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感 /椒鹽大排骨
思考/如何辨別區塊鏈騙局?
全文共1812字,閱讀大約需要5分鐘。
前天晚上,西安所有人都在徹夜等待京東418電商節,唯獨戴著黑色頭罩的徹夜等待喪鐘敲響。
17日晚,披著「區塊鏈」外衣的特大網絡傳銷案主犯鄭某等4人,被陝西西安警方從外地押解回西安,該案其餘5名嫌疑犯之前已歸案,案件成功告破,涉案金額達8600萬元。
傳銷頭目盯上其話題傳播度高、專業性強的特點,將其打造成傳銷噱頭,建立「消費時代」(DBTC)網絡平臺,通過網絡發展下線。從今年3月28日上線運行至4月15日,短短18天,一團夥共發展註冊會員1.3萬餘人,涉及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涉案金額8600餘萬元。
那些騙子都知道自己是騙子
駭人聽聞的貴人騙局被揭穿,尚未被揭穿的區塊鏈騙局卻還在角落裡隱匿!
PreAngel創投基金創始合伙人王利傑表示:區塊鏈上的龐氏騙局太多太多了,如果傳統世界的金融產品龐氏騙局是10%的話,那麼區塊鏈世界就倒過來了。
哲人司馬遷在兩千多年前就已經為時下熱點定義: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騙子從來都知道自己是騙子,肯定為自己的利益大聲呼喊。有些騙子更有情懷一些,說他信仰區塊鏈,堅決不割韭菜、堅決不套現。
可是事實往往擺在眼前,在充斥著投機和泡沫的背後,以大變革的名義掏光你的積蓄。貴州一案就是鐵證!
當然,不可否認,區塊鏈在一些領域已經有成熟的應用,比如溯源;一到切不合適,區塊鏈公司自身需要加強自律,政府也必須做到有效監管,才能不讓區塊鏈變成畫了這麼多年的大餅。
如何辨別區塊鏈騙局?
虛假區塊鏈公司往往用障眼法遮住虛假部分,讓人信以為真,以下幾點是區塊鏈知識點誤區。
1、「有了白皮書就是實際應用」
當看到白皮書發布時,切勿輕信!當下在淘寶涉及區塊鏈最火的產品就是代寫區塊鏈白皮書,價格出售幾十——幾百元不等。
這些白皮書上,創始團隊的成員個個擁有海外高學歷,獲得某某大獎;項目的技術被表述為非常成熟,已經獲得應用。但是白皮書大多內容用英文撰寫,一些技術術語也讓人晦澀難懂。但往往百度一搜,所謂的團隊成員學歷都是騙人的。
2、區塊鏈就是發幣圈錢
將「區塊鏈」與「發幣」等同起來,本身即是一種偷換概念。區塊鏈是一種技術,而發幣則是依靠區塊鏈技術衍生出來的一種行為。目前絕大多數以發幣、炒幣為主的區塊鏈應用都有非法集資嫌疑。
3、「買幣許諾高收益」
代幣的騙子項目有個不變的套話,從直接建個網站賣幣收錢,到fork比特幣後改個名字的垃圾山寨幣,再到利用以太進行的ico,騙子們也在與時俱進,技術跟著升級。
但他們的核心精神永遠不變:我能讓你一夜暴富,把錢給我我能千倍還你。甚至有些項目還玩出了模式的結合,告訴你把錢給他在多短的時間內能漲多少倍……我下個定論:凡是許諾一年有穩定200%收益以上的全是騙子,你不想想穩定3倍的收益他們呼朋喚友賣房賣車就算賣身也投滿了,還輪得到你?
4、「有礦機就能躺著賺錢」
這個礦機挖礦,還要通電使用的,而且費電還不低,比家裡任何一臺大功率家電的耗電還要高。另外就算你一開始可以很容易挖到了幣,後來幣會越來越難挖,然後你不得不再買更多礦機,花更多的錢。總算下來,其實還是花了很多錢、耗費了很多電,雖然得到了一些代幣,但代幣的價格也會不斷波動,很可能會虧掉很多錢。
並且ICO已經被國家禁止,而為了達到發幣的目的,一些區塊鏈項目則想出通過賣礦機的方式讓投資者挖礦持幣。這種IMO的方式已經被定性為「變相ICO」,也是一種非法集資行為。
5、「去中心化能解決所有問題」
去中心化是區塊鏈最有價值的特性之一,但是這種特性是靠犧牲其網絡效率達到的,既去中心又提高效率,目前沒有完美解決方案。而且去中心化的應用並不適合所有領域,把去中心化「萬能化」是一種誤解,陷阱。
6、「微信交易收幣」
由於當前的token地址並不能和用戶身份關聯起來,所以被騙後也基本不可能找的回來,而且這樣的事情報警甚至都不會給你立案。在國內平臺關閉後入金確實困難,但也不能盲目相信別人,海外的平臺還是有一些可以提供入金渠道的,實在想找場外交易也要找熟人,避免被騙。
7、「名人站臺就是好項目」
找名人站臺成為許多「騙子區塊鏈」的慣用做法。因為本身沒有多少實力,所以只能靠名人來「撐場面」。實際上真正的名人也不會把自己的名聲押注在非常早期、高風險的項目上。所以看到名人站臺的區塊鏈項目,要看看是不是名人被「碰瓷」了。
無論你入的是否為區塊鏈騙局,在初期投資一定要保存好自己的證據,或者現場考察之後再確定是否投資。
-完-
怕被時代拋棄?
歡迎關注火鏈,
全球區塊鏈資訊,
讓您先看見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