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前天應大學同學周林的邀請帶著我家娃去她家串門,到了她家裡發現她家的大寶丁丁和以前有些不一樣,以前總是跑出來甜甜地喊一聲"阿姨好!",然後還會很熱情地邀請我四處參觀,現在都變得不怎麼愛理人了。
我問:"丁丁怎麼啦,怎麼現在都不出來啦?"
周林嘆了一口氣,說:"這個孩子最近總是這樣不對勁的,每天總是喜歡趴在電腦前面,一待就是幾個小時,有時候叫他也是愛理不理的。而且他現在都不出去找朋友一起玩,也不喜歡去認識新的朋友。"
周林抬眼看了看丁丁的房間,說:"現在家裡來了客人,想讓他出來打聲招呼都好難,直接都躲在自己的房間了不出來了。你說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問了孩子也不說,我都不知道要怎麼辦才好了。"
其實這也是常見的問題,我們不難發現,有的小孩子就是會說話,到哪都是討人喜歡的;有的孩子在家表現得很自然,可是一出家門或是家裡來了客人,孩子就不喜歡出聲了,總是黏著父母或是乾脆躲起來不見人;有的孩子會害怕和不熟悉的人待在一起,會感覺很不自在。
每個孩子性格不同,那麼他們的交際能力也是千差萬別。在父母看來,交際能力好的孩子才會有出息,見人總是躲躲閃閃的總歸是不像話,對於孩子的發展不利。有些父母甚至就以交際能力的強弱來定義孩子,認為交際能力差的孩子不會有前途,總是批評貶低孩子,這樣才是真正地對孩子的發展不利。其實,交際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有很多後天影響因素在裡面,那麼究竟是什麼影響孩子的交際能力,我們又能怎樣來改善這個問題呢?
一、為什麼交際能力差
交際是孩子進入社會和適應社會的一個基本技能,如果不善於交際或是不知道怎樣進行交際那麼對於孩子的發展是不利的。那麼,交際作為一種能力,為什麼有些孩子就是差一點呢,原因是哪些呢?
1、從小沒有注意交際能力的培養。
心理學家萊金·菲利普斯說過:"有些人不能和其他人正常交往、和諧相處的原因是他們在孩童時期沒有學習或鍛鍊基本的社會交往技能。"
而在有的父母看來,孩子的學習成績才是最重要的,其他的身體鍛鍊、興趣特長、人際交往的等孩子以後長大自然就會的,學習才是最需要爭分奪秒練習的。他們完全沒有意識到人際交往對於孩子的意義。
當孩子自己總是靜靜地待在書房裡面或是教室裡面寫作業、不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得時候,父母認為自己家的孩子很懂事、也很努力的學習,心裡覺得很高興。其實,他們沒有發現孩子成了"離群"的,慢慢地孩子就會不懂得如何與同學進行相處。
有的父母則是擔心孩子會被其他小朋友欺負,所以總是讓孩子不要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慢慢地孩子就形成了"不會小朋友玩"的錯誤意識,讓孩子變得不合群、孤獨。
2、家庭因素導致孩子交際能力弱。
家庭是孩子接觸最多的,所以家庭的氛圍對於孩子交際能力的形成有較大影響。如果家庭之中父母或是親人總是爭吵不休,沒有和睦相處的氛圍,親人之間總是存在矛盾爭執,那麼孩子也就容易對交往產生牴觸,出現孤僻的行為和心理問題,會害怕被拒絕或是產生爭執,從而不主動與人交往。
另外,如果父母總是為孩子包辦一切、溺愛孩子,孩子容易出現自大、自以為是的壞習慣,容易以自我為中心,還讓孩子不懂得尊重其他小朋友,也不懂得如何正確地和他人交往。
在陌生人面前孩子總是會比較拘束,孩子需要時間來回答,如果父母總是嫌棄孩子慢、搶在孩子面前回答了,那麼孩子慢慢地也就習慣父母幫忙回答了,不會主動地和人交往了。
3、網絡通信技術弱化了交際能力。
現在的網絡通信技術得到快速的發展,孩子也是基本都接觸了QQ、微信、微博或是郵件等通訊方式,讓孩子們之間的交往越來越便捷,不再需要孩子面對面的交流,但是簡單的通過電子設備來交流弱化了孩子的交往能力。
而且網絡等技術存在許多不良因素,像是遊戲、小說、電視劇等,這些會對孩子產生極大的吸引力,孩子漸漸地不喜歡和朋友接觸,而是沉迷在網路遊戲之中。
二、如何提高孩子的交際能力
良好的交際能力能讓孩子更快地交到朋友、適應新的環境,讓孩子能夠保持快樂的成長環境;同時,孩子會更加容易喜歡去朋友在的地方,像是學習,孩子的學習積極性更高,成績、表現也會比較好。而且,孩子在學校和朋友的陪伴下能夠快樂地學習,那麼孩子自然就會更加開朗和自信,能夠較好地面對和處理生活、學習上出現的問題。那麼,如果孩子交際能力比較差,我們可以通過哪些方法改善呢?
1、鼓勵孩子主動和小朋友交往,學會表達自己。
父母可以多帶孩子出去外面,像是去遊樂園、親戚或是朋友的家裡串門,讓孩子儘量從小就多接觸同齡人,避免孩子總是單獨一個人玩耍。遇到同齡人時,鼓勵孩子主動和小朋友交談,學會說出自己想和他們做朋友、一起玩的想法。父母也可以引導小孩子準備一些小東西,然後和小朋友一起分享,在分享的過程中學會與人交談和分享。
2、讓孩子學會禮貌用語。
父母要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培養孩子的文明禮貌的行為習慣,在與孩子的溝通中使用並教導孩子要注意禮貌用語,如與人打招呼或是打電話的用語,在尋求別人幫助的時候應該怎樣說,如何回應別人的感謝等等。當孩子在他人面前使用禮貌用語的時候,一般都能得到對方好的反饋(像是表揚或是鼓勵),可以讓孩子更加有積極性,喜歡和人交往,提升孩子與人交往的能力。
3、不介入孩子之間的矛盾。
父母總是希望孩子之間和睦相處,不要"鬧矛盾",在我們看來鬧矛盾對於孩子之間的感情有害,其實不是這樣的。我們可以看看動物界的例子,在小獅子們打打鬧鬧的時候,獅王和母獅都是不幹涉的,而是讓小獅子自己去解決。雖然介入可以幫助解決矛盾,卻減少了獅子的鍛鍊機會。
其實孩子也是一樣的,父母應該讓孩子自己學著去解決和同齡人之間的問題,讓孩子有機會去鍛鍊自己解決與人產生矛盾的問題,如果孩子不能獨立解決矛盾,不利於孩子與人交往。
4、多陪伴孩子,多進行溝通。
父母的陪伴能給孩子安全感,並且有利於親子感情,能讓孩子感受到愛與幸福,那麼孩子也會更加願意與他人進行交往。
在與孩子溝通的過程中可以讓孩子知道自己的優缺點,父母可以給孩子指導和建議,讓孩子能夠明白如何做、如何處理與人之間的矛盾問題,這對於孩子以後人際交往是很有必要的。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良好的溝通能力能讓孩子有著非一般的魅力,錯誤的溝通方式則會不利於孩子的成長,所以父母要注意培養孩子的交際能力,讓孩子去做會做的、有能力做的事,父母可以幫助、引導孩子,但是不能替他們做。真正的愛,不是替孩子承受一切,而是讓他學會在挫折和失敗中成長。
我是99分媽媽育兒師,也是4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