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理財現負值

2020-12-17 新浪財經

來源:時代周報

銀行理財現負值

打破剛兌負收益或常態

時代周報記者 黃坤 發自上海

淨值型理財產品的淨值出現罕見的「負收益」。

截至6月15日,時代周報記者根據中國理財網數據統計,超過200隻存續的銀行理財產品淨值低於「1」,其中不乏工銀理財、招銀理財、交銀理財、中銀理財、建信理財、中信理財等機構的理財產品,絕大多數為剛成立不久的固收類理財。

時代周報記者查看多個負收益的銀行理財產品發現,產品管理機構多為該銀行一級全資子公司產品,多屬於「R2」級別,即「穩健型、中低風險」,大多為銀行活期理財和大部分銀行理財。

低風險的銀行理財產品為何遭遇規模虧損?

6月15日,融360大數據研究院分析師殷燕敏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近兩年銀行理財逐步從預期收益率型向淨值化轉型,產品運作模式也從原來的封閉型轉變為可隨時申贖的開放式或定期開放產品,投資標的以固收類資產為主的銀行理財產品就更類似於債券型公募基金。」

在殷燕敏看來,「資產淨值會隨著市場的波動而出現波動,近期出現浮虧的理財產品也主要是受到債市調整影響,又恰逢該產品的申購贖回開放期,如果投資者在此時進行贖回操作就可能會損失本金。」

債市調整、市價估值法、利率下行

以招行代銷季季開1號為例,該產品6月3日單位淨值跌至0.9997,6月10日跌至0.9988,近一個月年化收益率為-4.42%。

從投資品種比例來看,季季開1號產品,投資於標準化債權資產的比重不低於60%,投資於非標準化債權資產比例不超過40%,而公募純債基金投資標的也是標準化債權資產。

6月15日,貝塔數據研究組在接受時代周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不論是以「季季開」為代表的投向債券市場的理財產品,還是公募債券基金,它們本質上都是持有並交易債券。一方面,債券的票息收入是債基最確定的收益來源;另一方面,利率波動帶來的資本利得是債基的或有收益(虧損)。

據了解,銀行理財固定收益類產品的投資收益包括票息收益和公允價值變動兩部分。

6月14日,交通銀行私人銀行部首席財富管理顧問陳伯憲在接受時代周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固定收益產品價格下跌主要就是因為短期利率上升的原因。此次債券收益率的大幅變動,主要是由於投資者的預期調整,但債券投資最終還是要回歸基本面。」

據《新京報》報導,截至6月7日,有數據可查的3240隻債券基金中,近1個月回報為正向收益或0的僅有261隻,約92%的債券基金出現了虧損。

然而,債券市場大起大落並不鮮見,為何此前沒有出現銀行理財產品大面積淨值浮虧,如今卻風險暴露?

6月14日,粵開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奇霖告訴時代周報記者,這是因為估值算法問題,之前都是預期收益型或者攤餘成本法,現在有些理財產品是淨值型,按市場價估值。

據陳伯憲解釋,銀行理財產品淨值化轉型始於2018年資管新規正式發布以後,2018―2019年兩年恰好是債券牛市,中間債券價格也有過短暫的調整,但總體幅度和速度都較為有限,而近來債市的調整速度和幅度卻是多年未見的,1年期國債收益率從4月29日到6月5日一個月左右的時間內上漲了0.96%,10年期上升了0.35%。

陳伯憲表示,上一次如此快速的調整是2016年11月,但當時理財產品還不是淨值型,所以一般人影響與感受不大。但如果看採用淨值計算的債券型基金表現,當時也出現較大幅度的調整。

投訴劇增 銀行調整投資策略

截至6月15日發稿,時代周報記者梳理發現,平安銀行和招商銀行兩家股份制行因理財問題遭集體控訴,在黑貓投訴平臺中分別有253條和110條投訴記錄。

其中,6月13日,多位網友在黑貓投訴發帖稱,平安銀行「N天成長」系列產品涉嫌虛假宣傳,宣稱中低風險的產品,但買入後大幅虧損,平安銀行卻標註年化收益率為近5%。

6月12日,招行理財客服告訴時代周報記者,「最近季季開、卓遠系列這幾款產品主要投資於債券等固定收益類資產,都出現淨值下跌,主要是由於4月底以來,債券市場出現劇烈波動,目前建議不要購買此類產品。」

6月15日,平安銀行相關負責人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此輪債券市場調整各家銀行淨值型理財均受到一定衝擊,對於此輪市場回調,公司提前進行了積極應對,產品淨值回撤比市場同類型產品較小。

