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陳可辛執導,鄧超、黃曉明、佟大為主演的《中國合伙人》將於5月17日上映。昨日影片首映,陳可辛攜黃曉明、佟大為、鄧超等主創亮相。在現場,黃曉明、佟大為和鄧超紛紛回憶起自己的青春歲月,而黃曉明再度對趙薇的表白成為全場最為搶眼的「青春記憶」。
陳可辛:每個男生都能找到一個自己
《中國合伙人》講述了改革開放後的激蕩三十年,三個性格迥異的男青年為了實現心中的「美國夢」而艱辛創業英語培訓機構,最後成為大時代下最具代表性的「中國式成功」的故事。
對於這部影片被稱為男生版的《致青春》,導演陳可辛表示,《中國合伙人》和熱映的《致青春》有很多相似之處,「片中講述了三兄弟在學生時代的友情故事,打群架、泡澡堂、理髮……學生就是什麼都可能的希望年代,在《中國合伙人》中,每一位男生都能找到一個自己。」不過,陳可辛也表示,校園戲只佔三分之一,《中國合伙人》從男孩的角度入手,情場失意,開始發奮,呈現另一個角度的青春故事。陳可辛認為該片是自己當導演22年來拍得最個人、最有感覺的電影:「這是一部溫暖的電影,就是講普通人逆襲成功的故事,結尾佟大為的獨白總結了我最想表達的主題——平凡人不能沒有尊嚴,不要讓皺紋刻在心上。」
昨日,李開復、新東方「三駕馬車」俞敏洪、徐小平、王強、馮侖、張朝陽、李國慶等前來為影片助陣。而片中三兄弟合辦英語培訓學校的經歷,讓不少人聯想起新東方「三駕馬車」的創業傳奇。對此,陳可辛回應,「不可否認,我們在創作階段,借鑑了很多新東方的故事,但在《中國合伙人》之中,不僅能看到俞敏洪、徐小平和王強,還能看到王石、馬雲、馮侖等一批中國企業家的創業傳奇。」
黃曉明再提喜歡趙薇
黃曉明、鄧超和佟大為,分別來自北電、中戲和上戲,如同三位校方代表同場比拼演技,而比賽結果如何?導演陳可辛則戲言三兄弟在片中都很出色,輪番釋放「催淚彈」,而且,「男人哭起來最好看」。
談到大學情懷,黃曉明表示「趙薇就是我生活中的蘇梅」,回憶見到趙薇,「大大的眼睛、白白的皮膚,一下子就被擊中了。」後來一起演話劇,趙薇很奇怪地問他:「曉明你太緊張了,你的臉都在抖。」黃曉明說:「我覺得在自己喜歡的女人面前好丟臉啊。」黃曉明還說自己最苦的時候是上學時「為了貪便宜,啃方便麵,吃自助餐時為了不浪費,最後吃吐了,吐的都是肉塊」。
佟大為笑言在大三時因為拍戲「不務正業」被老師掛科,而且「我們班沒有趙薇,沒什麼可說的」。最苦的是「上學時等劇組回應,遙遙無期」。
鄧超回憶起慘痛考學經歷,住在地下室「冷得腦漿要被凍住」。考電影學院時,鄧超忍不住前一名女生天雷滾滾的表演而笑場,還被監考的黃磊批評「為什麼要嚼口香糖啊」。考中戲時,因為被老師指指點點愈發「得瑟」,結果被叫到跟前,老師說「你的嘴果然是歪的」。
三兄弟拼命學英文
而對於三兄弟說英語,黃曉明坦言曾為「鬧太套」事件有兩年的陰影,私下裡對陳可辛坦言,「一看劇本,我就想,大家會不會又拿我的英文說事兒?」雖然在前半部沒有什麼機會讓他展示英語水平,但是在高潮段落,在一場和美國人談判的重頭戲中,他的單人臺詞,就打滿了四頁A4紙。在外教不離身地苦學兩年後,黃曉明堅持由自己「親聲」上陣,「我現在可以很無所謂地面對我的英文,我的人生,我有什麼不能面對這件事情的呢?正好,我也借這個戲讓很多人看到,不需要害怕,面對自己的恐懼。」
鄧超則稱自己在大學時,是個被分到「英文C班」的「差生」,「這種分班方式有歧視性,於是在全系搞話劇比賽時,我們就排練了一個英文話劇《西遊記》,管唐僧叫teacher,管孫悟空叫monkey,全是Chinglish,是一種叛逆的反抗。」片中,鄧超為了實現「零口音美語」,「連做夢都在說英語」。拍這部戲前,鄧超對英文心裡一直有疙瘩,去到紐約「真的跟美國人講他們的母語」,讓他「壓力山大」,笑言背單詞都靠「拼」,比如interesting就是「鷹去死聽」,但是拍完這部戲之後,喜歡跟自己較勁的鄧超開始勤練英語,「學會了英語仿佛就像打開了一扇門,可以看到很多新東西」。
佟大為則心態放鬆:「學英語的心得,就是要多聽多說多練,就像戲裡王陽說的:『你英語說得爛,難受的是聽的人,你怕什麼?』」影片中,佟大為不僅在大學時用英語念詩,更在教學時開發了獨門的「好萊塢電影教學法」,模擬馬龍·白蘭度或《人鬼情未了》等經典臺詞,惟妙惟肖。
文/本報
記者
肖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