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帝為什麼與叔叔是仇人,與舅舅卻是親上加親呢?

2021-01-08 七彩論世

在古代當皇帝,可以掌握大權享受無數人豔羨的榮華富貴,穿上龍袍登上皇帝的寶座,這也是令無數人嚮往的。

由於古代皇帝的至尊無上,也是一門高危的職業,皇帝由於處理國家政事不僅日理萬機身心疲倦,而且要防止身邊的人,如皇帝的兄弟、叔叔、外戚、權臣、太監,甚至自己的老婆(如武則天)等奪走自己的權力,活著可謂是戰戰兢兢!

一 皇帝與叔叔很多時候是敵人

我們也看到一個有意思的現象,古代皇帝為了鞏固自己權力,一般都是重用舅舅,卻不重要自己的叔叔。雖然我們看來,叔叔與舅舅都是親戚,血緣關係,都是自家的人。但是在皇帝看來,叔叔卻是自己最大的敵人,舅舅卻是親上家親的親人。

而且,皇帝與叔叔爭奪皇位的事跡也是在歷史都是多次發生,比較有代表性就是靖難之役,建文帝打著「削藩」旗幟,想剝奪藩王,也就是自己叔叔的權力。可是,這一舉動卻是燕王朱棣造反的理由。朱棣藉此起兵,消滅了建文帝的勢力,奪走了侄子的皇位,自己當了皇帝。此外還有西漢的「七王之亂」,西晉的「八王之亂」……

二 權力,使皇帝與叔叔互相彼此爭鬥

為什麼在古代皇帝與叔叔在皇權權力面前,如同不共戴天的仇人與敵人一樣呢?在這裡,可以把皇位比喻成一塊肥肉,皇帝的叔叔,就是皇親,也就是父親的兄弟,也就是皇室的宗族成員,與皇帝同姓,自然有與皇帝爭奪皇位這一塊肥肉的資本。

從西漢開始,古代王朝的開國者為了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一直沿襲著皇子都會被封為親王的傳統。

皇子作為親王,不僅擁有廣袤的封地,也擁有一定權力,也獲得大臣的支持,積累的勢力也是很強大。雖然皇室成員的親王王爺與登基的皇帝都是有血緣關係,是叔伯的親屬關係,但是對皇位都是虎視眈眈,在勢力強大時候都是「六親不認」,推翻皇帝的皇位,自己取而代之。

可以看到,由於皇位權力爭奪的殘酷性與親王王爺的勢力太大,古代皇帝都是很忌憚自己的叔叔,不敢重用自己的叔叔為權臣,而且作為王爺親王的叔叔權力太大,都會想方設法剷除勢力。

三 舅舅,扶持皇帝的力量

但是皇帝的舅舅,也就是國戚就不同了。舅舅,是皇帝母親家族的力量,雖然也是親屬,但與皇帝不同姓,不是皇族的宗室成員,爭奪皇位權力的資格也比較小。如從秦始皇直到清遜帝溥儀的退位,在兩千多年歷史中,外戚篡位成功只有新朝的王莽一個人,可是由於名不正言不順,最終還是被漢朝宗室劉秀擊敗。

我們可以從皇子成長經歷來看,可以看到皇帝青睞舅舅的原因。在清朝以前,皇子基本上都是由生自己的妃子,也就是母親親自撫養,在成人加冠之後才被送出宮殿。這樣一來,必然使皇子與母親的關係非常要好。這也使想爭奪皇位的皇子或者太子,對於母親,以及母親家族勢力是非常青睞的。

而且,皇帝的舅舅也就是母親娘家的家族成員,都是依靠皇后(皇帝的母親)得勢的,皇后為了鞏固自己的皇后位置,必然會想方設法協助自己兒子,也就是皇子登基,這也必然依賴於自己家族力量。

就是因為這一層關係的存在,古代皇帝都是把舅舅當自己的人,因為畢竟是母親的親戚,與自己都是同一戰壕、生死一條戰線!這就是由於皇帝與舅舅雖然不如皇叔親,但由於都是同一利益集團,更加傾向於重用自己的舅舅。

