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名於世的安陽殷墟究竟是否為商朝都城?盤庚曾是否遷都於此?

2020-12-18 尋歡客味

商朝一共經歷了496年,從商祖成湯到商紂王,經歷了31個王,商朝在當時是一個大國,地域非常遼闊,但在商朝開國前期,內亂不斷,外敵藉機侵入,這讓商朝統治者不勝其煩,為了讓國家能夠穩定的發展和人民能安居樂業,商朝總共經歷了五次遷都之舉,到了公元前十四世紀,商王盤庚將都城遷到了殷,所以商朝又被世人稱為殷商,但究竟這個殷是不是就是現在的河南安陽殷墟?歷史學家對此頗有爭議。

古往今來大多數史學家都認為商王盤庚確實將都城遷到了現在的殷墟,在《尚書·盤庚》篇中記載的較為詳細,據記載,商朝始祖商湯剛開始建國時將都城設在了現在河南的商丘,在當時叫做亳,但是亳這個地方位於黃河的下遊,水災頻繁,每次水災過後都得花大量人力財力重建,所以皇室與貴族和王公大臣之間都有不少的矛盾,時常爆發衝突,國家一片混亂,等到了盤庚即位時,想要改變這一切,盤庚此人雄才大略,想將商朝傳至千秋萬代,於是他決定遷都,但這個舉動觸動了許多貴族的利益,許多貴族紛紛反對,盤庚只好曉之以情,動之以理,聲稱是為了天下百姓,為了百姓能安居樂業,為了國家能夠綿延萬世,但還是有不少大臣們不肯遷都,盤庚一氣之下,威脅說要趕盡殺絕,這才讓遷都這一舉措得以實行,盤庚帶著自己的子民,渡過了黃河,遷到了殷,也就是現在的河南安陽小屯村,盤庚在那裡開行新政,緩解貴族之間的矛盾,大力發展經濟,讓國家呈現一片欣欣向榮之態,自此之後,商朝穩定了二百多年,再也沒有遷都,盤庚也因此被後世稱為中興之主,藉此緬懷他。

三千多年過去了,在二十世紀初,在河南省安陽市小屯村一帶發現了大量文物,大量的龜殼和獸骨,上面刻了許多未知的文字,也就是後來聞名於世的甲骨文,又發現了許多做工精細的青銅器和兵器,被譽為國家一級文物的司母戊大方鼎也在此被發掘,發掘出的眾多建築遺址和王陵墓地和超高水平的手工業作坊無一不在敘說著當時的繁華,盛大的規模給人一種這就是國都的感覺。

還有一些史學家認為盤庚並沒有到安陽殷墟,根據《殷本紀》中的一段話「帝盤庚之時,殷已都河北,盤庚渡河南,復居成湯之故居,乃遂涉河南,治亳」,我們可以知道盤庚將都城遷回了故都商丘。根據司馬遷的《史記》記載,商祖成湯的五世孫仲丁把都城遷到如今的河南鄭州,仲丁弟河澶甲將都城遷到現在的河南內黃東南部,六世孫祖乙又到了現在的河南溫縣東,八世孫南庚又到了現在的山東曲阜,到了盤庚之時,《殷本紀》上寫的渡河南,乃是從黃河北邊到黃河南邊,復居成湯之故居說的就是盤庚回到了成湯先祖的故居商丘。《竹書紀年》記載:「盤庚十四年,自奄遷於北蒙,曰殷,十五年營殷邑。」從這看出,殷是北蒙,但在歷史上沒有把安陽叫做北蒙的說法,而且在歷史上成湯本人並沒有在安陽住過,所以說回故居跟安陽殷墟沒什麼關係,這是在晉代之後,有一些史學家將北蒙的「殷」和「殷墟」混淆了,以訛傳訛,讓後人誤認為殷和殷墟是一個地方。但有人會問為什麼在安陽能發現大量的商朝文物和遺址?這是因為成湯的第十三世孫武乙在安陽紮根了,而盤庚本人並沒有到達過安陽殷墟。

