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ai突破基礎研究平臺的難度還有點大

2021-01-11 杯別幹活

很多人看著它好像又賺錢又能玩,技術牛逼,而且國家正在大力發展,會發展的很快的。未來的發展誰也不能說得準。聽到最多的就是醫療、教育、製造業。我沒有從事該行業,做不了深入研究,不敢瞎說。只說說大的方向吧。醫療行業的人工智慧肯定是基於人工智慧大數據的深度學習和仿真模擬實驗,來形成醫學的疾病診斷、治療、康復等系統。可以嘗試企業通過科研平臺基於學術界新的突破性技術,進行開發。用人工智慧技術輔助醫院進行基礎性的病理診斷、口腔診斷、放射診斷等,以及輔助診斷口腔等的輔助性器官和手術。另外,可以嘗試利用人工智慧輔助醫療技術,推廣心臟支架、先天性畸形的治療等疾病預防和治療方案,或者幫助醫生診斷病理。

還可以推廣一些新藥物、新器械進行開發推廣,畢竟現在ai突破基礎研究平臺的難度還有點大。教育行業的人工智慧,得看你走的是那個方向。比如在智能教育方面有著比較大的想像空間。目前有一些人工智慧創業公司,專注教育領域,比如智能視頻監控。我有朋友正在做,但是無法解釋他們公司的盈利點在哪裡,所以也無法判斷他們未來發展的方向,但肯定得是走社會類教育,也就是面向教育全產業鏈的那種人工智慧。如果走學術科研路線,就可以研究的更深入一些,涉及教育認知、教育計算、教育物理模型等等。

比如你可以做基於大數據的教育學習優化方面的研究,或者基於分布式計算的人工智慧的教育部分。主要是看看你自己喜歡什麼,自己擅長什麼,未來想走什麼樣的方向。在中國,人工智慧是非常緊缺的,以後會是全社會核心的稀缺資源。謝邀。我也不了解未來會怎麼樣,但是我現在很期待應用在智能電器,大數據時代。瀉藥,我認為從事人工智慧將來一定是你融入新的行業。首先作為從業人員,你得考慮到是否你現在的工作已經跟人工智慧沒關係了。比如說人工智慧在電網、保險以及環保等領域,但我感覺現在更偏向於高校教育。以我個人而言,我感覺人工智慧很重要的領域不是醫學方面,是計算機方面的人工智慧,比如如何跟本地的內容製作平臺結合起來,與手機和電腦結合起來,和計算機本身結合起來,就是跟數據結合起來。

其實醫學算是我專業對口,我非常希望未來老年痴呆症研究能夠通過現在的信息科技手段進行診斷,幫助我們儘早研究一些治療老年痴呆症的方法。所以我還是非常期待用ai輔助更多的診斷對一些藥物的研發,更有針對性。但是說實話,老年痴呆症主要依靠老年人,這個怎麼理解呢?我曾經做過一個調查,大概調查幾百對中老年夫妻,大概結果是一半以上會出現痴呆。

