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6-09 13:5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本文原標題:《上財陸品燕教授獲頒第八屆世界華人數學家大會ICCM數學銀獎》
6月9日,第八屆世界華人數學家大會(InternationalCongressofChineseMathematicians,簡稱ICCM)在清華大學新清華學堂開幕,上海財經大學陸品燕教授獲頒ICCM數學獎銀獎,以表彰他在#P問題中對一大類問題的分類定理,和算法博弈論中的工作。ICCM數學獎(原晨興數學獎)是華人數學領域的最高榮譽,被譽為「華人菲爾茲獎」。
陸品燕
上海財經大學信息學院教授,副院長,理論計算機科學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方向是理論計算機,並注重與其它學科的交叉,包括自然科學中的統計物理以及社會科學中的經濟學與社會選擇理論等。
「努力成為一個不帶任何定語修飾的
世界一流理論計算機研究中心」
這是上海財經大學理論計算機科學研究中心的發展定位。2016年6月18日,上海財經大學理論計算機科學研究中心(簡稱「ITCS」)揭牌成立,中心以常任軌教職的形式組建國際化研究團隊,陸品燕教授擔任中心主任。
兩年多來,陸品燕教授和團隊成員NickGravin、BunditLaekhanukit、郭子超、唐志皓、王子賀等辛勤耕耘於理論計算機領域,「理想與務實」「中國與世界」、「理論與應用」三個平衡的發展理念是他們努力堅持的原則。
築夢上財,用腳步丈量未來
談及成立ITCS的初衷,陸品燕談到,「一次偶然的接觸,我被上財帶有務實精神的理想主義打動了,這種氣質完全契合我的夢想。我希望研究中心聚集的是一幫理想主義者,大家因為對科學與數學的熱情、對計算機科學的興趣、對發展中國科研與教育事業的使命感聚到一起。在中國建立一個國際一流的理論計算機科學研究中心是我從讀博士以來一直的夢想,現在上海財經大學給了我這樣一個舞臺,我想去實現它。」從搭建網站,邀請第一位訪問學者,再到數位理論計算機青年學者的加盟,骨子裡的理想主義使ITCS團隊走到一起,人性化制度與良好的科研環境則為其保駕護航。在理想主義之外,ITCS以足夠的包容性和靈活性,充分關注和理解團隊成員的需求和想法,年輕的力量由此聚集,共同成長,厚積薄發。
以國際視野,組建高水平研究團隊
ITCS科研隊伍的組建並非是一帆風順的。「太偏重於中國特色華人學者,那理論計算機研究中心很可能就成為一個典型的中國特色的研究中心,與國際一流科學理論嚴重脫節,最終導致真正一流的活躍在科研第一線的華人學者也不願意在一個落伍的科研中心浪費時間;而另一方面,如果純粹地去追求已經成名成家的外籍學者,最後的結果可能只是撐了門面,沒有真正起到效果,整個中心無法進行可持續發展。」唯有在人才引進上把握好「中國與世界」的平衡關係,兼顧優秀華人學者和外籍學者,方能組建國際一流的科研隊伍,為中心的理論研究提供必要的人才儲備。ITCS現有的六名全職教職人員均是來自國內外名校的博士或博士後,其中包括兩名外籍全職教師NickGravin(國際奧林匹克數學金牌獲得者、國家級人才項目獲得者)、BunditLaekhanukit(國家級人才項目獲得者),一名中國香港學者郭子超(國際奧林匹克數學銀牌獲得者、國際信息學奧林匹克銀牌獲得者),海外人才佔比50%。
▲陸品燕(左) NickGravin(中) BunditLaekhanukit(右)
▲王子賀(左)郭子超(中)唐志皓(右)
