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第十二屆「挑戰杯」中國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各獎項公布
我校取得歷史最好成績
捧得江西本科高校
首個「挑戰杯」中國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全國「優勝杯」
榮獲1金1銀5銅
拿下江西省本科高校唯一全國金獎
我校七個項目團隊全部獲評網絡人氣獎
全國1400個國賽入圍團隊參與投票點讚活動
僅取前100名
國賽自今年6月啟動以來,聚焦為黨育人功能,突出社會實踐屬性,吸引了全國2786所學校的17.9萬個項目報名參加,參賽學生92.4萬。
全國「挑戰杯」閉幕式上,主持人現場連線我校創業團隊,分享扶貧創業故事,傳遞南大好聲音!大會在全國平臺直播展現了我校創新創業團隊取得的優異成果。
正值豐收之際,團隊成員向全國觀眾展示了該項目稻田和甲魚蝦蟹可喜的豐收成果,團隊打造的「富甲天下—甲魚產業鄉村振興模式的踐行者」項目,運用稻漁產業助力扶貧攻堅,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扶農效績。
報送單位:食品學院
指導老師:王允圃、劉玉環、尹文旺
團隊成員:徐佳敏、吳秋浩、王宇通、彭涵、楊琦、柯林垚、瞿茹、劉凱程、徐家松
項目介紹:項目利用移動式微波裝備對農業秸稈進行快速熱解處理,以分布式處理模式實現秸稈就地利用以降低收、運、儲成本。可為農戶提供免費的秸稈處理服務,部分產物還田減少化肥支出,剩餘產物通過售賣補貼農戶同時為項目提供可持續運營資金。並向需要處理秸稈的企業提供設備租賃及免費的操作指導服務。將廢棄秸稈變廢為寶,為鄉村振興貢獻青春力量,護美綠水青山,做大金山銀山。
【銀獎】智能膝關節精準康復支具
開創膝關節精準康復時代
報送單位:第二臨床醫學院
指導老師:程學新、郝亮、曾新星
團隊成員:謝晶、汪勇波、羅威、金哲、田靜、白梁宇、王亞寧、尹成宇、王雪琴、周俊敏
項目簡介:優寧康復團隊是一支集智能膝關節康復支具產品生產、新產品開發的高新科技康復醫療產品的生產型團隊。本團隊的智能膝關節康復支具產品擁有兩項核心專利,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支持。該產品能夠實現膝部術後康復固定,智能動態監測康復變化,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舒適化康復,針對性保守治療等功能,從而能夠達到降低患者的致殘率、致死率的效果,是集合了世界前沿科研技術的複合型高科技產品。
報送單位:軟體學院
指導老師:朱小剛、羅銘、何道敬
團隊成員:袁小童、段曉東、劉力齊、李泳樂、王玥、苗嘉怡、樂聖粵、程旭、劉心怡、胡佳翌
項目簡介:「編程思維聯絡新時代,少年強國引領大未來」
夢碼編程團隊順應教育發展趨勢,致力於開展城鄉科技教育扶智行動,是全國首個規模化無電編程教育推廣項目。項目團隊對接高校資源,自主研發編程思維課程體系,運用案例教學、數字遊戲進行啟蒙與思維訓練,實現無電化教學,帶領孩子入門科技世界。2年間,項目團隊組織300餘師生深入實踐,走過60餘區縣,舉辦144場科普講座,與72所學校共建信息學社團,持續推廣編程教育。
報送單位:第二臨床醫學院
指導老師:王小磊、廖嵐、劉耀彬
團隊成員:呂中盛、劉寬、範後友、沈世雄、呂思狄、王婉玉、沈山鈺、餘芬、肖揚欣、曾雷
項目簡介:「光芯口腔」所推出的「高效無損的柔光牙齒美白系統」是一種利用溫和黃色光源激發的高效、無損的日常牙齒美白套裝。針對全球牙齒美白需求快速上升、牙齒敏感人群激增、缺乏無損牙齒美白技術等社會問題而研發的一款高端綜合牙齒美白系統。
該美白系統是由柔光激發牙刷和鋅光美白牙膏兩部分組成,以國際領先的矽襯底高光效LED晶片技術和多孔型氧化鋅生物納米材料為核心,提供了一種高效無損的牙齒美白方案,可以完全替代普通牙膏的功效。該美白套裝利用核心功能顆粒在黃色光源激發下溫和釋放活性氧的特性高效無損牙齒美白。系統兼具物理吸附、長效殺菌、保護釉質和牙齦修復等功能,率先突破牙齒美白高效無損技術難關。
報送單位:食品學院
指導老師:王允圃、李薇、劉玉環
團隊成員:馬晨露、袁穎、解蓉、藍玲玉、陳美鈴、蔡小東、王小龍、曾子鴻、陽秀華
項目簡介:我國每年糧油加工約產生1000萬噸廢油脂,若處理不當,會對城市環境和水體資源造成嚴重汙染,但若合理利用和開發,將成為製備重要的化工原料——輕質芳烴的重要資源。環油未來團隊設計出了以糧油工廠廢棄油脂作為可再生原料,通過微波深度熱解、微波驅動催化技術,製取輕質芳烴的項目方案,實現廢油脂的可再生利用,環遊生態世界,共享綠色未來!