相關焦點

  • 致研究者:2018 AI 研究趨勢
    現在已經有很多博文以及官方報導總結了學界和業界的重大突破。2017 年是機器學習領域最有成效、最具創意的一年。現在已經有很多博文以及官方報導總結了學界和業界的重大突破。本文略有不同,Alex Honchar在Medium發文,從研究者的角度分享機器學習明年發展的走向。本文的預測基於 2012 年以來我關注的學術界和科技巨頭實驗室的研究思路演變。
  • 深度 | 致研究者:2018 AI研究趨勢
    現在已經有很多博文以及官方報導總結了學界和業界的重大突破。本文略有不同,Alex Honchar在Medium發文,從研究者的角度分享機器學習明年發展的走向。機器之心對此行了編譯和整理。本文的預測基於 2012 年以來我關注的學術界和科技巨頭實驗室的研究思路演變。
  • 【機器學習基礎】重磅發布!吳恩達 AI 完整課程資源超級大匯總!
    然而,吳恩達從最早的 CS229,到後來的 deeplearning.ai 深度學習專項課程,還有其它 AI 資源,大神發布的 AI 知名課程和資料非常多。對大部分學習者來說,肯定搜集得不完全而且非常耗時間。這確實是意見麻煩事!沒關係!我們對吳恩達所有的關於 ML、DL 等課程、資源等做了詳細的搜集和整理並匯總到這篇文章裡。
  • 布局5G基礎設施 悉見科技推出XaaS XR×AI×5G數字孿生平臺
    目前,全球各大知名企業都在不遺餘力的構建和探索AR雲平臺,包括蘋果、微軟、Facebook、亞馬遜、三星等超級巨頭。而在國內,亦不乏「敢為天下先」的前沿科技企業——悉見科技,結合5G、AI等技術,推出了XR×AI×5G數字孿生平臺。
  • 探討自然語言處理的商業落地:從基礎平臺到數據算法 | CCF-GAIR...
    結合我們團隊的特點,包括我們對於產業的判斷,還有一點就是 NLP 的技術難度非常大,前面幾位老師從學術界作出的效果,因為任務非常多,很多指標在 70、80% 的階段,整體基礎技術平臺的很多任務沒有達到理想效果,所以雲孚科技先選擇把基礎技術平臺做好
  • 踏入AI領域,這些數學基礎一定要打好
    2017年LinkedIn(領英)發布的《全球AI領域人才報告》顯示,過去三年間,通過領英平臺發布的AI職位數量從2014年的5萬飆升至2016年的44萬,增長近8倍。對於專業的Researcher來說,從大學到現在,課堂上學的和自學的數學其實不算少了,可是在研究的過程中總是發現需要補充新的數學知識,如Learning、Vision等都是很多種數學的交匯場。可見數學在AI技能進階之路上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但數學是一門龐大的學科,全面掌握難度較大,針對機器學習及具體的AI應用領域我們還是需要有的放矢地進行學習。
  • AI強攻EDA,無人晶片設計還有多遠?
    DSO.ai採用機器學習技術來執行大規模搜索任務,能夠自主運行成千上萬的探索矢量,並實時獲取千兆字節的高速設計分析數據。DSO.ai引擎通過獲取由晶片設計工具生成的大數據流,並用它來探索搜索空間、觀察設計隨時間的演變情況,同時調整設計選擇、技術參數和工作流程,以指導探索過程向多維優化的目標發展。同時,DSO.ai可以自主執行如調整工具設置等次要決策,為開發者減負。
  • Translated_AI 第三代神經網絡突破進展|一周AI最火學術
    大數據文摘專欄作品作者:Christopher Dossman編譯:Vicky、雲舟嗚啦啦啦啦啦啦啦大家好,AI Scholar Weekly欄目又和大家見面啦!這項工作為學術界提供了一個時間編碼原型,以創建面向遞歸和基於狀態的神經計算架構的基礎。
  • 對話深思考CEO楊志明:從AI技術走到用戶需求
    談到深思考在醫療大健康領域的未來布局,楊志明稱,我們先從單點突破,然後再進行縱向和橫向的拓展,持續建立起病理細胞學平臺,進而用遷移學習方法逐漸從宮頸癌細胞篩查拓展到其他病理細胞篩查上。「不同於其他AI醫療公司的是:我們已經積累了大量的關於細胞分類的基礎技術,在病理細胞學上頗有研究,比較容易進行其他病種遷移。」楊志明說到。
  • AI每日精選:北京地鐵研究刷臉安檢;LG電子波士頓開設機器人實驗室
    雙方將共同探索如何通過基於 FPGA、ACAP 晶片平臺的 AI 技術推動智能駕駛發展,在全球範圍內加速車規級安全、可靠的超星未來智能駕駛感控平臺解決方案在主機廠(OEM)及一級供應商(Tier 1)中的應用落地。
  • AI產業化從點到面實現突破,算力成AI突破的決定性因素
