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國家電影局發表了:低風險區電影院於7月20日開放,中高風險地區暫不開放的通知。
電影院開了,你會去嗎?
電影院在長達數月的沉寂之後,終於重見光明,再次出現到了大眾的視野當中。
這數個月的「息影期」對電影迷無疑是一場非常漫長的等待,他們無時無刻,心心念念著電影院的再次開門。
這次疫情造成的影響,對我而言也是一場漫長的賽跑,不能和兄弟朋友們一起去快樂地看電影。
不能陪著漂亮的姑娘去電影院看電影度過快樂的時光。
電影,它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特殊的文化意義,一部好的電影,在讓你喜開顏笑或者淚流滿面的同時,更讓你從中悟出了許多道理,電影讓我們品味了一段故事,去為之感動。
它意味著一個更理想化的世界,一個我們未曾經歷過的人生,一個光怪陸離夢想的一部分。
我們在電影裡與愛的人一起,去探索更大的未知世界。
而為什麼要去電影院看電影呢。
除去影院獨特的聲光環境,我覺得還有一點至關重要。
塔可夫斯基說過,「電影是唯一可以可以真正留存時間的藝術形式」。
電影是時間性的藝術,每一部電影都有自己的時間密度和節奏。
其時間性只有在影院才能最大程度地得以保留;其他情景中,比如在家裡,這種時間性會變得支離破碎。
在被破壞了時間性的情況下,電影只能淪為一種視聽化的敘事媒介,簡而言之,電影會簡化成故事。
脫離了影院,電影還會繼續存在,甚至蓬勃發展,但作為一種藝術形式,電影已死。
電影院更像是一個舞臺,它的熒幕上,上映了許許多多的故事,它仿佛一個見證者,用自己的熒幕見證者一個個故事的發生——令人忍俊不禁的,令人感慨萬千的,令人熱淚盈眶的,令人難以忘懷的。
而它就像是一個默默無聞的見證者與講述者,向觀眾們描繪一場場驚心動魄的冒險。
電影院,我來了,你在哪?
我不知道你們之間,會不會有那麼幾對情侶在一起,是因為某部電影。
或許是都喜歡上了一部電影而對彼此有好感,或許是一起去看了一部電影,感覺三觀很合,就慢慢的在一起了。
但我想肯定是有很多情侶,由一部好電影為誘因,引發話題,產生共鳴,互生好感,廝守終生……
畢竟,在電影院這樣一個藝術場景中,能讓兩人感情升溫,或是溫情,或是因為恐怖片而昌盛的吊橋效應亦或者是讓女生收到驚嚇從而讓兩個人的關係更加靠近。
看電影,不僅是兩個人在黑暗中相處的幾個小時,更是兩個人一同欣賞與觀看一個故事的過程,情侶們為故事的情節而感慨,為影片中人物的遭遇而唏噓。
兩個人共同體驗一個故事,是多麼浪漫的一件事。正因如此,我們對於電影院的重新開門,才是如此的期待。
言歸正傳,電影院要開業了,我要去看電影啦。
那個你,在哪?
我是多麼的想約上你一同進入電影院之中,見證著這個舞臺上發生的種種故事,一同在哪銀幕的海洋中遨遊。
「你想認識我嗎?
那麼,來隱隱約我一起去看電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