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華夏時報
華夏時報(chinatimes.net.cn)記者楊仕省 見習記者 陳奇 深圳報導
「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宣稱擁有超7000萬註冊用戶的趣步在被立案調查之後,仍然在繼續活躍著。
《華夏時報》記者了解到,近日,有趣步APP的推廣人員現身深圳福田區街頭,向路人派發傳單。
從傳單上的內容來看,還是熟悉的味道。「讓汗水不白流」、「每天四千步,月賺300+」、「區塊鏈+運動大數據」,上述宣傳語依舊是趣步用來招攬用戶的亮點。
而在上述高調行為的背後,趣步如今的境況並不樂觀。今年10月中旬,趣步被長沙市工商局立案調查。此後,陸續有多名市民在長沙市政府官網的市長信箱留言,詢問趣步被立案調查的消息是否屬實。
對此,長沙市經開區通過市長信箱統一回復表示:一、「趣步」公司及「趣步」項目涉嫌網絡傳銷、非法集資、金融詐騙,長沙市工商局經開區已立案調查;二、奉勸諮詢人及其親朋不要參與「趣步」項目,不要對「糖果」進行炒作。
另外,今年11月18日,央視《焦點訪談》欄目以「區塊鏈不是『取款鏈』」為題,直指趣步不過是借用區塊鏈旗號的偽應用,本身和區塊鏈毫無關係。
不過,如今來看,種種「負面」消息並未澆滅趣步信徒們的狂熱。記者注意到,在相關論壇中,各路趣步玩家之間的信息交流依然活躍。偶爾有網友轉發關於趣步涉嫌傳銷被曝光的新聞連結,隨後有人回帖稱,「恭喜!幫趣步做了免費宣傳」。
避免崩盤則「拉人頭」不能停
天眼查信息顯示,趣步的運營主體為湖南趣步網絡科技有限公司。該公司於2018年6月5日註冊成立,註冊資本300萬人民幣,法定代表人為葉壯,疑似實際控制人為鄭陽。
按照趣步的宣傳口徑,其自主開發並運營的「趣步」APP於2018年9月6日正式上線,截止至今年9月30日,趣步APP的註冊用戶數突破7000萬,日活躍用戶數超1000萬。
通過傳單上的諮詢電話,記者聯繫到了一名付姓男子,據其所述,他是趣步APP在深圳地區的推廣人員,這款軟體在全國各地都有推廣,而目前全國的「趣友」總數更是已經達到了9500萬。
短短一年多的時間便吸引了大量玩家加入,趣步爆紅的同時也引發了質疑。早在今年3月,便有媒體發文質疑趣步的模式屬於傳銷。有鏈圈從業人士指出,趣步就是一個披著區塊鏈外衣的「資金盤」。
所謂資金盤,指的是沒有造血功能、用後來參與者的錢支付前面參與者的龐氏騙局。一旦沒有「新韭菜」進來,創辦資金盤的老闆無利可圖,就直接關網,攜款私逃。
而分析趣步的運營模式,無疑與資金盤的特徵存在高度契合,畢竟走路這一行為本身無法創造直接的價值,其收益又從何而來呢?
據了解,用戶在註冊成功後,可通過走路步數拿到一種名為「糖果」的獎勵,而糖果可以兌換成虛擬貨幣「GHT」,用戶在GHT平臺上用趣步帳號註冊後,便能將GHT兌換成人民幣。
對於獲取糖果的方式,趣步設定了三種玩法,其中第一種尤其具有吸引力,即不進行投資和推廣,每天走路獲得糖果,這正是趣步在傳單中所述,「每天四千步,月賺300+。」
但是,有資深趣步玩家李先生表示,通過這種方式獲得的收益極為有限。根據「糖果」產出的公式,每日獲取「糖果」數量=0.00008×任務步數×活躍度,其中,在不投資和推廣的情況下,每個人基礎活躍度為1,僅靠步數賺取的「糖果」實在有限。而且賣出「糖果」平臺還會扣除50%手續費,到手的金額所剩無幾。
因此,在趣步設定的三種玩法中,進行投資購買任務和拉人頭才是最「主流」的玩法,只有這樣才能提高活躍度,從而增加所謂的「糖果」產量。事實上,大多數用戶在高額回報的誘惑下,往往會選擇花錢買入「糖果」,再兌換高級任務。
趣步的線下推廣人員不斷招攬新用戶加入,便會有源源不斷的資金流入。在法律界人士看來,趣步這種「拉人頭」的行為很有可能涉嫌構成傳銷。
北京康達律師事務所韓驍律師在接受採訪時指出,趣步的推薦機制和多級分銷是一樣的,拉下家,下家再發展下家,以實現裂變式增長和收益。這樣的模式符合《禁止傳銷條例》第七條中的行為。
在被立案調查之後,趣步依舊未停止推廣行為,其中的邏輯也很簡單。韓驍表示,「由於趣步所獲得的收益並非來源於銷售商品或服務等所得的合理利潤,而是他人加入時所交納的費用和帶來的收益,若新人用戶停止加入趣步平臺,則會造成資金鍊大面積斷裂。若其沒有發展其他可以獲利的產品或改變營銷模式,很可能面臨資金崩盤的風險。」
與此同時,未被刑事立案也給了趣步繼續鋌而走險的勇氣。金博大律師事務所孫凱律師告訴記者:「『傳銷行為』並不等於『傳銷犯罪』,前者是一種由工商部門打擊的行政違法行為,後者是一種需要被刑事立案,接受刑事處罰的行為。」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趣步公司還只是被工商部門立案調查,還沒有被公安機關刑事立案。因此,在利益的驅動下,才會繼續推廣這種『拉人頭』的行為。」孫凱分析認為。
高調扶產助銷的背後成色幾何?
