塔,是指引我們前行的寶貴精神財富。   也要看到,時代場景的變化,文明建設的規律,使得今天的公民道德建構與精神文明建設更為複雜。
  • 永不褪色的壓花 「扮靚」高校學子創業路
    原標題:永不褪色的壓花 「扮靚」高校學子創業路12月9日,第十二屆「挑戰杯」中國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閉幕會在哈爾濱落幕。東北林業大學「久黎壓花的開發和推廣」項目獲得了大賽文化創意和區域合作組別金獎。壓花界有項技術難題,壓花作品受日曬、光照等因素影響易褪色變色。「東北林業大學的壓花永不褪色!經過20多年科研攻關,我們有1項世界領先的技術,7項發明專利,學校的壓花保色技術是我們屢次斬獲世界比賽大獎的技術保障。」吳曉紅說。中國傳統文化也為東北林業大學的壓花注入了與其他國家壓花作品不一樣的藝術魅力。
  • 真正的友誼,永不褪色
    真正的朋友,永不褪色。他是一個永遠善待你的人。當您遇到麻煩時,您可以互相幫助而無需要求回饋。這是對心靈和心靈的最誠實的默契。無論花開多少,春秋多少年,都可以留在你身邊。幫助和理解你周圍;無論何時何地,你都能感受到深深的愛和掛念,當你想到它時,你會深受感動。即使你沒有一直地看到對方,你也會留在心裡。
  • 上海推出紅色場館系列直播:永不褪色的紅為「四史」教育注入理想動力
    上海目前對外開放的30家紅色場館,類型頗為豐富,既有反映重大事件的,也有黨史上重要人物的紀念館。時間上,則幾乎覆蓋了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上的每一個重要階段。5月18日是國際博物館日,為充分發揮上海紅色資源優勢在「四史」教育中的作用,市文旅局將全新推出系列直播《博物·在看》,通過歷史情景再現、紀念館現場體驗等方式,講活歷史故事、用活紅色資源,從不同視角展現上海的紅色文化基因。
  • 重溫戎裝歲月 退伍永不褪色
    秀水社區  重溫戎裝歲月 退伍永不褪色  ■社區播報員 盧 靜  近日,秀水社區特邀某婚紗攝影為社區內的退伍軍人拍攝了一組革命年代的軍裝照,讓退伍軍人重溫戎裝歲月。此次「重溫戎裝歲月 退伍永不褪色」活動,激發了他們的愛國情懷。今年88歲的張高芝老人是社區內的一名退伍軍人,他曾參加過抗美援朝,戰火紛飛的年代,他一身戎裝,浴血奮戰。此次,當接到社區拍攝軍裝照的通知後,老人家高興地戴上了珍藏多年的寶貝勳章,來到社區進行拍攝。「微笑,抬頭,看這裡……」攝影師傅用專業的技術為現場30多位退伍軍人留下了最美的紀念。
  • 音樂|《Say You; Say Me》經典永不褪色!
    音樂 |《Say You; Say Me》經典永不褪色!聯席主編:管弦 曉波 編輯:興雲發布民營經濟權威聲音,凝聚貴商力量中華工商時報貴州記者站官方微信公眾號貴州省各級工商聯(總商會)重要宣傳平臺歡迎您提供新聞線索原標題:《音樂 |《Say You; Say Me》經典永不褪色!》
  • 永不褪色的初心,愛情至少保質11567天
    愛情只要初心要彼此幸福的最終目的不褪色,各自承擔責任,主動找到合適的辦法,生活中的磕磕絆絆怎麼會失去愛情,怎麼會過了愛情的保質期又怎麼會讓愛情背鍋。永不褪色的初心,愛情至少保質11567天結語把愛情的11567天的時間分到生命裡
  • 小年魚:衣服褪色怎麼辦
    褪色的衣服顏值降低,有的甚至都沒法穿出去。那麼,衣服要怎麼樣才能不掉色呢?首先我們要了解衣服為什麼會掉色。衣服染色是將染料通過各種方法附著在纖維上,而掉色就是染料從纖維上脫落或者染料被氧化分解的結果。染料的脫落和分解主要受纖維性質、染料性質、染色工藝、染料濃度等多方面影響,就比如純棉材質的纖維容易掉色是受纖維結構影響,而黑色衣服褪色會變成紅色是受染料配方的影響。了解了為什麼衣服會掉色就方便解決衣服掉色的難題了。衣服的纖維材質我們無法改變,那就從防止染料氧化的方面入手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