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友好醫院呼吸科主任曹彬教授周六在權威醫學雜誌《柳葉刀》上發表了一份關於首批1733名新冠患者監測的研究結果,顯示新冠引起的症狀可能持續長達6個月時間。
在最初被診斷為新冠感染的6個月後,這些患者中仍然有約四分之三的人報告了持續的新冠症狀,其中63%的人表示他們感到疲勞或肌肉無力,23%的人表示焦慮或抑鬱,還有26%的人稱睡眠不好;病情最嚴重的人6個月後仍呼吸困難。
第一財經記者獲得的曹彬教授的一份聲明中稱:「我們的分析表明,大多數患者出院後仍會受到這種病毒感染引起的某些症狀的影響,這項研究強調了出院後護理的必要性。」
但是研究人員強調,這是一項觀察性的研究,也就是說他們觀察到了一些現象,而並未證明患者出現這些症狀就是由新冠病毒直接導致的。為了證明這種聯繫,研究需要將新冠的臨床終局與可能引起類似肺炎感染的住院患者進行比較。
對此,曹彬教授表示:「新冠肺炎是一種新的疾病,我們才剛剛開始了解其對患者健康產生的某些長期影響。」
早在去年11月時,曹彬教授就曾提出應該對新冠肺炎感染後遺症引起重視。他在《柳葉刀》的一次線上會議上表示:「新冠肺炎不僅能導致呼吸系統的疾病,還會導致全身的疾病,應關注多器官功能障礙和併發症是否會持續存在,以及這些症狀會在新冠肺炎患者出院多久之後消失等問題。」
徐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感染性疾病科主任顏學兵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我認為後遺症總是會有一些的,尤其是對部分重症患者,可能會持續甚至終身存在。」
他認為導致後遺症的原因有兩個,其一是新冠病毒主要累及肺部,是肺部炎症,會影響後期的肺功能,以及肺部器官給全身的供氧情況;其二可能是心因性因素,對一些患者的心理造成長期的影響,但這仍然需要持續的隨訪觀測,從而作出進一步的明確。
儘管人類與新冠病毒的對抗已經持續了一年時間,但是對於新冠病毒的致病機制,科研人員仍有很多未知等待解答,其中就包括新冠病毒是如何不感染大腦而對人的神經系統造成損傷的。
根據去年12月30日發表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上的一項新研究表明,新冠病毒可能不需要直接侵入腦組織即可對人腦神經系統造成損害。在通過對19名新冠死亡患者的大腦進行屍解後,研究人員重點研究了被認為極易受新冠病毒感染的區域組織:控制嗅覺的神經以及控制呼吸和心律的腦幹。在14例死亡患者的大腦組織中發現,上述區域的血管出現了損傷,一些發生了凝結,還有一些出現滲漏,滲漏的區域被人體免疫反應引起的炎症包圍,儘管這些區域並沒有發現病毒本身的跡象。
這也證明了新冠病毒確實會影響人類的神經系統。上述研究的共同作者、美國國家神經疾病和中風研究所的AvindraNath博士表示:「我們對此感到非常驚訝,研究結果表明這種損害可能不是由新冠病毒直接感染大腦引起的,但是又對神經系統產生了影響。未來我們計劃進一步研究新冠病毒是如何損傷大腦血管,以及是否會導致一些患者出現的短期和長期的症狀。」
去年12月,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也專門就「新冠長期症狀」問題召開研討會,稱一些患者的症狀會持續數周或數月。NIH會上援引初步數據稱,美國10%至88%的新冠患者在數周或數月時間內至少持續出現一種症狀,一些症狀可能對人們的生活產生影響;50%的非重症監護病房患者的認知功能發生了顯著變化。
美國疾控中心(CDC)列舉的新冠患者經歷的持續性症狀中,包括胸痛、疲勞和脫髮等。在12月10日《美國皮膚病學雜誌》上發表的一篇研究論文顯示,新冠的壓力導致一些少數族裔群體出現了顯著的脫髮現象。在紐約一個種族多樣化的社區中,脫髮率飆升超過400%,拉丁裔尤其顯著。不過研究人員尚無法解釋脫髮率飆升是否由新冠感染的生理影響導致還是精神因素導致。
上海精神衛生中心主任醫師陳俊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上述研究報告都僅僅提出了一些現象,沒有分析原因,新冠病毒會不會對大腦產生影響我們仍不清楚,但隨著全球報告了越來越多的新冠後遺症,這也是與他們的精神壓力分不開的,因為很多感染者還是會受到一些排斥,我們認為這些人的心理健康問題應該引起社會的更多關注。」
【責任編輯:任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