不管真實情況如何,盤庚為商朝穩定所做的貢獻是不可磨滅的,商朝也是我華夏一個偉大的朝代。

相關焦點

  • 殷墟:中國商朝後期都城遺址,位於河南省安陽市
    殷墟,原稱「北蒙」,是中國商朝後期都城遺址,位於河南省安陽市。盤庚十四年,商朝第二十位君主盤庚遷都於北蒙(今河南安陽),改「北蒙」名為「殷」。盤庚十五年,開始營建殷都。自盤庚遷殷,到公元前1046年帝辛亡國,經歷了盤庚、小辛、小乙、武丁、祖庚、祖甲、廩辛、康丁、武乙、文丁、帝乙、帝辛共8代12位國王273年的統治,殷一直是中國商代後期的政治、經濟、文化、軍事中心。
  • 中國歷史上盤庚是商朝最後一次遷都,可是他為什麼要遷都呢?
    盤庚繼承王位的時候,從商湯開始的商朝經過了二十個王。商湯建立商朝的時候,最早的國都在亳。在以後三百年當中,都城一共搬遷了五次。這是因為從中丁到陽甲,商王朝的發展經歷了一段困難時期。《史記·殷本紀》云:「自中丁以來,廢嫡而更立諸弟子,弟子或爭相代立,比九世亂,於是諸侯莫朝。」
  • 中國歷代都城-夏朝商朝(三)
    根據《史記》記載,夏朝曾十次遷都,斟鄩是其中第二個和第十個也是最後一個都城。我們在那一帶的村莊裡轉了轉,正是秋收時節,路上到處曬著穀物,看樣子芝麻是這一帶的特產。慶祝國慶的旗幟在空中飄揚,我非常願意相信,三千多年前,這裡曾是一個王朝的都城,那時的人們和現在一樣,在這個季節裡享受著暖風,享受著收穫。那次的河南之行,我父母的計劃還包括去參觀著名的北宋官窯瓷器,汝瓷和鈞瓷的窯址。汝窯的窯址位於寶豐縣,鈞窯的窯址位於禹縣。傳說舜帝曾封禹為夏伯,當時禹的領地叫夏邑。傳說禹的兒子啟以夏邑為都城,建立了夏王朝,啟的登基儀式在夏邑的鈞臺舉行。
  • 3000多年前的商朝,為何頻繁遷都?專家:實在過不下去了
    在中國古代,定都和遷都都是國家大事,為了穩定政權,歷代統治者都非常注意保持都城的穩定。但也有許多王朝曾遷移都城,比如說3000多年前的商朝,簡直就是「遷都達人」。盤庚遷殷之前,商王朝都城曾屢次遷徙,共有13次之多,歷來有「前八後五」之說。
  • 「殷商」的首都到,底是是安陽殷墟,還是朝歌?
    「殷商」的首都到,底是是安陽殷墟,還是朝歌?提到商朝,大家的第一反應就是暴君紂王,然後是妲己,再然後可能就是朝歌了。只是大家是都清楚,商朝作為一個綿延500多年的封建王朝,不可能只有一個都城。歷史上,因為種種原因,商朝的都城多次進行遷移。甚至有的一位君主在位期間,就遷移好幾次都城,這也沒辦法,喜歡搬家。商朝的祖先是契。傳說是簡狄吞吃了玄鳥蛋,而生的。玄鳥是什麼?
  • 《伍老師說歷史》第九講 盤庚遷殷,這個大王愛搬家
    盤庚當了大王以後,做了一件了不起的大事——遷都,也就是帶領大臣們一起搬家。那麼,他為什麼要搬家呢?他又把家搬到了哪裡呢?一天深夜,盤庚把自己的兩個弟弟小辛和小乙叫到了王宮裡,告訴了他們自己要遷都的打算。 原來,這一百多年來,許多大臣和貴族每天不是變著花樣吃喝玩樂,就是琢磨著爭奪王位,把國家上下搞得烏煙瘴氣的。
  • 系列文章,探秘商周之一:商朝後期都城之謎
    對於商朝的都城,大家普遍的看法是真正穩定下來的都城就是殷都,即今安陽。從盤庚到帝辛(紂),在此建都達二百七十三年,是中國歷史上可以肯定確切位置的最早的都城。殷都經歷了盤庚、小辛、小乙、武丁、祖庚、祖甲、廩辛、康丁、武乙、文丁、帝乙、帝辛共8代12位國王273年的統治。真是這樣嗎?
  • 河南安陽一處上古遺蹟,歷史積澱深厚,洛陽五大都城遺址甘拜下風
    在河南安陽發現的一處上古遺蹟,歷史價值相當高,洛陽的五大都城遺址在這處遺蹟面前只能是小巫見大巫。這處上古遺蹟便是殷墟。殷墟的發掘,成就了安陽古都的稱號,更加深了河南省整體的歷史積澱。安陽也因此開始為人所知,漸漸地,安陽成為了河南一處最重要的標誌城市。
  • 原來發現甲骨文的殷墟並非殷商都城,這裡才是商人故都
    安陽殷墟的發掘和這裡眾多帶有商代文字的甲骨片的出土,絕對是我國現代最重要的考古大發現之一,經解讀的甲骨文資料清晰地表明了商代諸王的存在,並且證明了《史記》商代世系表的真實性,這打了當時的疑古派們一記響亮的耳光,說明中的商朝歷史絕非後人偽造,為三代歷史的研究打開了新的局面。
