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暴力現在越來越常見,施暴的未成年人在增加,而受到暴力而選擇沉默,不告訴學校、家長的孩子數量也在增加。
從幾個角度說一下: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發布的《校園暴力司法大數據專題報告》,校園暴力案件中,高達11.59%的案件導致受害人死亡。
而御貓老師了解到,不少校方對於校園暴力其實並非不了解,而是不重視。
甚至抱著「一個巴掌拍不響」的落後教育思想,對於雙方進行各自批評處理,殊不知這就是對施暴方的一種變相鼓勵。
嚴重的犯罪行為並非突然出現,毫無徵兆,而是由無數小惡縱容鼓勵而來。如果學生間輕微的越軌行為得到學校、老師的重視,早日針對性矯正的話,是不會演變成嚴重的傷害時間的。
校方、老師有時候「縱容」甚至「包庇」的原因很簡單,分數、學校的口碑是他們心中的第一位。如果校園暴力成了這所學校的負面行為,那麼必然影響學校聲譽,如果一位成績不錯的「好學生」捲入了校園暴力事件,必然影響學校的升學率,這更不是校方希望看到的。
這種旁觀式的心態最可怕,會讓作惡者「倍感鼓勵」,會讓受害者更加絕望,甚至走上自毀的絕路。
校園暴力的施暴者,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從小生長在一個冷漠、親情缺失的家庭。
父母給予他們的愛出了問題,他們只關注於給孩子提供「最好的條件」,要求他們「只要成績好就行」,卻沒有讓孩子感到愛護和溫暖。
這些孩子在小的時候其實都曾經表現出攻擊、破壞的現象,可是因為父母的疏忽並未得到糾正,長大後就成為了「暴力少年」。
如果抱著孩子「打打架不是事兒」的心態去面對「問題少年」,其實就是在縱容他們未來走向犯罪道路,就是在目送他們走向絕路。
有的孩子認為自己受到了欺負,是一件丟人的事情,或者會被家長們無視。
於是常常自己隱瞞被暴力的事實,有的孩子甚至從入學第一天一直到畢業時,都一直忍受著校園暴力,這樣的成長環境對一個人的性格成長是極為不利的。
大人們要從小告訴孩子,正視校園霸凌這種行為。自己絕不能懷著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消極心態去處理,否則只會助長霸凌者的行為,讓自己的孩子受害。
一旦發現自己的孩子遭受了校園暴力,必須第一時間查驗孩子傷勢,照相作為證據記錄。
隨後聯繫校方,如果老師「和稀泥」,那麼直接去校長室蹲點,找校長交涉,因為你面對的是絕不能妥協的事情。
如果校方還是消極面對,那麼直接報警撥打110,提出孩子在某校受到毆打,表達需要驗傷,並且提供所知的線索和證據。同時各省市的市長熱線、教育廳投訴電話、省級公安廳投訴電話都不是擺設。
要相信會有嚴格執法,保護孩子的正義存在。
【育兒知識每天更新,請點個關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