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媽嫉妒父子的親子時光,但孩子終究要長大,父愛能給娃更多力量

2020-12-11 閃電新聞

周末組了個局,和閨蜜說好一起去參加一個活動,但是閨蜜家寶寶(楠楠)要上早教課。她為難的說,最近娃和爹的關係不是很融洽,擔心孩子不跟爸爸。我建議她先和楠楠溝通一下,看孩子是什麼反應。閨蜜和娃說,''媽媽明天有點事,不能陪你去上早教課,爸爸一個人帶你去,好嗎?等你們下課回來,媽媽在家等你''。

沒想到楠楠一口答應,說,''好的,媽媽''。閨蜜很詫異孩子的表現,然後又去找老公說,老公一開始擔心自己帶不好娃,但在閨蜜的軟磨硬泡下,娃爹同意獨自帶娃上課去。倆人在早教中心的配合特別好,前線不斷傳來捷報,楠楠沒有哭沒有鬧,全程和爸爸友好相處,閨蜜也踏實的參加完活動。晚上回家聽著娃爹唾沫橫飛的講述他倆愉快的一天,閨蜜竟有一絲嫉妒。

從寶寶''呱呱''墜地的那一天開始,基本每天就是和媽媽朝夕相處,寶爸再上心體貼,帶娃的時間也是屈指可數。網上有一種叫法是''周末爸爸'',意思是爸爸只有周末的時候才有時間陪娃。但是,在寶寶的成長過程中,爸爸自然是不可缺席的,有爸爸和媽媽的同時陪伴,孩子在心理、人格等各個方面才能健康的發展。那麼,我們應該如何有意識的培養寶爸和寶寶之間的親子關係呢?

有研究發現,父親與孩子交往的數量與孩子的智商有正相關。同時發現,男孩嬰幼兒時期如果沒有父親的陪伴,會出現更偏向女性化的表現,喜歡非身體性的、非競技性的活動,影響性別認同。

★ 寶媽和寶爸分工協作:入學前

有一位朋友的帶娃方式值得和大家分享一波。她娃百天以後,夫妻倆人就討論關於孩子的問題,最後達成一致就是:輪崗制。每人負責一周孩子的衣食住行,一直堅持到寶寶上學。這樣做的好處是:

解放了寶媽。寶媽可以從孩子的生活中抽離出來,去做些自己的事情,也有時間把家收拾的更整潔,做更可口的飯菜。

鍛鍊了寶爸。寶爸可以更加熟悉寶寶的作息規律,對孩子有更為全面的了解,在寶寶的問題上,也擁有了話語權。

寶寶獲得了更多愛。寶寶通過日積月累的被照顧,能夠明白爸爸和媽媽都是愛她的,無論她在生活上有任何的需求,媽媽和爸爸其中的任何一方都能幫助到她。

有很多家庭都是這樣的狀況:寶媽一旦有事情離開,家裡就和炸了鍋一樣,一會一個電話:''娃吃啥?娃穿啥?娃的衣服在哪?天吶,娃拉屎了!''寶媽簡直是不能離開娃半步,想想也是哭笑不得。

★ 寶媽和寶爸分工協作:入學後

等寶寶入學後,就可以根據寶爸寶媽的特長,分別負責孩子的課程。比如寶媽擅長英語,那孩子的英語輔導工作就由寶媽負責。寶爸擅長繪畫及音樂,做小報之類的工作就由爸爸負責。各司其職,各自展示自己的才華,能很好的加深父母在孩子心中的地位,寶爸寶媽就能自帶光環,高高在上。

增加父子/女單獨相處的時間

雖然冰心說:父愛是沉默的,如果你感覺到了那就不是父愛了! 但弗洛伊德說:在孩提時期,我不能想像還有什麼需要比父親的保護更強烈。

寶媽要學會放手,儘量創造時機增加爸爸和孩子單獨相處的時光。媽媽比較細膩,在和寶寶共處的時候,習慣用簡單易懂的溝通方式。而爸爸比較理性,寶寶就可以接觸到另一種溝通體驗,和爸爸在一起,也能增強孩子的動手能力,可以感受來自不同於媽媽的安全感。

像我閨蜜的那種情況,是最常見的一種。總是擔心別人照顧不好孩子,自己累個半死,但是其實孩子本身也想去體驗一下和別人相處,被其他人照顧的感受。我們經常說,離不開對方的,其實是大人,並不是孩子。就像寶寶剛入園的時候,一手把娃帶大的媽媽通常會哭的比較嚴重,受不了長時間的分離。甚至等孩子上學後,有些寶媽在家不知道自己該幹什麼,能幹什麼,變得患得患失。