  • 商都在安陽,為何紂王卻在朝歌抗周?考古發現商朝滅亡真相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親率300戰車,數萬甲士向商朝的腹地朝歌發起了軍事進攻。得益於此前周文王在晉南、豫北戰場對親商的黎國、崇國的佔領,伐紂聯軍可以長驅直入直抵牧野,在這裡,聯軍才首次遭遇商朝軍隊的阻擊。
  • 商代盤庚遷都考:令商王朝穩定273年的重大舉措
    商代世系表,點擊可放大這是因為,商部落有個特色,他們總是因為種種原因,不停地遷徙,在商朝建立之前,從部落首領「契」一直到「湯」,部落竟集體遷徙了8次之多。此後商朝建立,都城仍多次搬遷,這種情況,一直延續到湯的九代孫盤庚時代,才定都於殷而穩定下來。
  • 「盤庚遷殷」是第幾次遷都?為什麼當時要不斷的遷都?
    清山雅舍,暢談歷史 前言 「盤庚遷殷」是歷史上商朝的著名事件,也是殷商的第五次遷都。那麼,有人會問殷商為什麼要不斷遷都呢?這個確實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按照遷都的君王來統計,商朝一共遷都五次,從史料推測可能是政治和環境因素導致的。具體我們在下面探討。
  • 中國歷史上遷都最多次的朝代
    然後在之後的兩百多年時間裡,遷都了四次,先後順序是囂、相、庇、奄等。最後一次遷都是盤庚遷都,定都在殷地,也就是如今的安陽。此後的兩百餘年時間,商朝的都城就固定在了這個地方。所以,從商朝建立一直到滅亡,商朝的國都一共有六個,是中國所有朝代中,遷都最多次,擁有最多國都的朝代。
  • 鄭州商城是商朝第一個都城?聽聽著名考古學家李伯謙怎麼說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溫小娟 通訊員 王羿19世紀末安陽小屯甲骨文的發現,人們首次以實物資料印證了商朝的存在。20世紀20、30年代,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考古組對殷墟進行了15次大規模科學考古發掘,證實了這是商0代後期的都城所在,即《古本竹書紀年》「盤庚遷殷二百七十三年更不徙都」之地。盤庚遷殷既已確認,那麼文獻記載裡的商王朝的第一個都城商湯「亳都」是否可靠?如果可靠,又在何處?
  • 商朝遷過幾次都?
    從湯到盤庚,又遷都五次,但遷都的時間和地點各書記載不一。北大歷史系考古教研室《商周考古》一書列有異目表:《竹書紀年》:仲丁由亳遷器;河亶甲遷相;祖乙遷庇;南庚遷奄;盤庚遷殷。《尚書序》:仲丁由亳遷器;河亶甲遷相;祖乙遷耿;盤庚宅殷。
  • 商代後期遺址,中國歷史上被證實的第一個都城,殷墟見證商朝文化
    位於安陽的殷墟,是世界文化遺產,因為這裡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被正式的都城,商朝後期的遺址所在。有人說來安陽一定到殷墟看看,因為殷墟見證了商朝的文化。對於喜愛歷史和傳統文化的人,殷墟一定在有生之年想去清單裡。
  • 商朝為什麼冒著巨大風險先後13次遷都?
    於我們稱之為搬家,於國則稱之為遷都。國家遷都的意義卻遠比我們搬家要重要得多,但即便如此,我國歷史上的諸多朝代裡卻仍然數見不鮮。歷史上第一個遷都的王朝是商朝,他為什麼敢冒著巨大的風險做出這種前無古人的事情呢?
  • 帝武乙重啟商朝遷都的惡習,是為了躲避天災?還是避開人禍?
    可稍微深入了解過商朝的朋友應該知道,商朝在先商和早商期間確實遷都很頻繁,但古文版《竹書紀年》中卻提到:「自盤庚遷殷,至紂之滅,二百七十三年,更不遷都。」可見到了商朝後期,遷都已經變成了一件稀罕事,甚至應該說就沒再發生過。可「盤庚後,二百多年再沒遷過都」這個命題在歷史證據面前是站不住腳的,就連《竹書》中自己也提到過帝盤庚後商朝的的確確有過遷都。
  • 盤點商朝5次遷都原因,歷史竟如此相似,此帝國也曾發生同樣的事
    從這個時候開始,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王朝結束了,一個新的紀元也正式開始了,就是商朝。在公元前的16世紀左右,商朝的成湯消滅夏朝以後,商朝人建立了自己的政權,但在這之後商朝統治的幾百年裡,商朝卻經歷了5次遷都,直到公元前14世紀左右,當時商朝的統治者盤庚才把都城遷到一個叫殷的地方,也就是現在的河南安陽。直到商朝最後滅亡,殷就一直是商朝的行政中心所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