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歲的何夢凡、何依夢是一對雙胞胎姐妹,一周多之前,倆人相繼接到了高考錄取通知書。9月中旬,她們將分別前往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國家「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和西南石油大學(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開始新生活。
她們的故事,因家境的特殊更顯不同。倆人5歲多時,父親因工廠事故不幸離世,母親開始常年在外打工養活一家人,姐妹倆與祖父母相依為命。去年祖父因病去世,八旬祖母患上阿爾茲海默症,頭腦時而清楚時而糊塗。這兩天,得知倆孫女考上了大學,奶奶總是不自覺地流淚:「總算熬出來了,要是她們爸爸還在,該多好。」
7月25日凌晨3點多,高考分數查詢頁面多次刷新後,成績突然「蹦」了出來。何夢凡,理科,632分;何依夢,文科,588分。相較於今年河南本科一批錄取分數線,分別高出88分和32分。
姐妹倆如釋重負。母親姚豔莉專程趕回來陪著女兒查成績,她高興地拍著倆人的肩膀,一個勁兒地說「好」,一起見證這一時刻的,還有屏幕另一端的哥哥何一凡,哥哥去年大學畢業,目前在某部隊服役。高考成績公布當晚,仨人一直保持視頻連線,等到妹妹們的成績出來,哥哥才不舍地掛斷電話。
倆人平常學習成績就不錯,班級排名佔中上等,高考算是正常發揮。聊起日常,姐姐何夢凡更健談一些,妹妹何依夢話不多,卻十分暖心。
高考前幾天,受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影響,學校調整住宿、上下課安排,姐妹倆不再像以前那樣課後有時間聊天,何依夢就經常寫一些小字條送到姐姐的宿舍樓前,「有時候是一些加油鼓勵的話,有時候就是說說今天吃了啥」。
高考分數一出來,姐妹倆各自忙著選學校、選專業,雖然方向不同,但費用卻是倆人考慮的共同因素。何依夢想學英語專業,但語言類學費普遍偏高;何夢凡原先想學醫,但報考好的醫科學校又不是很有把握,在哥哥的建議下,選擇了計算機專業。
8月下旬,倆人的錄取通知書先後到達。何夢凡被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計算機專業錄取,何依夢被西南石油大學英語專業錄取,收費相對較低,一年學雜費6000多元。
得知倆孫女考上了大學,84歲的奶奶高興地流淚了:「十幾年了啊,可熬出來了。恁倆真爭氣!」 姐妹倆總是笑著安慰奶奶。
何夢凡、何依夢自小在開封市杞縣蘇木鄉鹹崗村生活。兒時玩耍的家,如今顯得有些破舊。院子裡除了一條磚鋪的過道,其餘地方還都是裸露的土地。堂屋門框上的紅漆已脫落許多,屋內用兩大塊藍色的布做隔斷,隔出了三間房,左邊是雜物室,右邊放著兩張床和些許生活用品,中間空處擺放著一張暗黃色皮質彈簧沙發,表面已凹陷。
從上中學後,姐妹倆回來的次數就很少了,高中休假時間更是有限,她們常常寄宿在縣城的大伯家。何夢凡回憶說,倆人5歲多時,父親在縣城一家玻璃製造廠打工出了事故,搶救無效不幸離世,「具體情況也不記得了,印象中就是有好多人在屋子裡哭」。
從那時起,原本也在玻璃廠打工的姚豔莉選擇外出,常年在縣城一家大型超市打零工,月工資一兩千元,維持著三兄妹的生活。為了多賺些錢,白天工作結束後,姚豔莉就跑去超市倉庫做搬運工。
「有一回,正是盛夏,我媽搬完一批農藥後就輕微中毒了,她硬挺著,也沒去醫院看。」這事兒,姐妹倆當時並不知情,而是事後過了很久,母親當做玩笑講出來的。姐妹倆印象中,媽媽從未在他們面前流露出沮喪的情緒,但倆人學習成績下降時,媽媽也會生氣,「她也是著急,只怕我們考不上大學」。
讀高中時,姐妹倆因是建檔立卡家庭學生,學費全免,日常開支除了買教輔資料,其他開銷很少,每人每月生活費只花200元。好在也有大伯和三個姑姑的幫襯,三兄妹的求學之路未曾中斷。
去年何一凡大學畢業入伍後,每個月都會給兩個妹妹寄來生活費。9月中旬,姐妹倆要開學了,哥哥特意申請探親假,他要和媽媽一起,把妹妹們送到大學校園。
對於未來,何依夢說她想做翻譯,何夢凡還沒有太明確的職業目標,但她們有個共同的設想:「要好好讀書,將來繼續往上考。也要勤工儉學,掙學費,減輕家裡的負擔。」
來源 河南青年時報
記者 魏文杰
編輯 夏寒
審核 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