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 好 的 挽 救 就 是 預 防
蜱蟲鑽進5歲男孩的頭皮使勁吸血!這種蟲可能攜帶多種傳染病,一旦被抵抗力低下的人群遇上,後果很嚴重!
告誡:這個季節出去玩一定要注意防蟲......
16號下午5點多,浙江嘉興有位家長急急忙忙帶著孩子到醫院,一起帶來的,還有一隻「張牙舞爪」的蟲子,是從孩子頭上抓下來的,很噁心,而且據說,弄不好這種小蟲子,還能致命。
5歲男孩丁丁(化名)從幼兒園回家,不停地撓頭,媽媽一看,發現兒子頭上有個黑東西,以為是灰塵,隨手一拍,黑東西掉到了地上,竟然會動。
嘉興市婦保院皮膚科 滕醫生:父母放在桌上看到,像蟲一樣,有觸角的。
再看兒子頭頂,已經出現了一個紅斑,媽媽很擔心,不知道是什麼蟲,會有怎樣的危害,於是馬上帶著兒子和蟲子,一起到醫院。
嘉興市婦保院皮膚科 滕醫生:還是考慮,前段時間一直在宣傳的這種蜱蟲。嚴重的後果,每個人有差異的,也是不可預計的。
幸虧孩子送到及時,
沒有造成更嚴重的後果
但有的人就沒有那麼幸運了…
只要一搜蜱蟲,
無數被其咬傷死亡的案例一大堆!
2017年7月5號左右,隨州唐鎮五十歲左右男子,在板廠從事"解木板"工作。
一天晚上睡覺時感到很不舒服,第二天沒上班,被家人送到隨州去檢查,醫生診斷為被蜱蟲叮咬所致,已錯過最佳治療時機,恐有性命之憂。後來病情日趨嚴重的男子又轉院至武漢某醫院治療,醫生雖竭力施救,最終回天無力,不過幾天時間,男子還是被小小的蜱蟲奪去生命。
2016年5月,信陽市平橋區蘭店鄉一名70多歲老人上山採藥,回來後開始發燒。起初家人以為是感冒,並沒在意。但兩天後,老人症狀加重。醫生經抽血化驗老人是被蜱蟲叮咬所致,幾天後,老人最終不治離世。
2016年5月,廣水市應山街道多人被蜱蟲咬傷住院,其中還有名婆婆不幸離世。據悉死亡的那名婆婆,去世前的主要症狀是,發高燒、四肢無力等,類似感冒症狀。當時,記者在協和醫院,也見到了多名因被蜱蟲叮咬住院的廣水患者。武漢協和醫院感染科魏屏教授稱,蜱蟲攜帶的這種病毒是布尼亞病毒科的新成員,患者被帶毒的蜱叮咬後,不及時治療,會損傷肝、腎等器髒功能,甚至危及生命。
蜱蟲俗稱「草爬子」,是一種橢圓形小蟲,呈紅褐色或灰褐色,長卵圓形,背腹扁平。蜱蟲會侵入人體的皮膚內吸血,還會往人或動物體內鑽,很難拔下來。
可能有些人會說,蜱蟲只是吸點血而已有什麼的,蚊子不也吸血,誰夏天不被蚊子叮兩口?其實蜱蟲最可怕的是:它的嘴長有倒刺,人或動物被叮咬後,難以直接取下。
在病原生物學家眼裡,蜱絕對是個重要的狠角色。雖然跟被蚊子叮了一樣,大部分情況下被蜱叮咬並不會產生什麼嚴重的後果,但是一旦不幸中招,你可能遭遇:萊姆病、斑疹熱、Q熱、森林腦炎、出血熱、巴貝斯蟲病、泰勒蟲病、落基山斑疹熱等81種病毒性、31種細菌性和32種原蟲性疾病。
儘量避免在蜱類主要棲息地如草地、樹林等環境中長時間坐臥。如需進入此類地區,應穿長袖衣服;紮緊褲腿或把褲腿塞進襪子或鞋子裡;穿淺色衣服可便於查找有無蜱附著;針織衣物表面應當儘量光滑;不要穿涼鞋。
裸露的皮膚塗抹驅避劑,如避蚊胺,可維持數小時有效。
一旦發現有蜱已叮咬皮膚,可用酒精塗在蜱身上,使蜱頭部放鬆或死亡,再用尖頭鑷子取下蜱,或用菸頭、香頭輕輕燙蜱露在體外的部分。取出後,再用碘酒或酒精做局部消毒處理,並隨時觀察身體狀況。
發現蜱蟲,不要用手直接接觸,甚至擠破,要用鑷子或其他工具夾取後燒死;如不慎皮膚接觸蜱,尤其是蜱擠破後的流出物,要用碘酒或酒精做局部消毒處理。
城市中除大型公園、植被茂盛地區外,一般社區內極少有蜱類生存,無需過分擔心。但當攜帶寵物外出到蜱類生活地區旅行時,除個人要做好個人防護,離開時要仔細檢查寵物體表是否有蜱類附著。
青島八醫醫生介紹,市民一旦被蜱蟲咬傷,往往都是自己取下,這樣容易使蜱蟲的假頭留在皮膚內,其假頭就是口器,取下的蜱蟲是活的,並不代表蜱蟲的假頭已被取出,假頭留在皮膚內,容易導致形成異物性肉芽腫,為後期治療帶來很大的難度。
一隻蜱蟲的大小大約在2毫米左右,而咬傷患者的口器只有0.1毫米左右,取出非常困難,有些市民發現被自行取下的蜱蟲還活著,認為取出了完整的蜱蟲,但事實上口器已經斷在皮膚裡。
醫院就曾接診一名由於口器存在肌膚時間過長,導致異物性肉芽腫的患者,由於皮疹過大隻好手術取出。
來源:學會應急綜合整理自
杭州交通918、嘉興小新、半島都市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