該負責人表示,「基於債券資產兼具資本利得和票息收益的特點,經過此次調整債券的投資價值也逐漸回升,建議投資者對調整無須過度恐慌,理性對待產品淨值短期波動。」

對於下一步,6月15日,交銀理財總裁金旗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整體理財產品100多個也有一定的回撤,但總體可控,會儘量滿足投資責任在安全性、穩定性上面的需求。」

金旗表示,這次債市波動並沒有打亂交銀理財新產品發行的計劃,「5月之前發行產品整體速度保持在每個月300億―400億元,6月前10天發行100億元以上,與前幾個月節奏保持一致。」

交銀理財判斷,債券市場價格仍然有再度上漲的機會,這波調整為新發行的產品創造了較好的建倉機會,一定程度上也是降低了投資者此時買入所要面臨的市場風險。

理財「負收益」常態化

銀行「保本保收益」的形象退去,將如何在資管市場競爭客戶?

6月15日,交銀理財總裁金旗告訴時代周報記者,「大家關心的是,銀行理財產品1塊錢買進去變成了9毛9,這打破了銀行理財的(剛兌)信仰。未來隨著淨值化轉型,這種情況出現的頻率會越來越高,回撤的幅度也有可能會越來越大,但客戶需要承擔市場風險。」

6月15日,上海一家大型財富管理公司團隊經理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未來銀行理財子公司及理財業務專營部門發行的產品將明顯呈現「淨值化」特徵,更多產品的收益將體現其標的資產價格的波動率。標準化產品比拼機構管理資產實力。

同日,興業研究首席金融行業分析師孔祥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打破剛兌將是理財產品進化的起點。本次是理財子公司發布產品以來難得的「壓力測試」機會,如果能順利推動投資者接受剛兌打破的實施,這將顯著促進後續理財子公司產品線延伸和風險資產的配置。短期會有產品贖回壓力,但中長期有利於風險資產配置和產品研發。

中國銀保監會數據顯示,目前近24萬億元銀行理財中估計淨值型產品已在50%以上,但主要為現金管理型和採用攤餘成本計量的定期開放式產品。

據普益標準統計,2019年度,銀行發行的淨值型理財產品投資類型仍以銀行擅長的固定收益類資產為主,佔比高達94.63%。

據悉,當前已有理財子公司透露部分產品正在逐步提升非固收資產的佔比,包括混合型基金、高股息高分紅股票等。

中郵理財總經理步豔紅曾公開表示,未來產品布局上,理財子公司會加大「固收+」產品和指數類產品布局。在做大類資產輪動指數時,當債券利率有大幅偏離收益率下行時,應採用蹺蹺板原理,迅速減持中長期利率債品種,把資金布局到股票市場中。

6月14日,陳伯憲告訴時代周報記者,未來銀行應從簡單的賣產品,簡單說產品,短平快地只說「門檻金額、幾天、收益率多少」,轉型為真正意義的財富管理銀行,才有未來的競爭力。

未來理財收益率是否持續走低?個人投資者持有還是贖回?陳伯憲認為,目前出現的債市震蕩和一些銀行理財產品出現的虧損,是短期現象,未來理財收益率還是會回升的。

當前環境下,投資人如何進行合理投資?

6月14日,陳伯憲在接受時代周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資產配置」尤為重要,投資人要了解自己的風險屬性,透過專家對未來大勢的預判與模型的計算(定性+定量),找到最合適自己的投資組合,進行資產配置。