不要懷疑寶爸帶娃的能力

總是有人會說,男人太糙了,怎麼能帶娃呢?我們並不是完全把孩子託付給爸爸,只是希望爸爸能有更多的時間參與孩子的成長過程,增強父子之間的親子關係。更何況,那是活生生的親爹,他又能做出多麼出格的事情?即使帶的不如媽媽好,可能衣服顏色搭配有問題,給娃吃飯的時候手忙腳亂,但這不是家裡的另一番樂趣所在嗎?讓寶爸帶娃,會有一種情況,就是可以減少夫妻之間的口角爭執,多一些無奈的冷笑話。

父愛對孩子的影響遠不止於智力,還有體格、情感、性格等方面。與父親接觸少的孩子,體重、身高、動作等方面的發育速度都要落後一些,並普遍存在焦慮、自尊心不強、自控力弱等情感障礙,表現為憂慮、多動、有依賴性,被專家稱為''缺少父愛綜合症''。

凌晨媽媽來叨叨

爸爸在孩子生命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很多家庭意識到了這點,卻沒有真正的實施起來。不是寶媽放不開手,別人還沒帶娃,自己就先把活都幹了,要不就是寶爸自己往後退,不想承擔這份沉甸甸的''工作''。 親子關係的建立和培養,需要父母雙方的共同付出和努力。所以,為了孩子能健康快樂的成長,多抽時間陪陪孩子,不要等將來發現問題了,再想彌補就都晚了。

