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孩子的成績不理想時,家長都想要找專人輔導,最常見的就是到校外找輔導機構,這些培訓機構都稱老師是「名師或某名牌大學畢業生」,只要報名按照課程上課,就能保證孩子的成績迅速提高。
在輔導機構銷售人員的吹噓下,家長不惜重金將孩子送進輔導班,只為提高成績。
周女士就為了讓自己的孩子贏在起跑線上,就將孩子和孩子的表弟一同送入河南鶴壁的某輔導機構,周女士先後繳費共計22.76萬元,花了約23萬買輔導課程,結果孩子中考成績總分只考了220分,其中物理僅考了2分,周女士之下就去找輔導班的負責人討要說法。
輔導班看到這樣的事情發生後,自然也是推諉扯皮,不願意承擔責任,就說出自己在校期間(培訓班)僅見過孩子一次,言外之意就是「你的孩子都不來上課,成績不理想與我無關」。周女士聽到這樣的回答肯定不滿意,與輔導機構負責人互懟。
周女士稱「我花了20多萬,如果不圖成績的話,我是讓你們幫忙看孩子的嗎,這錢都能買棟樓了。
但該機構的校長卻稱「一共補習了七門課,平時測試的成績應該要考三百四五分」,校長的意思是孩子平時在輔導班的成績都不錯,唯獨這次考試出現了意外,物理能考兩分肯定是孩子自己出問題了。
這算是天價收費了,校方推諉扯皮在所難免,可見平常上課也是能糊弄就糊弄,到了考試終露餡。雙方各執一詞,但據周女士描述,該校負責人在報名之前還對她說「可以考上市重點或外國語中學」,不過這一條僅是口條承諾,雙方並未籤訂任何協議。
截止目前,調查,學校存在的培訓時間與中小學上課時間相衝突、教師資格證信息未上牆公示、上課教師與備案教師不符等違規問題,教體局已向該培訓學校下達《整改通知書》,責令限期停課整頓,整改驗收不合格,將吊銷《辦學許可證》。
依筆者粗淺的觀點來看:
目前校外培訓機構都有誇大宣傳的嫌疑,很多都對外稱保證上崗就業、穩穩上岸、保證考上等,這種宣傳標語在培訓機構是非常常見的,而且收費頗高,再一個很多人堅持「便宜無好貨」這條購物原則,所以對這類高價收費的項目就會盲目的相信。
便宜無好貨成為了某些培訓機構的賣點,讓機構內的「名師」身價飆升,到底是不是名師誰有知道呢?反正突出一個「貴」字,就能增加教員的含金量。
在高價收費的背後,還有一個讓人忽略的問題。該培訓機構是口頭對他人承諾,沒有籤訂任何合同或協議,這樣就無法證明自己的入學意圖,不能很好地維護自己的權益,但這不能作為高價收費的理由,一切應建立在提高成績和學習的基礎上。
校外培訓機構存在的糟點有很多,如收費越來越高,教員的素質參差不齊,有些甚至都沒有手續,教師沒有取得任何資質就上崗。
這個問題正是是目前教育的矛盾所在,在職教師不能外出有償教學,因為會跟工作發生衝突,的確是有效避免了「上課不講下課講」這種事情的發生,但卻讓校外培訓班嘗到了甜頭。
正規教師不能在業餘時間發揮特長,而業餘教師卻在從事著正規教師的工作。
也許,很多人會說培訓機構內也有正規教師,但現實是正規教師的比例遠遠要比你想的要低,數量較少,某些課程可能是正規教師在教學,而某些課程就成了大學生或從事著其他工作的兼職人員在給孩子上課,此類情況數不勝數。
正規教師心中也有苦,也想多掙一點錢,雖然國家正在落實「漲工資」的政策,但若教師能合法兼職,也許能促進教育事業的發展。
因此,我個人覺得,讓正規教師開辦有償課程可以解決校外培訓機構高價收費與不正規的問題,而且還能提高教師的生活水平,不過,這一定要建立在不影響校內課程的前提下,需要出臺一個政策來進行考核與限制。
在不耽誤正常教學的前提下,讓專業的人去做專業的事,是切斷校外培訓機構的有效手段,而且能讓校外培訓機構迎來大清洗,這樣更有利於推動教育事業的發展,踢出不合格的「教師」。
對此,你如何看待校外培訓機構高價收費,卻背著家長糊弄學生的這種事情?不過,還有一個問題,真學了,又怎麼會考2分呢?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