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紓解長時間感冒發燒帶來的煩躁感和孤獨感,晚飯後散步時,我會找幾個搞笑視頻,於是,找到了《吐槽大會》的某些片段,備註一下,看全集要花錢,但我知道最精彩的部分一定會有人從中摘選出來製成短視頻,就像我中學時代讀課外書一樣,最精彩的地方總會拿筆劃一條線,然後摘抄下來。可見,我對自己了解越深,對他人和世界理解越深,越能駕馭自己貪婪的好奇心。
《吐槽大會》的這些片段讓我對語言藝術的分寸感有了更深的認識。昨天在觀看吐槽張靚穎的片段中,發現了毛不易,也知道了他的《消愁》。因為有一句歌詞是「一杯敬月光」打動了我,我想到了李白的「對影成三人」,我相信《消愁》是一首好詩。於是,搜來歌詞讀一讀,找來視頻聽一聽,看一看,毛不易唱得很忘情,觀眾很瘋狂,鏡頭給了楊冪好幾個特寫,她兩眼泛著淚光。聽過的歌中,我認為歌詞稱得上好詩的其實並不多(主要是我聽過的歌很少),如羅大佑演唱的《童年》、周杰倫演唱的《東風破》、趙雷演唱的《成都》、李宇春演唱的《蜀繡》。我把毛不易的《消愁》加入了個人的《歌詞·詩單》,至少此時此刻,這首歌打動了我,因為我在病中,我曾經因為相同的原因被《生命的重建》(《生命的重建》啟發我們從另一個視角審視生命)打動過。那麼,《消愁》究竟好在哪裡?
當你走進這歡樂場背上所有的夢與想各色的臉上各色的妝沒人記得你的模樣
這幾句有很強的現場感,站在舞臺上,面對粉絲的熱情,「你」、粉絲、舞臺共同構成了一個「歡樂場」,歡樂場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格面具」,對你那麼熱情,卻「沒人記得你的模樣」,這句看似不合常理,實則內心的孤獨和現場的熱鬧形成強烈的對比和情感張力。進一步想,每個登上舞臺的人都會面對著一人(歌手)和多人(粉絲)、短暫和長久的考驗:有多少人支持你?你能紅多久?絕大多數都會消失在眾人的視野中。所以,如果你沒有紅,或者等你不紅了,「沒人記得你的模樣」,這就是娛樂圈的規則,溫柔又殘酷,熱烈並不長久,多情並不長情,因為總會有新人出現,粉絲總會「長大」。除了娛樂圈,官場、商界、學界、教育界、文藝界……都是一個個歡樂場,人人都是過客。人走茶涼,總有一天,「沒人記得你的模樣」。
三巡酒過你在角落固執地唱著苦澀的歌聽它在喧囂裡被淹沒你拿起酒杯對自己說一杯敬朝陽 一杯敬月光喚醒我的嚮往 溫柔了寒窗於是可以不回頭地逆風飛翔不怕心頭有雨 眼底有霜
歡樂場中,推杯換盞,似乎情意綿綿,但熱鬧過後,每個人都會重回獨孤,甚至有人體會到苦澀,領悟到「他人即地獄」,熱鬧只是暫時紓解了孤獨和疏離,卻無法從根本上解決。自己的心曲無人傾聽,在喧囂中淹沒。此時,憂愁就會潛滋暗長,何以解憂,唯有杜康,舉起酒杯「敬朝陽」「敬月光」,之後,目標更加堅定,有了更多追求夢想的勇氣,可以「不回頭逆風飛翔」,哪怕「心底有雨眼底有霜」。最後這八個字,我反覆品味,覺得意味無窮,長大了,淚只適合往心裡流,眼看到了人世的冷漠。
一杯敬故鄉 一杯敬遠方守著我的善良 催著我成長所以南北的路從此不再漫長靈魂不再無處安放
為了追求詩和遠方,離開故鄉,故鄉水土給予的「善良」成了精神家園,成長有了根底,有了上下求索的勇氣,靈魂有了家。
躁動不安的座上客自以為是地表演著偽裝著 舞蹈著 疲憊著你拿起酒杯對自己說一杯敬朝陽 一杯敬月光喚醒我的嚮往 溫柔了寒窗於是可以不回頭地逆風飛翔不怕心頭有雨 眼底有霜
你、我、他,互為座上客,可我們究竟有幾分真心,幾分相知?究竟如何打碎人格面具,實現心與心的靠近?「你」對比感到絕望,每個人都在表演、偽裝、疲憊。朋友千千萬,只是,知音難覓。
一杯敬明天 一杯敬過往支撐我的身體 厚重了肩膀雖然從不相信所謂山高水長人生苦短何必念念不忘
對明天的嚮往和過往的回望,是活在當下思想的兩個向度,有很多人對「活在當下」有很深的誤解,把當下與明天、過往割裂開來。活在當下,是一種生活狀態,而不是一種思想衝動,更不是一種文字遊戲。對未來的嚮往、對過往的回望共同成就了當下的自己,打通了三者的思想通道,讓潛意識在三者之間無障礙地流動,在行與思的交替中昂然前行,不再相信「山高水長」,就像汪國真詩中寫的那樣「沒有比人更高的山,沒有比腳更長的路」,人生苦短,不必對未來和過往念念不忘,只要走好腳下的路。
一杯敬自由 一杯敬死亡寬恕我的平凡 驅散了迷惘好吧天亮之後總是潦草離場清醒的人最荒唐清醒的人最荒唐
生命誠寶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二者皆可拋。人生來是自由的,但無往不在枷鎖之中,所以,杯中酒敬獻給「自由」,同時,敬獻給「死亡」。我生來平凡,但不甘於平庸的生活,為了免於平庸,我不再迷惘。清醒是痛苦的,屈原說「眾人皆醉我獨醒」,眾人是幸福的,我是痛苦的,所以,屈原才會「行吟澤畔,顏色憔悴,形容枯槁」。清醒的人,為了自己的夢想,上下求索,不被世人理解,在眾人眼中自然是「荒唐」的。
整體上看,這首詩升華的部分就是「八杯酒」。有人說毛不易用「八杯酒」概括了人的一生:童年(一杯敬朝陽,一杯敬月光) ,青年(一杯敬故鄉,一杯敬遠方) ,中年(一杯敬明天,一杯敬過往),晚年(一杯敬自由,一杯敬死亡)。我認為,這是一種很有見地的「誤讀」,就像人從《哈姆雷特》中發現了人生選擇的哲學「生存還是滅亡,這是個問題」。這未必是毛不易的本意,但確實暗合了人生的軌跡。我想起蔣捷的《虞美人·聽雨》: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
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這首詞還有背完,困意來襲,我在凌晨4點終於完成一篇文字,然後,再次沉沉睡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