相關焦點

  • 寶爸為了輕鬆哄娃,親自製作「簡易鞦韆」給娃玩,寶媽:心大父子
    文/小熊育兒日記在大部分寶媽看來,寶爸帶娃簡直就是「災難現場」。不夠細心的寶爸們,總是能在帶娃時做出一些「奇葩事」,讓寶媽大跌眼鏡。可儘管如此,寶爸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還是一個必不可少的角色。那些從小沒有寶爸陪伴的孩子,長大後往往都更容易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
  • 女兒寫作文全篇歌頌媽媽,暴躁老爹嫉妒到「變形」,說好的父愛呢
    ① 媽媽照顧孩子的時間更多,爸爸陪伴孩子的時間很少,所以很多孩子會「感覺不到父愛」。② 父愛都是深沉的,很多父親不善於表達,或者羞於表達,對孩子的愛不會像媽媽那樣直白,孩子小可能體會不到。③ 爸爸太嚴肅,總是給人一種不可親近的感覺,很多時候孩子都不敢和爸爸用心溝通,尤其是性格內向的寶寶,和爸爸的距離感更大。④ 有一些家庭屬於「喪偶式育兒」,爸爸幾乎從來不參與帶娃,難免讓孩子生出生疏感。
  • 寶爸自告奮勇帶娃睡覺,中途發現娃「丟了」,面部表情讓寶媽笑翻
    除了用來表達他們愛孩子比較深沉外,還可以理解為,父愛如山一動不動。有了孩子之後,各位寶媽們的作息習慣會有所改變,除了每天晚上要定時給孩子餵奶外,還需要耐心的把孩子哄睡。天氣變涼之後,有些寶寶可能會傷風感冒,這樣一來寶媽很可能會經歷一夜無眠的生活,稍微有一些風吹草動就會醒來。而同樣是孩子家長的寶爸就不一樣了,只要是洗漱完畢躺在床上了,基本上用不了多久,呼嚕聲就會響起,沒有什麼事能阻止他們睡覺。
  • 在商場偶遇寶爸和兒子,寶媽眉頭一皺想詢問,父子倆卻裝作沒看見
    很多家庭裡,父母教育孩子都是一個唱黑臉、一個唱白臉。所以一般都是寶媽對孩子比較嚴格,而寶爸對孩子比較寬鬆,所以更能和孩子打成一片。當寶媽不在家的時候,寶爸和孩子便可以去做平時不被允許的事情,只不過一旦被寶媽發現,後果很嚴重。
  • 這三種寶爸是家裡的「負能量」,養出的娃多半沒出息,寶媽別大意
    就比如,以下這三種寶爸是家裡的「負能量」,養出的娃多半沒出息,寶媽別大意。「負能量」①堅持「父愛如山,一動不動」的寶爸都說「父愛如山」,爸爸不善於表達,但是性格沉穩,也是力量的象徵,就像大山一樣,給孩子最深沉、最無私的愛。
  • 「佛系爸爸」帶娃曬太陽走紅,網友:父愛如山,一動不動
    然而,令寶媽意想不到的是爸爸正蹲在牆角的陰涼處玩手機,而寶寶卻不在身邊。看來這位寶爸也算是完成了寶媽交給他的任務了,在曬太陽的寶寶由於年紀太小還不能走路,只是安安靜靜地坐在地上東張西望。爸爸想要帶好娃,這些方法莫錯過1.新手爸爸可以多閱讀帶娃書籍寶爸的育兒知識肯定是不如寶媽豐富的,而且大多數爸爸的心思也沒有媽媽們細膩,所以在帶娃之前閱讀一些育兒書籍,掌握一些帶娃常識是非常有必要的。
  • 寶媽發現女兒衣服反了,剛想責問爸爸,女兒一回頭寶媽笑開花
    寶媽憤怒的叫住女兒,結果女兒一回頭,她頓時笑翻了……只見女兒身前的帽子裡,裝著滿滿的爆米花,隨時隨地方便吃。孩子似乎不明白媽媽為啥生氣,睜著一雙懵懂的大眼睛,萌翻眾人。【你家的孩子爸爸,是怎麼帶娃的呢?】其實,爸爸帶娃有很多好處,那麼具體都有哪些呢?爸爸帶娃又要注意什麼呢?下面我們一起來分析吧。爸爸帶娃和好處有哪些?
  • 用時光銘記父愛 雅克德羅以腕間時計訴說動人父子情
    用時光銘記父愛 雅克德羅以腕間時計訴說動人父子情 父愛如山,沉默寡言的父親總是顯得那麼深沉而威嚴。然而當我們細細感悟,會發現他卻是將愛蘊於無形之中,在漫長時光中給予孩子溫暖的陪伴與鼓勵。最動人的父子恩情,莫不過彼此守護、相互成就。
  • 「互遛父子」出門散步火了,爹遛娃還是娃遛爹已經傻傻分不清
    只是這到底是爹在遛娃,還是娃在遛爹,已經是傻傻分不清的狀態。,寶媽能夠給孩子的東西可能是很多奶爸都做不到的,那麼相反,奶爸能夠做到的很多事情也是寶媽很難做得到的。所以說,父愛母愛缺一不可,那麼對於一個孩子來說,真正需要的父愛又是怎樣的呢?雖然說沒有具體的定義,但是生活中的對與錯卻是一目了然的。
  • 親子閱讀有多重要?4個好處寶媽要知道,是時候回家陪孩子看書了
    「本文由媽媽力育兒原創,歡迎大家評論、分享」有時候寶媽面對孩子不知道該做些什麼?工作壓力沒有心情陪孩子玩?那不如陪孩子讀讀書吧!給親子之間增加一些樂趣。為什麼要陪孩子看書?另外,我們要知道,孩子在0~6歲的時候是寶媽培養孩子閱讀的最佳時期。這個時期的孩子語言能力正在一點點形成,也開始接觸新的知識,所以寶媽一定要利用好孩子這段時間。那麼親子閱讀的好處具體都有哪些好處呢?親子閱讀的好處1.
