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米魔坊原創,轉載請和作者聯繫
上次說到了硼烷的複雜結構。今天,我們來繼續看看硼和矽的其他性質吧。
生命所離不開的硼
硼對於生物而言,是一種非常重要的微量元素,它參與植物木質素的合成、維持生物膜結構穩定和功能正常、維持細胞壁結構穩定等,同時它也分布在動物體內的肝、腎、腦等器官和組織中。
那麼,生物體是如何吸收硼元素的呢?
自然界中,硼主要以硼酸鹽的形式存在,硼酸鹽先被植物吸收,植物被動物食用後就成為了動物體內的硼元素,這就是最主要的途徑。自然界的硼元素主要以硼酸鹽和氧化物的形式存在,最常見的硼酸鹽就是硼砂,那麼硼酸及硼砂是如何在自然界穩定存在的呢?
還是「橋」的作用嗎?並不是,能使它穩定下來的一是依靠多聚的硼氧鍵,二是藉助於「配位」的力量,在硼酸)分子中存在三個羥基,當其溶於水時,水電離出來的氫氧根便會「拔刀相助」,單方面提供電子對來穩定硼酸:
而硼在生物體內又是怎樣發揮作用的呢?
硼的化合物可以作為催化劑,促進生物體內物質循環;可以作為信號分子,指揮細胞的生命活動;可以作為調節物質,影響酶的活性……這就是我們無處不在又不可缺少的奇特的硼。
能幹的矽
矽為什麼叫「矽」,因為它很貴,當然,這只是我在一本正經地胡說八道,矽的元素名來自於拉丁語的「silex」,意為「石頭」,當中國人了解這一元素時,由於其化合物在土壤中的含量豐富,取以「畦」之意,命名為「矽」。
說到一個元素,就不得不提及它的發現歷程,而矽的發現還要追溯到十九世紀。根據記載,人類開始嘗試提取矽單質是在1811年,法國科學家蓋-呂薩克嘗試從四氟化矽中提取矽單質,但他並沒有成功,直到1823年瑞典科學家貝採裡烏斯用金屬鉀還原四氟化矽得到了矽單質。矽在地殼中的豐度為0.277,在自然界中位於第二位,僅次於氧。
矽位於元素周期表的第四主族,碳的正下方,和碳具有一定的相似性,所以又被歸類為碳族元素。儘管它們在自然界十分普遍地存在著,但是含有這些元素的物質也有可能價值連城,例如:
碳所對應的是其單質金剛石,即鑽石矽對應的是二氧化矽,即水晶這兩種元素的另一個特點就是它們的成鏈傾向,即多個碳原子相連或多個矽原子相連,而碳的成鏈能力強於矽,相關的性質我在下面將會為大家一一介紹。
強大的半導體——矽單質
半導體大家可能還是比較熟悉的,說到太陽能發電那估計就家喻戶曉了,小到帶太陽能板的計算器,大到太陽能熱水器或太陽能飛機,這些應用主要得益於矽單質。
單質矽和單質硼一樣,分為晶態矽和無定形矽兩種,無定形矽沒有固定的結構,而晶態矽卻有著如金剛石一樣規則的空間網格狀結構,呈現著具有閃亮光澤的鋼灰色。晶態矽分為單晶矽和多晶矽,它們的硬度很大,但相對的也比較脆,在晶態矽中,單晶矽可以說是世界上最純淨的物質,最高純度可以達到12個9(99.9999999999%)哦~~
矽在常溫下化學性質不活潑,可以與強鹼、氫氟酸以及氫氟酸和硝酸的混合物反應,但如果遇到單純的氧化性酸,矽會發生鈍化,在表面形成一層緻密的氧化物薄膜,阻止了進一步的反應。當溫度升高,矽也開始放棄那一點矜持,開始變得活潑起來,這時的它不僅可以和非金屬反應,甚至可以與部分金屬反應,這些產物就是我們人類活動中的重要參與者:
碳化矽被稱為金剛砂,可以作為耐磨耐火材料;氮化矽可作為耐高溫陶瓷;四氯化矽是生產單質矽的重要中間體;二氧化矽已然成為點綴人們生活的一種飾品……
值得一提的是,當水晶中含有不同微量元素的話會呈現不同的效果。
比如說上圖的紫水晶就因為含有鐵和錳元素而成紫色
綠水晶因為含有鎂和鐵元素成淺綠色
有些水晶中因為含有稀土元素,所以在紫外線照射下會發出螢光。
矽作為半導體可以導電這很多人都知道了,但是它作為太陽能板是如何發電的呢?
這就要說到愛因斯坦著名的光電效應:原子中的核外電子在吸收一定波長的光後可以發生躍遷甚至電離。
那麼試想一下,如果在相同情況下,一種材料電離的電子多,另一種材料電離的電子少,那麼將這兩種材料連在一起,是不是就可以讓電子從多的地方運動到少的地方,從而實現電子的定向移動,產生電流,達到發電的目的呢?
根據這種思路,人們研究出了N型矽和P型矽,所謂的N型矽就是摻雜了一點磷的矽單質,而P型矽則是摻雜了一點硼的矽單質,這兩種材料就具有剛才所說的性質,具體原理就如下圖所示。(這兩種矽是怎麼協同工作並構成晶片和太陽能板的呢?苯寶寶先挖個坑~以後填上)
圖中紅色為N型矽,藍色為P型矽,「-」代表電離出的電子
文案:Menheran
編輯:苯寶寶
審核:Menheran、苯寶寶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上期回顧:
「元素系列15」矽和硼的故事,我們雖然像,但不是兄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