四 國舅的勢力,也不能威脅皇帝

而且,皇帝也不擔心舅舅外戚的權力太大危及自己皇位的龍椅。皇帝的叔叔,也就是王爺親王的權力都來源於宗室,如同播種在土地裡的種子生長為大樹,勢力太大根深蒂固,剷除王爺勢力是比較困難。

但是,外戚的勢力如同外來嫁植的大樹,一切都是依賴於皇后的力量,依附也是皇帝本人,很容易連根拔起。皇帝要剷除外戚權臣的勢力,只需要一紙詔書就可以,比幹掉叔伯的王爺輕鬆多了。東漢末年,外戚幹政現象是非常激烈,但也只限於皇后與太后之間,很少觸及皇權。

如我們看到,在漢朝外戚輔助皇帝,甚至外戚專政的現象是層出不窮的。漢朝皇帝與母親的關係,與母親娘家關係都是如同甜蜜,都給自己的舅舅封以高官,以培育支持自己皇位的勢力。如衛子夫被漢武帝臨幸之後,弟弟衛青與漢武帝關係也非常密切,得到了皇帝的封賞。在衛子夫被立為皇后之後,衛青也成了名副其實的「國舅爺」。

再比如唐朝初期的權臣長孫無忌,也是一名國舅爺,妹妹長孫皇后,就是唐朝皇帝唐太宗李世民的皇后。

五 結語

因此,所謂「最是無情帝王家」,在皇位權力面前,皇帝與叔叔雖然是親戚,卻都是不共戴天的仇敵。但是皇帝對國舅,卻是有一種親上加親的感情。所謂血緣的親屬關係,在權力鬥爭面前也是殘酷無情!