報送單位:生命科學學院
指導老師:簡少卿、洪一江、龔成
團隊成員:翟瑞祥、王清嶽、李嘉龍、金峰、柏鑫、代小惠、高琳涵、黃培熒、何思銘、章晴
項目簡介:團隊以良種(甲魚新品種)良法(稻鱉工程)提供全新模式的甲魚產業技術服務,向育種和養殖企業分別提供優質種鱉及種蛋(苗),並研發專利11項。核心成員年均服務基層超80天,直接技術服務面積1.2萬畝,輻射推廣超5萬畝,與企業共同幫扶近2000名貧困農民,今年團隊獲得「中國青年五四獎章(集體)」榮譽稱號。
報送單位:公共管理學院
指導老師:肖玉琴、匡維、賀曉玲
團隊成員:吳周康、那琳娜、湯程傑、陳嘉歡、龐詔龍、陳良望、鄒玲、張洪林、餘思穎、曾海清
項目簡介:「星夢想空間」防性侵教育種子師資培養項目由在校大學生發起和運作,為學校老師、志願者提供防性侵教育的知識和技能培訓,最大化培養防性侵教育公益講師,做防性侵教育師資困境的破解者。項目承接政府、學校與社會組織的購買服務,為學校老師和志願者提供防性侵教育知識與技能培訓,培養青少年防性侵教育公益師資,經由這些師資繼續去開展青少年防性侵教育實踐。同時,項目圍繞吉祥物護星錘開發系列衍生品逐步實現自我造血。
學校於2019年10月啟動本屆「挑戰杯」競賽準備工作,期間克服疫情影響、創新工作方法,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組織校賽、省賽、國賽三級賽事工作,吸引30餘院系千餘團隊萬名師生參與賽事,以賽促創營造了全校創新創業教育氛圍。
備賽過程中,人文學院、經濟管理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信息工程學院、食品學院、生命科學學院、資源環境與化工學院、第一臨床醫學院、第二臨床醫學院、瑪麗女王學院、際鑾書院等學院黨政主要負責人、黨委副書記、團委書記和指導教師積極參與項目打磨、團隊培訓和現場指導。教務處、創新創業學院、學工處、保衛處、網絡中心、宿教中心、節能中心、水電中心等處室對大賽工作給予了大力支持。
國賽以來,由校團委牽頭紮實做好集中備賽工作,多次開展項目文本打磨、展示方案優化、演講問辯訓練、線上模擬答辯等專題作品打磨會議。
長期以來,校團委主動融入學校創新創業人才培養全局工作,充分發揮共青團政治優勢、組織優勢、服務優勢,堅持以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為根本,以「挑戰杯」系列競賽為牽引,努力構建以理想驅動、文化薰陶、典型引領為核心的創新創業精神培養體系,奮力打造創新創業團隊培育、創新創業項目訓練、創新創業賽事組織等三位一體的創新創業能力培養體系,合力夯實以政策牽引、資源支持、協同育人為重點的創新創業實踐保障體系,為學校高水平創新創業人才培養體系構建、創新創業新名片打造作出了積極貢獻。
據悉,本屆大賽充分發揮網際網路扁平化優勢,文本評審、項目答辯等環節均採用線上方式進行,同期舉辦的「社會實踐雲接力」等8項系列活動,吸引超過百萬學生在線參與。
「挑戰杯」中國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由團中央、教育部等單位於1999年聯合發起,每兩年舉辦1屆,迄今已成功舉辦12屆,已經成為國內大學生最關注的全國性創業賽事之一,引導和激勵一批批青年通過廣泛的社會實踐、深刻的社會觀察,不斷增強對國情社情的了解,激發創新精神,培育創業意識,提升社會化能力。