相關焦點

  • 銀行理財產品預期收益率現7% 日光碟擬再次浮現
    自本周一開始,不少固定收益交易員反映,市場資金面開始趨緊,而銀行短期理財產品從上周逐步加高收益水 平,目前35天短期理財產品,收益率6%已屬常見,一些中小銀行甚至已經出現118天產品預期收益率接近7%的叫價。有銀行個金部負責人介紹,預計到本周 周末,短期理財收益率還將水漲船高。
  • 銀行理財靠譜嗎?
    理財產品各色各樣,今天主要還是說銀行理財產品,畢竟對於大多數人來講,銀行理財產品離我們最近。有的人會說"現在理財產品已經出了好幾個問題了,有幾家銀行的理財產品出現了大規模的兌付問題,理財產品已經不是從前那個理財產品了",確實理財產品已經變了,再也不是那種像存款的產品了,這也就到了我今天要說的主題,理財產品你必須知道的幾個常識,不要再傻傻的聽銀行工作人員指揮了!第一點就是理財產品是存款產品嗎?
  • 委託理財動態丨廣州智度股份理財種類多樣,風險承受力強
    000676智度股份(廣東省廣州市)9月16日發布公告,展示了近期使用自有資金投資理財並且進行證券投資操作的進展情況。2020年1月22日,智度股份發布公告表示將使用8億元的自有資金進行證券投資,投資範圍調整為新股配售或者申購、證券回購、股票投資、債券投資以及除委託理財外的深交所認定的其他投資行為。截至公告日,近十二個月公司購買了28種不同的理財產品,其中有2項方圓投資管理(香港)的產品未贖回。
  • 中信銀行理財子公司亮相 股市成為銀行理財子重要方向
    財聯社(北京,記者 姜樊)訊,今日,中信銀行理財子公司信銀理財首次亮相併宣布開業。值得注意的是,在今日信銀理財發布的投資策略中,股市等資本市場成為重要的投資方向。實際上,隨著銀行系理財子公司的相繼開業,資本市場已經成為各家銀行理財子公司的必爭之地。財聯社記者獲悉,目前已有多個理財子公司著力布局股市等資本市場領域。「信銀理財設置了股權與資本市場投資部、固收與多資產投資部、財富管理與解決方案部三大投資事業部,為投資者提供穩健、專業和豐富的理財產品。」
  • 永隆銀行炮臺山分行開業 提供尊貴理財服務
    2012年11月23日,永隆銀行炮臺山分行正式開業。永隆銀行一向積極拓展分行網絡,炮臺山分行的開業正是為了滿足各區客戶對銀行理財服務日益增加的需求。目前永隆銀行在香港的分行網點已擴展至44間。因此,永隆銀行在炮臺山分行特設「金葵花」理財中心,讓資產總值達港幣100萬或以上的客戶可專享更尊貴及貼心的理財服務。永隆銀行助理總經理鄧耀梁表示:「過去數年,本行不斷鞏固及擴充各區的分行網絡業務,以落實優化分行網絡及為不同客戶層提供多元化銀行理財服務的願景。炮臺山分行位處北角及銅鑼灣交界,有助本行完善在港島東區的分行網絡,與及吸納有理財服務需求的優質客戶。
  • 理財產品排行哪個好?哪個銀行理財靠譜?
    摘要: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理財意識變得更強烈,手上閒散的資金不再閒置,都購買理財產品。各大銀行也不斷地推出新的理財產品,那麼理財產品排行哪個好?哪個銀行理財產品靠譜?小編帶大家來解析國有銀行理財排行?理財產品排行哪個好?
  • 「寶寶」理財不給力,銀行短期理財產品走俏
    三湘都市報記者走訪長沙地區的多家銀行發現,年化收益率超過4%的產品寥寥無幾,而以餘額寶、理財通為代表的「寶寶類」理財更是進入了「1時代」,在這樣的情況下,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熱衷於購買30天甚至7天的銀行短期理財產品,既能獲得遠高於「寶寶類」理財的收益,資金又能有不錯的流動性保障。
  • CPI時隔11年首現負值
    本報綜合消息 12月9日,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11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下降0.5%,時隔11年再次出現負值,與PPI(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罕見地同步進入負增長區間。豬肉又是影響食品價格、進而導致CPI同比和環比出現負值的主要推手。據董莉娟介紹,隨著各地區各部門持續推進「六穩」「六保」工作,11月份,豬肉價格同比下降12.5%,降幅比10月擴大9.7個百分點,影響CPI下降約0.60個百分點;環比價格下降6.5%,降幅收窄0.5個百分點。
  • 起底12家銀行理財子公司 股市走牛 銀行理財產品也跟著「吃肉」?
    市場也傳出一種聲音:權益類銀行理財產品爆發在即!銀行理財的資金投向是否在向股市布局?對此,《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近日對募集起始日期在7月31日前的1487款銀行理財子公司發行的理財產品進行梳理統計。超20%理財產品投資方向涉及權益類資產先瀏覽一下今年以來銀行理財的大體情況,根據融360大數據研究院監測的數據,今年前七個月,銀行理財產品月均發行量為7682隻,去年同期月均發行量為9494隻,同比下降19.09%。
