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夢琪
「她跟很多小孩子一樣,有時候會拖沓、會小任性,但她身上也有很多自己的特質。比如做任何事情都秉持著熱情的態度,對一切新鮮事物都留有好奇心,認準的目標就不會放棄。」這是湖州00後女孩陳夢琪的爸爸,對女兒的評價。
1月11日清晨,陳夢琪收到了一封電子郵件——她被劍橋大學錄取並獲得2019年怡和獎學金。驚喜、激動、感恩的情緒交織在一起,她第一時間將好消息告訴了父母和老師,並為母校湖州中學寫下了一封感謝信。
怡和獎學金由著名企業怡和集團為慶祝「成立150周年」在1982年設立,通過基金會專門資助亞洲傑出青年前往劍橋大學和牛津大學學習。從1996年起,怡和基金會每年從叔蘋同學會推薦的優秀應屆高中畢業生中遴選一名同學,獲得怡和獎學金,並為被兩校錄取的本科生提供為期三或四年的獎學金(包括學費、生活費等所有費用,總額兩百萬元人民幣左右)。怡和獎學金競爭激烈,每年全亞洲能獲該獎學金的不超10人,中國大陸地區的獲獎者更是寥寥無幾。陳夢琪同學是湖州市第一位獲得該獎學金的學生。
陳夢琪畢業於浙江省湖州中學,現就讀於復旦大學自然科學試驗班。在陳爸爸眼裡,女兒從小就愛問「為什麼」,很多時候經常能看到大人都注意不到的問題。從路邊街道房屋到汽車駕駛安全帶,陳夢琪總能發現一些奇妙的問題。而作為父母,他們很鼓勵女兒提出自己的想法,經常把女兒的疑惑標註為「金牌問題」。不僅如此,每當小夢琪提出問題後,陳爸爸還會通過和女兒一起做實驗的辦法,揭開問題的答案。制彩燈、寫代碼、編程序、學英語……自由隨性,不輕言放棄,成了陳夢琪身上的標籤。
陳夢琪和高中時期班主任劉翀老師合影
去年高考一結束,陳夢琪就開始準備考雅思考試,一直到今年元旦的終極面試結束。她用了半年申請怡和獎學金,歷經了多輪面試,最終從20名優秀畢業生中脫穎而出。「面試官有些就是劍橋大學的教授,成績不是決定你能否能獲選的唯一因素,你對學習的熱忱和渴望,以及身上的特質是他們最看重的。」陳夢琪回憶道,在終極面試過程中,一道對於「民主與自由」的作文題目的理解,讓她印象深刻。理科出身的她用清晰的邏輯和條理,以及真誠的態度打動了面試官,最終被被劍橋大學唐寧學院數學專業錄取。
數學,對於陳夢琪來說,有著特殊的吸引力,在數學建模過程中,她構建了嚴密的邏輯體系。「數學的學習不能夠太拘泥於解題技巧和所謂的『刷題』訓練,這些對於打好基礎和提高成績無疑是重要的,但若是今後想要走上數學研究的道路,我覺得更重要的是數學思維模式的形成。」陳夢琪分享著學習心得,她笑稱自己是非典型性「學霸」,因為自己既沉迷數字王國的嚴謹推理,也愛穿越時空和古人對話。在學業壓力大或者解題遇到瓶頸時,她就時常翻開蘇東坡的古文,體會著古人豁達的心境。
課餘時間,陳夢琪還是個文藝小青年,在高中大學期間她都參加了合唱團。她很喜歡自己與美妙的旋律交融一體的體驗。高中時期她還和好朋友在湖中創建了「帷幕之下」戲劇社,策劃舞臺劇演出、製作海報等都是她美好的回憶。「做這些課外活動讓我學會了更高效地利用時間,也提升了我與人溝通的能力,所以也是一筆財富。」
課餘時間陳夢琪還參加了學校合唱團
心懷感恩的陳夢琪一直強調,湖州中學老師們的鼓勵和支持給予了她前進路上最溫暖的力量。在她寫給母校的感謝信中提到,「班主任劉翀老師拉著我在校園散步談心,數學姚傑老師耐心地幫我分析每一道錯題,周凌副校長給我看復旦陳果老師的『談自信』,吳維平書記認真地為我寫了上千字的推薦信……這些回憶如同《哈利波特》之中的守護神,能夠驅散攝魂怪帶來的寒冷與絕望,帶來光明與溫暖。也正是湖州中學給予這一份堅定與執著,支撐著我走過一次又一次的挫折與失敗,堅持到走到數學的大門為我敞開的這一天。」
關於未來,她說自己最想成為「最幸福的科學家」。在純粹的氛圍中,做自己最熱愛的事情,在過程中加深對世界的認識,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我爸爸也囑咐我,現在的鮮花和掌聲都將是過眼雲煙,堅持和努力將是我未來披荊斬棘的利劍。」不忘初心,堅持自我,陳夢琪對未來的生活充滿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