相關焦點

  • 中國古代皇帝為什麼寧願重用自己的舅舅,而不是自己的叔叔?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一共存在著數百個大大小小的皇帝,構成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君主歷史。在這些皇帝中,很多人都喜歡重用自己的舅舅,特別是那些年幼登基的小皇帝,往往都是利用自己的舅舅來穩定自己的政權,而不是重用自己的叔叔,這到底是為什麼呢?第一個原因:利益關係上,舅舅比叔叔更親。
  • 古代皇帝為何信任舅舅卻猜忌叔叔?是因為叔叔面相不好嗎?並不是
    古代的皇帝的確非常願意重用舅舅而不用叔叔,原因很簡單,因為如果動用叔叔,保不齊第二天皇帝就不是自己了。你只認我做娘舅之親……你便叫我做阿舅,我便認你做外甥。這句話出自《水滸傳》,在《水滸傳》當中的第14回,其實親娘舅在不同的地方有著不同的稱呼,在南方一般稱之為老娘舅,而在北方稱之為舅舅。
  • 古代皇帝為什麼大都重用舅舅,而不重用叔叔?朱允炆:這還用說!
    這個標題對於中國歷史上的一眾皇帝來說,可謂是切膚心痛、痛徹骨髓,尤其是建文帝朱允炆,按照他的血淚經歷,他一定會認為這是一個偽命題。千防萬防都防不住我那些個手擁重兵的叔叔,還敢奢談什麼重用叔叔?表面上說,叔叔們奪權的可能性很大,因為他們沒有法理障礙,跟皇帝是同姓的。
  • 在古代,皇帝為何喜歡重用「舅舅輩」,而不是「叔叔輩」?
    不過,坐在上面的人常年稱孤道寡,其實也是非常寂寞的,所以皇帝經常會找一些人來輔佐自己,這種類似於心腹重臣的選擇,對於皇帝而言是要慎之又慎的,否則難免會產生非常嚴重的後果。縱觀歷史,不難發現這種心腹之人皇帝向來願意在自己的親戚裡邊來找,只不過令人不解的是,皇帝找親戚也是外戚,如舅舅這類娘家人,而對於叔叔這樣的輩分卻很防備,這是為什麼呢?
  • 古代帝王為何重用舅舅,而忽視「一家子」的叔叔?
    按照親屬的親疏關係,在男權社會,叔叔的地位往往比舅舅高。叔叔是自己家人。舅舅則完全是外人。那就有一個奇怪的現象出現,一般情況下,皇帝都重用舅舅,而是提防叔叔,至少不願意重用叔叔。這裡面有什麼原因呢?一、皇權繼承關係叔叔屬於皇室成員,是皇帝皇位潛在的競爭者。
  • 為什麼古代的所有長輩親屬中,除父母外,就數舅舅最重要
    (網絡配圖)那麼,為什么舅舅在古人的長輩親屬中,具有這麼重要的作用呢?為什麼說統治階級的思想,就是被統治階級的思想呢?因為被統治階級很少有受教育的機會,因此也很少形成自己獨立的判斷。這句話也就說明,民間形成的長輩親屬中,「舅舅最重要」的判斷,是從皇親貴族那裡學來的。也就是說,因為在皇親貴族那裡,舅舅最重要,因此在民間老百姓那裡,也就覺得舅舅最重要。
  • 按理說叔伯比舅舅更親,為何古代皇帝喜歡重用舅舅,而不是叔伯呢
    所謂「皇親」,就是皇帝的叔伯侄子,也叫「宗族」。國家戚是皇帝母妃(皇后)和皇妃(外戚)的家族,亦稱外戚。其中「外戚」一詞,已顯示出他們與皇帝的血緣關係,遠不及宗族成員。但是,在中國古代,皇帝大多重用舅舅而提防叔伯,重用「外來者」而疏遠「親族」,這有什麼奇怪?
  • 皇帝們為何喜歡舅舅,不喜歡叔叔?外戚、宗室和士族,像三種動物
    舅舅是外戚,叔叔是宗室。按照古代法統,外戚是皇權的附屬品,宗室是皇權的對立面,一個是「盟友」,一個是「敵人」,你會選擇誰作為信任的對象?雖然按照宗法制,叔叔是家裡人,舅舅是外人。歷史事實告訴我們,往往「家裡人」帶來的傷害,遠比「外人」要嚴重。
  • 歷代皇帝為何多數喜歡把權利交給舅舅,而不是交給叔叔?
    我們看歷代王朝的故事就可以發現,一般很多皇帝都喜歡把自己的權利交給舅舅,而不是叔叔。最有名的就是漢朝時期,當時很多皇帝年幼的時候,都是他母親的家族的人員執掌朝政,簡單的說就是他的舅舅執掌大權,到了皇帝年長的時候,就會奪回屬於自己的權力。
  • 皇帝去世叫駕崩,和尚去世叫圓寂,那仇人去世叫什麼?太搞笑了
    中國古代任何文化都十分的被看重,包括死亡,古代的人認為,不同的人對待死亡是不一樣的,比如說,如果是皇帝的話,死亡的話叫做駕崩,而如果是和尚的話,就叫做圓寂,那麼這些文化到底是怎麼來的呢?首先來說為什麼皇帝死亡叫駕崩呢?
  • 舅舅大似天,舅舅:整個正月就我最忙,還得看著外甥不能剪頭髮