  • 第三屆直銷銀行理財節進入招商階段:比財引領發展,提現安全高效
    金融科技推動著網際網路理財指數快速上升,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區塊鏈等金融科技技術對網際網路金融的發展產生著重大影響。「餘額寶」等國內網際網路金融的熱潮催生了國內直銷銀行的發展,而隨著年輕一代個人財富增加以及理財觀念的進步,越來越多的人參與到網際網路金融的理財行列。在網際網路時代來臨之期,直銷銀行作為一種新型銀行運作模式,為用戶提供更有競爭力的存款產品和銀行理財產品,獲得用戶的青睞。
  • 理財產品多種多樣,那麼銀行理財產品可靠嗎?一起來分析
    摘要:科技的進步使得越來越多的人學會了理財。但是現在的理財方式和平臺有很多,例如度小滿理財、螞蟻財富等,這樣我們就有很多疑慮和擔心。疑問最多的就是銀行理財產品可靠嗎?我們一起來分析分析。我們先來看看銀行理財產品的主要種類,按幣種可以分為人民幣理財產品和外幣理財產品,按客戶獲取收益方式可以分為保證收益理財產品和非保證收益理財產品。每一款不同的理財產品銀行在推出時,都會對自己產品的特性給予介紹。我們要具體理財產品,做出相應的分析。銀行理財產品可靠嗎?
  • 中信銀行獲準開設理財子公司
    15日晚,中信銀行發布公告稱,近日收到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關於該行全資子公司信銀財富管理有限公司開業的批覆,批覆批准信銀財富管理有限公司開業至今,中信銀行已成為第四家獲準開設理財子公司的股份制商業銀行。
  • 2019理財報告:銀行理財、「寶寶類」收益為何整體走低?
    截至目前,六大國有銀行的理財子公司及光大銀行、招商銀行兩家股份制銀行的理財子公司已經開業。根據《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管理辦法》,理財子公司發行的公募理財產品將不再設置銷售起點。這意味著銀行理財與公募基金一樣,1元錢就可以起投。「過去多年銀行理財的最低購買門檻一直都是5萬元,將財富水平較低的人群擋在門外。」
  • 五大銀行的哪個理財產品最好
    當然,除了這些投資渠道以外,銀行的投資渠道似乎是更加保險的,畢竟銀行的投資渠道是非常安全和可靠的,國內的五大銀行的投資項目也是非常多的,那麼,五大銀行哪個理財產品最好呢?首先看中國銀行,它主要推出的理財產品是中銀日積月累、中銀債付、中銀穩富等系列,最低投資是一萬,最高是三十萬元,平均年收益是4.5%,收益較高,風險也不高。其次建設銀行理財產品主打「乾元」系列,它的理財產品種類比較多,最低投資5萬元,最高100萬,平均收益率是4.2%。建行推出的日薪月溢理財產品收益最高,可達5%。
  • 2018年各大銀行理財能力和理財產品排行榜
    投資理財選擇一家理財能力較好的銀行,不僅可以保證自己的資金安全,還能為自己賺取理想的收益。但是,很多人都不懂怎麼樣才算是理財能力較好的銀行。銀子鋪小編今天帶領大家一起來看看下面的2018年各大銀行理財能力和理財產品排行榜,看完你就懂了。
  • 零基礎怎麼理財,股票、債券、銀行匯率新手也能輕鬆上手
    錢生錢的道理,誰都能懂,因此掌握好理財方法尤其重要。市場上常見的理財方式有銀行匯率、股票、債券等,現不管是大學生亦或是有穩定工作的社會成年人,在生活中或多或少都會對理財有所接觸。然理財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購買者的理財知識水平、風險承受能力、個人理財水平等,將直接與風險指數相掛鈎。
  • 華夏銀行理財子公司金融科技部發布大批量崗位
    華夏理財是華夏銀行的全資子公司,主要從事發行公/私募理財產品、理財顧問和諮詢等資產管理業務。為打造高水平、高質量的人才隊伍,現面向社會公開招聘具有相關工作經驗的專業人才,誠邀精英加盟,共啟願景,共展事業,共同成長,共謀發展。
  • 警惕這類銀行理財,可能是「假理財」
    飛單是業內的一種叫法,指的是銀行工作人員為了獲取高佣金違規向投資者兜售銀行代銷的理財產品。大致有這些情形:1.違規銷售銀行代銷品種,甚至非本行產品,甚至拿錢去私自炒股。2. 以非理財品種(如保險產品、基金等)代替理財產品,誇大收益、隱瞞風險。
  • 銀行理財產品可靠嗎,度小滿理財產品收益率高嗎
    摘要:從安全的角度出發,用戶更願意在銀行挑選各種理財產品,有效的降低用戶投資理財的風險,用戶需全面了解銀行理財產品的相關信息,讓自己能夠安心理財。銀行理財產品可靠嗎銀行理財產品主要是商業銀行對於目前的客戶人群進行精準的分析,以客戶需求作為基礎,針對不同類型的目標客戶所開發出來的理財產品。銀行所推出來的理財產品受到銀保監會的監督管理,有效的保證了理財產品的風險可控。
  • 招銀理財、中信銀行的理財產品先後虧錢 這是怎麼了?
    招商銀行理財子公司旗下兩款產品跌破本金的消息,在業內尚未討論完。中信銀行的理財產品3天下跌1.36%的消息,再次引發討論,共同點是,兩款產品均以債券類資產作為主投資產。銀行理財怎麼了?債市怎麼了?是圍繞在投資者心中兩個大大的問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