  • 為什麼一定要讓寶爸學帶娃?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小袋鼠給美麗聰明的寶媽,提供以下4個小妙招~把心放到肚子裡對,寶媽首先要學會放心。儘管寶爸帶娃有各種不靠譜,但作為初學者,這也是難免的;寶媽剛帶娃時,也會有一些措手不及的狀況發生。寶媽要相信,寶爸對孩子也有著無限深厚的愛,對寶爸多一份信任,讓他們有更多學習實踐的機會,這樣寶爸才能慢慢學會帶娃。
  • 寶爸不願帶娃咋辦?寶媽自我安慰式妥協:就當他是一臺「提款機」
    高爾基說:父愛如水,用寬闊的胸懷承載孩子的船隻,但這份讚美,又有多少父親能夠承受得起?在「喪偶式育兒」盛行的現在,很多孩子可能很難體會到父愛如水,感受更多的是「父愛如神,神龍見首不見尾」,而辛苦的寶媽則獨自撫養孩子長大。
  • 這三種寶爸是家中的「負能量」,養娃多半都沒出息,寶媽不要大意
    例如,下面這三種寶爸是家庭的「負能量」,養娃多半是沒出息的,寶媽不要大意。三寶爸爸是家庭的「負能量」②堅持不懈,「父愛如山,不動」寶爸。父親的愛如山,父親不善於表達,但性格沉著穩重,也像大山一樣象徵著力量,給孩子最深沉、最無私的愛。
  • 研究證明:缺乏父愛,孩子會出現這些心理問題,很揪心!
    同事張磊忙於工作,前兩年他的孩子出生之後也無暇顧及,每天都是加班的多,回家的少。結果現在孩子要上幼兒園了,語言表達能力比較差,而且性格自卑內向,醫生檢查的結論是:缺少父愛導致,讓張磊十分後悔。其實缺少父愛對孩子的影響很大,各位爸爸一定要慎重。兒童心理學家關穎指出:缺少父愛的孩子常出現許多心理障礙,主要包括以下幾種。1、情緒不穩定。缺少父愛的孩子,在情緒管理方面能力較弱,他們經常會有憂鬱,緊張,焦慮和恐懼等情緒。
  • 這四種爸爸,很難跟孩子培養親密父子關係,別再埋怨孩子跟媽媽親
    那麼,到底生活中什麼樣的爸爸容易讓親子關係變得疏遠呢?該如何建立良好的父子關係呢?1、父子之間應該有更多的相處時間父子關係應該在孩子出生後就有意識地去建立,陪伴是最溫暖、最有親情的方式,作為爸爸多留出一些時間給兒女,下班回家儘可能陪孩子玩一會、一起讀一個繪本、一起吃晚飯指導作業等親子時光不要錯過更不要忽視。
  • 「你家孩子並不可愛」,寶媽堅持每天曬娃,一年後孩子隱私全洩露
    從最初給自己買衣服不心疼,變成給娃買東西不心疼,十塊錢的襪子不捨得給自己買,100塊的零食卻必須給娃備上。朋友圈裡曬的再也不是自己的生活,而是孩子長大的一點一滴。可有些寶媽在有了娃之後就變身「曬娃狂魔」,恨不得每天24小時直播曬出來,絲毫不顧及別人的感受。
  • 爸爸的教育與孩子成長密不可分,足夠的父愛,才能讓娃人生完整
    父親對於孩子的人生來說具有很大的影響力,有些孩子從小缺乏父愛,因此長大之後就會患有"父愛饑渴症",而這樣的人最明顯的就是長大之後越來越沒有男子氣概。而兒子的教育方式與女孩子不同,作為男孩子就要學會獨立,要勇於挑戰各種事情,而這一切都需要父親的支持,需要父愛支撐。要是男孩長期沒有父愛,僅僅接受母親的教育,那麼母親就很容易讓孩子不要去爭辯不要去嘗試,久而久之孩子就會開始變得懦弱膽小怕事,甚至還會成為媽寶男。
  • 給娃斷奶不等於「斷媽」,學會怎樣溫柔離乳,是每個寶媽的必修課
    惆悵是因為斷奶就意味著孩子長大了,和母親要徹底剝離開成為一個獨立個體了,母子間最親密的紐帶斷開了。而期待則是,寶媽終於不用給孩子餵奶了,自己的各種隱藏食譜也能夠放開了,可以盡情的「大快朵頤」了!正因為沒了母乳的慰藉,寶媽才更應該多陪伴孩子,用母愛來撫慰孩子,給予孩子更多的安全感。
  • 心理學:媽寶男的心理成因,從小缺乏父愛
    她們不允許孩子自己做主,不允許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她們會說,「你還只是個孩子,你什麼都不懂」。長期被母親過度幹預的孩子,心智很難得到成長。他們長大後在社交中很容易遇到阻礙,因為他們每一件事都要徵求母親的同意。作為成熟的成年人,更願意跟自己一樣成熟的人交往,沒有人願意帶一個孩子在身邊。媽寶男之所以在戀愛中受到挫折,就是因為他們沒有自己的主見,他們心智不成熟。
  • 寶爸出門把娃當「斜挎包」背,果真是父愛如山倒,心疼娃一秒鐘
    現在年輕人帶娃可謂是什麼招數都有,市場上出現了很多輔助帶娃的工具,因為有了這些工具,讓家長們帶起娃來都方便了不少。畢竟帶孩子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媽媽一個人帶娃身體肯定會吃不消,所以,爸爸就成為了媽媽的得力助手。但是要說爸爸帶娃肯定沒有媽媽靠譜,很多家裡的爸爸帶孩子,只要保證孩子的是安全的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