    從這些上面看,都沒提到舅舅有什麼特別的地方。但是民間有句俗語,「舅舅大似天,外甥坐上邊」,前一句「舅舅大似天」就說明了舅舅的地位有多高。舅舅,就是出嫁女兒的兄弟,代表的是出嫁女兒的娘家。不論是古代還是現代,女孩子要是有兩三個有出息的兄弟,嫁人後女兒生的孩子有兩三個有出息的舅舅,那心裡就有底氣,腰杆子硬。
  • 古代不同身份地位的人去世後都怎麼說,皇帝叫駕崩,仇人的最解氣
    特別是在古代的時候,為了彰顯特殊便有了各種特定的叫法。比如關於死亡的叫法就多種多樣,不同身份或者年齡的人都有所區別。首先死亡最高級別的叫法是駕崩,我們在看電視劇的時候就能看到皇帝駕崩了這樣的說法。其他人死了可不能用駕崩,因為皇帝在古代是至高無上的人,他與其他人都不一樣。
  • 為什麼讓孩子管非親屬長輩為爺爺、叔叔,而不是外公、舅舅?
    當時姐姐家有很多她婆婆那邊的親戚,我們也分不清具體誰是誰,更扯不清其中的親屬關係,只好讓女兒管那些長輩們一律叫「爺爺奶奶」,「叔叔阿姨」。回家的路上,老公突然跟我說:「咱們中國人的稱呼挺有意思的,你看,碰到長輩,孩子們都是叫爺爺奶奶,叔叔阿姨,為什麼不叫外公外婆,姥姥姥爺,舅舅姑姑什麼的呢?」
  • 為什麼讓孩子管非親屬長輩為爺爺、叔叔,而不是外公、舅舅?
    當時姐姐家有很多她婆婆那邊的親戚,我們也分不清具體誰是誰,更扯不清其中的親屬關係,只好讓女兒管那些長輩們一律叫「爺爺奶奶」,「叔叔阿姨」。回家的路上,老公突然跟我說:「咱們中國人的稱呼挺有意思的,你看,碰到長輩,孩子們都是叫爺爺奶奶,叔叔阿姨,為什麼不叫外公外婆,姥姥姥爺,舅舅姑姑什麼的呢?」
  • 為什麼在所有親戚當中,舅舅最大?四個字告訴你原因!
    在一眾親戚中,舅舅的地位似乎最高。古代人一般與舅舅關係更為親密,而不是自己的叔叔和伯父。如果要深入討論這一問題,則要從兩種制度說起,一種是以母系親屬為世系繼承,另一種則是以父親親屬為世系繼承。
  • 她11歲時嫁給自己親舅舅,一生沒有懷孕,死後宮女發現悽慘真相!
    古代皇帝是九五之尊,一聲令下無人敢不從,然而今天我給說卻是一位悲催的皇帝,他一生有名無實,早早就鬱悶而死,而罪魁禍首竟然是他的母親。他就是漢朝第二位皇帝漢惠帝劉盈,他的一生受到母親的肆意撥弄。公元前192年,年僅11歲的張嫣嫁給了親舅舅並被冊封為皇后,這樣的婚姻無疑是有悖人倫的鬧劇,呂后還下令讓劉盈多多臨幸張嫣早日誕下龍子,親上加親,在呂后的淫威下無可奈何的漢惠帝劉盈只好聽從,經常在張嫣的宮中過夜,但他無法接受外甥女成為自己的妻子,始終只把她當做自己的外甥女,從來都不蹭碰她一下,至死都沒有與張嫣成為真正的夫妻。
  • 從古至今都說母舅大如天,為什么舅舅的地位這麼高?長見識了
    中國古代傳統中對於遠近親疏的親戚關係中是看很重的,尤其是在皇室中就是按照宗族關係來安排職位。古有傳嫡不傳庶的宗法制,而公主就是依靠皇帝穩固在夫家的地位,這裡的皇帝就是公主的哥哥,駙馬的小舅子。這也就是為什麼在我們婚嫁中,叔叔阿姨舅舅大娘,舅舅的關係是最近的,也是最好出面保護新娘的。
  • 古代皇帝為什麼沒有雙胞胎
    而且可以肯定的是,這些皇帝中一定有人生過雙胞胎的子嗣,但是為什麼歷史中為什麼沒有過記載呢?那麼我們就來跟大家說一下這裡面的原因。首先第一點,雙胞胎這個事情跟迷信有關係,這話怎麼說呢?其實古代的時候生雙胞胎,尤其是男孩是不吉利的。因為在中國遠古時代有一個奇怪的習俗,就是孩子一出生,要看哪個強哪個弱,兩個孩子中弱的那個往往會被直接弄死。
  • 舅舅與叔叔,哪個比較親近?
    或許會有人糾結一個問題:是舅舅親近還是叔叔親近?其實,他們都是父母的兄弟姐妹,可以說是同等,叔叔是爸爸的弟弟、舅舅是媽媽的弟弟,血緣上是一樣的。但是中國是人情社會,親近不親近要取決於父母的為人處事的態度和生活的層次。
  • 在農村,你認為舅舅親還是叔叔親?
    農村老話講「娘親舅大」,意思是在眾多親戚中,母親是最親近的人,舅舅說話最有分量,和自己關係比叔叔親,有人不解問到,那舅舅和叔叔差不多,那是舅舅親還是叔叔親呢?阿坤看到這裡,心裡不乏有些可笑,因為每個人的情況皆不同,不過阿坤認為,在大概率算法下,應該是舅舅要更親一些!阿坤有以下觀點,可以支持自己的言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