    打開APP AI產業化從點到面實現突破,算力成AI突破的決定性因素 葉菁 發表於 2020-12-24 09:19:33 AI產業化從點到面實現突破 報告稱中國將成為全球人工智慧市場增長的重要驅動力。雖然受疫情影響,中國人工智慧整體市場規模增速未達到IDC去年預期,但仍將高於預測期內全球人工智慧市場20.1%的平均增速。
  • Jeff Dean親筆盤點谷歌AI 2019:日均2篇論文,縱橫16大方向
    這是姐夫作為Google AI大總管的例行年度匯報,也是全球AI——乃至前沿技術第一大廠的肌肉展示。他說,過去的2019年,是非常激動人心的一年。依舊是學術和應用兩開花,開源和新技術同步推進。從基礎研究開始,到技術在新興領域的應用,再到展望2020。雖然匯報格式沒有變化,但人工智慧技術,又往前邁出了一大步。
  • 火花思維的小火花AI課怎麼樣?新舊版對比大盤點!
    沒錯,今天這篇文章主要就是講講火花思維裡的小火花ai課,它是在老版ai課的基礎上做了部分調整重新推出的,那麼它與原版究竟有哪些區別呢?它更適合哪些孩子學習呢?首先我們得先來了解一下小火花ai課的基礎情況。
  • ai本身涉及到的東西有哪些?核心是什麼
    也有相應的專用語言支持ai,主要是一些工具語言(比如python的pypcgl,perl的scip)。部分ai庫內置了機器學習的算法,這些算法實際上大多都是在離散數學中的概率論中的數學模型。主要是lda,lr,神經影像這三個基礎內容。還有一些用戶自己維護的邏輯,比如根據關注用戶的時間戳推算用戶的年齡(分類問題),根據喜歡評論的用戶推算另一用戶的態度等等。這種前沿技術,現在只要想想就可以了,跟算法這些一點關係都沒有,不要指望能用代碼實現。ai本身涉及到的東西很多,比如語言,算法,機器學習,深度學習,神經網絡等等。
  • 人工智慧發展的想像空間太大,中科院院士張旭:AI基礎研究應在上海...
    張旭認為,對於任何一個新興產業而言,基礎研究恰恰是能夠帶來顛覆性創新、產生引領行業發展的核心技術的源泉。人工智慧是一個交叉性極強的學科領域,涉及神經科學、數學、計算機科學、信息科學、材料學等多個學科。張旭說,國際上在人工智慧領域居於領先地位的大公司,幾乎都在基礎研究上大手筆投入,廣羅優秀人才,從而組織起強大的研發團隊,保持長期而持續的投入與創新。
  • viAct.ai:成功搭建亞洲首個建築專用AI雲端平臺,實現一站式自動化...
    作為將人工智慧AI科技技術與建築產業相結合的科技解決方案提供方,Customindz 團隊研發出viAct.ai(視動智能)系統,用現有監控硬體體系,以後端計算方式,提升建築行業的管理效率,大大降低建築產業風險及成本。建築行業為我國國民經濟支柱產業,因其粗放型增長方式,導致利潤率過低一直是建築行業的一大痛點。
  • 螞蟻金服王黎強:洞察商業場景痛點才能助力AI突破和落地
    我們運用新技術做金融服務邊界突破,把普通的老百姓作為我們金融服務者。我們公司大概有1萬人左右,有6成以上員工是工程師,所以我們更多是一個科技類公司。我們有區塊鏈實驗室、有人工智慧實驗室、有風控安全實驗室,現在慢慢把我們實驗室平臺跟金融AI能力開放出來,讓更多金融企業能夠參與到數字金融發展浪潮中。
  • 驚人突破!谷歌大腦AI實現文本摘要生成
    實驗中,研究小組選擇了表現最好的Pegasus 模型(擁有5.68億個參數或從歷史數據中學習的變量),他們或從3.5億個網頁(Common Crawl)中提取的750 GB文本上進行訓練,或在HugeNews(研究人員彙編的新語料庫)上進行訓練,HugeNews包含從新聞和類似新聞的網站收集的15億篇文章,總計3.8TB。
  • 中科院/中科奧森李子青:「AI+安防」的三個最新技術突破 丨AI 安防...
    在上午的演講環節,中科院生物識別與安全技術研究中心主任、中科奧森首席科學家李子青教授講述了 AI+安防的痛點問題和未來發展,以及他們取得的三項技術新突破。李子青在大會中指出,靜態人臉識別技術研究目前已接近尾聲,而動態人臉識別技術提升研究與應用正在如火如荼進行中,大數據是「AI+安防」的重要發展方向。
  • 以ai為基礎的其他知識和技能有可能被ai取代嗎
    人工智慧時代的到來,讓各大公司在招聘時要求掌握相關知識和技能,利用人工智慧技術提高招聘效率,一旦ai在日常工作中運用該技術,那麼我們的工作會面臨被取代的危險。那麼,要如何做才能讓自己的職業發展不被取代呢?以ai為基礎的其他知識和技能有可能被ai取代嗎?ai為基礎的其他知識和技能人類在識字母的過程中獲得聲、形兩種形態的可能的表示方法,也就是字母的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