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很多同學紛紛從各種緊鑼密鼓的託福學習課程中抽出身來,開始準備進入考前最後的衝刺刷題練習階段。在這期間,筆者收到了來自很多同學的求助——閱讀應該怎麼刷題?刷什麼題?而這類問題對於最後備戰衝刺階段的考生們而言,尤為重要。
所以,今天我們就來探討一下關於託福閱讀,你真的會刷題嗎?
根據筆者觀察,同學們在練題時,按照大家的方法習慣,可以分為這兩類:
這類同學屬於典型的「量變導致質變」理論的擁護者,他們在做題時,往往對於方法不是特別的了解,而是想要通過練習量的堆砌,使得自己能夠在真正考試中提高做題熟練度以及正確率,甚至有機會「轉角壓中題」;
這一部分的同學要麼是「備考小白」,想通過不斷的刷TPO,甚至反覆的刷,來提高自己對閱讀考試的了解程度和做題能力;要麼就是學霸式,可以通過自學,只刷TPO,從而達到順利分手託福的目的;
而其實這兩種同學的做法都並不夠科學,甚至可能會造成浪費時間、精力甚至影響考試信心的問題。
對於託福備考,其實往往最高效、最理想的練習材料當屬真題。真題是非常寶貴的資源,因為它遠比TPO的文章結構要更明顯,邏輯更清晰,所以同學們如果只是將TPO從頭到尾刷一遍,甚至多遍,那你很難知道真實考試的出題規律及文章結構。
那只要拿到了真題,我們就可以高枕無憂了嗎?
答案是No!
對於真題,我們在做題時要學會對文章結構以及內容進行有效的辨認和分析,而且,尤其是在一些學科知識背景較強的文章中,我們還需要了解一些詞彙的含義,從而才能夠理解文章內容。
刷題要講究方式方法,如果不回顧不反思,那是不會有進步的。自己做錯的題要重新進行思考,思考錯誤的原因、正確答案對應原文何處、正誤答案之間的本質區別是什麼,這些問題同學們在練習時都要思考清楚。
最重要的一點,到了這個階段,同學們刷題基本都是靠自己,當身邊脫離了老師的陪伴輔導,有很多題即使給我們正確答案,很多同學也依舊百思不得其解。而此時,對於文章的結構解讀,難題的解析也顯得格外來之不易。
上面的兩張圖是TD託福閱讀練習計劃A版中的兩篇人文歷史類話題的閱讀文章,很多同學在平時就反應自己對於這類歷史題材非常頭痛,當做完這兩篇之後,更是不斷吐槽「讀不懂」。那我們就以這兩篇文章為例,來扒一扒真題材料的特點。
先看第一篇文章,講Memphis成為首都的這篇,第三道題非常有趣:
這道題是一道典型的「段落結構題」,而我們也知道,段落結構這類題本身在閱讀考試中出現的頻率就相對較低,但是,能做對的同學卻是少之又少。其實這類題的考察核心就在於對於文章段落結構的把握。所以重點分兩步:
a. 理解段落首句,把握段落主旨:M被定位埃及統一之後的第一個首都
b. 根據特殊信號詞(如邏輯關係詞等)劃分文章結構:第二句話開始說將M選為首都這件事,反映出了它的strategic importance!這個地方就要畫重點,所以我們可以推測一下,後面可能講的就是這個具體的地理位置的優勢是什麼。
果然出現了一個短語:first and most obvious....
所以這一段,是介紹了埃及統一之後選孟菲斯作為第一個首都,而孟菲斯本身具有一個優勢,也就是使得它成為首都的原因。
因此看完四個選項,第三題正確答案應該是D選項。
現在我們來看另一篇:
這篇文章講的是威尼斯的供水問題,而第八題,一道典型的信息定位題,問乾旱期政府是如何應對解決供水問題的。
很多同學可能從題幹中直接篩選出了public authorities,然後回原文定位,找到了綠色部分,就開始接著往下看。
結果發現:奧~政府是修建了水利工程「aqueduct」來緩解供水問題的,但此時,大家就會忽略最後這句話:however,然而由於水利設施造價高昂最終這些方案終止了。所以政府其實並沒有這麼做。那選項C我們就可以排除了。
但是這樣一來,靠定位的方法也不保準了,怎麼辦?
分析段落結構:
a. 首句說「儘管存水系統擴張範圍很廣,但是威尼斯的供水問題仍在繼續。」因此我們推斷,這段可能會圍繞威尼斯的具體供水問題or解決方法來展開。
b. 第二句話說「艦隊被派出去「be dispatched」到附近的河流河口處,去取新鮮的水源。
c. 此時,同學們要思考一個問題:誰有權力派船隊去取水?Government or citizen?顯然,擁有這項權利的一定是government,也就是題幹中提到的public authority。
因此正確答案:A
所以這道題,雖然不難,但是考察的是同學們對於文章段落結構的分析,以及邏輯內容的理解。
通過以上這兩篇文章的例題分析,相信同學們也可以發現真題的結構、考點規律都是比較強的。而除此之外,詞彙、長難句基礎也是同學們理解文章內容的基礎;最重要的是文章分析、題目破解,這兩者將為大家的備考提高效率。
本文作者:
所以同學們如果對於託福閱讀備考還有更多想要了解的地方,可以聯繫小馬甲,諮詢更多關於【託福練習計劃系列】的內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