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龍巖10月17日訊(記者 邱妤 通訊員 溫連光 胡瑩亮)閩西是原中央蘇區的核心區,這片土地上,曾經建立過許多的兵工廠。在新羅江山山塘、湖洋,永定虎崗、西溪、金砂,長汀四都等地都留有兵工廠的舊址和遺址,這些兵工廠也為之後的閩西暴動、遊擊戰爭等奠定了很好的武器裝備基礎。如今,閩西的這些紅色兵工廠現狀如何呢?近日,記者前往閩西的部分紅色兵工廠實地探訪。
兵工廠遍閩西
1928年,龍巖全縣總暴動之後,新羅的內江山採取「自力更生」的辦法,按照上級的指示精神,建立兵工廠,修理和生產各種武器。「1927年9月初,由山塘鄉黨支部和鄉蘇政府派廖秀考通過上杭蛟洋傅柏翠的介紹,到廣東請了劉益和等五位制槍師傅來,在山厚『務本堂』建立山塘紅色兵工廠,當時發動了全鄉群眾獻鐵、獻木炭,製造強制土炮及手榴彈等。經過一段時間的籌備,這個兵工廠很快投入生產。」新羅區江山鎮文化站站長廖文輝介紹道。
如今,在江山山塘兵工廠舊址背後的圍牆上,還模糊可見留下來的革命標語「我們一定要革命到底」。廖文輝說:「在土地革命時期,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向龍巖城國民黨守軍發起了3次進攻,山塘兵工廠也為那時的農民武裝暴動、紅軍三打龍巖城提供了槍枝彈藥的後勤保障。」
1930年,閩西工農兵第一次代表大會的《關於軍事問題決議案》上記載著「閩西政府辦修械廠、子彈廠以增加武器……」中央蘇區閩西歷史博物館原館長林煥珍介紹:「1930年閩西特委成立,在龍巖湖洋又建立了一個兵工廠。這個兵工廠的建立也將原本江山山塘兵工廠的人員、設備等一同遷到了湖洋,這時候的兵工廠規模就比之前山塘兵工廠更大了,這個兵工廠在當時叫作閩西紅軍兵工廠。後來在永定金砂、西溪、虎崗等地也成立了兵工廠,但永定地區主要以虎崗為主,兵工廠改稱閩粵贛軍區兵工廠。後因為當時國民黨的圍剿,兵工廠還遷往過上杭白砂、才溪等地,最後遷往長汀四都,並改為福建軍區兵工廠。」
閩西的兵工廠從初創時期只會做一些簡單的器械,到後來可生產炮彈等軍工器械,加上這期間攻打漳州繳獲來的槍枝彈藥充實,得以更快地發展。
保護迫在眉睫
因年代久遠,閩西不少紅色兵工廠已經面臨快要倒塌的危險,生存現狀並不樂觀,保護迫在眉睫。
近日,記者跟隨永定區黨史、宣傳部門人員前往永定區金砂鄉秀山村高源山崇聖寺。1928年,永定暴動發生後,國民黨軍進攻溪南地區,總指揮張鼎丞把暴動武裝轉移到高源山等山區,這裡曾是一個極為重要的革命據點。據永定區委黨史研究室主任賴立欽介紹,在崇聖寺曾經建有永定區較大的一個兵工廠和一個訓練部隊,在三年遊擊戰爭中這個兵工廠發揮著極為重要的意義。
如今,這裡的兵工廠已經不存在了,遺址處也已經雜草叢生。「以前這個地方,後面有一座大山,戰鬥中有很大的迴旋餘地,便於轉移,這裡的群眾也非常支持革命。這個紅色兵工廠佔地面積有上千平方米,後山上還有一個紅軍醫院。當時,革命群眾不顧個人安危,經常冒著生命危險,為紅軍遊擊隊員送米送菜,這個紅色兵工廠屬於比較珍貴的革命遺址。」在賴立欽看來,對於這樣具有一定意義的紅色兵工廠,應該重建恢復其原來的樣子,讓其成為一處具有教育意義的特色景點。再加上周圍植被非常好,與金砂鄉紅色舊址群相結合,能夠使得紅色遊與綠色遊相結合,成為不錯的紅色景點。
相比之下,記者探訪永定區位於西溪羅坑範家祠兵工廠和金砂鄉西田村鄒公廟溪南兵工廠舊址,現狀則相對較好。
鄒公廟的溪南兵工廠舊址,屬於縣級文物保護單位,由於位於金砂中心小學內,依託學校進行日常代管。「鄒公廟這處兵工廠舊址,原來也進行了一定的修繕。現在保存狀況相對比較好。其實,類似這種與相關單位在一起的文物,由單位進行代管,也是對文物進行保護管理的一種辦法。」賴立欽說。
走進永定西溪羅坑範家祠兵工廠舊址,裡面已破舊不堪,部分牆體已經脫落,但主體結構還基本保留。據賴立欽介紹,該處舊址曾建立過秘密兵工廠,製造大刀、單響槍等軍工器械。但因為種種原因,還未評上文物保護單位,所以現在的保護情況令人擔憂。「之前我們黨史部門在這裡掛了一個牌子,介紹這個舊址情況,但因為缺乏保護,現在牌子看不到了。如果再不加以保護,慢慢地這個舊址也會坍塌。」
重視紅色資源
說起閩西的紅色兵工廠,許多人都會提到新羅區江山山塘兵工廠,它已然成為當地的一張紅色名片。日前,省政府公布的第九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名單及保護範圍,新羅區江山山塘兵工廠位列其中。
2016年10月,在龍巖市、新羅區兩級政府的關心和重視下,新羅區江山鎮山塘兵工廠正式啟動修繕,還其本來的歷史面貌。修繕工作結束後,則馬上開始了山塘兵工廠布展,陳列展出中央蘇區軍民融合發展史、紅色兵工廠發展史、三打龍巖城等紅色歷史,同時,結合該鎮景區開發,對舊址周邊土地進行流轉,打造紅色廣場。如今,這裡已經是龍巖保護發展得較好的兵工廠之一。
「我家就住在山塘兵工廠舊址的旁邊,這裡也是我們以前的廖氏宗祠。原本這裡差點塌掉,還好政府及時搶修,修繕復原,前面還種了花海,成了一個旅遊景點。現在來這裡參觀的人很多,周末、節假日人山人海。」新羅區江山鎮山塘村村民廖禮容告訴記者。
據悉,江山鎮以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承紅色文化為主線,整合全鎮紅色文化資源,加大革命遺存保護、講好革命故事。該鎮還與龍巖市委黨校、新羅區委黨校合作,將山塘兵工廠開闢成黨校現場教學基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黨史研究基地、全省三農幹部教育基地。
據江山鎮相關負責人介紹,該鎮還將依託轄區內的特色景區以及紅色資源,打造紅色山塘「五個一」工程,即:一堂黨課、一臺紅色山歌戲、一餐紅軍飯、一個睡美人景區、一座兵工廠舊址,以此帶動、帶活周邊企業、農家樂、民宿等融合發展,帶領群眾發展致富。
「我們從廈門過來,是在微信朋友圈裡面看到山塘兵工廠的。我們這次十多個人包了一輛車過來。這裡感覺特別好,花海也很漂亮,舊址裡的展陳介紹,也挺適合周末帶小孩過來學習。」前來遊玩參觀的陳露說。
(邱妤 溫連光 胡瑩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