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前面】「孩子是父母的心頭肉」。但總有這樣一群性格怪異,特立獨行的孩子讓父母費盡心思。
大家好,我是米娜,今天我給大家的推薦的這部電影是《凱文怎麼了》。這是一部由英國女導演琳恩拉姆塞執導的倫理影片。故事聚焦於一樁虛構的校園qiang殺案,從一個母親的視角反思了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問題。通過對一個母親面對自己的兒子犯下的罪行進行前後生活、心理等對比,對自己的教育進行一個反思。
本片的敘事風格是採用插敘的,有點類似《記憶碎片》裡諾神的敘事手法,講述了美國中產階級一對恩愛的夫妻,自從兒子凱文的降臨,這個家庭開始變得不那麼和諧了。凱文作為本片的主人公,主要講述了他性格養成的三個年齡階段的故事。雖然只有三個階段,但是足夠讓我們看出這個「小壞蛋」是怎樣煉成的。
第一個階段是嬰兒時期,由於母親沒有經驗的緣故,為了躲避他的哭鬧聲,母親寧願到嘈雜的工地上,讓嘈雜擊打的聲音掩蓋凱文的哭鬧聲。他能直接從父母抱他的感覺判斷出是父親還是母親,罪惡的種子在心裡種下。
第二個階段是童年時期,童年時期他拒絕講話,對遊戲也無動於衷。到了換牙齒的年齡還要穿尿不溼。不是因為他智商有問題,而是以他超越同齡人的成熟和高智商的方式來報復母親。再長大一些,伊娃發現凱文似乎是針對自己,他比同齡的孩子還要更聰明,只是讓他做什麼他就不做什麼,對於他爸爸的話卻言聽計從。伊娃覺得這種日子忍無可忍,時常對凱文說要是沒生你就好了,還有一次把凱文扔在牆邊,導致了他的骨折。 這個事件發生後,凱文對母親的恨意愈發強烈。
第三個時期是青少年時期,凱文的逆反心理達到了極致,也是最瘋狂的階段。他和母親的矛盾逐步升級,尤其是妹妹眼傷事件發生後,父母對他都失望了,準備將他送去參軍,他內心的罪惡徹底爆發。最終導致悲劇降臨。
當警察來抓他時,我們看到的是他掛到臉上的詭異笑臉,是勝利?還是傻子的微笑?還是以另外一種方式報復了母親?我們不得而知。凱文進了監獄,母親過著生不如死的生活。
別人往她家門上、車上潑番茄醬,而她只能自己一遍遍的打掃清理著這些汙垢,獨自默默地承受著一切。她失去了以前的工作,以前的生活,和以前的一切。也許對一個母親來說,她做的已經夠多,承受的也幾乎超過了她的極限;但作為凱文的母親來說,她做得又那麼少,沒有及時抓住孩子內心所想所感,這才是致命的。中國有句古話「無仇不成父子」,母子之間同樣是一個道理。
110min的電影,除了結尾冰釋的溫暖時刻,每幀都壓抑致死。我花了2倍的時間看完的這部沉重的影片,心情也壓抑了好幾天。一部好的電影不僅會帶給你視聽藝術的享受,更能帶給你許多人生,人性的思考。關於生死,關於教育,關於家庭……這些亙古不變的話題,和那些觸目驚心的悲劇交織在一起,讓我們且行且珍惜。從電影,從人生得到啟發和感悟,避免悲劇的發生。
今天的解讀就到這裡,如果您有想解讀的電影可以評論區告訴我,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