這支年輕的團隊已經做出重要的科研成果,他們在理論計算機的頂級期刊JournaloftheACM、SIAMJournalonComputing及頂級會議STOC/FOCS/SODA發表數十篇高水平論文,其中2017-2019年,中心教師在理論計算機三大會議(STOC/FOCS/SODA)上發表的論文數佔大陸所有高校論文發表數約50%,ITCS由此獲得全球院校計算機科學實力排名項目CSRankings榜單算法與複雜性方向第九名。此外,ITCS全職教師也曾在人工智慧、經濟學、物理等諸多其他領域的重要期刊及會議上發表論文,如經濟學與博弈論一流期刊GamesandEconomicBehavior、運籌學一流期刊MathematicsofOperationsResearch、計算經濟學旗艦會議EC、機器學習頂級會議NIPS、COLT、人工智慧頂級會議IJCAI,AAAI等。
科教相長,打造國際化學術平臺
除了科研隊伍的國際化,作為活躍的學術交流中心,ITCS的國際化實踐還體現在學術交流國際化和人才培養國際化方面。
理論計算機研究中心擁有一個由10餘名海內外知名學者組成的講席教授組,講席教授組每人每年至少會在ITCS訪問一個月。自中心成立兩年多來,共接待來自全球各地的研究人員80餘人次,組織學術講座93場,舉辦7次學術研討會(其中國際會議2次)及6門國際暑期課程。如2017年7月,舉辦理論計算機領域國際學術交流會議——「理論計算機科學明日之星交流會」,來自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史丹福大學,卡耐基梅隆大學,康納爾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院校的一百二十餘位青年科研人員參會。十餘位來自全球和全國各地的博士生、碩士生、本科生先後以訪問學生的身份在ITCS和中心的老師同學一起做研究。他們在ITCS取得的科研成果助力了自身研究生涯的提升:本科生、碩士生成功被錄取為名校的博士生,博士生獲得教職或博士後職位。
▲圖靈獎得主、哈佛大學教授LeslieValiant
與理論計算機科學中心師生交流
堅持理論研究為中心,應用驅動理論
在ITCS的發展過程中,「理論與應用」的平衡不可或缺。「理論計算機科學研究中心」,顧名思義,「理論」是中心的核心與靈魂。但與此同時,一方面,由於計算機科學是一門由應用驅動的學科,ITCS始終致力於研究對計算機學科來說真正有意義的問題,而不是閉門造車的智力遊戲。另一方面,中心科研團隊也希望研究成果能夠最終應用到實際生活中,或者具有指導或解釋意義。在研究中心發展的兩年多時間裡,ITCS團隊以理論和數學為立足點,堅持引進或者邀請和理論比較接近的應用計算機學科的學者來中心工作或者訪問,以足夠的包容性、多樣性,學習和欣賞來自計算機應用學科的學者、問題以及方法,以更多地促進理論與應用的結合。「太偏理論了,完全無視應用,很可能走得越來越偏、越來越窄,最後變得沒有活力、沒有源泉;如果太偏應用的話,則可能完全丟掉理論及數學這個靈魂,完全沒有自己的根基與特色,不斷追逐應用中一輪又一輪的所謂熱點,最後不能在歷史的潮流中留下真正有意義的東西。」陸品燕教授如是說。
將近三年的發展,上海財經大學理論計算機科學研究中心從零開始,以「理想與務實」、「中國與世界」、「理論與應用」三個平衡的發展理念創造了可以預期的未來。對此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計算機學會名譽理事長李國傑院士曾言,「財經大學兩年內就冒出一個世界知名的理論計算機科學研究中心,可以說是一個奇蹟。讀完陸品燕教授(三個平衡)的文章,可以感受到追求卓越的理想主義情懷有多麼大的力量。」在努力成為一個不帶任何定語修飾的世界一流理論計算機研究中心的同時,以探索與實踐為中國高等教育科研的改革提供一些有益的經驗和教訓,為中國基礎科學研究的崛起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這是ITCS的發展願景,亦是努力的方向。
來源| 上海財經大學理論計算機科學研究中心
編輯|煙文雪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