很長一段時間以來,區塊鏈概念一直是趣步用於招攬用戶的噱頭。
「我們是一家以區塊鏈技術為支撐,立足運動健康領域,鼓勵全民關注自身健康,參與快樂運動的創新型科技公司。」趣步在官方APP裡這樣寫道。
《華夏時報》記者了解到,今年7月13日,「趣步科技」官方微信公眾號(已被封禁)曾發文透露,公司總部已由湖南長沙遷至重慶鶴壁,同時正在布局深圳和杭州的區塊鏈研發中心,以及海南的運營中心。
值得注意的是,天眼查信息顯示,今年9月16日,一家名為「深圳九六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的公司在深圳註冊成立,其註冊資本為1000萬元人民幣,疑似實際控制人與法定代表人分別為鄭陽和葉壯,公司經營範圍涵蓋區塊鏈技術的研發、技術諮詢、技術轉讓。
時過境遷,在區塊鏈炒作行為遭遇強監管的背景下,趣步正試圖改變玩法,通過上線商圈,以扶產助銷來進行「洗白」。
趣步方面稱,將用實際行動支持國家扶農政策,其商圈的扶產助銷將會源源不斷推出適合各階層的大眾化產品和滯銷農產品。
12月2日,《華夏時報》記者在註冊趣步進入商圈後發現,在其扶產助銷欄目中,目前僅有兩款商品,分別為崀山臍橙和洞子溝苦水枸杞。
但是,當記者與主流電商平臺的同款商品進行價格對比後發現,趣步的這兩款扶產助銷產品售價均相對偏高。以趣步首推的崀山臍橙為例,售價為58元十斤,這讓一些混跡於趣步貼吧論壇的「忠實玩家」也直呼,「該去繳智商稅了!」
而趣步聲稱,11月25日至28日,3天時間內平臺上架的1.7萬箱17萬斤85噸崀山臍橙全部售完。但是,這張高分「成績單」的背後並沒有直接的依據,上述趣步推廣人員提供給記者的僅是幾張微信群聊天截圖和一篇自媒體宣傳稿,無法對其真實性做出判斷。
在趣步投放的宣傳稿中,透露其扶產助銷商城平臺與中國農墾集團達成了合作。資料顯示,後者直屬於農墾部、農牧漁業部、農業部、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是中國農墾系統成立的國有農業企業,也是中國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協會理事單位。
反常的是,關於這項合作的具體細節,記者不僅沒有找到任何媒體的報導,而且中國農墾集團也從未發布過相關消息。隨後,記者撥打了中國農墾集團辦公室電話進行求證,對方表示暫時不能確認這項合作是否存在,對趣步這一所謂的合作夥伴,也並無印象。
究竟是扶產助銷還是低買高賣?售賣後的利潤是歸於農民還是流入了趣步的小金庫?這其中顯然存在諸多疑問。
律師:「仿趣步」軟體或盜取洩露用戶隱私
目前,雖然趣步APP已從各大手機應用商店下架,但用戶仍可以通過私人分享連結下載,並能在安卓手機設備上正常使用。
與此同時,趣步的走紅引來了眾多效仿者,目前市面上出現了多款仿趣步模式的APP。記者以趣步為關鍵詞分別在蘋果App Store和華為手機應用市場搜索發現,類似的軟體均超過10款,例如步多多、趣走、趣步行、樂走計步賺錢等等,不一而足。
分析其運營模式,均與趣步大同小異,「走路賺錢」、「邀請賺更多」是這些App最明顯的特徵。
對此,孫凱指出:「市場上出現的多種帶有傳銷性質的軟體,宣稱可以『發大財』、『一夜暴富』,產品具有某種神奇功效,或者需要交納『入門費』的時候,我們就應該警惕,這類軟體是否會存在一些問題了。」
值得注意的是,用戶在註冊的過程中,這類軟體往往以「一人一號」、「一機一號」為由要求提供真實的身份信息,包括姓名、手機號碼甚至銀行卡帳號,而這往往會涉及到身份信息的洩露。
韓驍表示,「這類通過拉人頭的返利模式吸引大家「賺錢」的App在涉嫌構成傳銷的同時,還可能存在盜取、販賣、洩露用戶隱私信息等非法目的。」
「理財的收益與風險是成正比的,高收益往往意味著高風險。公眾在下載 App 時應仔細閱讀、謹慎接受相關服務協議,使用過程中注意收集證據,一旦受到權利侵害應立即停止使用、及時止損,並向公安機關報案,最大程度避免自己以及他人的財產損失。」韓驍向用戶提供了上述建議。
見習編輯:李茜楠 主編:秦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